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中山植物園

南京中山植物園

南京中山植物園位於南京市玄武區鐘山風景名勝區內,又稱江蘇省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隸屬中國科學院,始建於1929年(民國十八年),原名為總理陵園紀念植物園,是中國第一座國立植物園,中國四大植物園之一。中山植物園是中國第一個加入“國際自然和自然資源保護聯盟”的植物園,是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植物委員會成員;成功主辦了亞洲史上第一次國際植物園學術討論會及第十一屆國際植物園協會大會。 截至2013年底,植物園占地面積186萬平方米,園內珍藏有臘葉標本70餘萬份,植物園保存植物3000種以上,建成專類園(區)10個;擁有館藏標本70萬份;設有觀賞植物中心、藥用植物中心、植物信息中心、植物遷地保護重點實驗室和華東地區最大的植物標本館。整個植物園分南北兩區,北區以保護、研究、利用中國中亞、北亞熱帶植物為重點,南區是以熱帶植物宮為中心的植物博覽園。 中山植物園是“全國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全國科普教育基地”以及江蘇省級、南京市級科普教育基地,是中國植物科學研究、觀賞和植物學知識普及教育的基地,一個集植物科學研究、植物資源收集保護、植物園建設和科普教育為一體的綜合性公益機構。中山植物園也是金陵四十八景之一,是中國風景環境優美的旅遊景點,年接待國內外參觀遊覽者30萬人次以上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南京中山植物園 南京中山植物園

1925年3月,中國民主革命的先驅孫中山先生在北京逝世,遵照他生前的願望,在南京鐘山主峰南麓建造了陵寢,為了保存許多國家政府和民間團體向中山陵園所贈送的名貴花草、樹木,1929年在中山陵西側、明孝陵附近劃地建立了“國父孫中山先生紀念植物園”。

1949年10月,新中國成立後,曾遭受日本帝國主義侵華戰爭炮火摧殘的中山植物園得到恢復和發展。不但成為紀念孫中山先生的風景名勝,而且成為國內植物研究的重要基地之一。

植物學研究方面,在1934年7月中央研究院建立的動植物研究所的基礎上,經過合理調整,於1950年10月調集以植物分類學家裴鑒為首的一批科研人員在南京建立中國科學院植物分類研究所華東工作站。

1954年2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正式批准,將工作站遷到南京紫金山西麓與孫中山先生紀念植物園進行合併、擴建,正式命名為“中國科學院南京中山植物園”。

溫室種植基地 溫室種植基地

1960年6月,中國科學院南京中山植物園擴建為中國科學院南京植物研究所,所、園一體 。

到1966年,南京中山植物園已建立起“苗圃試驗區”、“藥用植物園”、“材用樹種園”、“松柏園”、“樹木園”和“分類園”共700餘畝,建成了溫室2000多平方米,同年,“文化大革命”開始,科研停頓,植物園園地被占用 。

1970年7月,中國科學院機構調整,中國科學院南京植物研究所改稱江蘇省植物研究所(南京中山植物園),同年11月,植物園遷至江浦縣老山林場,成為該場的一個附屬單位 。

1972年,植物園遷回南京,棲身於南京農學院內 。

1974年7月,鄧小平同志批示退還被占用的園址 。

1978年,在中國科學院第二次植物園工作會議上,南京中山植物園被確定為中國四個重點植物園之一。

1993年10月起,實行江蘇省和中國科學院雙重領導的體制,更名為江蘇省·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亦稱江蘇省·中國科學院南京中山植物園。

至2009年,南京中山植物園已成為一座集科研、科普和遊覽於一體的綜合性植物園 。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南京中山植物園坐落於南京市玄武區,北緯31°14′~32°37′,東經118°22′~119°14′ ,植物園占地186公頃,背倚鐘山,面臨前湖,傍依明城牆,遙對中山陵。

氣候情況

南京中山植物園屬北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年平均氣溫14.7℃,極端最高氣溫41℃(1988年),極端最低溫度23.4℃(1969年),氣候溫和。年平均降雨量1000.4mm,降水主要集中在6-9月,占全年降雨量的59.2%。無霜期 237d。

