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陵哭陵事件

這些被編餘的將官們看了群情激忿,議論紛紛,有的暗白傷心,也有的痛哭流涕。 講完之後,黃鶴將軍帶領眾將官到中山陵祭堂,向孫中山先生的坐像獻花。 哭陵儀式開始,黃鶴慷慨激昂地發表簡短演說,大意謂:“今天我們到中山陵來,不是渴陵,而是哭陵。

百度名片

1947年5月5日,在南京中山陵發生了一次震動全國的國軍400多名高級將領集體哭陵事件。

事件過程

哭陵事件的前奏曲

1946年4月,陸軍總司令部在南京召開了一次軍事委員會議,會議上,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考慮到抗日戰爭已經結束,在抗戰期間組建的近800萬軍隊和軍官隊伍,在國家和平時期已經顯得十分臃腫,而且龐大的軍費開支也使得需要支付巨額戰後國家重建經費的國民政府力感不支,為此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決定對抗日部隊進行大規模裁撤。該決議對國家的 戰後發展是非常有益的,是利國利民的好事,但它的進行勢必會影響與斷送了許多軍人的生涯和家庭生活。
會後,國民政府開始整編軍隊。原來的軍改為整編師,師改為整編旅,團以下補充兵額,配備新式武器。軍官則作為編餘人員等待安置。這些編余軍官除了打仗外,難有所長,離開軍隊後待遇降低,尤其是殘廢軍官生計艱難。當時在編餘軍官中流傳著延安毛主席的一道名言:“此路走不通,去投毛澤東;此處無人要,延安去報到。”的確,數百萬編餘軍官和士兵返回家鄉後為生活所迫,分批分波地回響黨和毛主席的號召轉身投奔了延安軍隊混口飯吃,從而極大的削弱國軍的戰鬥力量,對日後的內戰起到了巨大副作用,這不能不說是蔣介石先生的一大敗筆,他應在裁軍的同時切實考慮到下崗軍人疾苦,這些軍人在戰場上為國出力,和平時期還要為國家和平發展犧牲自己利益,國民政府應該給予他們應有的復員待遇和妥善安置,解決他們的後顧之憂。
鑒於當時的複雜狀況,蔣介石下令把各戰區摘除兵權的編餘將級人員調集中央訓練團培訓。
這批將領有400餘人,報到後由國防部委任為中訓團中將或少將團員。他們中間絕大多數是黃埔軍校同學,參加過北伐戰爭、抗日戰爭,有的曾跟孫中山出生入死,參加過東征惠州戰役。這些人本是行伍出身,級別既高,又無其他專長,所以安置工作特別困難,受訓半年多,還沒有分配出去。
一件件觸目驚心、慘不忍聞的事,給編餘軍官們以莫大的刺激。
他們對國民政府當局日益不滿,有人憤慨地提議說:我們都是中山先生的信徒,與其背後暗暗哭泣,不如前往中山先生的靈前痛痛快快地哭一場。一場大批高級將領在中山陵哭陵的事件終於發生了。
被編餘的將官,絕大多數都集中在中央訓練團將官班受訓,計有500多人,這批將官多系老黃埔,年齡高,級別高,資格老,無專長,有的積勞成疾,有的負傷致殘,在安置轉業工作上特別困難,所以受訓半年有餘,仍沒有分配出去。1947年春,先是編餘軍官張清泉“逼得賣老婆事件”給將官班同學很大驚惶。接著將官班也接連發生了兩起悲劇。
