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輸血雜誌

中國輸血雜誌

《中國輸血雜誌》系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主管,中國輸血協會暨中國醫學科學院主辦,面向醫療單位、采供血機構、生物製品研發單位、醫學科研院所及大專院校各類人員的臨床醫學類學術期刊(月刊)。自1988年3月創刊以來,主要報導輸血臨床工作、輸血基礎研究、獻血與健康、輸血行業管理以及血液製品的研發與套用等方面的最新成就,多角度地客觀反映國內輸血醫學及輸血科學的進展與水平。2.客戶委託本部在本刊發布廣告,本部將按《中華人民共和國廣告法》、《廣告管理條例》及工商行政管理等部門的有關法規辦理登記並予以審查;客戶須交驗的證件包括:營業執照、生產許可證(均可為複印件),單位或主管單位介紹信,藥品和醫療器械還須附客戶所在地衛生行政機關的廣告審查批文,標明註冊商標、專利權、獲獎、質量標準、優質稱號的產品應提供合法、有效的出證機關證明;審查合格後簽訂廣告發布契約,本部概不接受口頭委託。

基本信息

簡介

中國輸血雜誌中國輸血雜誌

《中國輸血雜誌》系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主管,中國輸血協會暨中國醫學科學院主辦,面向醫療單位、采供血機構、生物製品研發單位、醫學科研院所及大專院校各類人員的臨床醫學類學術期刊(月刊)。自1988年3月創刊以來,主要報導輸血臨床工作、輸血基礎研究、獻血與健康、輸血行業管理以及血液製品的研發與套用等方面的最新成就,多角度地客觀反映國內輸血醫學及輸血科學的進展與水平;辟有“專家述評”、“特色專欄”、“論著”、“實驗研究”、“臨床研究”、“調查報告”、“個例報告”、“經驗與方法”、“綜述”、“血液製品”、“臨床血”、“輸血管理”以及“讀者?作者?編者”等欄目。作為目前國內輸血醫學專業唯一的全國性學術刊物,我刊已被列為中文核心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美國《化學文摘》來源期刊,歡迎訂閱。編輯部地址:成都市金牛區北站東一路73號,郵編:610081,電話:68169140,郵發代號:62-186,月刊,大16開,80頁,訂價為12元/期,全年144元。

投稿須知

1、文稿應具有科學性、新穎性、實用性和邏輯性,力求文字通順簡煉、數據準確可靠,做到論點鮮明、層次清楚、書寫用楷體或列印。

2、論著一般在4000字內(含圖表和參考文獻)並附中英文一致的文題、結構式摘要(包括目的、方法、結果、結論四部分,中文200字左右為宜)和關鍵字 (3~5個,應儘量向主題詞靠攏,按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信息研究所1998版的《醫學主題詞表》書寫),綜述、講座不超過5000字,其他以 1000~2000字為宜,並附中英文一致的文題和關鍵字(1~3個)。

3、來稿應一式二份,須附單位介紹信,並請寄審稿費20元,作者單位應對文稿的科學性、保密性負責;若屬基金資助或某一級攻關項目,請寫明編號;依照《著作權 法》有關規定,文責由作者自負,本刊有刪改權;本刊概不退稿,請作者自留底稿;切忌一稿兩投;投稿6個月以上未收到本刊答覆,作者有權自行處理。

4、稿件署名應包括作者姓名,單位全稱,郵政編碼。作者僅限於能對文稿整體內容負責者,不宜超過6名,其餘可列於文末註明,作者的排序應在投稿時確定,其後原則上不得再作更動。

5、醫學名詞術語以科學出版社最新版的《醫學名詞》為準。藥名按最新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的規定使用。動物、藥物、試劑和儀器等應註明品系、規格、生產單位等。

6、計量單位須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定計量單位》及其《使用辦法》的規定,有效數字後有單位者用單位符號表示。如2秒為2s,6天為6d,8千克為 8kg,10米為10m,50升為50L,不得同時以兩條斜線表示分數,如mg/kg/d,應表示為mg/(kg.d);表示偏差數字,寫法如(10±4)℃;表示範圍數值,寫法如20%~40%,8~15mg;表示體(面)積寫法,如3cm×7cm×11cm,表示數 字增加用倍數、減少用分數或百分率(%)。