植物資源

南京中山植物園無干擾區 南京中山植物園無干擾區

截至2013年11月,南京中山植物園保存植物5000餘種,約10萬餘株,其中不乏珍奇特、新特優的物種,如國家一級保護植物——珙桐(鴿子樹)、台灣杉等,南京特有植物——秤錘樹,亞洲最大的塊根植物——睡布袋,世界上最毒的樹木——見血封喉等。

截至2009年5月,南京中山植物園擁有國家一級保護植物8種,國家二級保護植物17種,國家三級保護植物10種。

國家一級保護植物(8種):水杉、金花茶、珙桐、人參、台灣杉、望天樹、銀杉、桫欏

國家二級保護植物(17種):肉蓯蓉、篦子三尖杉、筆筒樹、華東黃杉、鵝掌楸(馬褂木)、秤錘樹、杜仲、百山祖冷杉、觀光木、香果樹、夏蠟梅、普陀鵝耳櫪、金錢松、銀杏、荷葉鐵線蕨、鹿角蕨、巨柏

國家三級保護植物 (10種):領春木、香水月季、扇蕨、秦嶺冷杉、朝鮮崖柏、藍果杜鵑、穗花杉、雪蓮、蝟實、紅豆樹

主要景點

北園

北園是老園區,是中國中、北亞熱帶的植物研究中心,擁有專類園(區)10個,設有觀賞植物中心、藥用植物中心、經濟植物中心等以及江蘇省藥用植物研究開發中心、江蘇省植物遷地保護重點實驗室,還有華東地區最大的植物標本館,擁有館藏標本70萬份。還有橋世界,可供兒童玩耍。

南園

南京中山植物園南園是新園區,於1999年起開始建設,按照景觀側重點分為11個區域:熱帶植物宮、禾草園、盲人植物園、紅楓崗景區、盆景園、薔薇園、藥物園、松柏園、樹木園、植物分類系統園、自然小徑-南京中山植物園自然教育區 ,收集活植物共3000餘種。這11個區域均以展示植物景觀為主,兼顧科學普及和休閒遊覽的功能,南園於2007年國慶對外開放,命名為“江蘇省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植物博覽園”。

名稱簡介圖片
熱帶植物宮 熱帶植物宮位於前湖西北部,面積10000平方米,其外型似三片晶瑩的綠葉從前湖升起,立在紫金山下。 熱帶植物宮分為3大展區,蒐集珍奇植物2000餘種,展出主題是“植物奇觀”和“植物與人類”。 第一區為熱帶花果區,展示了與人類生活有密切關係的熱帶果樹、熱帶經濟植物和熱帶花卉。第二區為熱帶雨林植物區,遊客在這裡可看到“絞殺”、“獨木成林”、“板根”、“老莖開花、老莖結果”、“藤樹網纏”和“空中花園”等熱帶雨林中獨有的奇特景觀。第三區為乾旱、半乾旱熱帶植物區,其中有全國最大的肉質塊根植物睡布袋,有號稱“沙漠水塔”的澳洲特有植物瓶乾樹,有原產南非的珍稀植物龜甲龍和“擬態植物”生石花、肉錐花等。在這裡遊客可觀賞到來自世界各地的奇花異卉和不同氣候帶與生態區域的植物景觀。 熱帶植物宮不僅是植物資源研究實驗中心,也是青少年科普教育的重要基地和市民遊覽休閒的景點。
熱帶植物宮 熱帶植物宮

禾草園 禾草園位於南京中山植物園南園東側三角地位於新的主入口東側,占地20000平方米,收集禾本科100餘屬400餘種植物。分為四個區域:種質資源圃、華東鄉土植物展示區、植物功能展示區、景觀展示區。依照現有地形和禾本科的演化過程,依次種植竹亞科、稻亞科等8個亞科的主要代表種類,形象展示了禾本科的系統演化進程。該園配植有大樹和花灌木,是植物園禾草研究成果的展示基地和青少年的科普基地。 禾草園分為矮牆小院區、草坪休閒區和品種展示區三個主要部分。 1、矮牆小院區 。南園主入口處有一組由石砌矮牆與綠籬圍合而成的小院落,其間並有木板平台與水池等,各種觀賞草和地被植物以矮牆為背景、以花鏡的形式布置在院中。 2、草坪休閒區。位於禾草園的中部區域,盲人植物園東側。以大面積較為完整的草坪和樹姿優美的散置的喬木形成寧靜、安逸的疏林草地景觀。大草坪周圍安排較為密集的喬、灌、草立體配置樹叢及花鏡。 3、品種展示區 。禾草園的北部,集中展示國內外禾草植物100餘種,以自然彎曲的小徑把展示區分為若干小區,把草坪、牧草、經濟作物等不同種類的禾草植物分門別類予以安排,同時兼顧觀賞性及科學性。
禾草園 禾草園

