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空軍運-9運輸機

中國空軍運-9運輸機

中國空軍運-9運輸機(簡稱運-9,代號:Y-9),是中航工業陝西飛機工業(集團)有限公司研製的中型戰術運輸機,為載重20噸級運輸機。陝飛生產的運-8飛機自1975年首飛上天以來,作為中國國產的唯一中程中型運輸機,已經研製了近30種改型。運-9研發成功、裝備中國空軍,改變了這一歷史。運九飛機具有寬敞的貨艙、裝卸方便、機場適應性強、用途廣泛。可用於航空貨運、空投空降、抗洪救災以及裝備、人員、鮮活物品的運輸。“運-9”的編號最早於2005年北京航展上出現。2014年11月,運-9運輸機以中國空軍現役裝備出現在第十屆珠海航展。

基本信息

發展沿革

歷史運-9

中國空軍運-9運輸機中國空軍運-9運輸機
中國曾經在上世紀60年代末啟動設計運-9大型四發噴氣軍用運輸運-9(1969年)方案三視圖機(又稱為“10號任務”)。

1969年時任空軍司令員吳法憲傳達林彪提出“大搞直升機、大搞運輸機”的指示。此後空軍批准研製運-9型運輸機,主要技術性能指標是:飛機能運載兩個加強連(按350人計,每人平均120千克,總計42噸),航程8000千米,航速800千米/小時。

1970年國防科委六院正式下達任務,由603所設計運-9,開始方案論證。飛機最大起飛重量228噸,最大有效載重42噸,燃油重量85.5噸,動力裝置擬裝4台910甲(渦扇6甲)發動機。由於技術儲備不足、渦扇-6發動機的研製擱淺,導致運-9大型運輸機的研製於1971年中斷。

重新研製

中國空軍運-9運輸機中國空軍運-9運輸機
2002年中航工業陝西飛機工業(集團)有限公司在運-8F600基礎上,重新開展運-9(最初稱為運-8F800)中型戰術運輸機的研製。該機的設計在結構、材料、航電等方面進行了全面的技術革新,可以看作是一種全新的中型運輸機。該機與美國的C-130J“大力神”同屬於中型運輸機,主要指標相近但性能各有側重。運-9方案於2005年北京國際航空航天博覽會上首次亮相。

運-9中型中程多用途運輸機,換裝新型發動機,提升飛行性能,載重為20噸級。運-9投入裝備改變了中國空軍只靠運-8飛機完成中程空運的歷史。運-9運輸機是61噸級運-8F-400運輸機的放大版,與美國的C-130運輸機性能相似。
相比運-8F型運輸機,運-9高新工程三類平台採用了國產渦-6C(WJ-6C)發動機,功率從後者渦槳-6的4000馬力提高5100多馬力,同時換裝國產六葉複合材料螺鏇槳,提高發動機效率,降低了油耗和噪音。

運-9運輸機的航程達到4200千米,能運送98名軍人,最大單投重量為8.2噸。中國人民解放軍機械化空降兵所使用的ZBD-03空降步兵作戰車的重量便是8.2噸。

運-9研製初期就按照多型化、系列化來展開。運-9運輸機正式裝備各類運九高新機空軍時,同時出現多型以運-9為平台的特種飛機。從公開報導看,已亮相的包括運-9運輸機、空警-200預警機、新型反潛機、ZDK-03出口型預警機等。

運-9運輸機,包括空警-200預警機在裝備初期曾稱為“運-8三類平台、運-8改進型”的名稱。運-9最初從運-8F600方案發展而來,雖然被稱為運-8的改進型,但運-9已改用全新機體,以及新型渦槳發動機和六葉螺鏇槳,外觀和運-8截然不同,識別特徵非常明顯,基本上已是完全不同的飛機。

運-9飛機是一型經濟性好、續航能力強的新型渦槳飛機,其系列化發展還有更廣闊的空間。參照C-130和C-130J的系列化發展思路,運-9還可以繼續發展為電子偵察機等各種改型,特別是參照KC-130J的設計,發展為中型空中加油機。

