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會思想早熟軌跡

社會的人:人性研究的實質(一)人性:一個似乎抽象的同題之提出(二)嚮往美善:人性論的發展軌跡(三)特點與啟示第四章 角色獲得:論人的社會化與修身思想(一)社會化:人同化於社會(二)修身:社會的尺度(三)幾點啟示第五章 規矩方圓:社會規範思想(一)仁與禮:孔孟的社會規範思想(二)禮與義:荀子、司馬遷及李覯的社會規範思想(三)義:墨子的社會規範思想(四)絕仁棄義:道家與道教的社會規範思想(五)綱常與天理:從董仲舒到程朱的社會規範思想(六)特點與啟示第七章

內容介紹

第一章 中國社會思想的早熟與時代的課題
第二章 自我認識的開端:早熟的人與社會關係的思想
(一)社會的思考:氏族社會與古代神話反映了什麼?
(二)從天到人:夏商周時期對社會的認識之演進
(三)輕天重民:面對社會以整合社會的思想之確立
第三章 社會的人:人性研究的實質
(一)人性:一個似乎抽象的同題之提出
(二)嚮往美善:人性論的發展軌跡
(三)特點與啟示
第四章 角色獲得:論人的社會化與修身思想
(一)社會化:人同化於社會
(二)修身:社會的尺度
(三)幾點啟示
第五章 欲望:一個不可迴避的事實
(一)早期儒家的欲望論
(二)先秦道家的欲望論
(三)楊朱學派的欲望論
(四)道教的欲望論
(五)秦漢以後正統儒家的欲望論
(六)功利主義欲望論
第六章 規矩方圓:社會規範思想
(一)仁與禮:孔孟的社會規範思想
(二)禮與義:荀子、司馬遷及李覯的社會規範思想
(三)義:墨子的社會規範思想
(四)絕仁棄義:道家與道教的社會規範思想
(五)綱常與天理:從董仲舒到程朱的社會規範思想
(六)特點與啟示
第七章 失調與矯正:對社會問題的考察與對策設計
(一)貧窮問題及對策
(二)社會風氣問題及對策
(三)人際關係問題及對策
(四)家庭問題及對策
第八章 生活的藝術:處世與社交思想
(一)服從於社會:孔孟的宗旨
(二)“緣督以為經”:莊子的態度
(三)“貴己”“為我”:楊朱學派的口號
(四)身家性命:顏之推的真諦
(五)方內圓外:柳宗元、劉禹錫的節操
(六)天理的運用:二程朱熹的妙論
第九章 社會控制:矯治越軌的方案
(一)天意與神鬼:墨子的社會控制思想
(二)任自然:莊子的社會控制思想
(三)“服之以法”:韓非的社會控制思想
(四)禮、法與神仙:葛洪的社會控制思想
(五)因果報應:佛教的社會控制思想
(六)齊之以刑:李覯、張載、朱熹的社會控制思想
(七)留給我們的啟示
第十章 模式的維護:社會整合思想
(一)為無為:老莊的手段
(二)仁德化育:孔孟的方案
(三)興利除害:墨子的設計
(四)法治:韓非的綱領
(五)循環:王充的研究
(六)越名教任自然:玄學家的覺悟
(七)儒道合璧:譚峭的“化”術
(八)“民本”與“王道”:李覯、王安石的構想
(九)修齊治平:程朱道學家的理論
(十)特點與啟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