盆景園盆景園占地面積6000平方米。該園利用植物園植物資源豐富,古樁、怪石眾多之優勢,將自然美與人工美融為一體。園內收集樹樁、水石、水旱、花果和微型盆景等精品500餘盆。
盆景園 盆景園
薔薇園 薔薇園始建於1982年,1985年竣工,位於植物園南門右側,以收集月季為主,還種植了薔薇科其他植物及一些著名的觀花植物,如梅花、玉蘭、迎春、月季、薔薇、杜鵑、山茶、牡丹、芍藥等。 在春夏季,各種花卉爭妍鬥豔,園中還築有220平方米的水池和90 平方米的迴廊式棚架,池中種植了王蓮、睡蓮和黃菖蒲等水生觀賞植物。
薔薇園 薔薇園
藥物園 藥物園占地面積20000平方米,收集藥用植物700餘種,隸屬131科429屬。 薈萃了原產中國的特產中草藥小檗、喜樹、七葉樹、盾葉薯蕷、七葉一枝花、黃連等。 園內按藥用部位及生態習性分為根及根莖藥區、花果及種子藥區、莖葉全草藥區、藤本藥區和陰性藥區,為紀念中國明朝本草學家李時珍,1983年在園中建立了一座民族風格的建築物,名為時珍館。
藥物園 藥物園
松柏園 松柏園占地70000平方米,收集了保存國內外松科、杉科、柏科等針葉樹119種。園中收集的松柏類植物豐富,有該園選育的中山柏、鉛筆柏、成片的水杉、池杉和落羽杉。 松柏園三面環山,林木密集,環境幽靜,空氣清新,並伴有鳥蟲、溪水,是適合進行健身鍛鍊、森林浴的活動場所。
松柏園 松柏園
樹木園樹木園占地10萬餘平方米,是中北亞熱帶樹木引種馴化的科研基地,保存華東地區露地生長的喬灌木樹種340種,主要有殼斗科、樟科、冬青科、木蘭科和槭樹科等落葉和常綠闊葉樹。 另外,還有珍稀瀕危樹種標本區,保存種類約50餘種,如寶華木蘭、銀鵲樹、秤錘樹、伯樂樹、香果樹等。
樹木園 樹木園

分類系統園分類系統園即植物分類系統園,占地面積60000平方米,選擇種植了華東地區可露地生長的種子植物300多種,隸屬85科204屬,依循Bessey分類系統,按照生態條件和園林布局種植, 是學生們了解植物分類和進化的活標本園,更是大專院校相關專業學生實習的基地,園中的代表性植物有香榧、金錢松、鐵杉、中國鵝掌楸、紅豆樹、日本木蘭、夏蠟梅等。
2009年以來,該園都在春季舉辦歐洲花卉展,數十萬株鬱金香、風信子、洋水仙等名花佳卉。

