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骨幹網

中國四大骨幹網是指中國的四大網際網路骨幹網,包括中國科技網(CSTNET)、中國公用計算機網際網路(CHINANET)、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CERNET)、中國金橋信息網(CHINAGBN)。

基本信息

其中,CSTNET和CERNET主要為科研、教育提供非營利性Internet服務,而CHINANET和CHINAGBN則對公眾提供經營性Internet服務[1]。

中國科技網的前身是中國科學院於1989年8月建立的中關村教育與科研示範網路(NCFC)。1994年4月,NCFC與美國NSFNET直接互聯,實現了中國與Internet全功能網路連線 。1996年2月,以NCFC為基礎發展起來的中國科學院院網(CASNET)更名為中國科技網(CSTNET)。

中國公用計算機網際網路,又稱中國寬頻網際網路,是原中國郵電部經營管理的電子信息網,始建於1994年。1995年初與國際網際網路聯通,同年5月,CHINANET上海節點正式向社會開放業務。郵電部撤消後,CHINANET改由中國電信經營管理。

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始建於1994年,由中國教育部投資並管理,是中國最大的公益性、學術性計算機網際網路。

中國金橋信息網,又稱國家公用經濟信息通信網,“三金工程”項目之一,是由中國信息產業部(原電子工業部)負責管理的公用計算機信息網。金橋信息網於1994年開始建設,1996年9月正式開通。

發展歷程

中國科技網

1989年8月,“中關村教育與科研示範網路”(NCFC)由中國科學院開始建設

1994年4月,NCFC與美國NSFNET直接互聯

1995年3月,與上海、合肥、武漢、南京四個分院實現遠程連線

1995年4月,京外單位聯網工程(即“百所聯網”工程)啟動

1995年12月,百所互聯工程完成,即為中國科學院院網(CASNET)

1996年2月,中國科學院院網更名為中國科技網(CSTNET)

1996年6月,與CHINANET開通64K DDN信道,實現互聯互通

2000年4月,以155M頻寬接入中國國家網際網路交換中心北京點,完成與國內其它九大網際網路點互聯互通

2000年11月,建立亞太地區第一個開放交換節點——香港開放交換節點(HKOEP)

2004年12月,CSTNET香港——日本千兆線路開通

2005年1月,CSTNET香港——台灣千兆線路開通

2005年5月,CSTNET上海——北京頻寬升級到2.5G

2006年10月,CSTNET北京——廣州頻寬由155M升級到2.5G

2007年11月,與中國網通(CHINA169)直連信道由1G升級到2.5G

中國公用計算機網際網路

1994年,CHINANET開始籌建

1995年5月,CHINANET上海節點正式向社會開放業務

1995年11月,全面啟動包括全國30個省市共31個節點的全國骨幹網建設

1996年1月,全國骨幹網建成並正式開通

1999年,CHINANET二期擴容工程完成

中國教育與科研網

1994年7月,“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CERNET”試驗網開通,連線北京、上海、廣州、南京和西安五個城市

1995年6月,連線北京、上海、廣州、南京、瀋陽、西安、武漢和成都八個城市的主幹網DDN信道(64Kbps)開通

1995年7月,第一條連線美國的國際信道線路(128Kbps)開通;與NCFC實現互聯

1996年6月,與中國吉通通信有限公司CHINAGBN實現互聯

1996年11月,開通到美國到2M國際線路;建立中國大陸到歐洲的第一個Internet連線(中德學術網路互聯線路CERNET-DFN)

1996年12月,開通和香港學術網路的互聯線路CERNET-HARNET

1997年2月,CERNET全國主幹網DDN線路升級到512Kbps

1997年10月,與CHINANET建立256K互聯線路,實現CERNET與CHINANET、CSTNET、CHINAGBN的互通

1998年11月,開通到加拿大到4M國際線路

1999年1月,全國主幹網升級到2M線路

2001年1月,開通北京-武漢-廣州,武漢-南京-上海沿線4條2.5G和10多條155M高速傳輸信道

2002年2月,主幹網開通組播服務

2004年1月,中日IPv6主幹網開通

中國金橋信息網

1993年3月12日,副總理朱鎔基提出和部署建設國家公用經濟信息通信網(簡稱金橋工程)。

1993年8月27日,總理李鵬批准使用300萬美元總理預備金支持啟動金橋前期工程建設。

1994年6月8日,金橋前期工程建設全面展開。

1996年9月6日,金橋信息網Internet業務正式宣布開通,主要提供專線集團用戶的接入和個人用戶的單點上網服務。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