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美學史資料選編

中國美學史資料選編

《中國美學史資料選編》是從我國古代典籍中精選而成,內容涵蓋原始至清末,涉及審美藝術的各個領域,共有一百四十位作者(或著述),突出了中國審美意識的特色及其發展變化的歷史線索。初版至今,為文學及其他相關專業的師生或研究者所廣泛使用。

基本信息

作者簡介

於民,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1930年生於河北唐山。1948年夏赴解放區華北聯大學習。同年底於平津前線參軍。1955年考入北京大學中文系,畢業後留校任教,在哲學系美學教研室任宗白華先生的助手。1961年參加王朝聞主編的《美學概論》的編寫。主要著作有《春秋前審美觀念的發展》與《氣化諧和》等書。

目錄

中國古代各歷史時期美學思想發展概述
原始至春秋
《左傳》
一文物昭德
二九功之德皆可歌
三鑄鼎象物
四春秋之稱
五樂以安德
六文以足言
七季札觀樂
八先王之樂所以節百事
九和與同異
十子產論禮
《國語》
一政象樂,樂從和
二情與文
三樂以風德
四聲一無聽,物一無文
五伍舉論美
《尚書》
一詩言志,歌永言
二玩物喪志
《周易》
一說卦
二繫辭上
三繫辭下
《老子》
一美與惡
二五色令人目盲
三絕聖棄智
四有與無
五大音、大巧、信言
孔丘
一論樂(讀月)
二論詩
三論文
四美與大
五論樂(讀勒)
戰國
《墨子》
一非樂
二聲樂害政
三不修文采,不為觀樂
四食必常飽然後求美
孟軻
一充實之謂美
二目之於色有同美
三與民同樂故能樂
四仁言不如仁聲之入人深
五浩然之氣
六以意逆志,不以文害辭
七《小弁》之怨
八論知言
九言近指遠
十仁義與樂
十一王者之跡熄而《詩》亡
十二論觀水之術
十三西子蒙不潔
《莊子》
一禮樂文章有失性命之情
二美與大
三自美則不美
四論西施美
五人之所美與鳥獸不同
六厲與西施,道通為一
七黃帝答北門成問《鹹池》之樂
八天樂、人樂、至樂
九天籟、地籟、人籟
十梓慶削木為?
十一僂者承蜩
十二庖丁解牛
十三北宮奢為衛靈公制鐘
十四工旋而蓋規矩
十五宋元君將畫圖
十六道與技
十七“真”能動人
十八意與言
十九論莊周文辭風格
《考工記》
荀況
《樂記》
韓非
《呂氏春秋》
《禮記》
兩漢
魏晉南北朝
隋唐五代
宋元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