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學院

1988年,中山大學政治學與行政學系復辦,下設政治學與行政管理等專業,隸屬於法政學院。 2001年政治與公共事務管理學院成立後,行政管理學系成為該學院的一個組成部分。 2001年政治與公共事務管理學院成立後,行政管理學系成為該學院的一個組成部分。

中山大學政治與公共事務管理學院於2001年9月30日由原法政學院的政治學與行政學系、社
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學院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學院
會學系和人文科學學院的東南亞研究所共同組建(簡稱政務學院)。現由著名的行政學家夏書章教授任名譽院長,任劍濤教授任院長,梅成達任黨委書記,蔡禾教授、廖為建教授、肖濱教授、馬駿教授任副院長,陳征宇任黨委副書記。

學院簡介

學院現有4個系:政治科學系、行政管理學系、社會學與社會工作系、公共傳播學系;8個本科專業:政治學與行政學、行政管理、行政管理(人力資源管理方向)、公共政策學、公共關係學、社會學、社會工作、公共事業管理;10個碩士點:政治學理論、社會學、人口學、行政管理、社會保障、土地資源管理、公共預算、公共關係、社會工作、公共管理碩士(MPA);6個博士點:行政管理、社會醫學與衛生事業管理、社會保障、土地資源管理、社會學、政治學理論;獲全國首批公共管理學一級學科博士點,並設公共管理博士後流動站;有若干學術研究機構:人口研究所、政治學研究所、公共傳播研究所、社會發展研究所、地方治理研究所、MPA教育中心、中法合作工業與技術社會學中心、美國研究中心、公共事務調查中心、社會工作教育與研究中心、勞工研究與服務中心。

學院有教職工93人,其中教師77名,有教授 26人(博士生導師16人),副教授26人,講師25人。現有在校學生2341人,其中博士研究生127人,碩士研究生309人,MPA512人,本科生1393人。

學院的各系、所、中心充分利用地處改革開放前沿的優越條件,與美國、法國、英國、新加坡等國家以及港澳台地區的許多著名大學、學術機構建立了廣泛的學術交流關係,有力地推動著學科建設、培養人才、服務社會等方面的前進與發展。

關於政務學院

經過政務學院黨政聯席會議討論決定,政務學院院慶的法定時間為每年的11月11日。學校批准成立政務學院的時間是2001年9月30日。之所以對院慶時間做如此調整,主要是考慮11月11日具備“四個一”的象徵性意義。有三方面的象徵性意義:

一是象徵著政務學院在學校黨委和校長的領導下,朝著實體化學院的方向發展。實現四個統一,即統一的黨政管理體制和辦公體系,統一的教學安排和管理體制,統一的學科建設和科研發展,統一的二級財務管理制度。

二是象徵著政務學院的四個學科相互交叉、相互聯繫、共同發展。政務學院具有四個學科,即公共管理、社會學、政治學、新聞傳播學。我們要充分利用多學科互補的優勢,朝著高水平的方向搞好學科建設。

三是象徵著政務學院的教學、科研、社會服務和內部管理都將按照高要求高標準來搞好建設。教學、科研、社會服務是高等院校的三大功能,一個學院辦的如何,主要也是看這三大功能發揮的如何。而三大功能的發揮取決於內部管理水平的高低。所以,“四個一”也象徵著我們從嚴從高來抓好四個方面的建設的決心,使政務學院成為中山大學的一流學院。

學院院徽

政治與公共事務管理學院的標誌是以學院的英文“SCHOOL OF GOVERNMENT” 英文首字母“G”和“S”組合組成。兩個鏇轉對稱的“G”字鑲嵌組成一個“S”宛如兩隻手緊緊相扣,融為一體。代表組成學院的各大學科,專業突出,結構紮實,實力 雄厚。標誌嚴肅大方,穩重而個性張揚,相輔相成、緊緊相聯組成一個整體,突出 學院的特徵,象徵“政治與公共事務管理學院”全體師生齊心協力、萬眾一心,拼搏向上、共同建設新學院的信心,同時也預示著政治與公共事務管理學院的未來如日中天,蓬勃發展。

