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軍工集團沿革

【概況】

中國目前有十一個從事國防生產和科研的軍工集團。前十家軍工集團都脫胎於1999年的各個國防工業總公司(1986年7月,國務院、中央軍委調整了軍工管理體制,將原核工業部、航空工業部、航天工業部、兵器工業部改為由國務院直接領導的總公司),按照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要求,一分為二分別組建。如今十一家軍工集團已是國務院國資委下屬的央企,但卻維繫著中國國防工業體系的命脈。分別是:

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公司

中國兵器裝備集團公司

中國航空工業第一集團公司

中國航空工業第二集團公司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

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

中國船舶工業集團公司

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

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

中國核工業建設集團公司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

1998年,國防科技工業是全國虧損最嚴重的行業之一。成立軍工集團公司後,各集團公司改革脫困工作邁出堅實步伐。截止2002年,國防科技工業全行業實現持平並略有盈餘,扭轉了連續八年全行業虧損的困難局面。2003年底,各集團公司實現利潤36.59億元。各軍工集團還積極推進企業重組和產權多元化改革,目前累計有39戶軍工企業股票上市。中航二集團整體重組上市,在十一個軍工集團中率先完成主營業務股份制改造。

【淵源】

1949年10,重工業部成立,陳雲任第一任部長,何長工任副部長、代部長兼航空工業局長。

1950年5月,重工業部兵工辦公室成立,重工業部副部長劉鼎兼任辦公室主任。
1951年1月4日,成立中央軍委兵工委員會。主任周恩來,副主任聶榮臻、李富春。兵工委員會負責確定兵工建設的方針與原則,政務院重工業部兵工總局(其前身為兵工辦公室)則負責組織軍隊武器裝備的生產。該委員會於1954年9月撤銷。
1951年4月,根據政務院決定,重工業部兵工辦公室改組為兵工總局,統一規劃和調整兵工生產建設工作,重工業部副部長劉鼎兼任局長。
1951年6月政務院又決定改在重工業部下設兵工總局,負責組織軍隊武器裝備的生產。
1952年8月,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決定成立統管國防工業的第二機械工業部,趙爾陸任部長,張霖之、萬毅、劉鼎任副部長,同時撤銷重工業部兵工總局。第一機械工業部主管民用機械工業(即機械工業部),第二機械工業部主管國防工業(即國防工業部)。

1955年,第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議通過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三機械工業部,主管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核子工業發展。
1958年2月,第一機械工業部、第二機械工業部和電機製造工業部合併為第一機械工業部。同時,一機械工業部、第二機械工業部所屬院校劃歸新成了的“第一機械工業部”領導。同時,第三機械工業部改為第二機械工業部。
1960年9月,根據中央指示,原第二機械工業部所屬單位又從第一機械工業部劃分出來,成立第三機械工業部,仍然負責國防工業建設。
1963年2月,國務院決定組建第四機械工業部(電子工業部)。3月25日,王諍被任命為第四機械工業部部長、黨組書記。1983年,第四機械工業部改稱電子工業部。1988年4月,電子工業部與國家機械工業委員會合併成立機械電子工業部。1992年12月,成立中國電子工業總公司。2002年,成立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
1963年9月2日,國務院決定將第三機械工業部按航空工業、常規兵器、造船工業分設三個機械工業部,即第三機械工業部(航空工業部)、第五機械工業部(兵器工業部)、第六機械工業部(船舶工業部)。其中在原第三機械工業部第五管理局、第六管理局及其所屬企事業單位,成立第五機械工業部。
1964年11月23日,國務院決定成立第七機械工業部(航天工業部),統一管理飛彈工業的科研、設計、試製、生產和基本建設工作,加速飛彈工業的發展。 1982年,更名航天工業部。1988年,與航空工業部合併成立航空航天工業部。1993年,成立中國航天工業總公司。1999年,成立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
1956年7月28日,原子能事業部,1958年改稱第二機械工業部,1982年又改名為核工業部。1988年9月16日,經國務院批准,中國核工業總公司成立。1999年,成立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中國核工業建設集團公司
1979年9月13日,為適應國防工業生產的需要,設立第八機械工業部,任命焦若愚為第八機械工業部部長。
1981年9月10日,將第八機械工業部和第七機械工業部合併,兩部合併後,保留第七機械工業部,撤銷第八機械工業部。
1982年5月,第一機械工業部與農業機械部、國家儀器儀表工業總局、國家機械設備成套總局合併為機械工業部。1987年2月,與兵器工業部合併成立國家機械工業委員會。1988年4月,國家機械工業委員會與電子工業部,成立機械電子工業部。1992年12月,成立機械工業聯合會。
1982年5月,第三機械工業部,改名為航空工業部。1988年,與航天工業部合併成立航空航天工業部。1993年6月成立中國航空工業總公司。1999年,成立中國航空工業第一集團公司中國航空工業第二集團公司
1983年,第六機械工業部,更名中國船舶工業總公司。1999年,成立中國船舶工業集團公司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
1991年1月,從原機械電子工業部中,分離成立了中國兵器工業總公司。1999年,成立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公司中國兵器裝備集團公司
至1999年,我國已經形成十個特大規模軍工集團,分別是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公司、中國兵器裝備集團公司、中國航空工業第一集團公司、中國航空工業第二集團公司、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中國船舶工業集團公司、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中國核工業建設集團公司。 2002年,又成立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並稱“中國十一大軍工集團”,受國防科學技術工業委員會與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雙重領導。