7、統計學符號按《統計學名詞及符號》(GB3358-82)書寫,如樣本的算術平均值,標準差s,標準誤s,t檢驗t,F檢驗F,卡方檢驗χ2(希文小 寫),相關係數r,自由度υ(希文小寫),機率P(P值前給出具體檢驗值t值,χ2值,Q值……),所用符號均用斜體。

8、圖和表,力求少而精,文字與圖、表不應並用,可任選其一;線條圖須繪製準確,標值線向內,標識清楚、照片(黑白)須圖象清晰、層次分明、反差適中;表一律用三線表,並附於相應的文字後面。

9、 非綜述類稿討論時切忌重述結果內容,亦不可作成文獻綜述,可根據自己的工作,結合文獻說明作者的創見及其意義、作用、影響,同時應言明不足之處,並可提出構想與建議;結論必須能為本文結果所證實。

10、 參考文獻,選用作者親自閱讀過的主要文獻,內部刊物登載的或未公開發表的資料不可作為參考文獻。論著限在10條以內,綜述不超過25條,以文內引用順序在 文中引用處右上角方括弧內編號。文後著錄:作者姓名,3人者全列出,3人以上者只列前3位作者名,後加“,等”、“,他”(日文)、“,et al”(英文)或“,ицр”(俄文)即可,西文縮寫按Index Medicus格式;

[期刊]序號作者.文題.刊名,年,卷(期)∶起頁

例如:3 鄭佳,丁大成,劉復強,等.血液病患者輸血與庚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研究.中華血液學雜誌,1998,19(12),649

[專著]序號作者.書名.版次(第1版可省略).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起止頁

例如:7 趙桐茂.人類血型遺傳學.北京:科學出版社,1987,226~229

[專著中析出的文獻]序號著者.題(篇)名.見(In):專著的編者.書名.版次,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頁(析出文獻所在頁)

例如:9 阮長耿.血小板的分子生物學.見:王振義,李家增,阮長耿主編.血栓與止血基礎理論與臨床.第2版,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6,149~155

11、 經定稿會確定刊用的稿件,請修改整理後將修改稿以純文本格式錄入軟碟,並與修改稿列印件等一併寄回本刊,務請註明聯繫電話、傳真或E-mail等。

12、來稿一經決定刊用後即通知作者繳納一定數額的版面費,來稿刊出後本刊酌付稿酬,並贈送當期雜誌1~2冊。

13、本刊已入編《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CAJ-CD)和“萬方數據――數位化期刊群(China Info)”,凡在本刊發表的文章均將全文收入CAJ-CD和China Info,凡向本刊投稿者均視作同意將其文章在CJA-CD(China Info)上登載。

刊例

刊物特點

本刊為國家科技部“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來源期刊,由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主管,中國輸血協會暨中國醫學科學院輸血研究所聯合主辦,是國內輸血醫學專業唯一公開發行的全國性學術、技術性刊物,單月刊,逢25日出版。反映國內輸血醫學及輸血科學的最高水平、報導國內血液製品開發與生產的最新成就。本刊宣傳復蓋面廣,尤其在各級各類醫院、醫學院校及醫學科研院所、各級血液中心(血站)和血液製品生產單位有較大的影響。

刊登廣告細則

1.本刊廣告部(編輯部)(以下簡稱本部)擁有工商行政管理部門頒發的廣告經營許可證,承接與臨床輸血、檢驗及其相關專業所用儀器、試劑,以及血液製品及其開發、生產設備等方面的廣告。

2.客戶委託本部在本刊發布廣告,本部將按《中華人民共和國廣告法》、《廣告管理條例》及工商行政管理等部門的有關法規辦理登記並予以審查;客戶須交驗的證件包括:營業執照、生產許可證(均可為複印件),單位或主管單位介紹信,藥品和醫療器械還須附客戶所在地衛生行政機關的廣告審查批文,標明註冊商標、專利權、獲獎、質量標準、優質稱號的產品應提供合法、有效的出證機關證明;審查合格後簽訂廣告發布契約,本部概不接受口頭委託。

