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省份形象危機風險地圖

中國省份形象危機風險地圖

中國省份形象危機風險地圖基於2013年公開報導的2074個典型案例統計製作而成,將內地各省份面臨的形象危機總結為公共安全“危”、社會秩序“亂”、生態環境“髒”、公共服務“難”、官員素質“差”五大領域,涵蓋了24個風險板塊共55個風險項。

簡介

風險地圖各項指標 風險地圖各項指標

中國省份形象危機風險地圖是社科院藍皮書《形象危機應對研究報告2013-2014》的研究成果,紙質版報告將於2014年06月18日面市。

中國省份形象危機風險地圖是基於2013年公開報導的2074個典型案例統計製作而成,將內地各省份面臨的形象危機總結為公共安全“危”、社會秩序“亂”、生態環境“髒”、公共服務“難”、官員素質“差”五大領域,涵蓋了24個風險板塊共55個風險項。

包含地域

該報告按屬地原則對各個省份的總體形象危機度進行了統計研究,並於2014年5月底公布排名。廣東、北京、河南、陝西、江蘇、浙江、湖南、山東、海南、安徽位列“最危機”前十,

內容

省份“危機地圖”

藍皮書對全國各省份“形象危機度”進行了排名,廣東、北京、河南名列“最危機”前三位。陝西、江蘇、浙江、湖南、山東、海南、安徽也進入“最危機”前十名榜單。

報告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危機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唐鈞表示,形象危機來源於內部問題,經外部傳播,成為公眾的負面評價和社會態度,廣東、北京等地社會管理難度大,負面新聞曝光多,且屬地負有社會責任,導致其形象危機事件的負面新聞與報導多。其次,一些地區社會服務管理任務重、難度大,社會治理的綜合成效亟待提升。作為人口大省的廣東、河南和人口大市的北京,人口流動的數量龐大,客觀社會服務管理的難度更大,面臨的形象危機風險項也更為繁雜,風險程度也相應提升。

官員“形象地圖”

城管獲差評最多

唐鈞介紹,為研究社會公眾對官員形象的評判,報告選取了7個群體作為研究樣本。調查顯示,公眾給予差評的結果排序依次為:城管、學校領導、醫院領導、村幹部、警察、國企領導和民政幹部。

唐鈞解釋稱,選取上述7個群體作為研究對象,是將城管、警察作為執法類代表,學校領導、醫院領導、村幹部、國企領導作為準官員類代表,民政幹部則作為服務類官員代表。

針對調查結果排序,唐鈞解釋,城管屬於執法類官員,執法不當往往造成惡劣影響,同時,執法作為一種“管制”行為,極易引起執法相對人的差評和遭到公眾的不理解。

意義

中國省份形象危機風險地圖明確指出了轉型期社會風險的顯性要素,目的就是希望引起各地對社會治理困境的關注,通過風險管理的預防糾錯和科學處置,真正形成長治久安和人民滿意的社會治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