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95式槍族

中國95式槍族

中國95式5.8毫米槍族包括步槍、班用機槍和短突擊步槍,步槍、班用機槍於1996年設計定型,1997年首次在駐港部隊中亮相,短突擊步槍於2000年定型。

 中國95式5.8毫米槍族包括步槍、班用機槍和短突擊步槍,步槍、班用機槍於1996年設計定型,1997年首次在駐港部隊中亮相,短突擊步槍於 2000年定型。目前95式槍族已經開始大規模裝備部隊並屢建功勳,成為我軍主要的輕武器裝備。其中步槍槍重3.3千克(含空彈匣),有效射程400 米,初速920米/秒,全槍長746毫米;機槍槍重3.95千克(不含彈鼓),有效射程600米,初速970米/秒,戰鬥射速40/120發/分(單/連),全槍長840毫米;短突擊步槍重2.9千克,有效射程300米,初速790米/秒,全槍長609毫米。
中國95式槍族。從左至右分別是95式班用輕機槍、88式狙擊步槍、95式自動步槍
 誕生內幕
要了解95槍族的誕生內幕還要從國際上的小口徑發展歷史談起。第二次
世界大戰結束後,當時盟國的軍用步槍型號雜亂,口徑多種多樣,於是1947~1956年問,北約盟國進行了長達 10年的口徑論戰,最終在政治干預下選擇了美國的 7.62×51毫米步槍彈作為北約的制式槍彈,稱為全威力槍彈。而蘇聯則堅持走中間型槍彈的道路,即7.62×39毫米槍彈,並推出了經典的AK47步槍。我國的56式衝鋒鎗和81式槍族都延續了前蘇聯的中間型槍彈之路。
美軍裝備發射7.62×51毫米步槍彈的M14步槍後不久,到了1960年代,又出人預料地推出了 5.56毫米M16d,口徑步槍,並在越戰中充分體現了小口徑的優勢。在美軍單方面換裝的情況下,北約各國也都競相研製小口徑步槍及槍彈。與此同時,前蘇聯悄然推出了5.45毫米口徑AK74步槍。最終結果是,美國以5.56毫米口徑統一了北約,前蘇聯以5.45毫米口徑統一了華約。
國際小口徑的發展引起了我國的注意,其實早在美國人剛剛開始研製小口徑步槍的同時,中國的輕武器專家就曾提出過小口徑的問題,並初步認為步槍口徑以 5.8毫米為宜。1970年,在中央軍委常規兵器工業領導小組第六次會議上第一次明確提出了研製我國小口徑步槍的思想。根據這個指導思想,總後裝備部在 1971年3月的輕武器科研工作會上確定開始研製我國的小口徑彈/槍系統。隨後一場全國範圍內轟轟烈烈的小口徑步槍論證工作開始了。由於當時正處於文革時期,小口徑論證是在“一窩蜂”的情況下進行的,當時在全國有8個會戰組從事小口徑的論證工作,開始論證的口徑有5種,即5.6毫米、5.8毫米、 5.81毫米、5.98毫米和6毫米。但是在當時的政治環境下,科研工作幾乎處於停滯階段,因此小口徑的論證工作很長一段時間都處在徘徊之中。
1975年,總後決定成立專門的輕武器科研論證機構,組建了輕武器論證研究所,小口徑步槍的論證工作開始走上正軌。在集合各方論證成果的基礎上,1978年我國第一次提出發展5.8毫米槍彈和槍械及其戰術技術的要求,並於1979年2月被中央軍委以[79] 軍字第2號檔案批准立項研製,我國由此正式開始了5.8毫米口徑槍械的研製工作。但是,我國應選擇什麼口徑的爭論並沒有停息,軍內外不少人主張仿製美國的 5.56毫米口徑或前蘇聯的5.45 毫米口徑步槍,認為這樣有利於外貿出口,而且有國外的成功經驗可以借鑑。
國產95式5.8毫米自動步槍
由於受口徑問題干擾,5.8毫米槍族的研製工作徘徊不前,一直拿不出好的設計方案。1982年7月軍隊首長指示,“我軍小口徑槍族系統應儘快研製定型,早日裝備部隊”。為加快研製進度,經研究決定,先在81式7.62毫米槍族結構基礎上改成5.8毫米口徑。這就是後來的87式5.8毫米槍族。87式槍族系統於1986年通過了設計定型試驗,1987年被批准定型,命名為QBZ87式5.8毫米槍族和DBP87 式5.8毫米普通彈。步槍定型後,被列為國慶 40周年閱兵裝備,又對外形進行了改進。87式槍族採用工程塑膠彈匣、小握把及護蓋,新設計了劍形刺刀。由於存在尺寸偏長、重量偏大、工藝落後等問題, 87式槍族只生產少量裝備四個軍區部隊試用。87式槍族是中國小口徑步槍的開端,解決了發射小口徑槍彈特有的技術難點,為中國實現小口徑化做出了歷史的貢獻。
