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會學會

中國社會學工作者的民眾性學術團體。在中國社會學發展史上,先後有兩個中國社會學會。1922年,余天休博士在北京發起成立中國社會學會,參加者甚少。這是中國社會學界的第一個學術團體。學會的主要活動是出版《社會學雜誌》(雙月刊)。余天休自任總編輯,前後共出版5卷,載文160餘篇。學會與刊物至30年代初自行消亡。

學會簡介

中國社會學工作者的民眾性學術團體。在中國社會學發展史上,先後有兩個中國社會學會。
1922年,余天休博士在北京發起成立中國社會學會,參加者甚少。這是中國社會學界的第一個學術團體。學會的主要活動是出版《社會學雜誌》(雙月刊)。余天休自任總編輯,前後共出版5卷,載文160餘篇。學會與刊物至30年代初自行消亡。
1979年3月15~18日,“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劃會議籌備處”邀請北京和部分省市過去研究社會學的學者和教育、民政、公安、共青團中央等實際工作部門的研究工作者及有關人士60餘人,召開社會學座談會。在這次會上,成立了中國社會學研究會,通過了《中國社會學研究會工作條例(草案)》,選舉了由50人組成的理事會,推選費孝通為會長。1982年5月,中國社會學研究會在武漢召開年會,會上將中國社會學研究會正式易名為中國社會學會,並增補了新的理事,費孝通繼續當選為會長。1990年8月,中國社會學會在北京舉行第三屆理事會,選舉產生了新的學會領導機構,推舉費孝通、雷潔瓊為名譽會長,袁方為會長。
中國社會學會成立以來,協同有關科研與教學單位,致力於社會學學科的重建與學科研究的規劃協調工作。在培訓師資和專業人才方面舉辦過3期社會學講習班,協助有關高等院校創建社會學專業或社會學系,與有關社會學教學、科研單位聯合創辦中國社會學函授大學,幫助有關科研單位成立社會學研究所或研究室,並協助地方成立了社會學會。同時還組織協助有關單位編寫社會學教材,翻譯國外社會學著作,創辦社會學雜誌,參與舉辦全國性的社會學學術研討會,開展國內外的學術交流活動,為中國社會學的重建和發展做出了一定的貢獻。
第一屆(1979年3月~1982年5月)中國社會學研究會
會長
費孝通
第二屆(1982年5月~1990年8月)更名為中國社會學會
會長
費孝通
第三屆(1990年8月~1996年8月)
名譽會長
費孝通
雷潔瓊
會長
袁 方
第四屆(1996年8月~2000年9月)
名譽會長
費孝通
雷潔瓊
袁 方
會長
陸學藝
第五屆(2000年9月~2005年8月)
名譽會長
費孝通(2005年4月逝世)
雷潔瓊
會長
陸學藝、鄭杭生
第六屆理事會(2005年8月~2008年8月)
名譽會長
雷潔瓊
陸學藝
會長
鄭杭生
常務副會長
李培林
副會長
鄧偉志
王思斌
盧漢龍
劉 敏
李 強
谷迎春
宋林飛
趙子祥
蔡 禾
潘允康
秘書長
謝壽光
第七屆理事會(2008年8月~2011年8月)
名譽會長
雷潔瓊(2011年1月逝世)
陸學藝
鄭杭生
會長
李培林
副會長
王思斌
盧漢龍
劉 敏
宋林飛
李友梅
李 強
李路路
邴 正
蔡 禾
潘允康
秘書長
謝壽光
第八屆理事會(2011年8月~ )
名譽會長
陸學藝
鄭杭生
會長
宋林飛
副會長
李培林
盧漢龍
劉 敏
蔡 禾
潘允康
李友梅
李路路
邴 正
沈 原
謝立中
秘書長
謝壽光
學術委員會
主任
李 強
副主任
王思斌

相關新聞

2008年7月21日上午,由中國社會學學會主辦,吉林省社會科學院、吉林省社科聯、吉林省社會學會、吉林大學共同承辦,主題為“光輝的三十年:改革開放與中國社會學”的中國社會學會2008年學術年會在長春舉行。中共中央候補委員、中國社科院常務副院長王偉光,吉林省委副書記王儒林,省委常委、宣傳部長荀鳳棲,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車秀蘭,省政協副主席林炎志,中國社會學會名譽會長陸學藝、鄭杭生等出席開幕式。來自全國30多個省、市、自治區、港澳地區以及韓國近600名代表參加會議。