其一:班內有個將官名叫奚澤,他是歸國華僑,家中很有錢。他在青年時代就同情孫中山而參加同盟會。曾變賣家產折合白銀190萬兩,全部捐給孫中山作為活動的經費。孫中山對此義舉極大讚賞。1921年孫中山在廣州就任非常大總統,奚澤返國,在大元帥府工作,以後參加北伐戰爭、十年內戰和抗日戰爭,官至某集團軍中將參謀長,因為他擁護孫中山的三大政策,深為蔣介石所不滿,以致遭到了“編餘”。他家住南京,生活無著,日子難熬,他的太太萌發輕生念頭。4月的一天,她在家留下遺書說:“我們今世不能再見面了。”在燕子磯投江自殺了。奚澤為了顧全自己的面子,對外不肯講。但這個悲慘的訊息,畢竟在將官班傳開了,也傳到了中央警官學校,在編餘軍官中,引起了強烈的反響。
其二:將官中有個名叫陳天民的陸軍少將,原為一百九十師副師長,抗戰期間在長沙會戰中立有戰功。他家人口多,有五個孩子,大的只有10歲,最小的不滿周歲,無法維持生活,靠借貸度日,有了上頓沒有下頓。陳天民自己又患晚期肺病,既缺少營養,又沒錢醫病,一時想不開,於1947年5月1日趁太太不在家時,大量吞服安眠藥自殺身亡。陳天民死後,家中無以為鹼,屍體在家裡存放了4天。後來,將官班、警政班的同學,每人捐獻金圓券3000元,按偽幣價值,其數少得可憐,才買了薄皮棺材,把他草草埋葬。兔死狐悲,同學們在思想感情上受到很大刺激,個個含悲忍怒,一觸即發。
由於悲劇的不斷發生,編餘軍官中對蔣介石的不滿,日益高漲,有同學常收到一些“匿名信件”,信封上明明寫著寄自某某機關,但信簽上卻不具名,不知是誰寄發的,內容則不外乎是鼓動反蔣情緒。4月間,劉海亭接到一封署名為內政部的信。當時編餘軍官在警校結業後,分配工作屬於內政部,大家見到內政部有信給劉海亭,認為他在內政部有後台,一定是給他安排工作,有同學開玩笑把信藏了起來,要劉請客吃糖,不請客就不給他信。劉海亭說:“我在內政部沒有背景,不會有什麼好訊息,同學們如果不信,你們可以當眾拆開。”這樣一說,我接過信真的把信拆開了,原來裡面不是通知也不是信,而是一份宣傳品,標題是:《憑弔戰場死亡將士幽魂》。原文已記不全,但辭句流暢優美,辛辣動人,的確道出了轉業軍官的心聲,所以迄今還記得其中一些主要的字句:
戰場上慘死的健兒,荒野中飄泊的幽魂!慈母為你哭斷了肝腸,嬌妻為你斷送了青春。你的碧血換來了草頭將軍(指蔣介石)的王冠,你的白骨壘成了豪門家族的萬貫家財···
看哪!每逢夕陽西下,大人先生們!挽著嬌妻美妾,參加酒宴盛會,個個眉飛色舞……
瞧哪!每當華燈初放,那些貪官污吏穿著西裝革履,在大街上川流不息……
聽哪!每當夜深人靜,舞廳里的喧鬧嬉笑聲響個不停…
可是!你那白髮蒼蒼骨瘦如柴的老母,你那泣涕嗦哭的妻子兒女,有誰來過問呢?
現在!只有讓淒風苦雨來憑弔你的幽魂吧!
劉海亭見了宣傳品,心裡很緊張,深恐再生事端,板紅著臉要把信收回。我拍拍他的肩膀說:“你盡可放心,我們不會宣揚出去的。”這時,我自告奮勇地把宣傳品複寫多份轉寄到中訓團將宮班去。
這些被編餘的將官們看了群情激忿,議論紛紛,有的暗白傷心,也有的痛哭流涕。這時,有位操湖南口音的黃埔一期畢業生,陸軍中將賀光謙觸景生情高聲說:“我們追隨中山先生投身革命奮鬥半生,可惜夙願未遂,而今又報國無門生計無望。今天在背後哭,又有何用?要哭,大家一起到中山陵去痛痛快快地哭他一場,向總理英靈哭告苦衷,藉以向政府公開示威!”這時大家憤怒填膺,同聲贊成,有人提議:“就請黃將軍擔任哭陵總指揮。”黃鶴明白:這總指揮可不是好當的,萬一戴上“犯上作亂”的帽子,是會坐牢殺頭的。他緊張思慮一下,還是義不容辭爽快地答應下來。