【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公司】

網址:http://www.cngc.com.cn
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公司是中央直接管理的特大型國有重要骨幹企業,是國家應對挑戰和危機的戰略性團隊,集中了中國兵器工業的骨幹研製和生產能力,代表著中國兵器工業的發展方向和水平。集團公司擁有研發、流通和生產企業140餘家, 並在全球數十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近百家海外分支機構。至2006年底,資產總額近1400億元,主營業務收入逾千億元,員工30萬人。
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公司是中國最大的武器裝備製造集團,面向陸、海、空、天以及各軍兵種研發生產精確打擊、兩棲突擊、遠程壓制、 防空反導、信息夜視、高效毀傷等高新技術武器裝備,在中國的國防現代化建設中發揮著基礎性、戰略性作用。
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公司始終堅持軍民結合的方針,積極致力于軍工高新技術民用化產業化,充分利用軍品技術和資源優勢, 成功培育開發了重型車輛與裝備、特種化工與石油化工、光電材料與器件等一批具有軍工高技術背景的主導和優勢民品,為國民經濟現代化建設做出了積極貢獻。
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公司積極實施國際化戰略,大力發展國際工程承包和石油礦產戰略資源開發兩大海外事業,已形成軍貿、技術引進、國際工程、戰略資源、民品出口五位一體, 互動發展的國際化經營格局。

【中國兵器裝備集團公司】

網址:http://www.chinasouth.com.cn

中國兵器裝備集團公司是經國務院批准組建的特大型企業集團,是國家授權投資的機構,受國務院直接管理。公司註冊資本120億元,員工18萬人。擁有長安汽車有限責任公司、中國嘉陵有限責任公司、建設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等全資工業企業51家,研究院所4家、研發中心3家,擁有中國北方工業公司等多家全資或控股的商貿企業,在全球3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生產基地或行銷機構,產品銷往世界100多個國家和地區。
中國兵器裝備集團公司在中國國民經濟繁榮發展和國防現代化建設中是一支重要力量。形成了特種裝備、汽車、機車、汽車機車零部件、光電及新產業等五大領域。目前,已擁有50萬輛汽車生產能力,產品涵蓋了中高檔轎車、經濟型轎車、多功能車、微轎、微客、微貨、特種車在內的全系列、全領域。機車具備了300萬輛生產能力,一批汽車零部件和光電生產企業初具規模。培育出了“長安汽車”、“嘉陵摩托”、“建設摩托”、“大陽摩托”、“天興儀表”、“冰山光學玻璃”等一批著名品牌。
中國兵器裝備集團公司以積極開放的姿態與世界知名企業進行了成功而深入的合作。中國兵器裝備集團公司現已與美國福特、李爾、日本鈴木、日本山葉等世界500強中的數十家企業進行了長期有效的成功合作,培育出了長安福特、長安鈴木、建設山葉、北方易初等眾多知名合資合作企業。

