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符號

圖書信息

出版社: 廣東省出版集團,廣東人民出版社; 第1版 (2011年10月1日)
叢書名: 走近孫中山叢書
平裝: 234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16
ISBN: 9787218072654
條形碼: 9787218072654
尺寸: 23.8 x 16 x 1.4 cm
重量: 381 g

內容簡介

《"中山"符號》在具體剖析“中山”符號個案的同時,融進了筆者近年關於呂彥直、南京中山陵、廣州中山紀念堂、梧州中山紀念堂等的最新研究成果。比如,點破中山陵祭堂實為“中山堡壘”;呂彥直在中山陵設計中的創新與突破;論證廣州中山紀念堂實為中國寶塔之變體;具體披露廣州中山紀念堂的八角亭大屋頂是用架設現代橋樑的方法來構建的;指出梧州中山紀念堂是廣州中山紀念堂的第一個模仿者……

目錄

上篇 “中山”符號的形成
一、“中山”符號的觀念形態/5
1.興中會成立打下“中山”符號底色/5
2.“倫敦蒙難”,“中山”符號出世/13
3.革命黨人積極推廣“中山”符號/23
4.同盟會公推總理,凸顯“中山”共識/29
5.“天下為公”——“中山”符號觀念形態的定格/34
二、“中山”符號的物化形態/44
1.革命尚未成功,中山鞠躬盡瘁/44
2.舉世哀悼,共鑄“中山”符號/46
3.“中山”符號物化肇始/54
4.中山模範縣——“中山”符號之惠民模式/58
中篇 “中山”符號的範本
三、中山陵——“中山”符號之範本/70
1.中山陵墓的建築要求/70
2.呂彥直對孫中山的理解/84
3.呂彥直對“中山”符號的表達/99
四、眾人甘為構建“中山”符號而奉獻/115
1.呂彥直嘔心瀝血英年早逝/115
2.姚新記倒貼14萬兩銀子/125
3.參建陵工的艱辛/129
4.工程技術人員甘於奉獻/131
下篇 “中山”符號的推廣
五、廣州中山紀念堂——“中山”符號推廣之起點/142
1.粵人率先動議建築中山紀念堂/142
2.一個訛傳/149
3.“前堂後碑”是集體智慧的結晶/153
4.呂彥直二次奪魁/158
5.中國寶塔的變體/162
6.建築與落成/181
7.廣州中山紀念堂效應/191
六、“中山”符號之泛化/205
1.“中山”符號泛化的轉折點/205
2.“中山”符號泛化中的亮點/212
3.“中山”成為中國符號/220
結語:中國需要孫中山/224
參考書目/231
後記/233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