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會學文選(上下)

第四編為“社會生活與社會階層”。 作者介紹應星,中國社會科學院博士,中國政法大學社會學院教授。 渠敬東,中國社會科學院博士,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發展研究所研究員。

內容介紹

本書精選了社會學傳入中國近110年,特別是中國社會學重建30多年來,本土學者在現代中國社會的形成、社會結構與社會制度、農村與城市、文化與社會生活等研究領域的經典力作,作者從嚴復、費孝通到李強、李培林等。
作為重新建構中國社會學學術傳統的一種嘗試,本文選既承接民國社會學家的地氣,以中國本土學者最近30年來的社會學優秀研究成果為主體,又在本土學者的社會學想像力的相互融通、砥礪與碰撞中,梳理了社會學的中國學派的脈絡。本書可以作為當前高校社會學教學急需的輔助性教材。
《中國社會學文選(上下)》分為四編。第一編前兩節主要展示民國社會學對中國社會傳統及其現代轉型的分析路向,後一節則是對改革開放30多年中國社會結構變遷的總體性分析。第二編主要是對30多年經濟改革的社會學分析,是社會學努力面對經濟改革這個總體性問題與經濟學家潛在對話的成果。第三編主要是對政治治理的目標、機制、淵源及後果的社會學分析。第四編為“社會生活與社會階層”。這部分是最具“社會”本身特色的分析。

作者介紹

應星,中國社會科學院博士,中國政法大學社會學院教授。主要著作有《大河移民上訪的故事——從“討個說法”到“擺平理順”》、《村莊審判史中的道德與政治——1951-1976年中國西南一個山村的故事》、《“氣”與抗爭政治一當代中國鄉村社會穩定問題研究》等。
周飛舟,香港科技大學博士,北京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主要著作有《制度變遷和農村工業化:包買制在清末民初手工業發展中的歷史角色》、《以利為利:財政關係和地方政府行為》等。
渠敬東,中國社會科學院博士,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發展研究所研究員。主要著作有《缺席和斷裂:有關失范的社會學研究》、《現代社會中的人性及教育》、《組織變遷的社會過程》等。

作品目錄

導論
第一編 現代中國社會的形成
編前言
1.1 中國社會的傳統品質
鄉土中國
宗法制度下的婚姻與家族
中國人的面子觀
中國法律之儒家化
1.2 中國傳統社會的瓦解與出路
鄉村建設理論
基層行政的僵化
第四種國家的出路
1.3 當代中國的社會轉型
改革以來中國社會結構的變遷
90年代中期以來中國社會結構演變的新趨勢
從總體支配到技術治理——基於中國30年改革經驗的社會學分析
第二編 經濟改革與社會變遷
編前言
2.1 農業改革
小城鎮,大問題
半個世紀的農村制度變遷
村莊邊界的多元化——經濟邊界開放與社會邊界封閉的衝突
土地使用規則的不確定:一個解釋框架
低層政府干預下的軟風險約束與“農村合作基
2.2 非國有企業改革
占有制度的三個維度及占有認定機制——以鄉鎮企業為例
產權怎樣界定——一份集體產權私化的社會文本
逃避、聯合與表達:北京“浙江村”的故事
跨國勞動過程的空間政治:全球化時代的宿舍勞動體制
2.3 國有企業改革
國有企業轉變的三個命題
為什麼內部市場機制會失敗——對一個國有企業組織形態的經濟社會學分析
社會轉型與工人階級的再形成
第三編 政治治理與社會結構
第四編 社會生活與社會階層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