技術特點

氣動布局

中國空軍運-9運輸機中國空軍運-9運輸機
作為運-8的改進型號,運-9中型戰術運輸機繼承了前者的總體中國空軍運-9布局,仍採用平直梯形懸臂式上單翼,雙梁箱式結構,低阻層流翼型。機翼由中央翼、中外翼和外翼三部分組成,尾翼沿用了普通梯形布局。而位於外翼內部的機翼結構整體油箱顯然與運-8F600一樣進行了重新設計,以增加飛機的載油量和便於加裝空中加油吊艙。另外,為了平衡渦槳-6C發動機非對稱力矩的影響,運-9採取了加大垂直安定面和方向舵面積的措施,將運-8飛機的方向舵調整片和隨動補償片合二為一,形成新的方向舵調整片,提高了飛機的整體操縱性能。最後,為了提高某型運-9特種飛機的飛行品質、新型發動機的安裝要求以及減少飛機的氣動阻力,陝飛對該機機身前段、尾段、發動機艙和背鰭外形進行了重新設計,使機體尾部線條更加流暢。運-9由於採用了機翼整體油箱,載油量從14噸提高到20噸,航程由3100公里增加到5000公里。留空由不足7小時提高到10小時。貨艙由15.7米增加到16.2米,容積增大。
運-9採用前三點式起落架布局。為了適應中國草地、雪地和沙土地等簡易跑道起降的要求,前起落架和主起落架可能進行了必要的改進,如改進液壓剎車裝置和使用低壓輪胎。運-9的駕駛艙風擋布置也有所改進,其目的估計是為了使駕駛員在實施戰術空降作業時仍然有非常出色的向下和向前視野,而且在地面機動過程中有利於提高駕駛員的注意力。

動力系統

運-9飛機換裝渦槳-6C(WJ-6C)發動機和新型六葉複合材料螺鏇槳,最大功率由4500馬力提高到5100馬力。耗油率下降。較大改善了高溫、高原起降性能。飛機最大起飛重量由61噸提高到65噸。飛機載重由15噸提高到20噸,在拉薩機場最大載重從5噸提高到15噸。

飛控電子

運-9飛機的飛行控制系統進行了改進,採用一套數字式雙通道自動駕駛儀代替運-8飛機的模擬式自動駕駛儀,航空電子系統採用ARINC429數據匯流排進行集成,可以將飛行、導航等系統有機的聯接在一起,實現數據的統一處理和綜合顯示,座艙顯示採用綜合顯示系統可以顯示通信導航、飛行管理等系統的參數,主要顯示系統是4塊大螢幕液晶電子飛行儀表顯示系統。
運-9在機頭下面配備了光電吊艙,它可以探測地面目標並且在多功能顯示器上顯示出來,從而讓運-9具備在晝夜全天候低空飛行的能力,從而讓運-9具備一定的特種作戰能力,美軍的MC-130H還配備有AAQ-15前視紅外系統,同時座艙及機艙的照明系統也經過改進與夜視系統相兼容,以提高飛機夜晚及不良氣候條件下的空運及空投能力。運-9還換裝先進航電系統,改進座艙環境。

性能參數

中國空軍運-9運輸機中國空軍運-9運輸機
運-9運輸機參考數據:
貨艙長度 16.2米
貨艙寬度 3.2米
貨艙高度 2.3米
貨艙容積 155立方米
最大起飛重量 77噸
最大著陸重量 65噸
最大商載 25噸
最大載油量 23噸
最大航程 7800千米
最大平飛速度 570千米/時
巡航速度 550千米/時
巡航高度 8000米
實用升限 10100米
起飛滑跑距離 1350米
著陸滑跑距離
1350米