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學院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學院

黨政機關

政務學院行政架構

學院領導
姓 名 職 務 職 責
任劍濤 院  長 主持與負責學院行政的全面工作,分管財務工作
梅成達 書  記  主持與負責學院黨委的全面工作,分管人事、外事工作
蔡 禾 副院長  分管科研、學科建設、資料室工作
廖為建
副院長  分管本科教學、成人教育工作
肖 濱 副院長  分管MPA教學工作、協助分管科研與學科建設工作
馬 駿 副院長  分管研究生教學工作與牛津班教學工作
陳征宇
副書記  分管學生工作

各系主任
姓  名 職 務
何高潮  政治科學系主任
倪 星  行政管理學系主任(代)
王 寧  社會學與社會工作系主任
汪新生  國際關係學系主任
張 寧  公共傳播學系副主任(主持工作)

學院辦公室
姓 名 職務、職責 聯繫電話
郭志堅 辦公室主任 84110248
宋蔚鴻 黨委秘書 84110698
林敘佳 行政秘書 84113080
蔡瑞瓊 行政助理 84113193
孫全民 網管員 84112562
李紹芬 教務秘書 84112355
陳林鳳 教務助理 84112355
林 穗 研究生秘書  84036484
龍明偉 研究生助理 84036484
耿文霞 科研秘書 84110228
謝霞飛 MPA教育中心辦公室主任(兼) 84036326
殷影兒 MPA助理 84036326
張秀瓊 成教助理 84110991
84113956

各系介紹

政治科學系
政治科學系簡介
1988年,中山大學政治學與行政學系復辦,下設政治學與行政管理等專業,隸屬於法政學院。2001年政治與公共事務管理學院成立之後,成立了政治科學系。該系在全國著名的政治學與行政學專家夏書章教授、王樂夫教授的指導之下,師資隊伍年輕,教學實力較為雄厚,承擔了若干國家和省部級的重點科研項目。

A 培養目標

政治學與行政學專業培養系統掌握政治學與行政學的基礎理論和專門知識、熟悉我國政府體制、運作機制及其政策法規、具有較強的政治思維能力、行政管理能力和組織協調能力的專門人才。學生畢業後可到各級政府、人大、政協、公(國)安、司法、傳媒、企事業單位,從事政務黨務、行政管理、組織人事等方面的工作。

B 培養要求
1、遵守憲法和國家的其他法律,具有良好的道德品格和人文素質。
2、掌握政治學、行政學和法學的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和研究方法,對政治學與
行政學的相關學科有較寬的知識面,具有較強的政治思維能力、政策分析能
力、行政管理能力、語言文字表達能力。
3、具有較高的英語或其他外語能力。
4、身體健康,心理素質良好。

C 培養對象

大學本科學生,修業四年。

D 師資情況

學科帶頭人:任劍濤博士,教授,哈佛大學訪問學者,現為中山大學政治與公共事務管理學院副院長。任劍濤博士長於政治理論和中國政治思想的研究,在國內外重要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數十篇,已有3部富有影響的學術專著出版,曾獲得廣東省優秀博士研究生和霍英東教育基金獎。
學歷背景:在現有的9名教師中,已有4人獲得博士學位,2人正在攻讀在職博士學位,有5名教師曾在美國、瑞典的著名大學做過為期一年的訪問學者。
職稱結構:9名教師中,教授3人,副教授5人,講師1人。

E 主幹學科

政治學

F 主幹課程

政治科學概論、行政管理學、政治科學方法論、中國政治思想、西方政治思想、中國政治制度、當代西方國家政治制度、比較政治學、當代中國政府與政治、地方政府與政治、公共政策分析、行政法學、國家公務員制度、組織行為學、公共財政學、當代國際關係分析、社會調查與社會統計、政治學與行政學專業英語等。