植物分類系統園 植物分類系統園

自然小徑 自然小徑是1999年6月新開放的景點,是自然教育小區的簡稱,是該園與英國合作建立的,位於南京中山植物園西北部紫金山南坡,占地15萬-20萬平方米,是一個擁有多種生態環境的自然區域。 小區中有一條自然小徑貫穿始終,其中設定了十個點,並根據需要設立了一些必要的設施。來訪者在這裡可以認識一些特色植物,觀察鳥類和昆蟲,在教師和導遊的指導下,捕撈小昆蟲,採集少量動植物標本,做遊戲,在此過程中了解一些生態學的基本原理,學習一些有關知識。 自然小徑特色在於景觀富於自然情趣,很少人工干擾,並且為公眾,尤其是中小學生提供了一個充分接觸和感受大自然,在自然環境中開展環境與生態知識教育的場所,幫助他們更好地認識和學習自然,進一步激發其對大自然的熱愛以及更有效地培養他們的環保意識。
自然小徑 自然小徑
盲人植物園 南京中山植物園內的盲人植物園是截至2009年5月,中國最大的盲人植物園,由南京中山植物園在南京愛德基金會、日本東京綠化中國基金會、省科委及華飛公司支持資助下興建,於1998年5月建成免費開放。 盲人植物園占地1公頃,園內種植的植物以及設施都充分考慮到盲人的需要。種植了一些無毒,無刺,具有香氣,葉形奇特的植物,充分調動盲人的嗅覺、觸覺等感官。 園中部分植物還設定了語音提示系統,撳動按鈕,就可以聽到一段關於該植物的講解錄音 。
盲人植物園 盲人植物園

紅楓崗景區紅楓崗景區占地面積近30000平方米,遍植了20多種槭樹科的紅葉樹如雞爪槭、三角楓、建始槭、天目槭、羽毛楓,以及楓香、烏桕、鹽膚木、黃連木、杜英、紫薇、榆樹、櫸樹、山胡椒等各類色葉樹。
南京中山植物園 南京中山植物園

科普示範園 科普示範園即青少年科普示範園,建成於2001年,位於南京中山植物園中水庫西北,占地55500平方米。 該園系專門為青少年設計和建立的專類園。其重要內容之一是展示中小學生生物課本中涉及的重點科屬植物、其它代表性植物及有關知識點,為學校師生提供一定的實踐場所和動手機會,讓學生更深入了解和掌握課堂中所學的生物知識,該園是青少年學習生物學及相關學科的園地,也是公眾及生物愛好者深入了解植物的示範園,該園分為苔蘚蕨類植物區、裸子植物區、農作物區、觀賞植物區、藥用植物區、果木區、藤本區等區域。
青少年科普示範園 青少年科普示範園

科研情況

科研部門

江蘇省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南京中山植物園)有七個實驗室及研究中心:江蘇省植物遷地保護重點實驗室、江蘇省藥用植物研究開發中心、植物多樣性與系統演化研究中心、經濟植物研究中心、觀賞植物研究中心成立、植物生態研究中心、天然產物化學研究中心 。

人員編制

截至2014年,江蘇省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南京中山植物園)有在職工作人員 311 人,其中事業編制 227 人、聘用制人員 84 人。在讀研究生 56 人,其中該所本部44 人,聯合培養博士、碩士研究生 12 人 。

合作交流

自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來,南京中山植物園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與世界上60多個國家600多個單位保持著種苗、標本和圖書資料的交換關係 ;與美國密蘇里植物園建立了中國第一對國際友好姊妹植物園,該園主任──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雷文博士被聘為南京中山植物園名譽主任;還與加拿大哥倫比亞大學植物園、日本東京大學植物園等建立了友好往來關係。

2014年,南京市與揚中市、淮安市簽署了有關共建植物園合作協定,並成功舉辦“第五屆長江三角洲地區植物學學術研討會”,並協辦“中國植物園 2014 年學術年會”及“第七屆中國民族植物學學術研討會暨第六屆亞太民族植物學論壇”,“產學研”合作與江蘇大豐鹽土大地科技有限公司共同組建了 “江蘇鹽土植物研究院”;與中植公司設立“中植農業科技創新基金”並資助油用牡丹、高含量多糖的山藥新品種及優質無刺早熟黑莓新品系的示範種植。完成了太湖基地的股權轉讓 。

科研成果

南京中山植物園路徑地圖 南京中山植物園路徑地圖

2014年,江蘇省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南京中山植物園)新立項目 83項,契約經費為1712.5 萬元,年度累計到帳縱向科研經費2192.05萬元。

《我國南方山區兩種重要地產藥用植物產業化關鍵技術研究》獲得江蘇省科技進步獎二等獎;《脈絡寧注射液現代質量控制體系中關鍵技術(藥效物質基礎)的研究》獲得南京市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蘇南水庫大壩低養護草坪選育及建植養護關鍵技術研究與套用》獲得省水利科技優秀成果二等獎。