大會開幕式由中國社會學會副會長王思斌主持,吉林省社會科學院院長邴正致歡迎詞,中國社會學會會長李培林致開幕詞,韓國東亞研究會會長金成國代表出席大會的韓國學者致辭。王偉光和荀鳳棲在會上講話。
王偉光指出,今年是中國改革開放30周年。回顧30年走過的路程,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在這30年中,社會學也得到了迅速的發展,為促進我國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作出了很大貢獻,已經成為我國哲學社會科學的一支重要隊伍。今後,社會學研究工作者要進一步加強對我國所面臨的重大現實問題的調查研究,抓緊社會學和哲學社會科學創新體系建設,全面落實中央提出的創新國家體系建設精神,重視科研學風建設,通過不懈努力,使中國社會學走向世界,為我國社會學的繁榮,為哲學社會科學的繁榮,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國家現代化建設作出新的貢獻。
荀鳳棲強調,本次學術年會的主題,體現了中國社會學者強烈的時代意識和歷史使命感,對中國未來的社會進步、對中國社會學自身的發展,必將產生積極而深遠的影響,對吉林省哲學社會科學的繁榮與發展,必將產生積極的推動作用。
荀鳳棲指出,國家實施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戰略以來,吉林省委、省政府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集中力量抓國企改革、投資拉動、擴權強縣等重點工作,經過幾年的艱苦努力,擺脫了老工業基地舉步維艱的困難局面,初步走上又好又快發展軌道。但總體上吉林省的就業、社保、教育醫療等社會建設水平還不高,需要包括社會學者在內的哲學社會科學界人士積極獻計獻策,提供支持。希望與會的各位專家,能夠一如既往地關心和支持吉林,幫助吉林老工業基地早日實現全面振興。
中國社會學會2011年學術年會於7月23—25日在江西南昌舉行。本屆年會的主題是“新發展階段:社會建設與生態文明”。來自國內各高等院校、研究機構的老中青社會學者和其它部門的實際工作者,以及來自日本、韓國的社會學者800多人出席本次年會並分別參加33個分論壇的研討活動。
年會舉行之前,中國社會學會於7月22日召開了換屆大會,選舉產生了新一屆理事會及其領導機構。陸學藝、鄭杭生繼續被推選為名譽會長,宋林飛當選為新一屆會長,李培林、盧漢龍、劉敏、蔡禾、潘允康、李友梅、李路路、邴正、沈原、謝立中為副會長,李強、王思斌為學術委員會正副主任,謝壽光為秘書長。
7月23日上午,年會舉行開幕式。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朱佳木,中共江西省委常務、宣傳部長劉上洋,中國社會學會名譽會長陸學藝、會長宋林飛等出席開幕式並發表講話。
開幕式由中國社會學會上一屆理事會會長李培林主持,新一屆會長宋林飛致開幕詞。
宋林飛說,中國社會學會2011年學術年會,是中國社會學會第21次學術年會。這些年會見證了30多年來我國社會學學科從無到有、隊伍從小到大、成果從少到多等恢復重建的艱辛與輝煌歷程。從師資培養、專業設定、社會發展規劃、社區建設、構建和諧社會到社會管理創新,社會學越來越受到黨和政府的重視,越來越受到社會的支持和參與。伴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的偉大曆程,中國社會學得到了空前的發展。今天,來自全國各地的800名社會學工作者參加這次年會,其中多數是青年學者,有他們投身社會學事業,中國社會學的未來一定比現在更加美好!