G 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

社會調查或者課題研究,2周。

H 主要專業實踐

到黨政部門進行專業實習,6周。

I 學生繼續深造方向

政治學、行政學、法學、管理學等專業方向,考研比例為40%。

J 學生就業情況

就業率(1998-2000)為100%,就業的行業、部門主要為黨政機關、大眾傳媒、高等學校以及大中型企業。

N 聯繫方式

聯繫人:李紹芬,電話:84112355
行政管理系簡介
中山大學的行政管理學方面的學術傳統最早可以追溯到1905年建立的廣東政法學堂行政本科,1924年廣東大學改為中山大學時把其併入,並設有政治學系,逐漸形成長期的專業人才積累和專業學術,直至1952年由於全國院系調整而停辦。20世紀80年代,回響小平同志“政治學要補課”的號召,正式恢復與重建中山大學政治學與行政學系。該系所設行政管理學專業從此迎來了空前的飛躍與發展。時下該專業具有從大專、學士、碩士到博士成龍配套的培養體系,還擁有全國該學科唯一的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中山大學行政管理研究中心。該中心除國內一流行政管理專家家盟攻關外,還有美國以及港台等著名教授在“中心”兼職任教。此外,同美國有關權威機構合辦“中國公共管理評論”刊物。2002年初該專業被批准為全國行政管理學科唯一的國家級重點學科。該學科建設又躍上一個新的大的學術平台。

該專業師資力量雄厚(見下面的D部分“師資情況”),科研成果顯著,並以學術訪問、合作研究、進修講學、互派學生等形式積極拓展與國內外高等院校和學術機構之間的交流合作。本系自1996年以來,共承擔國家級、省部級與橫向科研項目共72項,其中國家級項目13項,省部級項目21項,其它項目38項;出版專著和教材50多本,發表論文300多篇。本學科點部分成果的領先地位:夏書章教授率先呼籲恢復我國的行政管理學的教學與研究,並主編、出版我國第一部《行政管理學》(山西版)。夏書章主編,王樂夫、陳瑞蓮副主編的《行政管理學》,獲國家教委優秀教材一等獎。在人才培養方面,該系走出一條把行政管理學的基本理論、知識和技術與中國行政管理實踐緊密結合的道路,培養高層次、複合型、學術型和套用型的行政管理專門人才。從1994年6月開始,在澳門舉辦公務員在職兼讀的公共行政碩士學位班,一共招收140人,已獲得學位的76人。其教學成果“堅持標準,因材施教,保證澳門公共行政碩士班培養質量”獲得廣東省第三屆高校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多年來,該專業已培養和正在培養的學生約5300人,其中博士研究生33人,碩士研究生467人(含2002年招收MPA(公共管理專業碩士)學生120名),已獲碩士學位170多人;本科生950多人。近年來,還有來自日本、韓國、馬來西亞等國家的留學生,入讀該系的本科專業。總之,該系是一個課程設定齊全、本科-碩士-博士培養體系完整、專業適應性強、能夠培養適應中國需要的中高級行政管理專門人才的系。2001年政治與公共事務管理學院成立後,行政管理學系成為該學院的一個組成部分。

專業名稱:行政管理學

A培養目標:

行政管理學是研究政府機關及其工作人員依法管理行政事務、公共事務理論和方法的套用性學科,該專業主要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具有較高政治理論素質,掌握現代行政管理學基本理論和專業知識,具有較強的管理、經營、策劃、調研、交際能力,可以勝任國家機關、社會團體和企事業單位的一般行政管理工作或從事行政管理學方面教學研究工作的專業人才。

B培養要求:

掌握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基本理論,遵守憲法和國家的其他法律,具有良好的道德品格和人文素質;掌握現代行政管理基本理論、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熟悉我國有關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方針、政策和法規;具有行政管理理論的研究能力和行政管理實踐的策劃能力、應變能力和開拓能力;具有較高的英語或其他外語能力;身體健康,心理素質良好。

C培養對象:

