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規制與懲罰:從父權本位到人民本位

結論 結論 結論

圖書信息

出版社: 清華大學出版社; 第1版 (2009年10月1日)
叢書名: 法意
平裝: 488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16
ISBN: 9787302212041
條形碼: 9787302212041
尺寸: 22.8 x 15.2 x 2.6 cm
重量: 621 g

作者簡介

作者:(奧地利)麥可·R·達頓 譯者:郝方昉 崔潔

內容簡介

中國的規制與懲罰:從父權本位到人民本位》以戶籍和獄制為線索,經由刑事規制將家國勾連一體,主要探查的是紅色中國秩序的可能性問題。其間,秉持福柯的“譜系”方法,配以薩義德的東方主義等等西學時尚熱論,通過系統回顧歷史而指證制度的歷史連續性,加上不時比對西制以例說中國式制序的獨特性,作者希望還原當代中國社會控制的真實圖景。此處的“當代”,時間起始主要限於1949年之後的40年間,並同時含括清末獄制改良至人民共和國誕生前的中國近代化進程。本來,百年滄桑分解為一個完整過程的兩個時段,雖有迂迴,卻又恰成接力。合而論列,以“近代(化)”一言以蔽之,自屬恰切。
當年作者一介憤青,來華本意是要探索中國的“繼續革命”,汲汲於為腐朽的西方尋找一劑解藥,不料月朦朧、鳥朦朧,端的是見不如聞,於是催生出這部理述中國的社會控制與刑事體制之間的糾葛,爬梳其中從“父權本位”向“人民本位”轉型的漢學著作來。

目錄

第一章 中國的社會調控與懲罰
舊制度的重現,還是新制度的萌生
關於“封建殘餘”的爭論
另覓他途
第一編 德性規制
第二章 家庭規制:孝道的意義所在
戶籍登記與歐洲話語
中國的戶籍登記:一項靈活的技術
作為現代之先聲的登記?
馬克思主義與魏特大主義的國家觀念
封建統治階級的讓步政策還是反攻倒算?
集權國家理論諸問
結論
第三章 中國登記史
關於登記史
唐代的登記
宋代的登記
元代的登記
明清時期的戶籍登記
鄉約
鄉約中的監控與懲罰
父權本位的懲罰與國家的地位
相互性的“積極方面”
保甲:一項談判的技術
結論
第二編 刑罰制度
第四章 中國刑罰的早期模式:從德性規制到肉刑規制
監獄釋義
作為刑罰對象的家庭
中國法的世俗性
確認案件事實所需要的精確程度
法律的精細化與監獄
對區分之明細化的強調
隋唐時期父權本位刑罰的調控機制及其所具有的
相互性
監獄理論諸問題
宋代監獄
明代的刑罰與調控
監獄譜系建構諸問題
關於東方的東方學話語之產生
結論
第五章 中國刑罰的現代模式:從肉刑規制到規訓經濟學
現代監獄的出現與個體化了的規訓主體
現代監獄的建築模式
個體化了的規訓主體的出現
作為監控方式的建築設計
京師模範監獄
刑罰制度的轉變
一種新的規制體制
傳統實踐的復甦
民國時期的移墾
對西方制度的保留
結論
第三編 戶口規制與工作規制
第六章 戶口的出現
保甲的衰微與戶口的出現
社會主義計畫的出現
中國和蘇聯的登記制度
中國的地方規制
中國的地方委員會與戶口登記
人事檔案制度與戶口
戶口登記與社會主義
“團隊精神”
結論
第四編 有用之才
第七章 構築防線
關於有用之才:家庭的角色
“動員家屬、親友的力量,促進罪犯的改造”
真實、科學與民眾
依靠民眾
計畫的“積極方面”
計畫的出現:勞動改造的發端?
計畫消極的副作用
“人民意志”vs、“專家”
傳統實踐與社會主義調解
比較共產主義研究與中國刑罰實踐:緣何不同?
內部規定的問題
結論
第八章 古拉格與烏托邦
繼承問題
生產力理論?
規訓方案
分類、規訓和控制:入獄
羈押和初期教育活動
分類、規訓和控制:隊的結構與管理
對罪犯身體的重新安排
修飾身體,轉變思想
教育
結論
第五編 回歸社會
第九章 監獄的擴展
改革引發的新的犯罪形勢
累犯與流竄犯罪
改革所需要的規制技術:戶口登記與治保會的角色
結論
第十章 結論
參考文獻
索引
附錄1翻譯理論:後殖民主義的位格
附錄2勘誤表
譯者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