2014年,共發表論文193篇,專(編)著12 部,獲得國家級和省級新品種 8 項,申請發明專利 64 項,授權發明專利34 項,發布部頒及地方標準 5 項。

科技平台建設完成了省級重點實驗室年度考核,參與“江蘇省鹽土生物資源重點實驗室”、“江蘇省沿海開發與保護協同創新中心”、“江蘇省灘涂生物農業協同創新中心”及“江蘇省海洋生物產業技術協同創新中心”建設;參與“中國科學院南京分院東台灘涂研究院”建設,完成了理事會改選。

黑莓、草坪研發等工程中心運行良好;“特色觀賞植物(彩葉、常綠和觀花木本等)資源收集和利用研究”、“江蘇省抗糖尿病天然藥物篩選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江蘇(華東)道地藥用植物資源圃”及“板栗、薄殼山核桃種質資源利用與保護研究平台”等任務計畫順利實施 。

學術刊物

江蘇省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南京中山植物園)主辦有《中國科技核心期刊》、《CSCD核心期刊》以及《植物資源與環境學報》 。

人才培養

學科建設

江蘇省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南京中山植物園)有1個碩博士培養點,在讀研究生 56 人。

碩士研究生培養點:植物學

博士研究生培養點:植物學

教學建設

2014年,江蘇省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南京中山植物園)有15 名畢業生通過答辯,16 人獲碩士學位,畢業生當年就業率 93.3%(1人因個人原因暫未就業) 。

組織機構

江蘇省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組織機構見下圖:

南京中山植物園 南京中山植物園

機構領導

現任領導

年代職務姓名任期
2008-
所長莊娛樂2008-
黨委書記夏冰2008-
副所長郭忠仁1998.4-
副所長李維林2002.12-
副所長馮煦2008-
副所長姚東瑞2008-
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江南2008-
參考資料:

歷任領導

總理陵園紀念植物園

年代職務姓名任期
1929-1933 園林組主任 傅煥光 1929-1933
1933-1937 植物科主任 葉培忠 1933-1937
1946-1947 園主任 盛誠桂 1946-1947
1947- 園主任 鄭萬鈞 1947-?

中央研究院動植物研究所

年代職務姓名任期
1934-1944 所長 王家楫 1934.7-?

中央研究院植物研究所

年代職務姓名任期
1944-1949 所長 羅宗洛 1944.4-?

中科院植物分類研究所華東工作站

年代職務姓名任期
1950-1954 主任 裴鑒 1950.4-1954.2

中科院南京中山植物園

年代職務姓名任期
1954-1960 主任 裴鑒 1954.2-1960.6
副主任 陳封懷 1954.4-1957.7
副主任 黨總支書記 周曉春 1957.7-1960.6

中科院南京植物研究所

年代職務姓名任期
1960-1968 所長 裴鑒 1960.6-1968.12
副所長 黨總支書記 周曉春 1960.6-1963.5
副所長 周光庭 1960-1963
副所長 章鉞 1960-1968.12
副所長 黨組副書記 理明 1963.12-1968.12
黨委書記 楊萍 1966.5-1966.12
副所長 單人驊 1964.6-1968.12
副所長 董保田 1966-1968.12

中科院南京植物研究所革命委員會

年代職務姓名任期
1968.12-1970.7 副主任 王振亞 1968.12-1970.7
副主任 劉以祥 1968.12-1970.7

江蘇省植物研究所革命委員會

年代職務姓名任期
1970.7-1978 副主任 副所長 王振亞 1970.7-1978.3
副主任 劉以祥 1970.7-1978.3
副主任 副書記 夏亞 1970.3-1978.3
副主任 副書記 劉毅 1970.3-1978.3