3.廣告主交給本部的廣告稿內容必須實事求是,廣告詞務必準確,不宜用“最高水平”、“最先進的科學技術”等絕對化的語言,因廣告內容不實、廣告稿差誤或含混不清給讀者和用戶造成的損失,由廣告主承擔全部責任。

4.廣告稿原則上由廣告主自行設計製作,並請按本刊未修切前的版心標準(21.6cm×29.1cm)提供單色或四色膠片(雜誌成品尺寸21cm×28.5cm),文字及圖象請儘量往內放,若需本部代為設計製作廣告,務請提供圖像清晰、反差適中的照片;根據有關法規,本部有權對廣告詞及版式做適當修改,不同意者請在契約中註明。

5.本刊的發稿日為每月25日,廣告客戶須在此前1個月向本刊申請確定並簽訂契約;本部原則上根據契約預約,向客戶提供相應的廣告刊登版位,若刊登版位與多名廣告主的要求相矛盾時,由本部統籌磋商安排。

6.廣告發布契約一經簽訂後,原則上不再做更改,廣告費按《中國輸血雜誌》廣告價格表支付,須在發布日前結算;廣告主在發稿日後提出更改或停止刊登,本刊將扣取原廣告費的5O%作為損失補償,已支付的設計費、製版費等由客戶承擔。

7.廣告一經刊出,即送樣刊5本予客戶,客戶需加印樣刊請在契約中註明。

8.本部地址:四川省成都市北站東一路73號

郵政編碼:610081

本部戶名:中國醫學科學院輸血研究所

開戶行:工商銀行春熙支行帳號:4402208009008926029

(信匯或電匯務請在用途欄註明:“付《中國輸血雜誌》廣告費”)。

電話:028-68169140傳真:028-83373857

E-mail:[email protected][email protected]

聯繫人:聞欣,蔣師,李弘武,蔡輝

歡迎訂閱

《中國輸血雜誌》面向醫院,血液中心(血站),血液製品生產單位等的專業人員,報導有關輸血的臨床實踐、基礎研究、獻血與健康,以及血液製品的開發與生產等方面的最新成就,國內外公開發行,現為雙月刊(訂價:9.00元/期,全年54元),CSSN:ISSN1004-549X/CN51-1392/R,郵發代號:62-186。

目前開闢的欄目有:論著、實驗研究、臨床研究、調查報告、個例報告、講座、綜述、臨床輸血、輸血管理、計算機套用及讀者·作者·編者等;注重科學性、獨創性與實用性的統一,力求多角度地客觀反映國內輸血醫學及輸學科學的進展與水平,15年來,為促進中國輸血醫學學術事業的發展,培養輸血醫學專業人才做出了應有的貢獻。由於始終堅持社會效益第一,刊載的專業信息較多,且能夠反映國內輸血醫學所達到的水平,最新成果以及發展趨勢,因而倍受輸血界內外相關讀者的關注。另外,為適應市場經濟的需要,特辟有“信息苑”,為讀者、作者及相關廠(商)家服務。

