中污生物帶

中污生物帶

水體受污染後形成的特有生物群落,可以用來進行水污染生物學評價。污水處理按程度可分為一級處理、二級處理和三級處理,一級處理也稱為預處理,二級處理稱為常規處理,三級處理則稱為高級處理。一級處理主要通過格柵等過濾器除去粗固體。二級處理主要去除可溶性的有機物,方法包括生物方法、化學方法和物理方法。三級處理主要是除氮、磷和其他無機物,還包括出水的氯化消毒,也有生物、物理、化學方法。依處理過程中氧的狀況,生物處理可分為好氧處理系統與厭氧處理系統。

中污生物帶

Sewageinbiological

水體受污染後形成的特有生物群落,可以用來進行水污染生物學評價。

概述 

污水生物系統是德國學者B.科爾克維茨和M.馬松於20世紀初提出的。其理論基礎是河流受到有機物污染後,在污染源下游的一段流程里,會產生自淨過程,即隨河水污染程度的逐漸減輕,生物種類也發生變化,在不同的河段出現不同的生物種。據此,可將河流依次劃為4個帶:多污帶、 α-中污帶、β-中污帶(即甲型、乙型中污帶)和寡污帶,每個帶都有自己的物理、化學和生物學特徵。50年代以後,一些學者經過深入研究,補充了污染帶的種類名錄,增加了指示種的生理學和生態學描述。
中污生物帶中污生物帶

分類

α-中污帶的水為灰色,BOD值相當高(5~10mg/L),但是,除了還原作用之外,還有氧化作用。氧氣仍然缺乏,為半嫌氧條件,並有硫化氫存在。pH不穩定。微生物:水細菌數量減少(<10萬個/mL);植物:藍藻、綠藻、硅藻;動物:出現吞食細菌的纖毛蟲類和輪蟲類;指示植物:大顫藻、小顫藻椎尾水輪蟲、天藍喇叭蟲、櫛蝦、臂毛水輪蟲等多種藻類和輪蟲類。

β-中污帶:氧化作用占優勢,綠色植物大量出現。水中含氧量增高,氮的化合物呈銨鹽、亞硝酸鹽或硝酸鹽。BOD下降(<5mg/L),pH穩定。微生物:水細菌數量減少(<10萬個/mL);植物:各種藻類;動物:輪蟲類、貝類和各種昆蟲、泥鰍、鯉魚等魚類。指示植物:有多種藻類(如水花束絲藻、梭裸藻、短荊盤星藻類等),輪蟲(如腔輪蟲、雙荊同尾輪蟲卵形鞍甲輪蟲等),水溞(溞狀水溞、大型水溞等),以及蟲類綠草履蟲、鼻節毛蟲、彈跳蟲等)。

污水生物系統

英文名saprobicsystem是指 水體受生活污水污染後形成的特有的生物群落體系。德國植物學家R.柯爾克威茨(R.Kolkwitz)和微生物學家M.馬松(M.Marsson)於1909年最早提出這一概念,即河流受污水污染以後,隨流程的延長和水體的自淨過程,形成多污生物帶、中污生物帶和寡污生物帶。每一生物帶的水質和生物組成不同,可用來評價河流受污染及恢復的程度。50年代以後,這個系統不斷得到補充修正,已形成一個比較完整的體系。現摘錄如下

┏━━━━━━┳━━━━━━━━━━┳━━━━━━━━━┳━━━━━━━━━┳━━━━━━┓
┃生物類別┃多污帶┃a一中污帶┃B一中污帶┃寡污帶┃
┣━━━━━━╋━━━━━━━━━━╋━━━━━━━━━╋━━━━━━━━━╋━━━━━━┫
┃┃大量存在,每毫┃很多,每毫升水┃數量較少,每毫┃少,每毫┃
┃┃升水中達100萬┃中達10萬個以上┃升水中在10萬個┃升水中在┃
┃細菌┃┃┃┃┃
┃┃個以上┃┃以F┃100個以┃
┣━━━━━━╋━━━━━━━━━━╋━━━━━━━━━╋━━━━━━━━━╋━━━━━━┫
┃┃無硅藻、綠藻、┃藻類大量出現,┃硅藻、綠藻、接┃浮游藻┃
┃┃接合藻和高等植┃有綠藻、藍藻、接┃合藻種類多,此帶┃類少,著生┃
┃植物┃┃┃┃┃
┃┃物┃合藻和硅藻┃為鼓藻類主要分┃藻類多┃
┃┃┃┃布區┃┃
┣━━━━━━╋━━━━━━━━━━╋━━━━━━━━━╋━━━━━━━━━╋━━━━━━┫
┃┃有變形蟲、纖毛┃逐漸出現太陽┃太陽蟲和吸管┃僅有少┃
┃┃蟲,但無太陽蟲、┃蟲、吸管蟲,但無┃蟲中耐污性弱的┃數鞭毛蟲┃
┃原生動物┃┃┃┃┃
┃┃雙鞭毛蟲和吸管┃雙鞭毛蟲┃種類出現,雙鞭毛┃和纖毛蟲┃
┃┃蟲┃┃蟲出現┃┃
┣━━━━━━╋━━━━━━━━━━╋━━━━━━━━━╋━━━━━━━━━╋━━━━━━┫
┃┃僅有少數輪蟲、┃貝類、甲殼類、┃有多種淡水海┃昆蟲幼┃
┃┃蠕形動物、昆蟲幼┃昆蟲出現;但無淡┃綿、苔蘚動物、水┃蟲種類極┃
┃┃蟲出現;水螅、淡┃水海綿及苔蘚動┃螅、貝類、小型甲┃多,出現各┃
┃後生動物┃水海綿、苔蘚動┃物;魚類中的鯉、┃殼動物、兩棲動┃種動物┃
┃┃物、小型甲殼類、┃鯽、鯰等可在此帶┃物、魚類出現┃┃
┃┃貝類、魚類在此不┃休息┃┃┃
┃┃能生存┃┃┃┃
┗━━━━━━┻━━━━━━━━━━┻━━━━━━━━━┻━━━━━━━━━┻━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