【中國航空工業第一集團公司】

網址:http://www.avic1.com.cn
中國航空工業第一集團公司(簡稱“中航第一集團公司”,AVIC1 )是經國務院批准,在原中國航空工業總公司所屬部分企事業單位基礎上組建的特大型國有獨資企業,是國家授權投資的機構。集團公司擁有104個大中型企業、科研院所和外貿、物資供銷、科技與產品開發等專業公司和事業單位。主要承擔軍、民用飛機和相關的發動機、機載設備、武器火控系統以及各類民用產品的研究、開發、生產、銷售和對外合作與貿易等業務。中航第一集團公司具有雄厚的高科技力量和專業齊全、裝備精良的生產、科研試驗設施行和設備,並經國家授權管理國家級飛行器鑑定、認飛、試驗中心。

【中國航空工業第二集團公司】

網址:http://www.avic2.com.cn

中國航空工業第二集團公司作為中國航空工業的主力軍之一,是在原中國航空工業總公司所屬部分企事業單位基礎上組建的特大型國有企業,於1999年7月1日正式成立,是國家授權投資的機構,由中央直接管理。公司註冊資本126億元,總資產660億元。
中國航空工業第二集團公司擁有工業企業、研究院所和其他企事業成員單位共78個,經過重組改制,在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方面取得進展。擁有在香港上市的中國航空科技工業股份有限公司和在國內上市的6家A股公司控股權,持有中國航空技術進出口總公司、中國航空工業供銷總公司50%股份。
經國務院批准,經營範圍包括:所投資企業的相關國有資產和國有股權;直升機、運輸機、教練機、強擊機、通用飛機、無人駕駛飛行器等軍民用航空器和相關發動機、機載設備等航空產品;汽車、機車及其發動機、零配件;燃氣輪機、風力發電;紡織、製藥、醫療、環保設備及其它非航空產品;飛機租賃、通用航空服務、工程勘察設計、工程承包建設、房地產開發、中介服務等第三產業項目;航空產品、其他產品和技術進出口業務;航空產品和項目的國際合作、聯合研製生產;航空產品轉包生產、對外工程承包、招標投標、勞務輸出、境外帶料加工等業務。
新中國第一架飛機和第一台航空發動機均誕生於中國航空工業第二集團公司所屬企業。50年來,所屬企業累計生產各種飛機6250架(其中含直升機708架)、航空發動機23800台、戰術飛彈10006發,並生產了數以百萬計的汽車,年產汽車數量已達全國汽車總產量十分之一,成為我國重要的汽車科研生產基地,並開發生產了機車以及其它各種民品,為我國國防建設和經濟建設作出了重要貢獻。改革開放以來,在國際合作方面也取得很大進展,中國、巴基斯坦合作研製K8飛機,中國、法國、新加坡合作研製EC120直升機,中國、巴西合資生產ERJ145渦扇支線客機等項目均獲得成功,K8飛機、Y8飛機、Y12飛機、Z9直升機等多種機型批量出口多個國家。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