江蘇省植物研究所核心領導小組

年代職務姓名任期
1972-1978 組長 周炎 1972.5-1972.12
組長 封行 1972.12-1978.3

江蘇省植物研究所

年代職務姓名任期
1978-1983 黨委書記 封行 1978.3-1983.7
黨委副書記 劉毅 1978.3-1983.2
黨委副書記 夏亞 1978.3-1983.1
黨委副書記 理明 1978.3-1983.2
所長 單人驊 1978.3-1983.2
副所長 盛誠桂 1978.3-1983.2
副所長 王振亞 1978.3-1983.6
黨委書記 陳秉基 1982.7-1983.2
副所長 李茂元 1980-1983
副所長 賀善安 1982.7-1983.2
1983-1994 名譽所長 單人驊 1983-1986.12
名譽園主任 盛誠桂 1983.3-2002.10
所長 賀善安 1983.3-1994.7
黨委書記 陳秉基 1983.3-1988.11
副所長 柳鎏 1983.3-1988.11
黨委副書記 柳鎏 1988.11-1994.7
黨委副書記 楊志斌 1983.3-1988.11
副所長 楊志斌 1988.11-1994.7
副所長 宗建海 1983.3-1990.6
副所長 顧生明 1990.12-1994.7

江蘇省·中科院植物研究所

年代職務姓名任期
1994-1998 所 長 黨委副書記 賀善安 1994.7-1998.9
黨委副書記 顧生明 1994.7-1998.4
副所長 夏 冰 1994.7-1998.7
副所長 龐自潔 1994.7-
副所長 郭忠仁 1994.7-
1998-2008 所 長 黨委副書記 夏 冰 1998.8-2008.12
副所長 龐自潔 1998.4-2006
副所長 郭忠仁 1998.4-
副所長 李維林 2002.12-
黨委副書記 郭扣生 2002.12-2008.12
副所長 宇文揚 2006.12-2008.12
參考資料

公園價值

科研價值

南京中山植物園內的科研大樓擁有植物標本40餘萬份,在開發利用藥用植物、速生樹種的引種馴化、木本糧 油選種育種和植物植被資源調查方面進行了大量研究,出版了《中國藥用植物志》、《江蘇植物志》 、《江蘇藥材志》等數十部志著和大量研究論文,引種成功了岩薔薇等取代進口的工業原料植物,以薯蕷科為對象,進行了綜合研究,為國內同行運用多學科手段進行植物系統演化研究做出了成功的樣板,此理論套用於生產實踐,解決了甾體原料藥的生產,結束了中國激素類藥物依靠進口的歷史,與40多個國家的300多個植物園建立了種子苗木交換關係,引進了油橄欖、速生柏和優良綠肥等植物,在國內外植物學界和園林界享有一定的聲譽 。

南京中山植物園也是江蘇省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是中國中、北亞熱帶植物的研究中心,以植物資源學為重點發展學科,以植物資源的收集保護和可持續利用、藥用植物開發、觀賞植物和新經濟植物的繁育和推廣為主要研究內容;以華東地區珍稀瀕危植物、重要經濟用途植物和國內外重要資源植物的收集和保存為主要任務 。

教育價值

南京中山植物園是重要的教育中心,被授予“全國科普教育基地”、“全國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全國青少年農業科普示範基地”和“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示範基地”、“全國林業科普基地”等稱號 。

旅遊信息

門票價格

北園成人票15元;南園成人票45元;學生憑有效證件南園23元,北園無優惠 。

1.3米以下兒童(需有成人陪同)、60歲以上老人、離休幹部、現役軍人、殘疾人憑有效證件北園、南園都免票。

開放時間

北園 5月1日-10月7日 8:30-17:30,10月8日-次年4月30日 8:30-17:00。

南園北門 5月1日-10月7日 8:30-17:30,10月8日-次年4月30日 8:30-17:00。

南園東門 每年3月20日-5月20日和9月20日-11月20日期間開放,開放時間同南園北門。

交通路線

捷運
乘坐南京捷運2號線到苜蓿園站下,向北步行10-15分鐘到達。

公交
乘坐20路、315路、203路到“中山植物園”站下。

植物園:綠色的展覽館

植物園是研究植物的生長發育、植物引種後的適應性和經濟性狀及遺傳變異規律,總結和提高植物引種馴化的理論和方法;建立有園林外貌和科學內容的各種展覽所、館和試驗區,作為科研、科普園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