事件過程

5月5日上午9時左右,將官班的學員們各自從家裡出發,三三兩兩到中山陵集中。10時許,就到了約400人。他們身著黃色的將校呢制服,將級領章,胸前掛著勛表。大家推黃埔一期學生、陸軍中將黃鶴為總指揮。黃鶴帶領眾將官到博愛坊前站成方陣隊形,黃埔一期同學站第一排,其餘按期別、年歲依次排列,全體肅立,準備舉行哭陵儀式。
儀式一開始,黃鶴激動地對大家說:“我們這些編餘的軍官,曾經追隨總理東征北伐,出生入死,沒有功勞也有苦勞,但政府把我們一腳踢開,斷絕了我們的生活。我們沒有別的奢望,活著只求有碗飯吃,死後有一口棺材安葬。我們也是人,我們要生活。今天我們來到這裡,不是謁陵,而是哭陵。為了我們的同學,為了我們的民族,也為了我們全家的妻兒老小,我們要大哭,一哭、二哭、乃至三哭。”
講完之後,黃鶴將軍帶領眾將官到中山陵祭堂,向孫中山先生的坐像獻花。祭堂的里里外外,擠滿了前來哭陵的將官。不少遊客紛紛圍攏觀看,對這些編餘軍官的遭遇深表同情。
接著,由黃鶴讀祭文,將官們飽含熱淚聽完祭文,靜默三分鐘,魚貫入靈堂。仰望著孫中山大理石坐像,他們的心情就像後娘養的孩子見到親娘一樣-委屈、不平而又嚮往著什麼。從靈堂出來後,將官們又列隊站好,主祭人黃鶴髮言,勸勉大家離開後,振作革命精神,或農或商,自謀生活,守住軍人氣節,決勿輕舉妄動,以免辜負先總理的期望。幾位將領也忍不住發言,對現狀表示不滿……
第二天,《救國日報》在頭版報導了此事,接著,《中央日報》作了報導,各家小報也相繼發表文章,一時弄得滿城風雨,婦孺皆知。
蔣介石知道後,大發雷霆,罵這些謁陵軍官是“目無法紀”,大聲訓斥陳誠總長,責成他即速處理,以平輿論。
陳誠趕緊召人共商對策,最後決定幾項辦法:
(1)凡是在抗戰期間沒有離開部隊的將級人員,年齡在50歲以下的改為文職,派到地方上任職。
(2)40歲到45歲的轉業到交通、工商、警察等部門任職。
(3)40歲以下的,考進陸軍大學深造。
(4)年老體衰不能任職的,多發遣散費還鄉,沿途有政府照應。