網址:http://www.cnsa.gov.cn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源於1956年10月8日成立的國防部第五研究院,經過第七機械工業部、航天工業部、航空航天工業部、中國航天工業總公司的歷史沿革,經國務院批准,於1999年7月1日正式成立。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是擁有“神舟”、“長征”等著名品牌和自主智慧財產權、主業突出、自主創新能力強、核心競爭力強的特大型國有企業。作為國家授權投資的機構,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擁有8個以航天產品經營為主的產、研結合的經濟技術實體和一個外貿公司以及若干直屬研究所、諮詢機構、公司等,主要從事運載火箭、人造衛星、載人飛船和戰略、戰術飛彈武器系統的研究、設計、生產和試驗,具有大型系統工程管理的能力和經驗,為國民經濟建設、社會發展、科技進步和國防現代化建設做出了卓越貢獻;以控股的7家境內外上市公司為代表,主要從事衛星套用、信息技術、新型材料與先進能源、航天特種技術套用、汽車零部件及特種車輛等民用產品的研發生產,並逐步形成產業規模,呈現出生機勃勃的發展勢頭。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有10萬名員工,已培育形成了以重點學科帶頭人為代表的科技隊伍、以優秀企業家為代表的經營管理隊伍和以能工巧匠為代表的技能工人隊伍。其中,有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30餘名。集團公司在出成果、出人才的同時,孕育形成了航天精神、“兩彈一星”精神和載人航天精神以及以“以國為重、以人為本、以質取信、以新圖強”為核心價值觀,具有鮮明時代特徵和航天特色的企業文化。

【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

網址:http://www.casic.com.cn

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是國有特大型獨資企業,由中央直接管理。集團公司內設4個事業部,擁有6個大型研究院,總計180多個企事業成員單位,近10萬名職工中,各類專業技術人員占40%。
集團公司以飛彈武器系統為基業,以軍民兩用信息技術、衛星與衛星套用、能源與環保以及成套設備為主業。創建46年來,先後為國家提供了大量不同類型、性能先進的飛彈武器系統,極大地提高了我國國防實力和部隊裝備水平;以成功發射"航天清華一號"衛星為標誌,集團公司在微小衛星、固體運載火箭領域取得了長足進展;各類性能優良的航天產品成為在長征運載火箭、載人航天工程中不可替代的重要組成部分;以航天金稅、金卡和金盾等為代表的高科技產品,對推動經濟建設、提高人民生活質量發揮出了巨大的作用。

【中國船舶工業集團公司】

網址:http://www.CSSC.net.cn

中國船舶工業集團公司(英文簡稱CSSC,簡稱中船集團公司)組建於1999年7月1日,是中央直接管理的特大型企業集團,是國家授權投資機構。CSSC是中國船舶工業的主要力量,旗下聚集了一批中國最具實力的骨幹造修船企業、船舶研究設計院所、船舶配套企業及船舶外貿公司,共有約60家獨資和持股企事業單位。
造船是CSSC的主業。在軍船方便,CSSC研製的產品幾乎涵蓋了我國海軍所有主戰艦艇和軍輔船裝備,是中國海軍裝備建設的骨幹力量。在民船方面。CSSC能夠建造符合世界上任何一家船級社規範,滿足國際通用技術標準和安全公約要求,適航於任一海區的現代船舶。產品種類從普通油船、散貨船到具有當代國際水平的化學品船、客滾船、大型貨櫃船、大型液化氣船、大型自卸船、高速船、液化天然氣船、超大型油輪(VLCC)及海洋工程等各類民用船舶與設施,船舶產品已出口到50多個國家和地區。
 在新的世紀,CSSC提出了“五三一”奮鬥目標,即在2005、2010年分別進入世界造船集團“五強”、“三強”的基礎上,再經過5年的努力,到2015年力爭成為世界第一造船集團,從而推動中國成為世界第一造船大國。為實現這一目標,CSSC將重點建設好中船長興造船基地和中船龍穴造船基地。到2015年,造船能力將由現在的400萬噸提高到1400萬噸,產品涵蓋液化天然氣(LNG)船、豪華遊輪等高技術船舶。
在做大做強造船主業的同時,CSSC積極發展壯大修船業、船用配套以及鋼機構等非船業務。目前,CSSC已進入航運、航天、建築、電力、石化、水利、環保、冶金、鐵路、輕工等二十多個行業,形成貨櫃、大型鋼結構、冶金設備、陸用柴油機組、壓力容器、B超等一批重點產品。CSSC多元化經營的領域,已涉及貿易、航運、金融、房地產、橋樑建設等領域,已發展成為在中國造船行業獨占鰲頭,在多個行業領域內快速發展的大型企業集團。

