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天體物理中心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天體物理中心創建於1972年,1978年中國科學院批准在科大成立系級研究單位。主要從事宇宙學、活動星系與正常星系、相對論天體物理與高能天體物理、黑洞物理、吸積、噴流、中子星物理、引力理論、相對論天體力學等方面的研究。

簡介

是我國首批批准的包括本科、碩士點、博士點、博士後流動站在內的重要高級人才培養基地、國家重點學科。
天體物理專業現有中國科學院院士2名,教授11名(其中9名博士生導師)、副教授2名、中級職稱6名。學術隊伍年齡結構合理,形成完整的老中青三級學術梯隊。天體物理具有一批學術造詣高、有一定國際影響和國內公認的學術帶頭人。同時吸引了一批從美國、義大利、瑞士等國獲得博士學位的高水平人才回國工作,每年不斷有博士畢業留校,成為新成員。
自1978年以來已招收研究生88人,歷屆畢業生在國內、國際用人單位獲得一致好評。1993年獲國家教委頒發的天體物理研究生教學研究實踐國家優秀教育成果二等獎,同年獲省教委教學優秀成果一等獎,省級名師壹人。
目前已完成一批國內領先、國際先進的研究成果,部分已達到國際領先水平,特別在活動星系核、宇宙學和高能天體物理等方面的研究是我國力量最集中、水平最高的研究機構之一。本專業成員曾榮獲:首屆中國青年科學家獎壹人,國家教委跨世紀優秀人才壹人,國家人事部跨世紀人才獎壹人,基金委傑出青年壹人,科學院百人計畫肆人,中國科學院有傑出貢獻中青年科學家兩人。1999年獲教育部批准設立"特聘教授"崗位。
近年來主要承擔的科研項目有:國家九五重大科學工程(lamost),九五國家攀登項目兩項(參與五個子課題),國家九七三基礎科學項目兩項,國家“211”工程項目壹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會重點項目壹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十項,國家跨世紀人才基金一項,國家教育部博士點基金,國家人事部博士後基金。天體物理專業是國家九五重大科學工程LAMOST項目的承擔單位之一。1999年,首批進入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工程,成為國家天文觀測中心的成員。目前承擔的國家科研項目總經費超過700萬。近五年來,在國內外重要刊物上發表的學術論文(大多數為SCI收錄)100篇以上,平均每年20篇以上。
當前國際上天文學的主流是天體物理學,研究的重點是天體的活動和演化。活動星系核、黑洞、宇宙中大尺度結構和微波背景的觀測等均成為前沿熱門研究領域。宇宙中暗物質的本質和來源成為宇宙學和物理學研究中的一大難題。當今世界已開發國家正在投資建造新一代巨型天文設備,如各個波段的地面和空間的望遠鏡,把人類探測能力延伸到宇宙演化的早期。中國也已確定星系形成與演化作為我國天文學科發展的國家目標,在國家重大科學工程中安排天文重大設備――LAMOST以增加我國在這一重大領域的競爭力。國家基礎科學973項目也把星系形成與演化、高能天體物理列為重點。中國科技大學天體物理承擔了LAMOST的科學目標研究,並在兩項973項目中占極大比重。我們今後發展的目標是:1.天文學科發展的最高層面上,選擇其中的重大科學問題作為我們的主攻目標。如:宇宙大尺度結構極早期宇宙動力學研究、活動星系核(AGN)、星系星族合成等方面。2.配合國家大科學工程LAMOST。提高我國在這一領域的綜合研究與開拓創新的能力,逐步形成在國際上有競爭力的研究隊伍。3.完善從本科到博士學位天體物理學科教學體系,加強與兄弟院校和天文台站合作,為我國下一代培養出更多的天文學傑出學術帶頭人。

天文與套用物理系簡介

天文與套用物理系的前身物理教研室成立於1958年建校初期,由著名物理學家施汝為、錢臨照教授先後擔任主任,吳有訓、嚴濟慈教授等我國物理學界老前輩也在該教研室執教多年。文革後重建,1983年改為基礎物理中心,承擔全校的主要基礎物理課程教學任務,同時為國家培養了大批研究生和博士後等高級研究人才。為使我校在世紀之交的“知識創新工程”中發揮重要作用,適應新世紀物理學在探索宇宙、理論物理、套用物理領域迅猛發展的趨勢,加速在新興和重點學科領域那的高層次人才培養,1998年起正式啟用現名並同時招收本科生。 天文與套用物理系是國家理科基礎科學研究和教學人才培養基地,現有教職員工82人,其中教授19人,包括博士生導師11人,傑出青年3名、副教授22人。天體物理中心是國立天文中心以及第三世界科學院高級研究中心的重要組成部分。本系設有天文學、物理學、套用物理學等3個專業,5個博士點(天體物理、理論物理、凝聚態物理、光學、計算機套用),5個碩士點,2個博士後流動站,實行"四二三學士、碩士、博士"分流培養制。學生入學後先不分專業進行基礎課程的學習,打下紮實的基礎,以後學生根據興趣選定專業,學習專業基礎知識和國際上最新的科研動態和成果。我系各專業均培養學士、碩士和博士。本科畢業生可以在天文、理論物理、材料科學和信息技術等研究領域內繼續深造,或進入相關的科研機構或高科技公司發展。已培養的歷屆研究生均在國內外著名的科研和教育機構以及高科技公司任職。  我系師資隊伍雄厚,梯隊構成合理,教學經驗豐富,科研實力甚強。在教學方面,承擔著全校的大學物理實驗,部分普通物理和理論物理課程。我系教員是CUPEA物理研究生出國考生和國際中學生物理奧林匹克競賽選手培訓班的骨幹。科研方面,承擔著國家大型科學工程“大面積多目標光纖光譜天文望遠鏡”中的課題預研工作,從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省、部、委資助的數十個科研項目的研究,有4人獲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和中科院"百人計畫"資助的科研項目。已獲國家、省、部級科技成果獎和教學成果獎、個人獎和集體獎數十項。
 天文與套用物理系是國家理科基礎科學研究和教學人才培養基地,現有教職員工82人,其中教授23人,包括博士生導師11人,傑出青年3名、副教授22人
天文與套用物理系是國家理科基礎科學研究和教學人才培養基地,天體物理中心是國立天文中心以及第三世界科學院高級研究中心的重要組成部分。本系設有天文學、物理學、套用物理學等3個專業,5個博士點(天體物理、理論物理、凝聚態物理、光學、計算機套用),5個碩士點,2個博士後流動站,實行"四二三學士、碩士、博士"分流培養制。學生入學後先不分專業進行基礎課程的學習,打下紮實的基礎,以後學生根據興趣選定專業,學習專業基礎知識和國際上最新的科研動態和成果。我系各專業均培養學士、碩士和博士。本科畢業生可以在天文、理論物理、材料科學和信息技術等研究領域內繼續深造,或進入相關的科研機構或高科技公司發展。已培養的歷屆研究生均在國內外著名的科研和教育機構以及高科技公司任職。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