宋林飛指出,我們生活在一個快速發展與變革的偉大時代,社會學面臨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和挑戰。當前,我國經濟社會呈現新的階段性特徵,社會建設與社會管理正在形成新的趨勢。堅持公平正義,遏制貧富分化,加強與改善社會管理,化解與控制社會風險,實現“包容性增長”,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我國現階段社會發展的重要趨勢。社會學工作者應高度關注這些新階段、新特徵與新趨勢,研究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理論與實踐問題。
宋林飛說,中國已經快速發展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我們感到非常自豪,但必須清醒地看到,這只是經濟總量,人均水平還比較低。同時,經濟與社會協調發展、社會建設與社會管理的任務相當艱巨。中國社會學工作者要回響偉大時代的召喚,不辜負人民的期待,要為中國崛起、民族振興、社會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社會學也需要轉變發展方式,重在提高學科水平,將中國社會學的發展推向一個新境界。宋林飛具體提出六個“更加注重”:一是要更加注重推進學科發展,尤其要重視社會學的專業教育和人才培養;二是要更加注重理論創新;三是要更加注重套用研究;四是要更加注重調查研究;五是要更加注重專業委員會的建設;六是要更加注重國際學術交流,擴大中國社會學的國際影響。
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朱佳木代表中國社會科學院對本次年會的順利召開表示熱烈祝賀。他說,本次年會在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和胡錦濤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發表之後不久召開有著重要意義。這是因為,我們黨領導的革命力量,正是在江西的南昌市打響了武裝鬥爭的第一槍,正是在江西的井岡山開闢了第一個紅色革命根據地,正是在江西的瑞金成立了第一個全國性的紅色政權——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臨時政府。因此,本次年會在江西南昌,不僅是對於我們黨的90華誕的誠摯祝賀,也是對於為中國革命付出巨大犧牲,為新中國建設做出不朽貢獻的江西人民的崇高敬意。
朱佳木指出,胡錦濤同志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全面回顧了我們黨團結帶領各族人民進行革命、建設、改革的歷程,深刻總結了我們黨經過90年奮鬥所取得的輝煌成就和在自身建設方面取得的基本經驗,精闢論述了我們黨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需要解決的一系列重大問題,是一篇馬克思主義的綱領性文獻。講話特彆強調,在前進的道路上,要繼續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和諧,從維護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和實現國家長治久安的戰略高度,抓好社會建設,推動社會建設與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的協調發展。這是黨中央對全黨發出的號召,也是對廣大社會工作者和社會學工作者發出的號召。本次年會在這樣的背景下召開,無疑會使它增添新的活力,賦予更大的意義。
朱佳木對中國社會學會在恢復重建以來的30多年中取得的進步和成績給予了高度評價。他說,中國社會學在恢復重建以來的30多年中,始終堅持理論聯繫實際的方針,緊緊抓住中國改革開放和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的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開展了卓有成效的研究,使整個學科不僅隨著改革開放和經濟社會發展而不斷壯大,也為推動這一進程提供了重要的智力支持和決策諮詢服務,贏得了黨和國家以及社會各界的高度重視。同時也要看到,當代中國正經歷著空前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這種變革必然呼喚中國社會學界做出新的努力、新的創造和新的貢獻。黨中央提出的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的任務,對於學術界來說就是一個涵蓋多領域多學科的重大課題。它涉及範圍和內容之廣泛,要處理的利害關係之複雜,一定意義上遠遠超過當年啟動經濟體制改革時所面對的形勢。社會學由於對社會重大理論問題和現實問題有著長期研究的基礎,因此在這一課題研究方面顯然擁有其他學科難以替代的優勢。本次年會把社會管理體制改革創新問題的研究作為主題之一,充分反映了社會學界對黨中央號召的積極回響。可以肯定,社會管理的加強和創新將成為促進中國社會學學科發展的一個新的動力,成為中國社會學界為黨和國家相關決策提供智力支持和服務的一個新的契機。
朱佳木還對中國社會學會順利舉行換屆會議表示熱烈祝賀,衷心希望新一屆中國社會學會的領導班子牢牢把握中國社會學的正確發展方向,加強學科建設,關注重大現實問題,更好地服務於全國社會學工作者,帶領廣大社會學工作者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管理體系,為全面提高社會管理科學化水平、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諧因素、最大限度地減少不和諧因素,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中共江西省委常務、宣傳部長劉上洋代表江西省委、省政府對本次年會的順利召開表示熱烈祝賀,對到會的幾百名老中青社會學專家學者和國際友人,對各位來賓,表示最誠摯的歡迎!