【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

網址:http://www.csic.com.cn

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簡稱中船重工)是經國務院批准,在原中國船舶工業總公司所屬部分企事業單位基礎上組建的特大型國有企業,是國家授權投資的機構和資產經營主體,由中央管理。
中船重工是我國船舶工業的骨幹力量。擁有48個工業企業、28個科研院所、15個控股、參股公司,分布全國20多個省市。其中包括馳名中外的大連造船廠、大連造船新廠、渤海造船廠、山海關船廠北海造船廠、武昌造船廠和中國艦船研究院以及中國船舶貿易公司、中國國際海洋石油工程公司等。
中船重工擁有我國最大的造修船基地,可承擔30萬噸超大型船舶在內的各種民用船舶、海洋工程和大型水面水下戰鬥艦艇、各種軍輔船和水中兵器及相關配套設備的研究、設計、建造和修理。自行設計、建造的上百種民用船舶、海洋工程和其它機電產品,出口到幾十個國家和地區。利用造船和軍工技術開發的數百種非船舶產品進入國內航天、冶金、輕工等20多個行業和領域。
中船重工的經營範圍包括:集團公司和成員單位全部國有資產;承擔以艦船為主的軍品科研生產任務;經營國內外民用船舶、設備和非船舶產品的設計、生產、修理;開展各種形式的經濟、技術合作,對外工程承包、勞務輸出、境外帶料加工、工程建築、安裝、境內外投融資以及國家授權、委託法律允許的其他業務。

【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

網址:http://www.cnnc.com.cn

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以下簡稱中核集團公司)是1999年7月1日經國務院批准在原中國核工業總公司的基礎上組建起來的,是中央直接管理的特大型中央企業,也是國資委直接監管的特大型國有獨資企業。現有100多家企事業單位和科研設計院所,20名兩院院士,主要承擔核電、核動力、核材料、核燃料、乏燃料和放射性廢物處理與處置、鈾礦勘查采冶、核儀器設備、同位素、核技術套用等核能及相關領域的科研開發、建設與生產經營,對外經濟合作和進出口業務。
經過50年的發展,中核集團公司建立了中國獨有的完整的核科技工業體系;是目前中國大陸所有投運和在建核電站的主要投資方,最大的業主;是核電發展的技術開發主體、國內唯一的核設計供應商和核燃料供應商;是最重要的核電運行技術服務商,承擔著核電站運行和安全技術保障的重要任務。
在中央關於國防科技工業管理體制調整的戰略思想指導下,中核集團公司確定了“軍民結合、發展核電,調整結構、突出效益,強化經營、科技興核”的24字發展方針,制定了“垂直管理、分級授權,橫向協作、相互監督,規範化、程式化和信息化運作”的管理模式,形成了以保軍為重點,以發展核電、核燃料和核套用技術三大支柱產業為核心的總體發展思路。中核集團公司在本世紀頭20年的改革發展戰略目標是:到2020年,經濟(較2000年)翻三番,實現技術和管理兩個跨越,成為國家戰略核威懾力量和核能發展的中堅,建成軍民結合、技術領先、管理規範、效益突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一流特大型企業集團。