現任主編:王憬惺(研究員),編輯部主任:蔡輝(副編審)。

編輯部地址:610081成都市北站東一路73號中國醫學科學院輸血研究所內

電話:028-68169140傳真:028-83373857

011年第1期導讀

仿佛對新千年的憧憬和期待還是昨天的事,轉眼卻已然步入21世紀的第2個10年。伴隨2011而至的,除了北方的乾寒和南方的凍雨這般“史上罕見”的冰冷外,伏在我們輸血人心頭的還有揮之不去或去還復來的“血荒”——采供血機構采(供)血不足所致的臨床用血短缺——的陰影。本期“專家論壇”《談談解決我國當前“血荒”的策略和措施》,著重分析了近期一些城市接連發生“血荒”的原因:頻發或突降的自然災害、重大事故導致的更多應急輸血,醫療事業的快速發展(包括醫療技術水平進步、診療復蓋範圍擴大)引發的臨床用血量年復一年地急遽增長,與我國偏低的人口獻血率、季節性血源供應緊張以及嚴格的獻血限量(包括“過長的”獻血間隔期規定)的矛盾。在總結了一些已開發國家和地區的獻血限量情況,以及國內學者多年來對國人獻血量、獻血間隔時間的研究後,文章提出了4點相輔相成的解決“血荒”之道。需要指出的是,不管專家講的是“老生常談”(如加大無償獻血宣傳力度、建立固定獻血者隊伍及加強臨床用血管理),還是提出新的建言(如修訂相關法律法規中對獻血量的規定),都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和現實性,意在使更多的公民參與到無償獻血中來、履行《獻血法》規定的義務,並使《獻血法》真正成為解決“血荒”的法律保障。《Rh血型D放散型(Del)》對Del型這一近來國內外研究和報導的“熱點”做了全面介紹,總結出了“亞洲型Del”(尤其是中國漢族人Del個體的DEL等位基因幾乎全部為RHD1227A)的檢測方法,重申了作者先前提出的“Del患者可接受RhD陽性血液,Del孕婦可免作抗-D檢測”的見解,若真能在臨床上實施(當然前提是要有“全面的臨床觀察證實”)不僅能更及時地挽救生命、使目前眾多“RhD陰性”孕婦受益,而且還更益於臨床合理用血(節省了目前臨床用掉的相當數量的“稀有的RhD陰性血”)。

“論著”中的《Del紅細胞膜表面D抗原表位及抗原強度分析》所得出的“中國漢族人Del紅細胞膜表面D抗原表位基本完整,抗原強度極低、抗原數目極少”的結論可看作是對上述專家意見的佐證。《輸血相容性檢測室內質控品製備技術最佳化與性能評價》瞄準輸血相容性檢測IQC至今並無“完全滿足實際需要”的質控品的現狀,利用輸血科(血庫)極易獲得的已“報廢”的健康獻血者標本,製備出能滿足輸血相容性檢測IQC的全血質控品,對於同行來說極具借鑑意義。《中國部分地區無償獻血者梅毒感染情況比較分析》套用統計分析的方法,將9個有代表性(“省會”與“非省會”、“北方”與“南方”)城市(地區)的無償獻血者梅毒抗體陽性檢出情況做了比較,這種對不同地區大樣本量調查結果的總結,確實可能尋出一些“規律性”來,不失為一條研究的蹊徑。同樣,“調查研究”欄目里多篇有關獻血者血液傳染性指標的報導,其中既有蒙古族、朝鮮族獻血者5項指標檢測結果的分析,也有《獻血法》實施10年間一個省獻血者抗-HIV陽性率的調查報告,都在以各自的數據填補著“全面”,為有心人的進一步鑽研供應著“素材”,並有可能為管理者今後的決策提供依據。

在“科學發展”、“轉變增長方式”的主鏇律與大環境中,本刊也在不斷調整著前行的心態和步態,以期更好、更穩定地持續發展。“本期關注”即是本刊欲發揮更大能動性和影響力的昭示,而“調查研究”則是編者寄望作者(研究者)們所做的“調查”更嚴謹、科學,“研究”更細緻、深入。實際上變化早已發生,如“血站質量管理論壇”悄然變為“血液質量管理論壇”,一字之換體現了專業視野更加開闊與專欄所能發揮的更大效能。該專欄本期及下一期奉獻的譯作《HIV-1和HCV核酸檢測、血液處置和獻血者禁止與歸隊指引》便對我國輸血行業已經或正待開展的重點工作具有鏡鑒和指導意義。“造血幹細胞研究與臨床套用專題(下)”,進一步就HLA單體型HCST對白血病的臨床療效、FIBA方案預處理對Allo-PBSCT治療AML效果的影響、序貫法在急性白血病與惡性淋巴瘤治療中的套用以及白血病患者HTSC期間輸血療效展開了探討。這一組研究(包括上一期該專題的刊文)所以值得關注,是因為讀者從中可以基本了解國內套用HTSC治療血液病的現狀與水平(尤以其中新橋醫院血液科為代表)。

立足輸血學術、立足輸血行業,是本刊得以誕生、成長並逐漸壯大的因緣。關注學術進展、關注行業動態既是編者的運命,也是讀者、作者的期待。當然,要使我們“共同的關注”產生更廣泛的影響(包括研究者、管理者從本刊中獲取各自所需要的“材料”、“依據”),首先還望更多的讀者、作者關注本刊、關注本刊各個欄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