運-9改型

中國空軍運-9運輸機中國空軍運-9運輸機
運-9運輸機是中國自行研製的一款新型戰術運輸機,在該機的基礎上,中國又推出了多個改裝型號,包括反潛機、預警機、巡邏機等等。
中國以運-9平台已發展出6個特種飛機機型和軍用運輸型,這其中包括空警-500、用於反潛的高新-6飛機,用於電子干擾的高新-9,用於情報收集的高新-8,用於特種作戰的運-9特戰型和用於心理戰的新高機,運-9已經成為名副其實的“變形金剛”飛機。這六種飛機中的後四種和運-9軍用運輸型已經進入批量生產階段,而前兩種正在進行緊張的試飛工作,預計將在2014年開始裝備部隊。而以運-9為基礎研製的海警巡邏機、機載雷射武器試驗載台、潛艇中繼通訊飛機、電子戰壓制飛機、地面作戰指揮飛機和空中火力支援飛機也在研製當中,這些飛機的研製工作將在未來的5至8年內完成,而位於陝西漢中的中國陝飛公司的產能問題將接受真正的挑戰。運-9飛機的系列化譜系將成為未來中國20至30年中型特種飛機的基礎平台。

高新-6

高新-6(GX-6)飛機,是在運-9平台基礎上,改型研製的一種高新-6號反潛巡邏機海上巡邏機,通過加裝水面搜尋雷達等感測器設備執行海上巡邏任務。高新-6號大型反潛機的性能已經達到甚至超越了美軍P-3C反潛機。報導稱,在世界上能夠製造這樣大型反潛機只有俄羅斯、美國、英國、法國等國家,中國一直是沒有的,而這次新型反潛機“高新6號”完成了正式服役之後,將是解放軍在反潛領域的重大突破。
大型反潛巡邏機,是一種高度綜合化和複雜化的航空武器系統,包括了感測器技術、數據處理技術、大型飛機平台技術和反潛武器技術的綜合,研製難度相當大,服役周期長。在戰後,就算是美國也只服役了兩代岸基反潛巡邏機,同時只有需要在大面積海域進行大規模反潛作戰的國家才有裝備這種飛機的必要,這也進一步使其研製規模較小。過去,只有美國、蘇聯、法國、英國可以研製常規起降的大型反潛巡邏機,中國和日本可以研製水上起降的中型反潛巡邏機。
大型反潛機的使用方法,從保護經濟發展的角度來說,海軍需要發運-8GX-6展遠洋護航和海外兵力投送能力;從維護國家安全的角度講,需要提供可靠的海基核反擊能力、增強近海海域控制能力、發展遠洋打擊能力。執行這些任務的基本手段則包括戰略彈道飛彈核潛艇、航母戰鬥群、兩棲攻擊戰鬥群、岸基航空兵、巡邏艦艇等。高新6號的最大速度、起飛重量都與P-3C相當。其採用六葉渦槳發動機,功率達5200馬力,可在野戰機場起飛。不過,高新6號的航程僅為5000多公里,與P-3C的8000公里差距明顯。

高新-8

高新-8(GX-8),是以運-9運輸機為運載平台研製的一型電子情報高新-8偵察機。該型機發動機和螺鏇槳都有改進,飛機鼻部增加了雷達,機身有多處天線整流罩。高新8號電子情報飛機能夠為飛行編隊的指揮員提供有關敵方軍事力量戰術態勢的實時信息。它可以在公海海域為己方人員提供相關情報,機組人員可以通過對情報數據的分析確定偵察區域的戰術環境,並將相關信息儘快傳送到上級領導機關,以便各級決策者可以針對關鍵性的進展情況做出決策。如果說預警飛機是空中指揮所,那么電子情報飛機就是空中的“順風耳”和“千里眼”。

高新-11

高新-11(GX-11)型特種飛機,是運-9基礎上改型的新型電子高新-11號情報偵察機情報偵察機。2015年初網上新曝光的高新-11號,從機身上的大量共形天線來看,該機很有可能是空軍二代電子情報偵察機,也就是高新-1/3的後繼者。在圖-154M/D大型電子偵察機機體設備日趨老化的背景下,空軍也確實需要替代裝備。但相對圖-154M/D,高新-11在飛行速度、機體空間等指標上仍然存在不足。