【中國核工業建設集團公司】

網址:http://www.cnecc.com

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以下簡稱中核集團公司)是1999年7月1日經國務院批准在原中國核工業總公司的基礎上組建起來的,是中央直接管理的特大型中央企業,也是國資委直接監管的特大型國有獨資企業。現有100多家企事業單位和科研設計院所,20名兩院院士,主要承擔核電、核動力、核材料、核燃料、乏燃料和放射性廢物處理與處置、鈾礦勘查采冶、核儀器設備、同位素、核技術套用等核能及相關領域的科研開發、建設與生產經營,對外經濟合作和進出口業務。
經過50年的發展,中核集團公司建立了中國獨有的完整的核科技工業體系;是目前中國大陸所有投運和在建核電站的主要投資方,最大的業主;是核電發展的技術開發主體、國內唯一的核設計供應商和核燃料供應商;是最重要的核電運行技術服務商,承擔著核電站運行和安全技術保障的重要任務。
在中央關於國防科技工業管理體制調整的戰略思想指導下,中核集團公司確定了“軍民結合、發展核電,調整結構、突出效益,強化經營、科技興核”的24字發展方針,制定了“垂直管理、分級授權,橫向協作、相互監督,規範化、程式化和信息化運作”的管理模式,形成了以保軍為重點,以發展核電、核燃料和核套用技術三大支柱產業為核心的總體發展思路。中核集團公司在本世紀頭20年的改革發展戰略目標是:到2020年,經濟(較2000年)翻三番,實現技術和管理兩個跨越,成為國家戰略核威懾力量和核能發展的中堅,建成軍民結合、技術領先、管理規範、效益突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一流特大型企業集團。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

網址:http://www.cetc.com.cn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CETC)成立於2002年3月1日,是經國家批准組建的大型國有企業集團,也是國家批准授權的20家投資機構之一。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是在信息產業部直屬的46家電子科研院所及26家全資或控股高科技企業基礎上組建而成的。集團公司所屬單位分布在北京、上海、天津、廣東、四川、陝西等18個省市區。集團公司註冊資本63.5億元,總資產158億元,2001年實現總收入97億元,出口額達到5563萬美元。現有職工5.4萬人,專業技術人員3.3萬人,其中中國工程院院士10人,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技術、管理專家63人,享受政府津貼的專家有1357人,高級專業技術人員6326人。
  50年來,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所屬科研院所作為信息產業的國家隊,為我國四個現代化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其研究領域覆蓋了電子信息技術的各專業門類,具備從電子元器件、整機到系統工程的綜合技術創新開發、系統集成實力,現擁有14個國家級重點實驗室、12個國家級與9個部級質量檢測機構,擁有一批國內一流的中試線、生產線、裝配線和機加工中心,形成了完整的研究、設計、試製、生產及試驗能力體系,在積體電路技術、軟體技術、新型電子元器件與電子信息材料技術、光電技術、計算機信息處理技術、通信與網路技術、音視頻與多媒體技術、電子產品製造技術、信息安全技術和網際網路套用技術等專業領域具有明顯優勢。“九五”期間,集團公司所屬研究院所曾獲得國家級科技進步獎54項、部級科技成果獎493項,是國內最具技術競爭實力的大型企業集團。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所屬單位長期服務於國防、通信、航天、金融、能源、交通等國民經濟各行業,開發成功航天測控系統、航天指揮中心安全系統、聯合信息發布系統、導航系統、空中交通管制系統、鐵路車站信息綜合處理系統、金融網路系統、社會勞動保障系統、城市照明自動監控管理系統、公共安全報警聯聯網綜合系統、智慧型建築管理系統、政務信息系統,智慧型交通系統、汽車電子系統、能源電子控制系統等,並面向市場提供各類雷達、計算機、通信網路產品、積體電路、數字視頻產品、新型元器件(PDP、液晶顯示等)、專用設備儀器、基礎材料等,創造了良好業績。集團公司還擁有一批在國內較有影響的全資或控股公司,如上市的華東電腦和華通公司、太極公司、華普信息公司、浙江海康公司、廣東傑賽公司等。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自成立以來,為發展我國高新技術產業和推動國民經濟信息化建設,提高市場競爭力,本著優勢互補、互惠互利、共同發展的原則,先後與EDS等國內外著名公司簽訂了合作協定,並與北京市、武漢市等地方政府簽訂了合作協定,力爭通過內部資源與外部資源有機結合,各種優勢的融合,產生更大的效益,創造雙贏多贏的新型網路化市場競爭格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