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科院南亞研究所

中國社科院南亞研究所

中國社科院南亞研究所依託於中國社會科學院亞洲太平洋研究所,主要編輯出版的學術刊物有《當代亞太》和《南亞研究》等。

基本簡介

中國社科院南亞研究所所長季羨林中國社科院南亞研究所所長季羨林

亞洲太平洋研究系依託於中國社會科學院亞洲太平洋研究所。亞洲太平洋研究所的前身是中國社會科學院和北京大學於1978年聯合成立的南亞研究所,1988年在其基礎上成立了亞洲太平洋研究所。

亞太所編輯出版的學術刊物有《當代亞太》《南亞研究》等。亞太所下設5個研究室和2個研究中心:政治研究室、經濟研究室、區域合作研究室、安全與外交研究室、社會文化研究室和東北亞研究中心、東南亞研究中心。此外,還代管4個院級研究中心和2個學會:亞太經合組織與東亞合作中心、地區安全研究中心、南亞研究中心、澳大利亞、紐西蘭與南太平洋研究中心和中國亞洲太平洋學會、中國南亞學會。

亞洲太平洋研究系博士生招生範圍有:世界經濟、國際政治和國際關係三個二級學科,研究方向是:國際政治經濟學;亞太經濟;亞太政治;南亞國際關係。碩士招生範圍有:世界經濟、國際政治、國際關係三個二級學科,研究方向有:亞太經濟、亞太政治、朝鮮半島國際關係南亞國際關係、東南亞社會與文化等。

亞洲太平洋研究系現有博士生導師5人,碩士生導師6人;1988年以來已培養博士研究生和碩士研究生總計50餘人。現任亞洲太平洋研究系主任為亞洲太平洋研究所所長、博士生導師張宇燕教授。

機構設定

中國社科院亞太研究所“國際探討”中國社科院亞太研究所“國際探討”

辦公室/科研處

圖書館

《當代亞太》編輯部

《南亞研究》編輯部

經濟研究室

政治研究室

安全與外交研究室

社會與文化研究室

區域合作研究室

中國社會科學院南亞研究中心

中國社會科學院澳大利亞、紐西蘭、南太平洋研究中心

中國社會科學院亞太經濟合作組織與東亞研究中心

中國社會科學院地區安全研究中心

亞洲太平洋研究所東北亞研究中心

亞洲太平洋研究所東南亞研究中心

中國亞洲太平洋學會

中國南亞學會

主要任務

中國社科院亞太研究所政治室副主任中國社科院亞太研究所政治室副主任

1.協調和組織院內外對南亞諸國政治、經濟、歷史、宗教、社會、文化等問題以及中國與南亞關係的研究,舉辦研討會、報告會,以促進學術交流。

2.進行有關文化與經濟的調查研究。

3.組織撰寫、編輯、翻譯、出版有關南亞研究的圖書,以增進對南亞國家的了解。

4.開展諮詢服務和信息交流。

中心組織

主任:孫士海研究員;

副主任:劉建研究員;

副主任:邱永輝研究員。

經費來源

中心的經費主要來自國內外有關單位和機構的資助,同時接受國內外企業和個人的捐贈,另外也有一部分經費來自業務活動收入。

國際交流

中國社科院亞洲太平洋研究所政治室副主任中國社科院亞洲太平洋研究所政治室副主任

本研究所與世界許多國家和地區的相關研究機構有著廣泛的學術交流與合作關係。本研究所每年接受國外學者的來訪,並派出本研究所學者到國外進行學術交流;定期舉辦國際學術會議;接受國外專家到本研究所做訪問學者;與國外研究機構開展共同研究等。

學位授權

本研究所承擔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亞洲太平洋研究系研究生的指導和培養任務,有權授予三年制世界經濟、國際政治和國際關係等專業碩士學位博士學位

出版刊物

本研究所出版的刊物主要為雙月刊《當代亞太》、季刊《南亞研究》和年度報告《亞太地區發展報告》等。此外,本研究所還不定期出版有關國際問題的各類專著。

代表人物

中國社科院南亞研究所所長季羨林中國社科院南亞研究所所長季羨林

季羨林,著名古文字學家、歷史學家、作家。曾任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委員、北京大學副校長、中國社科院南亞研究所所長。1911年出生於山東省清平縣(現併入臨清市)。季羨林自1946年從德國回國,受聘北京大學,創建東方語文系,開拓中國東方學學術園地。

在佛典語言、中印文化關係史、佛教史、印度史、印度文學和比較文學等領域,創穫良多、著作等身,成為享譽海內外的東方學大師。
曾在濟南三合街國小、濟南一中山東大學就學。1930年考入清華大學西洋文學系。1935年考取清華大學與德國的交換研究生,赴德國入哥廷根大學學習梵文、巴利文和吐火羅文等。1941年獲哲學博士學位。1946年回國,同年秋,經陳寅恪推薦,季羨林被聘為北京大學教授,創建東方語文系,任北京大學教授兼東方語言文學系主任。1956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委員。1978年任北京大學副校長、中國社會科學院與北京大學合辦的南亞研究所所長。
1984年研究所分設,改任北京大學南亞東南亞研究所所長。他先後擔任中國外國文學學會會長、中國南亞學會會長、中國民族古文字學會名譽會長、中國語言學會會長、中國外語教學研究會會長、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副會長和中國敦煌吐魯番學會會長等。著作已經彙編成《季羨林文集》,共有24卷,內容包括印度古代語言、中印文化關係、印度歷史與文化、中國文化和東方文化、佛教、比較文學與民間文學、糖史、葉火羅文、散文、序跋以及梵文與其他語種文學作品的翻譯。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