1985年,總參、科工委發出“359號”通知,要求“從作戰使用任務和我國國情出發,吸收國外先進技術,在戰術、技術、經濟性、四化等方面,抓緊新型小口徑槍族的論證工作”。為落實總部指示要求,1986年,我國再次進行口徑論證,經過對三種小口徑武器和彈藥大量的對比試驗和分析,1986年 11月,提出了採用5.8毫米口徑,可以發展成一種口徑,五種槍械(自動步槍、班用機槍、短步槍、通用機槍和狙擊步槍),通用兩種彈(普通彈和機槍彈)的小口徑槍械繫列,能大幅度提高我軍輕武器彈藥通用化程度,顯著增強步兵分隊的作戰能力。1987年,中央軍委召開常務會議討論小口徑槍族口徑問題,與會者一致同意“選定5.8毫米口徑,發展新一代小口徑槍族”。至此,經過中央軍委兩次決策並最終確定,我國新口徑槍械的發展開始了新的征程。
值得一提的是,由於中國當時所處的國際環境,中蘇關係惡化,決定了我國必須要走一條自己的小口徑發展之路。實踐證明,我國能特立於兩大政治集團之外推出自己的5.8毫米口徑是十分英明的選擇。近幾年有關輕武器口徑的爭論又有抬頭的趨勢。先是在車臣戰爭中,5.45毫米槍族遭到了俄羅斯士兵的指責和冷落,原因是口徑這樣小的彈藥並不適合用於完成許多戰術任務,在遠距離上小口徑彈缺乏足夠的毀傷力,作為支援武器更不及7.62毫米彈。相比之下,美國的 5.56毫米口徑的境況也好不到哪去,在阿富汗和
伊拉克戰爭中,5.56毫米彈威力不足的問題不斷暴露出來,美軍(特別是特種作戰部隊)對5.56×45毫米彈的終點彈道性能一直不滿意,他們需要一種對人體有更大停止作用的槍彈,對現有的5.56毫米槍彈不下大力氣改造難以滿足他們的要求。而我國因選擇5.8 毫米口徑為槍彈的設計留出了很大的餘地,不但殺傷性能遠優於5.56毫米和5.45毫米,而且形成了由通用機槍和狙擊步槍組成的小口徑系列,令歐美各國望而興嘆。
在新一代5.8毫米小口徑槍械繫列指標要求方面,我國提出在總體性能上力爭達到同類武器世界先進水平的目標,使步兵班具有點、面殺傷和打擊輕型裝甲的能力,增強夜間作戰能力;明確提出採用“無托”型總體設計方案,大幅度縮短槍長和減輕重量的技術途徑,要求採用鋁合金、工程塑膠和新的技術工藝,提高防護性能和質量要求。為了實現這些目標,在新槍族的研製過程中引入了競爭機制,組織了七家單位參加新槍族的方案競標工作和選型試驗。組織了輕武器行業內各方面專家進行了兩次評審把關。這種招標競爭評優方式調動了各單位及科研人員的積極性和聰明才智,使結構創新和新材料、新工藝套用等方面有了實質性進展,為後續的槍族最佳化設計,研製性能優良的武器系統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槍族再解析
95式5.8毫米槍族採用結構最佳化設計,布局合理,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大量套用,一改我國輕武器粗製濫造的歷史,綜合性能得到明顯提高,顯示我國槍械的發展到了一個全新的階段。
95式槍族採用無托結構,導氣式自動方式,機頭迴轉閉鎖,平移擊錘擊發機,槍托內設有槓桿式槍機緩衝器。槍族之間的主要零部件如機體、機頭、復進簧、擊發機、發射機能互換,互換率達70%以上,通用件的比例高,這對生產和維修十分有利。槍族內不同型號間的主要區別在於槍管長度。供彈具有30發塑膠彈匣和75發快裝彈鼓兩種,彈鼓主要供班用機槍使用,必要時可以與彈匣通用。95式槍族配白光、微光瞄準鏡及多功能刺刀。
國產5.8毫米班用機槍、狙擊步槍、自動步槍
95式槍族的自動方式和其他導氣式自動武器基本相同。槍彈擊發後,彈丸在火藥氣體的作用下沿槍膛向前運動,通過導氣孔後,膛內火藥氣體沿導氣孔流入氣體調節器氣室,在氣室內火藥氣體迅速膨脹並作用於活塞,推動活塞向後運動,活塞撞擊槍機,槍機向後運動,迫使機頭迴轉,實現開鎖,並帶動機頭與擊錘一起後坐完成抽殼、拋殼動作。槍機後坐即將結束時,槍機撞擊緩衝器並壓縮緩衝簧,起到緩衝後坐力的作用。後坐結束後,在復進簧、擊錘簧、緩衝簧的共同作用下推動擊錘和槍機復進,並在復進過程中連發阻鐵掛住擊錘,槍機完成推彈入膛和迫使機頭迴轉實現閉鎖槍膛等動作。機頭閉鎖後,機體繼續復進,壓下不到位保險,復進到位並帶動連發阻鐵解脫擊發機,從而槍機復進到位,全槍完成由擊發到待發的自動循環過程。如果是單髮狀態,擊錘則通過單發阻鐵被交換為阻鐵掛機狀態,並待下一次擊發{如果是連髮狀態,擊錘則在擊錘簧力的作用下打擊擊針而擊發槍彈,完成連發射擊動作。
