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行業收入差距問題研究

中國行業收入差距問題研究

《中國行業收入差距問題研究》是2012年經濟管理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武鵬。

內容簡介

《中國行業收入差距問題研究》通過回顧相關研究文獻,認為行業收入差距的研究應當儘量採用細分行業數據,以避免行業特徵無法突出;加權計算和不加權計算收入差距對於按特徵分組的行業收入差距而言均有意義,不可偏廢;行業收入分布情況能較之一維的不平等指標提供更多的收入差距演進信息。本文通過對既往文獻的梳理和補充,歸納總結了行業收入差距產生的三類原因,即主流經濟學的解釋、“委託一代理”理論的解釋和跳出新古典範疇的解釋。上述三種解釋我們分別將其按公平和效率的標準分為三個層次,即符合公平標準的原因、不符合公平標準但是符合效率標準的原因、既不符合公平標準也不符合效率標準的原因。

《中國行業收入差距問題研究》結合靜態和動態面板分析的研究結果表明:行業人均利潤、行業的資本勞動比和行業內企業平均規模對行業平均勞動報酬有著正向影響;行業所有制構成中,國有比重對行業平均勞動報酬的作用方向並不確定,港澳台資比重和外資比重對行業平均勞動報酬的作用方向為負;外向度對行業平均勞動報酬的作用方向為正,資產負債率和產品銷售率這兩個財務指標對行業平均勞動報酬並不具有確定性的影響;考慮到實際經濟活動中收入的“棘輪效應”,勞動者後一期的收入往往不能向下偏離前一期的收入過多,本文的研究表明,這一效應的影響為0.746,即前一期能決定後一期的74.6%。

《中國行業收入差距問題研究》就壟斷對中國行業收入差距影響的研究表明:壟斷行業與非壟斷行業間的收入越發呈現兩極分化;壟斷行業的組內差距對於行業總體收入差距的拉大貢獻較大,其所引致的行業間收入差距是考察期內我國整體行業收入差距上升的主要原因;當壟斷行業的收入落入較為合理的區間時,我國的行業收入差距將會下降20%左右,也即壟斷行業的過高收入水平導致我國行業收入差距上升了25%左右;壟斷行業要比非壟斷行業的平均勞動報酬多出相當於平均收入水平70%的額度,其中不合理的部分相當於行業平均收入水平1/4的收入。

綜合非參數計量和門檻面板模型的結果來看,在中國經濟發展過程中行業收入差距呈現持續上升的趨勢,差距上升速度除了在中間有短暫加快外,大體比較平穩。但是面板誤差修正模型分析表明,這一上升態勢並不存在必然的收斂路徑。如果導致行業收入差距拉大的因素能夠在發展的同時通過改革予以消弭,中國行業收入差距是可以在短期內出現下降的。

《中國行業收入差距問題研究》研究的上述工作體現了以下四點創新之處:第一,《中國行業收入差距問題研究》的研究利用連續時間序列的細分行業數據,彌補了以往研究所利用的行業門類數據在行業劃分方面過於粗略的缺陷,更充分地突出了“行業”特徵;第二,構建了行業收入差別的理論解釋框架,而不是以往單純就事論事的經驗性研究;第三,對行業收入差距的成因進行了因果關係分析,進而對核心爭論——“效率工資”假說進行了實證檢驗;第四,首次實證探討了經濟發展過程中行業收入差距的走勢,並檢驗了兩者間是否存在收斂路徑。

作者簡介

武鵬,漢族,河北秦皇島人。2006年於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獲得經濟學學士學位,2008年於南開大學獲得經濟學碩士學位,2011年於南開大學獲得經濟學博士學位。已在《人民日報》、《中國工業經濟》、《金融研究》、China Economist及其他CSSCI刊物發表文章30餘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