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盜墓傳奇

中國盜墓傳奇

《中國盜墓傳奇》是中國畫報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岳南、商成勇、許志龍。瘋狂的盜墓賊無孔不入,瑰麗的古墓葬文明慘遭蠶食,離奇詭異的盜墓事件,一場場精彩紛呈的盜墓傳奇由此展開。

基本信息

內容提要

中國盜墓傳奇中國盜墓傳奇

謎中有謎,案中有案,一代代官盜私盜各顯神通,一座座帝王將相陵墓在劫難逃,反盜墓與盜墓持續千年的博弈,卻終究跳不出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歷史怪圈。

編輯推薦

盜墓賊人手一把的洛陽鏟有著怎樣神奇的功用?

中國盜墓傳奇中國盜墓傳奇

盜墓賊的必備行頭有哪些?

中國盜墓史上出現過哪些盜墓狂人?

盜墓重地北邙山是否還有未被盜掘過的陵墓?

為了阻止盜墓賊的入侵,歷代官家富戶運用了哪些奇門怪招?

藝高膽大的盜墓賊又身懷怎樣的絕技,竟得以穿越機關重重的地下迷宮?

一場場精彩紛呈的中國盜墓傳奇由此展開……

中國盜墓文學鼻祖岳南扛鼎之作

《鬼吹燈》《盜墓筆記》靈感策源地

史上不可思議盜墓事件全記錄 盜墓與反盜墓奇思妙法大盤點

作者簡介

岳南,首位在全球廣有影響的考古文學作家,曾擔當中國中央電視台“老山漢墓考古發掘現場直播”特邀嘉賓,準確地判斷出老山漢墓墓主身份和二千年前被盜過程的細節,轟動一時,為億萬觀眾所銘記。所創作的《復活的軍團》、《西漢亡魂》、《天賜王國》、《日暮東陵》、《風雪定陵》(合)等作品,融歷史與現實於一爐,將考古發現與文化命脈,歷史事件與人世沉浮盡遣筆端,在古今中外交織的敘事宏構里重現人類的光榮與夢想、悲恨與無奈。其中十餘部作品被譯成日、韓、英、德等國文字出版,在全球銷量已達數百萬冊。

目錄

序章殭屍復活

第一章悲劇的誕生

1.墳包突起人世間

2.令人驚嘆的地下寶庫

3.盜賊如狐

第二章先秦:盜墓史的發端

1.伍子胥掘墓鞭屍

2.先秦被盜名墓備忘

3.盜洞中發現人頭骨

4.擂鼓墩盜墓現場還原

5.盜墓者溺斃洞中

第三章秦陵迷霧

1.神秘的秦始皇陵

2.秦始皇的驕傲與痛苦

3.始皇陵是否真的被盜

第四章漢代陵墓之劫

1.西漢武帝茂陵概況

2.多次被盜的茂陵.

3.董仲舒母冢被盜記

4.兩漢時期的離奇盜墓事件

第五章魏晉南北朝盜墓狂潮

1.曹操:中國史上第—位提出薄葬的帝王

2.曹操七十二疑冢之謎

3.曹操墓與兒媳墓相連之謎

4.諸葛亮墓地之謎

5.王公貴族為首的盜墓集團軍

第六章眾說紛紜話隋陵

1.陵定扶鳳塬

2.楊堅的“薄葬”遺囑

3.楊廣之墓被盜後的疑案

第七章唐陵風雨

1.李世民標榜薄葬騙盜墓賊

2.唐陵的瘋狂盜掘者溫韜

3.昭陵墓內的《蘭亭集序》之爭

4.昭陵六駿的歷史命運

5.“太子冢”恭陵被盜記

第八章宋元盜墓與反盜墓

1.北宋七帝八陵埋鞏義

2.皇帝也盜墓

3.惡僧盜墓制尿壺

4.一代天驕秘葬起輦谷

第九章明朝墓葬之劫

1.大明反盜墓律法與掘金陵

2.乾隆盜木與萬娘墳之劫

3.盜墓與流失的文明

第十章清東陵被盜記

1.清皇陵建造始末

2.探秘清東陵

3.軍匪爭奪戰

4.尋找地宮入口

5.地宮大門轟然洞開

6.慈禧“詐屍”

7.炸開乾隆地宮之門

第十一章滄桑東西陵

1.再遭劫難

2.康熙棺槨突然噴出火球

3.乘木筏進入地宮劈棺掠寶

第十二章“要想富,去盜墓”

1.民間盜墓的奇技淫巧

2.南方盜墓的門派

3.洛陽鏟——盜墓賊的傳家寶

第十三章反盜墓技術揭秘

1.鐵壁·石槨

2.儲水·塞石·填沙

3.刀槍暗箭·兵器偶人

4.連環翻板·鐵索吊石

5.迷宮、虛墓與疑冢

6.多兵種聯合防盜術

結語願靈魂安息

後記

書摘

擂鼓墩盜墓現場還原

擂鼓墩曾侯乙墓盜墓工具與盜洞中人頭骨的發現,為推斷盜墓賊進入墓室的過程提供了難得的線索和依據,沿著歷史留下的蛛絲馬跡,整個盜掘場景可復原如下:

秦末漢初,當八千江東子弟兵在一代人傑項羽的統率下,走出楚地,與泥沙俱下的農民造反集團合兵一處,攻城略地,越過函谷關,浩浩蕩蕩地殺奔鹹陽之時,天下陷入了大動盪、大失控、大混亂的格局。在硝煙瀰漫,戰火連天、殍屍遍野,人頭亂滾,天崩地裂的歷史轉折時刻,兩個黑影在一個初秋的茫茫夜色中,悄悄潛入雜樹叢生,荒無人煙的擂鼓墩山崗。沉寂了一袋煙的功夫,見四周沒有動靜,黑影壓低了嗓音道:“我說老弟,動手吧。”

“要得。”只見二人提著一堆黑乎乎的東西,貓一樣迅捷快速地來到不遠處一個大土冢之下,聽聽四周真的沒有異常動靜,便施展騰挪跳躍的本領,“嗖嗖”竄上土冢頂部。待穩住陣腳,二人來到圓頂偏西北的方位,年長的道:“就照這裡挖下去。”

“準不準?”年輕人小聲嘀咕了一句。

“你就挖吧,保證見到棺槨,說不定正對著地下那個死鬼的頭呢!”老者頗有些自負地道。年輕人不再言語,拔開四散飄蕩的草叢,揮動手中的鐵臿,彎腰弓背挖掘起來。沉寂的山崗立即發出“撲撲“的響動,草叢中不時冒出金屬工具與岩石擦撞後的點點火花。一陣大風掠過山崗,樹木發出沙沙之聲,躲在叢林中的貓頭鷹發出一陣悽厲的悲鳴,夜色下的山崗平添了幾份恐怖色彩。天空的烏雲漸漸向東南方面飄去,月亮悄悄鑽出雲縫,一縷微光灑向山崗的樹木草叢,斑斑點點的月色映照著草木繁盛的大土冢和正在挖掘的兩條漢子。二人一高一矮,皆身穿黑色老鼠衣,全身裹得嚴絲合縫,只有七竅留著門戶,以便於聽、聞、交談和觀察動靜。從談話的聲調中可知,矮者約五十歲左右,高者年約三十。隨著鐵臿的掘動,土高大的土冢上部很快現出了一個僅能容身的圓形洞口,年輕者在洞中不斷掘進,老者將掘出的泥土悄然無聲地用竹筐移與丘下一個低洼處。當洞已沒過人身時,老者從一個口袋裡摸出一根雙股扭成的麻質繩索,一頭拴在身邊的樹上,一頭伸進洞中,像當地農民打井一樣,把挖出的泥土利用竹筐和繩索提取出來。

約四更天的光景,山崗下鄉村傳來了陣陣雞鳴聲,此時圓洞已深入地下一丈多深。年長者對洞中小聲喝道:“雞叫二遍了,收攤吧,明晚再接上。”洞中傳出隱約的應答之聲。不多時,洞口之人順著繩子爬了上來。

二人並不說話,只是找些樹枝亂草將洞口遮掩,然後又來到低洼處,以同樣的方法將挖出的泥巴 ……

文摘

插圖:

一代名王吳芮之冢被盜掘,連同後世子孫吳綱與東吳老漢巧遇之事,被稱為中國盜墓史上第一奇事而為世人津津樂道,同時也為現代考古學家研究楚地漢代陵墓制度,以及古屍防腐術提供了一個具有重要歷史價值的參照系譜。

關於長沙王吳芮的經歷,史料多有記載。此人據說是吳王夫差的後代,生於瑤里,在秦朝時為番陽縣令,號為番君,頗為當地百姓及江湖志士敬慕。當陳勝、吳廣等一幫農民兄弟扛著用木頭桿子和被單褥罩做成的黃龍大旗,高喊著“帝王將相寧有種乎”的口號造反起事時,吳芮審時度勢,亦率一幫生死弟兄開始與秦王朝劃清界線,面南稱孤,自立為王。未久,與最有實力的造反英雄項羽結成聯盟,被項羽正式封為衡山王。隨著戰爭局勢的發展演變,吳芮見風駛舵,轉降劉邦,並在楚漢戰爭中立下了卓越戰功。漢高祖已亥五年(公元前202年),天下已定,吳芮被劉邦封為長沙國王。

此時的長沙國是漢初分封的諸侯國中最為特殊的一個。西漢以前的長沙國只是秦時的一個郡,秦之前則屬於楚國的地盤。雖然此次由郡改國,在漢中央朝廷的詔令中明確規定長沙、豫章、象郡、桂林、南海等五地都歸長沙國管轄,並將湘縣(今長沙)改名臨湘縣,以作為長沙國國都。但當時的豫章實屬以英布為國王的淮南國,而象郡、桂林、南海等三地則被獨霸一方的南越王趙佗所占,吳芮實際掌管的範圍僅長沙一郡,約為湘江河谷平原的十三縣之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