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骨科康復學

中國骨科康復學

《中國骨科康復學》是2011年人民軍醫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關驊。本書系統闡述了現代康復醫學及骨科康復學的基礎理論、康複評定方法及康復治療技術,並以解剖部位為軸線,重點介紹了脊柱與四肢主要傷病的臨床特徵及康復治療方法、原則和詳細操作等,利於骨科醫師和康復科醫師制定早期康複方案,及時開展準確、安全有效的骨科康復工作,最大限度幫助患者早日恢復功能。

內容簡介

《中國骨科康復學》由中國康復研究中心北京博愛醫院及衛生部中日友好醫院、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北京積水潭醫院、北京同仁醫院(足踝外科中心)等國內骨科、康復科重點單位臨床一線的知名專家關驊、張光鉑編著。本書是一本理論與臨床實踐相結合,骨科臨床與康復相結合,集科學性、實用性、可操作性於一體,切實反映我國當前骨科康復學術水平和臨床水平的權威著作。適合骨科、康復科及相關專業的醫師、治療技師及研究生、進修生參考閱讀。

編輯推薦

由關驊教授、張光鉑教授主編,多家骨科康復重點單位資深骨科專家、康復專家編寫的《中國骨科康復學》,將為骨科學與康復醫學架起一座溝通橋樑。本書在系統闡述骨科康復學理論的基礎上,重點介紹了臨床骨科康複方法和措施,強調早期主動康復。全書內容科學、實用,可操作性強,是一本反映國內外骨科康復學最新進展及我國骨科臨床康復水平的高端學術著作,具有重要參考價值。在國際“骨關節十年”(2000~2010)結束之際,本書將對促進我國骨科康復專業發展,提高我國骨科臨床治療水平起到推動作用。

作者簡介

關驊

主任醫師、教授,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1967年畢業於中國協和醫科大學醫療系,1986年後赴加拿大、美國研修。現任中國康復醫學會脊柱脊髓損傷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脊髓損傷治療與康復學組主任委員,中國康復醫學會理事,《中國脊柱脊髓雜誌》及《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副主編,《中國醫刊》《脊柱外科雜誌》編委;曾任中國康復研究中心、北京博愛醫院專家委員會主任,首都醫科大學學位委員會委員、博士生導師。榮獲中國殘聯“創業貢獻專家”與“九五”期間有突出貢獻專家稱號。主編《臨床康復學》《脊柱結核病學》,參加《現代創傷外科學》《中國康復醫學》等學術專著的編撰工作。曾擔任國家863科研項目分課題的負責人,在國內、外專業學術期刊發表論文90餘篇。張光鉑

主任醫師、教授,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1956年畢業於北京大學醫療系,被國家選赴東歐留學攻讀矯形外科,併到中國醫學科學院進行研究生學習深造。在北京協和醫院骨科任職22年,1981年調至中日友好醫院任骨科主任。曾任中國康復醫學會副主任委員,第四、第五屆《中華骨科雜誌》常務編委,國家藥審委員會委員等多項職務。主持籌建中國康復醫學會脊柱脊髓損傷專業委員會,任主任委員,創辦了《中國脊柱脊髓雜誌》,擔任主編至今。主編及參編大型專著15部,有5項科研獲部級科技成果獎,發表論文100餘篇。

目錄

第1章 骨科康復學概論

第一節 臨床骨科學與骨科康復學

第二節 骨科康復的目標、內容與方法

一、骨科康復的目標

二、骨科康復的工作內容

三、骨科康復治療中的制動與運動

第三節 骨科康復與組織癒合

一、損傷癒合分期

二、骨科康復分期

三、韌帶損傷、癒合與康復

四、骨折癒合與康復

五、軟骨損傷癒合與康復

六、骨髓肌損傷癒合與康復

七、肌腱損傷癒合與康復

第四節 骨科康復與生物力學

一、基本定義

二、生物力學的基本概念

三、韌帶的生物力學

四、骨骼的生物力學

五、關節軟骨的生物力學

六、骨骼肌的生物力學

七、肌腱的生物力學

第五節 功能、殘疾和健康的國際分類(骨科部分)

一、功能、殘疾和健康的國際分類

二、神經、肌肉、骨骼與運動有關的身體功能(一級分類水平)

三、與運動有關的身體結構

第2章 骨科康複評定

第3章 骨科康復治療

第4章 骨科矯形器

第5章 脊柱功能解剖與康復治療概述

第6章 脊柱損傷的康復

第7章 脊髓損傷的康復

第8章 腰痛的康復

第9章 腰椎間盤突出症的康復

第10章 退行性腰椎疾病的康復

第11章 頸椎病的康復

第12章 脊柱側彎的康復

第13章 強直性脊柱炎的康復

第14章 周圍神經損傷的康復

第15章 手、腕部疾患的康復

第16章 肘部疾患的康復

第17章 肩部疾患的康復

第18章 髖部疾患的康復

第19章 膝部疾患的康復

第20章 足踝部疾患康復

第21章 長骨骨幹骨折的康復

第22章 骨科康復中的急症處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