培養應屆高中畢業生起點的本科生,學制一般為四年。 

D師資情況

該系的師資力量雄厚,目前從事行政管理學專職教學研究工作的教師16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7人,講師3人,包括碩士生導師13人,博士生導師3人。我國行政管理學科發展的奠基人之一夏書章教授在本系任教;現任國家教委高等學校公共管理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委員、全國公共管理碩士(MPA)專業學位教育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政治學會副會長、博士研究生導師王樂夫教授;中國行政管理學會教學研究會理事、博士生導師陳瑞蓮教授;還有幾位年輕的、具有國際教育背景的青年學術帶頭人。該系的教師比較注重突出行政管理教學的時代感和套用性,引進案例分析、問題診斷、政策分析等現代教學方法,積極運用現代教學手段強化課程教育。
 
 
E主幹學科:

行政管理學科

F主要課程:

本專業開設的課程分為公共基礎課、指定選修課和任意選修課。主要課程有行政管理學、管理學基礎、市政學、社會學、行政領導與決策、政府公共關係、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政府經濟學、公共財政、當代中國地方政府、組織行為學、西方經濟學、電子政府、績效管理、行政組織學、行政學說史、行政法學、監督學、社會調查與統計、公共政策分析、國家公務員制度概論、中西方政治思想史、西方管理名著選讀、比較政府體制、行政公文與寫作、機關管理與辦公自動化、行政案例分析、計算機套用、基礎英語和專業英語等。

 
G主要實踐性環節:

撰寫畢業論文並答辨。

H主要專業實踐:

習題作業、方案規劃、社會調查和專業實習。

I獎助學金:

學生享有獲取學校設定的凱思獎學金(總額為4萬元)及優秀新生獎學金、優秀學生獎學金和各類捐贈獎學金的機會。

J學生繼續深造方向:
學生畢業後可在行政管理學、管理學、政治學、經濟學、社會(心理)學等學科方向繼續發展。

K學生就業情況: 
 
該系學生綜合素質較高,畢業生一般100%就業。分配去向主要集中在:各級黨政軍機關、社會團體的行政管理部門或政策研究部門;企事業單位的黨、政、青組織或辦公事務、諮詢服務等綜合管理機構;大眾傳媒組織、高等學校和科研機構等。
行政管理系簡介
中山大學的行政管理學方面的學術傳統最早可以追溯到1905年建立的廣東政法學堂行政本科,1924年廣東大學改為中山大學時把其併入,並設有政治學系,逐漸形成長期的專業人才積累和專業學術,直至1952年由於全國院系調整而停辦。20世紀80年代,回響小平同志“政治學要補課”的號召,正式恢復與重建中山大學政治學與行政學系。該系所設行政管理學專業從此迎來了空前的飛躍與發展。時下該專業具有從大專、學士、碩士到博士成龍配套的培養體系,還擁有全國該學科唯一的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中山大學行政管理研究中心。該中心除國內一流行政管理專家家盟攻關外,還有美國以及港台等著名教授在“中心”兼職任教。此外,同美國有關權威機構合辦“中國公共管理評論”刊物。2002年初該專業被批准為全國行政管理學科唯一的國家級重點學科。該學科建設又躍上一個新的大的學術平台。

該專業師資力量雄厚(見下面的D部分“師資情況”),科研成果顯著,並以學術訪問、合作研究、進修講學、互派學生等形式積極拓展與國內外高等院校和學術機構之間的交流合作。本系自1996年以來,共承擔國家級、省部級與橫向科研項目共72項,其中國家級項目13項,省部級項目21項,其它項目38項;出版專著和教材50多本,發表論文300多篇。本學科點部分成果的領先地位:夏書章教授率先呼籲恢復我國的行政管理學的教學與研究,並主編、出版我國第一部《行政管理學》(山西版)。夏書章主編,王樂夫陳瑞蓮副主編的《行政管理學》,獲國家教委優秀教材一等獎。在人才培養方面,該系走出一條把行政管理學的基本理論、知識和技術與中國行政管理實踐緊密結合的道路,培養高層次、複合型、學術型和套用型的行政管理專門人才。從1994年6月開始,在澳門舉辦公務員在職兼讀的公共行政碩士學位班,一共招收140人,已獲得學位的76人。其教學成果“堅持標準,因材施教,保證澳門公共行政碩士班培養質量”獲得廣東省第三屆高校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多年來,該專業已培養和正在培養的學生約5300人,其中博士研究生33人,碩士研究生467人(含2002年招收MPA(公共管理專業碩士)學生120名),已獲碩士學位170多人;本科生950多人。近年來,還有來自日本韓國馬來西亞等國家的留學生,入讀該系的本科專業。總之,該系是一個課程設定齊全、本科-碩士-博士培養體系完整、專業適應性強、能夠培養適應中國需要的中高級行政管理專門人才的系。2001年政治與公共事務管理學院成立後,行政管理學系成為該學院的一個組成部分。

