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與世博會三部曲解說世博會

《中國與世博會三部曲解說世博會》是長清編寫,2010年05月在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中國與世博會三部曲解說世博會中國與世博會三部曲解說世博會
《中國與世博會三部曲(1)解說世博會》為《中國與世博會三部曲》的第一部。《中國與世博會三部曲(1)解說世博會》以生動的文字、簡潔的語言、精美的圖片,介紹了歷屆世博會的背景、主題、概況、展館、展品、逸事以及影響等,細數世博會150餘年的發展歷程。《中國與世博會三部曲(1)解說世博會》在最後一章講述了世界博覽會公約的演變、國際展覽局的構成及職能、國際展覽局的成員國、世界博覽會分類及級別、世界博覽會的申請及參展程式等,讓您在了解世博會發展演變的基礎上,對世博會的制度、運行機制及影響等有比較深入的理解。《中國與世博會三部曲(1)解說世博會》為大眾性讀物,適合各個層次讀者閱讀。

作者簡介

丁長清,1939年生,河南省唐河縣人。南開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經濟史國家重點學科——南開經濟史學科帶頭人,兼任中國經濟史學會理事等職。1959-1964年南開大學歷史系學習,畢業後留南開經濟研究所從事經濟史研究和教學至今。其主要研究方向是中國經濟現代化和中外經濟關係史等。提出和解決了一些重要經濟史學術理論問題,總結出治史的精神、方法和理念。負責完成10餘項國家、省部課題。由人民出版社、商務印書館等出版10餘部學術著(譯)作。其中有的被譯成外文,在國外出版;有的出繁體字本,在海外發行。在國內外重要學術刊物上發表幾十篇論文。

獲得的主要獎項:

1984年獲天津市首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著作一等獎。

1994年獲孫冶方經濟科學著作獎。

2002年獲中國社會科學院設立的第二屆郭沫若中國歷史學獎。

2003年獲教育部第三屆中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經濟學著作二等獎。

圖書目錄

序曲

第1章 工業革命——世界博覽會誕生

1.1 從集市到展覽會

1.2 工業革命為世博會奠定基礎

1.2.1 世界被發現

1.1.2 人被發現

1.2.3 科學被發現

1.2.4 世博會的誕生

第2章 世博會第一個五十年(1851-1900年)

2.1 世博會之源:1851年倫敦萬國工業產品博覽會

2.1.1 先進的工業國——英國

2.1.2 水晶宮與世博會

2.1.3 世博會展品及分類

2.1.4 文化、科技交流的先例

2.2 歐洲大陸第一屆世博會:1855年巴黎世界工農業與藝術博覽會

2.2.1 不甘在國際舞台上落後的法國

2.2.2 工業和藝術的前沿

2.2.3獎項分類的重要創新

2.3 英法工人代表第一次參加的世博會:1862年倫敦國際工業與藝術博覽會

2.3.1 危機與女王支持

2.3.2 超越水晶宮

2.4 《藍色的多瑙河》相伴的世博會:1873年維也納世界博覽會

2.4.1 清除普奧戰爭陰霾

2.4.2 科學和藝術的和諧

2.4.3 《藍色的多瑙河》

2.5 美國時代到來的世博會:1876年費城美國百年獨立紀念世界博覽會

2.5.1 美國的第一個百年

2.5.2 不對外開放的國家館

2.5.3 年輕的美國

2.6 保護現代智慧財產權的世博會:1878年巴黎世界博覽會

2.6.1 世博會走向成熟

2.6.2 臨時保護智慧財產權

2.6.3 催生現代智慧財產權國際公約

2.7 首次在澳洲舉行的世博會:1880-1881年墨爾本世界博覽會

2.7.1 高速發展的澳洲

2.7.2 墨爾本世博會回到世博會的起點

2.7.3 150萬人次的盛會

2.8 以殖民地為主題的世博會:1883年阿姆斯特丹殖民地與技術產品世界博覽會

2.8.1 殖民主義的耀武揚威

2.8.2 備受攻擊的展館建築

2.9 美國歷史和文化的里程碑:1893年芝加哥哥倫布世界博覽會

2.9.1 芝加哥脫穎而出

2.9.2 美國歷史和文化發展的里程碑

2.9.3 婦女地位的提升

2.10 “世紀之交”的世博會:1900年巴黎世界博覽會

2.10.1 世紀之交

2.10.2 法國再次展現分類技術

2.10.3 法國形象和地位的提升

第3章 世博會第二個五十年(1901-1950年)

3.1 孫中山盛讚的世博會:1904年紀念路易斯安那購置100周年博覽會

3.1.1 1500萬美元的路易斯安那

3.1.2 電報按鈕開啟世博會

3.1.3 歡娛後的寧靜

3.2 不在巴拿馬舉辦的1915年舊金山巴拿馬太平洋世界博覽會

3.2.1 世博會再次回到美洲

3.2.2 色彩、照明與綠化的整體與和諧

3.2.3 茅台酒獨享“世界名酒”美譽

3.2.4 舊金山創造經濟奇蹟

3.3 大蕭條時期的1933年芝加哥“世紀的進步世界博覽會

3.3.1 大蕭條中的“世紀的進步

3.3.2 迷茫的工廠主和失業工人看到了希望

3.3.3 進入“太空時代

3.4 “和平”希望最終破滅的世博會:1935年布魯塞爾世界博覽會

3.4.1 對和平的共同期望

3.4.2 傳統建築與現代風格的展品相融合

3.4.3 和平——無法企及的夢想

3.5 和平與進步的期盼:1937年巴黎世界博覽會

3.5.1 法國藝術和文化的領先

3.5.2 民族主義和意識形態的對立

3.5.3 和平與進步的期盼

2.6 紀念華盛頓就任美國總統150周年的世博會:1939-1940年紐約世界博覽會

3.6.1 華盛頓就任美國總統150周年

3.6.2 明天的世界和建設

3.6.3 簡短的開幕詞

3.6.4 娛樂化和平民化

3.7 最後一個傳統式的世博會:1939-1940年舊金山金門世界博覽會

3.7.1 建設明天的美好世界

3.7.2 世界主義的大熔爐

3.7.3 電視機·攝像機·長途電話

3.8 首次在落後小國舉辦的世博會:1949-1950年太子港世界博覽會

3.8.1 落後的小國——海地

3.8.2 美國白勺影子

第4章 世博會第三個五十年(1951-2005年)

4.1 彰顯“科學、文明和人性”的世博會:1958年布魯塞爾世界博覽會

4.1.1 原子時代的思考

4.1.2 原子塔與世博星

4.1.3 美蘇兩個超級大國的較量

4.1.4 “歐洲首都”的確立

4.2 面向“太空時代的人類”的世博會:1962年西雅圖21世紀世界博覽會

4.2.1 展望21世紀

4.2.2 面向未來太空

4.2.3 五個“世界

4.3 首次向全世界電視轉播的世博會:1964-1965年紐約世界博覽會

4.3.1 紐約建城300周年

4.3.2 通過理解謀求世界和平

4.3.3 全世界電視轉播

4.4 具有濃厚人文情懷的世博會:1967年蒙特婁世界博覽會

4.4.1 加拿大聯邦成立100周年

4.4.2 人類與世界

4.4.3 群星閃爍

……

第5章 歷屆世博會主題及展品

第6章 世界博覽會逸事

第7章 世界博覽會制度、運行機制及影響

參考文獻

主編簡介

感謝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