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空間站計畫

中國空間站計畫

根據載人航天工程第二步任務規劃,中國將在2010年至2016年間發射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和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將分別發射載人飛船——神舟八號——進行載人對接試驗,發射5艘載人飛船進行載人對接試驗和載人駐留試驗。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新聞發言人於2010年10月27日表示,我國載人空間站工程已正式啟動實施,2020年前後將建成規模較大、長期有人參與的國家級太空實驗室。

基本信息

計畫步驟

天宮三號 天宮三號

中國空間站計畫(China space station plan )。

中國空間站計畫是繼1992年中國正式提出載人航天三步走計畫後提出來的空間發展計畫。

中國載人航天三步走的計畫:

第一步,能上天;

第二步,能出艙;

第三步,建立小型空間站。

伴隨神舟五號、六號在過去的四年時間裡相繼成功發射,中國又在2008年傳送載有多名航天員的神七升空,中國已經積極穩妥地完成第二步,完成了歷史性的第二步,為第三步的成功打下堅實基礎。

空間站的建立需要大推力火箭的研製、開發和利用。只有推力更大的火箭才可以發射更大更重的同步衛星到地球同步軌道上去,使幾十個轉發器同時工作起來,覆蓋更多的頻道。

中國未來空間站 中國未來空間站

中國空間站計畫也分“三步走”,如下:

第一步:2008年9月,“神七”升空,實現航天員太空行走;

第二步:2011年11月,“神八”發射飛行器,實現無人對接。從2010年開始到2015年,中國計畫發射2到3個空間實驗室到太空,將有多艘飛船與之對接。

第三步:2012年6月16日,“神九”實現有人對接,然後組建有人空間實驗室。2014年中國將發射空間站核心艙,2020年前後將建成規模較大,長期有人參與的國家級太空實驗室。

中國空間站為一個空間實驗室系統。該計畫預計於2010年至2015年間進行。其組成過程中將先發射無人空間實驗室,而後再用運載火箭將載人飛船送入太空,與停留在軌道上的實驗室交會對接,航天員從飛船的附加段進入空間實驗室,開展工作。 航天員的生活必需品和工作所需的材料、設備均由飛船運送,載人飛船停靠在實驗室外邊,作為應急救生飛船。如果實驗室發生故障,可隨時載航天員返回地面,航天員工作完成後,乘飛船返回。

初步計畫

1 組成和布局

國際太空站 國際太空站

空間實驗室採用兩艙構型,分別為實驗艙和資源艙。

實驗艙由密封的前錐段、柱段和後錐段組成,密封艙可保證艙壓、溫濕度、氣體成分等航天員生存條件,可用於航天員駐留期間在軌工作和生活,密封的後錐段安裝再生生保等設備。實驗艙前端安裝一個對接機構,以及交會對接測量和通信設備,用於支持與飛船實現交會對接。

資源艙為軌道機動提供動力,為飛行提供能源。

2 任務

進一步掌握飛行器空間交會對接技術;

突破航天員中期駐留、飛行器長期在軌自主飛行、再生式生保和貨運飛船補加等關鍵技術;

驗證天地往返運輸飛船的性能和功能;

進行一定規模的空間套用。

啟動實施

我國載人空間站工程分為空間實驗室和空間站兩個階段實施。2016年前,研製並發射空間實驗室,突破和掌握航天員中期駐留等空間站關鍵技術,開展一定規模的空間套用;2020年前後,研製並發射核心艙和實驗艙,在軌組裝成載人空間站,突破和掌握近地空間站組合體的建造和運營技術、近地空間長期載人飛行技術,並開展較大規模的空間套用。

據介紹,我國載人空間站工程建設,將充分繼承載人航天工程前期成果,繼續使用已有的神舟飛船、長征二號F運載火箭、發射場和著陸場。載人空間站建成後,將全面實現我國載人航天“三步走”發展戰略,進一步推動我國載人航天技術向更高水平發展,為推動國家科技進步和創新發展、提升綜合國力、提高民族威望做出重要貢獻。

按照工程計畫,我國於2011年發射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和神舟八號飛船,實施空間飛行器無人交會對接試驗。在2012年6月18日實施首次載人交會對接,為空間站的建設打下良好的基礎。

人員選拔

女候選人1/3是山東籍

電腦模擬的中國太空站 電腦模擬的中國太空站

據介紹,王亞平是一位文靜秀麗的“80後”女飛行員,出生於山東煙臺市,她曾駕機參加過多次戰備演習、汶川抗震救災、北京奧運會消雲減雨等重大任務;邢蕾則是智慧型型飛行員,其在飛行學院是唯一“全優學員”;而劉璐博學多才,通讀《紅樓夢》;曹艷艷來自濟南,她的丈夫及婆婆都是傑出飛行員;孫靜屬羊,是個“飛行狂人”。

此前,中國首位航天員楊利偉於2003年10月15日乘坐神舟五號,順利衝上太空,標誌著中國成為繼前蘇聯和美國之後,第三個有能力獨自將人送上太空的國家。中國又在2005年10月12日發射了神舟六號載人航天飛船,費俊龍和聶海勝兩名航天員順利翱翔太空。2008年9月25日中國第三個載人航天飛船神舟七號發射升空,中國3名航天員翟志剛、劉伯明和景海鵬順利升空,其中翟志剛身穿國產“飛天”艙外航天服順利完成出艙任務,實施中國首次空間出艙活動。

作為中國第七批女飛行員之一,王亞平曾駕機參加過多次戰備演習、汶川抗震救災等重大任務。

自從半年前中國宣布將選拔2名女預備太空人後,具體人選一直備受關注。有報導稱,從參加兩會的軍方高級將領處獲悉,中國新一輪航天員選拔工作已經圓滿完成,5名男預備航天員、2名女預備航天員全部從空軍現役飛行員30名男性候選人和15名女性候選人中選出,並分3批進行生理功能和心理等全面檢查。這也是中國實施載人航天工程以來,首次選拔女性預備航天員。

女航天員這個榮譽被劉洋獲得。其餘倆名均是男航天員,分別是景海鵬和劉旺。

全國政協委員、空間技術專家戚發軔日前也表示,至少有一至兩名女性在接受太空人相關訓練,但至於何時進入太空,尚無時間表。戚發軔稱,接受訓練的女太空人出自中國空軍飛行員,按照慣例,通常會經過5年左右的訓練時間,訓練指導者是中國教員且曾經在俄羅斯宇航訓練機構接受過培訓。

據悉,中國“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在2011年9月29日發射,並與神舟八號、神舟九號、神舟十號進行三次交會對接試驗,形成一個短期有人照料的實驗室。有媒體稱,中國新一代航天員特別是女航天員,將可能參與執行上述任務。

計畫任務

天宮二號(約2016年)— 中國第二個空間實驗室,計畫於天宮一號之後及2015年之前發射;

天宮三號(約2017-2019年)— 中國第三個空間實驗室,計畫於天宮二號之後及2016年之前發射。

中國空間站模型 中國空間站模型

改善問題

艙內再生式環境、重力控制技術、生活和生命保障技術、空間站在軌飛行技術有待突破。

只有具備了20噸以上運載能力的火箭,才有能力發射核心艙;此外空間站在運行期間也需要大運載能力的貨運飛船來回運輸大量物資。而中國的火箭運載能力只有10噸。中國正在研製一種具備大推動力的運載火箭—長征五號,其運載能力將是25噸。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