專業名稱:行政管理學

A培養目標:

行政管理學是研究政府機關及其工作人員依法管理行政事務、公共事務理論和方法的套用性學科,該專業主要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具有較高政治理論素質,掌握現代行政管理學基本理論和專業知識,具有較強的管理、經營、策劃、調研、交際能力,可以勝任國家機關、社會團體和企事業單位的一般行政管理工作或從事行政管理學方面教學研究工作的專業人才。

B培養要求:

掌握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基本理論,遵守憲法和國家的其他法律,具有良好的道德品格和人文素質;掌握現代行政管理基本理論、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熟悉我國有關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方針、政策和法規;具有行政管理理論的研究能力和行政管理實踐的策劃能力、應變能力和開拓能力;具有較高的英語或其他外語能力;身體健康,心理素質良好。

C培養對象:

培養應屆高中畢業生起點的本科生,學制一般為四年。 

D師資情況

該系的師資力量雄厚,目前從事行政管理學專職教學研究工作的教師16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7人,講師3人,包括碩士生導師13人,博士生導師3人。我國行政管理學科發展的奠基人之一夏書章教授在本系任教;現任國家教委高等學校公共管理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委員、全國公共管理碩士(MPA)專業學位教育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政治學會副會長、博士研究生導師王樂夫教授;中國行政管理學會教學研究會理事、博士生導師陳瑞蓮教授;還有幾位年輕的、具有國際教育背景的青年學術帶頭人。該系的教師比較注重突出行政管理教學的時代感和套用性,引進案例分析、問題診斷、政策分析等現代教學方法,積極運用現代教學手段強化課程教育。
 
 
E主幹學科:

行政管理學科

F主要課程:

本專業開設的課程分為公共基礎課、指定選修課和任意選修課。主要課程有行政管理學、管理學基礎、市政學、社會學、行政領導與決策、政府公共關係、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政府經濟學、公共財政、當代中國地方政府、組織行為學、西方經濟學、電子政府、績效管理、行政組織學、行政學說史、行政法學、監督學、社會調查與統計、公共政策分析、國家公務員制度概論、中西方政治思想史、西方管理名著選讀、比較政府體制、行政公文與寫作、機關管理與辦公自動化、行政案例分析、計算機套用、基礎英語和專業英語等。

 
G主要實踐性環節:

撰寫畢業論文並答辨。

H主要專業實踐:

習題作業、方案規劃、社會調查和專業實習。

I獎助學金:

學生享有獲取學校設定的凱思獎學金(總額為4萬元)及優秀新生獎學金、優秀學生獎學金和各類捐贈獎學金的機會。

J學生繼續深造方向:
學生畢業後可在行政管理學、管理學、政治學、經濟學、社會(心理)學等學科方向繼續發展。

K學生就業情況: 
 
該系學生綜合素質較高,畢業生一般100%就業。分配去向主要集中在:各級黨政軍機關、社會團體的行政管理部門或政策研究部門;企事業單位的黨、政、青組織或辦公事務、諮詢服務等綜合管理機構;大眾傳媒組織、高等學校和科研機構等。

資料來源

http://gms.sysu.edu.cn/kyxx.asp?ClassID=28

相關詞條

中山大學 管理 行政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