班用機槍採用彈鼓供彈時,在槍機復進過程中,彈鼓裡的撥輪和推彈器在渦卷簧力作用下將槍彈向上推至進彈口處,由機頭的推彈凸筍推彈入膛,彈鼓裡的撥輪和推彈器輸送下一發槍彈至進彈口,作好供彈準備。
槍機的迴轉式機頭上有3個閉鎖突筍,機頭可在槍機框內往復運動,機頭導桿上面有導柱,開閉鎖作用面設計在導柱的頂部,機頭在導柱和槍機框內導槽的作用下迴轉,從而實現開閉鎖。
95式槍族大量採用高強度的輕型材料以減輕重量,機匣為高硬度鋁合金材料,採用陽極氧化處理工藝,強度高,上下護木及機匣蓋則採用工程塑膠。槍管內膛精鍛成形,並進行鍍鉻。
9 5式槍族的快慢機設定在槍托後方,共有三種狀態,即保險位置“0”,單發位置“1”和連發位置“2”,使用時轉動快慢機扳柄,使其繞軸轉動到所需位置即可。槍不使用時,驗槍後將快慢機置於保險位置。
95式槍族的氣體調節器設有1#、2#、0#三個導氣孔,根據使用環境不同,裝定不同的導氣孔。其中l#導氣孔為常用導氣孔,在一般正常條件下使用此孔;2#導氣孔在能量不足或在水冷卻的射擊條件下使用,一般在出現槍機和槍機框後坐不到位故障,又無法用擦拭塗油的辦法排出時也採用2#導氣孔; 0#導氣孔為閉氣位置,一般在發射槍榴彈時使用。
95式槍族機械瞄準具採用覘孔式表尺,步槍表尺分為l#、3#、5#三個檔位,分別表示100、300、 500米;機槍表尺分為3#、4#、 5#、6#四個檔位,分別表示300米、400米、500米、600米的射擊瞄準位置。對付300米以內的目標,常用表尺為3#。在表尺3#位時,100 米距離上的瞄準點為距靶中心正下方8.8厘米處。準星的高低和方向可用專用工具調整,100米位置上,準星每旋轉一圈,彈著點上下移動20厘米,準星滑座每移動一格(刻線在準星座連線體上),彈著點左右移動27厘米。
95式槍族有很多優點,在國內的兵器雜誌中均有介紹,如採用無托結構,長度大大縮短,可加裝白光瞄準鏡、微光瞄準鏡等輔助觀瞄裝置,提高了使用性能,多用途刺刀綜合了砍削、剪下、銼削、開啟瓶口和磨刀等功能,增強了士兵野外生存能力,等等。最重要的是,95式槍族發射我國自主研製的5.8×42 毫米槍彈系列,與北約的5.56毫米SSl09彈相比,彈頭重,槍口動能大,中遠距離存速能力強,外彈道直射距離遠,因此在威力和作戰性能方面有著 5.56毫米和5.45毫米槍彈無法比擬的優勢。
95式槍族自列裝以來,總體反應良好,但也暴露出一些問題,在2000年生產定型中,部分問題得到解決,但還存在一些系統性、結構性方面的問題。這些問題主要反映在人機工效和勤務使用性能方面。反映問題較大的有:快慢機在槍托後方位置,操槍時快慢機柄易與身體接觸,快慢機易自動變位,且快慢機轉換動作複雜,不便於快速變換;拉機柄高度較小,首發裝填時手指不便用力;瞄準基線高,瞄具座導軌寬度小,瞄具的重複裝卡一致性存在問題。此外還有下護木燙手、缺少空倉掛機、塑膠件磨毛髮白等問題。這些問題反映出來後,有人據此開始對95式槍族進行批判,甚至有些人提出 8l式替代56式是退步,而95式替代8l則又退了一步。應該說這些說法不但是不公正的,也是毫無依據的。
95式槍族作為我國自主研發的第一代小口徑槍族,注定要走一條不斷完善發展的道路,美國的M16、法國的FAMAS步槍等無不是經過不斷改進完善的結果。95式槍族出現的問題有些是技術方面的,也有些是與我國工業發展水平相關的,相信隨著時間的推移,一定會越來越好。
95式5.8毫米槍族的研製成功,標誌著中國輕武器在論證、設計、研製、生產方面達到了一個新的水平,我國的輕武器開發研製以驚人的速度實現了對世界輕武器的追蹤和超越。目前,5.8毫米口徑的槍械已經實現了一種口徑、兩種彈、六支槍系列,為我國乃至世界的輕武器發展寫下了濃重的一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