當事人回憶

1947年7月6日,上午9時前後,將官班的學員們,陸續秘密集中到中山陵。中山陵衛隊事前並未接到有團體渴陵的通知,驀地看到身著將官服、成群結隊的大官們,大吃一驚,又不敢上前盤問或阻攔,連忙打電話請示,一級轉一級,得到上邊急令:“不準渴陵!”
人陸續到齊了,約有600多人,黃鶴總指揮帶領大家到中山陵“博愛坊”排成隊伍,默然肅立鴉雀無聲。
哭陵儀式開始,黃鶴慷慨激昂地發表簡短演說,大意謂:“今天我們到中山陵來,不是渴陵,而是哭陵。為了我們國家,為了我們民族,也為了我們全家老小,我們要大哭,一哭,再哭,三哭。我們這些編餘將官,曾經追隨總理,東征北伐,出生入死,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如今政府卻把我們一腳踢開,大家被拋棄失業,斷絕了我們的生路。我們沒有別的奢望,活著只求有碗飯吃,死後有口棺木落葬。我們也是人,我們要生活,要生活!”話畢,帶領大家到中山靈堂,向孫中山塑像獻花,靈堂不大,里里外外被哭陵將官擠滿了。很多遊客也圍攏來看熱鬧,民眾見到此情此景,深表同情。
這時,站在前排的是已自殺的陳天民的太太,帶著五個孩子,最小的孩子背在身上,還不滿周歲,在孫中山塑像前立定,她的左右兩邊各站兩個孩子。她們來不及向孫中山塑像鞠躬致敬就哭開了,哭得起不了身。黃鶴介紹說:“這位是陳天民的太太,陳天民被迫自殺了,家屬沒飯吃,將來,我們的家屬也要落到她這樣的地步。”大家見此慘狀不禁心酸,頓時又嚎陶大哭,哭聲震天,遊客中的婦女也都紛紛掉下眼淚。
接著,黃鶴讀《祭文》,這篇《祭文》是誰寫的,不太清楚。“哭陵”第二天各報雖然都發表了訊息,但《祭文》都未刊出。大概因此文措辭過於激烈,不敢刊登吧!記得龔德伯辦的南京《救國日報》曾經登過全文,已找不到這張報紙。當時這篇《祭文》在編餘軍官中流傳很廣,內容大意如下:“我們這些軍官,過去曾經追隨總理參加東征北伐,終於取得了國民革命的勝利。現在國家已經有了憲法,國民黨也應還政於民了,但國民的民主權利,我們卻沒有見到。我們所見到的只是一般貪官污吏橫行霸道為非作歹。先烈之血未乾,革命之質已變。”《祭文》又說:不但革命軍人的遺屬得不到撫恤,沒有人管,就是連我們自己也被拋棄了。正是“飛鳥盡兮良弓棄”,成仁的已經死了,成功的也瀕臨死境了。讀到這裡,黃鶴已泣不成聲,全場又痛哭起來。這時,奚澤將軍聯想起被迫跳江自殺的妻子,當場暈倒。大家群情激憤,高呼口號:“打倒貪官污吏!”“打倒賣國賊!”
剛要散會時,大家聽到外面一陣嘈雜聲,頃刻一幫人湧進來,新聞記者聞訊趕來採訪。同時反動政府也指派特務混跡其間,有的特務冒充記者,向參加哭陵將官問:“今天的事情是誰帶的頭?”大家都答不知道。有個將官插嘴說:‘.我們是到這裡來渴陵的,看見一個女人在陵前哭得慘,大家同情她,也就難過得哭了。”特務們問不出所以然,只得悻悻而去。
我和劉海亭、馬廣運當天上午穿便衣隨遊人進入中山陵,在一旁觀看了將官哭陵全過程,以便向中共地下組織匯報。為了保密,我們未與黃鶴接觸。

事件結果

“哭陵事件”的訊息刊出後,在全國發生了強烈的影響,蔣介石對事件極為惱怒,原本要以“截亂”手段嚴懲,後聽從了黨國元老們的勸告:以軟的手段使大事化小,以免激起眾怒……
次日,陳誠帶衛士到中央訓練團將官班作“精神訓話”,由教育長黃杰陪同進人禮堂。黃帶頭鼓掌,陳總長好象未聽見,氣呼呼地走向講台,劈頭就批評指責:“什麼哭陵?這是犯上作亂!這是反對中央、反對總裁,是對黨國大逆不道!你們這樣做,只會對共產黨有利,你們太愚蠢了!使親者痛仇者快啊!”全場靜無聲,氣氛更緊張。
少許,陳誠長嘆一聲,放緩了聲調:“我們大家都是從廣東出發的,恨鐵不成鋼啊!當然啦!我也有責任。近來由於公務繁忙,沒來得及關心大家,不過,大家的想法我是知道的,總裁也曉得,希望大家體諒政府的難處,今後儘量幫助你們解決困難……”眾將官掌聲四起,人人都鬆了口氣,陳誠面帶微笑走下講台,侍衛隨之而出。蔣介石知道眾怒難犯,不敢追究下去,就這樣不了了 。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