劉上洋說,中國社會學會是一個在全國具有良好聲譽和頗具影響力的全國性學會。今年的年會把“新發展階段:社會建設與生態文明”確定為主題,選定在江西南昌召開,這對於我們更好地回響中央號召,進一步加強社會建設,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既有理論價值,又具實踐意義,對社會建設和社會管理創新,是一個強有力的推動和促進。江西的社會學教學研究人員,江西的社會工作者,要珍惜這次難得的學習機會,並且在今後要利用多種途徑,創造更多的機會,請進來、走出去,向全國的社會學同仁虛心學習,博採眾長,以謀取江西社會學的進一步繁榮和發展。
江西省社會學會會長王明美代表承辦單位江西省社會學學會和南昌社科院、南昌市社科聯致歡迎辭。中國社會學會名譽會長陸學藝、國際社會學會原會長佐佐木正道、日本社會學會會長矢澤修次郎、韓國社會學會會長朴在默和中共南昌市委常務、宣傳部長、南昌市副市長周關也在開幕式上作了講話。
開幕式後,中國社會學會名譽會長鄭杭生教授以《當代中國社會學面臨的挑戰》為題、中國社會科學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所所長潘家華研究員以《中國低碳社會的前景》為題,分別作了學術報告,引起強烈反響。
從7月23日下午開始,到24日全天,年會進入分論壇活動時間,33個分論壇所涉及的主題領域廣泛,內容豐富,涵蓋了生態文明與社會變遷、社會建設與社會管理、社會穩定與社會政策、社會結構與社會分層等社會發展的諸多領域,以及諸如城市社會學、消費社會學、女性社會學、情感社會學、體育社會學、工程社會學、海洋社會學、西部社會學等分支社會學研究,第九屆東亞社會學學術研討會也同時舉行。與會的老中青社會學者圍繞各自關心的分論壇確定的主題,展開了熱烈研討。
25日上午,年會舉行大會交流和閉幕式。首先,部分論壇在會上介紹了它們的研討情況。接著,學會秘書長謝壽光介紹了優秀論文和優秀論壇的評選情況,宣布了評選結果。經評審小組認真評審,評選出優秀論文一等獎10篇、二等獎19篇,優秀論壇7個。最後,宋林飛會長對這次年會進行了總結。
宋林飛說,這次年會的參與人數達到800多人,年會有以下幾個特點:一是是論壇內容豐富。入選論文數量達到720篇,是歷次年會之最,並且整體質量有所提高。共設立了33個分論壇,也是最多的一次。二是議題緊密結合實際。年會各個分論壇的主題,集中在社會建設、生態文明、社會管理、城市化、社區發展、福利社會等實踐性強的方面,體現了鮮明的時代性。三是多數論壇保持了連續性。開始形成一定的風格,對相關領域的研究能夠持續推進。學術團隊強、學術成果多的分論壇,長期辦下去將成為有影響的品牌。四是參會人員來源廣泛。除了來自社會學學術機構之外,還有來自政府部門、企業、社會組織等方面的人員,來自日本、韓國的社會學者,以及其他學科的專家學者,形成了多層面、跨學科的對話和交流。五是青年學者勇躍展示學術成果。這次年會出現了與國外社會學年會上相似的現象,有些研究生也提交論文與展示自己的能力,年會成為社會學人才交流的一個平台。六是學術思想活躍。論文中有不少新觀點、新思想,還出現了一些新領域、新話語。
宋林飛說,本次年會充分體現了理論與實際的結合,巨觀與微觀的結合,全球視角與地方實踐的結合,研究成果展示與研究成果轉化的結合。本次年會主題深、內容實、層次高,開得很成功。
宋林飛指出,中國社會學正處在一個快速發展的時期,無論是學科建設、隊伍規模,還是社會需求,都在急劇擴張。在這個關鍵時期,學會必須起到應有的作用,主要任務是促進中國社會學走內涵發展的道路,進一步提升科研成果和人才培養的質量。
宋林飛說,當前中國社會學發展的重點,是推進社會建設和社會管理的基礎研究與套用研究。對於社會建設和社會管理實踐,許多學科可以提供學理和套用對策支撐。但我個人認為,社會學是最有責任、最能發揮作用的學科。中國社會學也只有與中國社會發展同命運、共擔當,才能真正實現自己的價值,創造出新的輝煌。宋林飛對本屆理事會今後的工作談了幾個具體打算:一是充分發揮理事會的作用。各位副會長與常務理事要適當分工,相對穩定地聯繫一些社會學教育與研究機構,聯繫一些專業委員會,以便更有效地推進學會工作。進一步活躍國際學術交流,加強研究資料數位化的共享平台建設。二是加強專業委員會的建設。要以積極的態度,培育與發展中國社會學會的專業委員會,年會分論壇主要由專業委員會舉辦。實現動態管理,考核學術活動是否正常開展,以及學術活動的社會效果。三是進一步提高論壇的質量。提高論文入選的標準,選方法科學的論文,選有理論創新的論文,選有決策諮詢價值的論文。提升學術交流的層次,在分論壇的組織形式上更加規範化。四是每年編輯出版一本《中國社會學評論》。總結反映中國社會學有關研究領域的新進展,推介中國社會學者理論創新成果,同時出中英文版。這是增加中國社會學者與國際社會學界交流平台的努力之一,目的是讓更多的中國社會學創新成果與代表性社會學者“走出去”。五是每年召開一次“中國青年社會學者論壇”。圍繞中國社會學研究前沿議題,挑選從中國實際出發的理論創新成果,邀請50名左右入選優秀論文作者參加論壇,設立10人 “中國社會學會優秀青年論文獎”。六是召開“中國社會建設與管理高層論壇”。圍繞我國社會發展中的重大理論與實踐問題,與省市政府合作,邀請有關著名社會學者進行專題研討,為地方黨和政府建言獻策,為促進中國社會發展的“頂層設計”科學化發揮諮詢作用。
25日下午,與會代表遊覽了南昌市容,參觀了著名的“小平小道”。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