空警-200

空警-200(KJ-200),是中國空軍的中型空中預警機項目,該機在空警-200預警機高新工程中首次採用三類平台即運-9,通過採用新型發動機等新技術提高飛機的性能。空警-200是中國唯一實現了飛機、機載系統、發動機全部國產化的預警機,這對於維持中國空軍作戰能力的完整性和自主性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空警”-200預警機裝備某雷達所研發的平板天線相控陣雷達,屬於早期空中預警機。該機的平板雷達酷似瑞典愛立信公司研製的“愛立眼”機載相控陣雷達,俗稱為“平衡木”。由於平板雷達特有的性能,KJ-200探測海上目標的性能將非常突出。首架空警-200飛機於2005年試飛成功,並交付部隊使用。

ZDK-03

ZDK-03預警機以運-9運輸機為平台,由中國獨立研發製造,機上裝備了電子掃描有源相控中國出口巴基斯坦的ZDK-03預警機陣雷達系統。2010年12月巴基斯坦電視台宣布巴空軍購買的中國首架ZDK-03型預警機已經出廠。與中國空警-200不同,該機並未安裝“平衡木”相控陣雷達,而是採用了圓盤雷達。
ZDK-03型預警機是中國首架出口的預警機。2007年,中國ZDK-03型預警機抵達巴基斯坦空軍基地進行實地測試,該機採用了圓盤式天線罩,經過多次測試和改進,最終獲得了巴基斯坦空軍的認可,雙方簽署了採購4架該型預警機的契約,4架ZDK-03的總價格還不到3億美元,即便考慮到ZDK-03採用的是機械掃描雷達,這仍然是一個非常優惠的價格。

服役事件

亮相航展

亮相航展運-9航展
2012年11月18日下午5時,為期6天的第九屆中國國際航空航天博覽會在廣東省珠海市航展中心完美落幕。人民網記者從航展現場獲得的信息表明,國產運-9型運輸機已經列裝中國空軍。
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在航展現場雖然只擺放了一架1:20的運-9型運輸機模型。
在《國際航空》2012年11月14日出版的第九屆中國國際航空航天博覽會特刊中,中航工業飛機有限責任公司的廣告版面上清晰地配發了一張運-9型運輸機降落時的照片;在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觀眾多媒體互動區,中型運輸機版塊清晰地展示了3張運-9型運輸機的照片:1張地面靜態正面照,2張降落照片。照片上的運-9型運輸機雖然沒有顯示中國空軍的機徽,但從淡藍色的機身,白色的機腹一一中國空軍運輸機標準塗裝透露出的信息不難看出:中國空軍已經列裝國產運-9型運輸機。

資料顯示,運-9型運輸機採用4台大功率、低油耗的WJ-6C型渦槳發動機,具有良好的高溫、高原使用性。配備有先進的綜合顯示儀表以及先進的通訊、導航、雷達、近地告警和空中防撞設備,保證了飛機在各種氣象條件下的安全飛行。

東海巡航

2015年2月15日,據日本防衛省統合幕僚監部(相當於總日本拍攝到的運-9(高新-8號)電子偵察機參謀部)發布訊息稱,中國一架運-9情報收集機(高新-8號)當天飛經沖繩主島和宮古島之間的海域上空,在東海和西太平洋往返飛行,日本航空自衛隊的戰機進行了緊急升空加以應對。運-9電子偵察機具備較先進的電子偵察能力,可以對相關空域和海域的雷達、通信信號進行偵察和截獲。

總體評價

運-9運-9型運輸機具有貨艙寬敞,貨物裝卸方便,機場適應性強,用途廣泛的特點,可用於航空貨運、空投空降、裝備或人員以及鮮活物品運輸。運-9的戰術技術指標比運-8有了較大的提高,達到或者接近C-130J的水平,比較適合中國空軍需要。不過運-9畢竟脫胎於前蘇聯50年代設計,還存在一些先天不足,如機翼面積較小,只有C-130J的80%左右,因此運-9的最大載荷航程等指標要低於C-130。另外運-9的貨艙設計較早,高度和寬度不足,支持中國陸軍新一代車輛的空運能力仍顯不足,所以中國還需要研製新一代中型戰術運輸機。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