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當代藝術中的西方模版

內容介紹

《中國當代藝術中的西方模版》旨在對20世紀末期中國當代藝術在發生、發展過程中的一些重要事件和問題進行梳理和實證分析,通過對這些問題的歷史性回顧和理論性思考,勾畫出中國當代藝術在西方現當代藝術思想和實踐的影響下是如何走過了從接觸、吸收、融合到逐漸走向成熟的歷程”,同時著眼於中西藝術交流中“不同思想觀念的碰撞和衝突以及它們之間存在的共性及融通的過程,並在此基礎上發掘出中國當代藝術的形式與發展的內在邏輯和規律”,並“對未來中國當代藝術的發展提出具有展望性的意見和預想。”

作者介紹

於學文博士,現任中國僑商投資企業協會副會長、中華全國工商聯房地產商會副會長、中國海外交流協會理事、北京市政協港澳台僑工作顧問、北京僑商會常務副會長、天津僑商會名譽會長、江蘇僑商會榮譽會長、世紀發展集團董事長等職務。
於學文博士曾七次受到鄧小平先生的接見,並受到胡耀邦、胡錦濤、溫家寶、習近平、李克強等黨和國家主要領導人的多次接見。
於學文博士是一位積極促進中國改革開放的海外華僑。早在70年代末,他就極力協助美國西方石油公司董事長哈默博士成功實現了中國最大的中外合作項目——山西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礦的簽約及開工建設,他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早在80年代,於學文投資建設了北京亞洲大酒店,這個五星級酒店以及他此後20多年來為北京市做出的其他許多貢獻,一直為首都的繁榮和發展發揮著積極的作用。
自中國改革開放以來,他還一直致力於推動中外文化交流和文化藝術的發展。
1982年,他協助哈默博士在中國美術館舉辦了轟動全國文化界的“哈默藏畫500年名作原件展”,並組織翻譯出版了哈默博士傳《超越生命》一書。

作品目錄

導論
一 何謂中國當代藝術
二 中國當代藝術與西方模版之關係
三 研究的意義
第一章 西方現代藝術概述
第一節 西方現代藝術的起源
第二節 西方現代藝術的發展
第三節 何謂西方模版
第二章 西方橫版:中國當代藝術的發生學前提
第一節 采洋興中之歷史
第二節 中國當代藝術之發生
第三節 新潮美術:西方現代藝術的全面借鑑
第三章 觀念的移植
第一節 逐漸滲透:西方藝術觀念對中國當代藝術的影響
第二節 全盤接受:西方藝術觀念與中國當代藝術轉向
導論
一 何謂中國當代藝術
二 中國當代藝術與西方模版之關係
三 研究的意義
第一章 西方現代藝術概述
第一節 西方現代藝術的起源
第二節 西方現代藝術的發展
第三節 何謂西方模版
第二章 西方橫版:中國當代藝術的發生學前提
第一節 采洋興中之歷史
第二節 中國當代藝術之發生
第三節 新潮美術:西方現代藝術的全面借鑑
第三章 觀念的移植
第一節 逐漸滲透:西方藝術觀念對中國當代藝術的影響
第二節 全盤接受:西方藝術觀念與中國當代藝術轉向
第三節 西方藝術觀念與方式的本土生效
1.達達主義:馬塞爾·杜尚vs艾未未、黃永砅
2.波普主義:安迪-沃霍爾vS王廣義、李山、余友涵
3.概念(裝置)藝術:約瑟夫·科瑟斯vs新刻度小組
4.觀念攝影:傑夫·沃爾vs王慶松、洪磊
5.女性藝術:芭芭拉vs姜傑
第四章 語言的挪用
第一節 中國當代藝術的語言特點
第二節 中西方當代藝術的語言邏輯
第三節 語言的臨習與派生
1.德國新表現主義:約爾格·伊門道夫vs方力鈞、曾梵志
2.超級寫實主義:查克·克洛斯vs羅中立、冷軍、石沖
3.激浪派:約瑟夫·博伊斯vs邱志傑、倉鑫
4.攝影繪畫:格哈德·里希特vs張曉剛、李路明、祁志龍
5.新媒體藝術:張培力、楊福東、王功新
6.盧西安·弗洛伊德vs劉小東
7.安塞姆·基弗vs許江、尚楊
第五章 中國當代藝術中的後殖民意識
第一節 中國當代藝術的“國際走紅”之原因
第二節 模版效應:中國當代藝術作為西方當代藝術的分支
第三節 後殖民背景下中國當代藝術的困境
第六章 自我成長:超越西方模版
第一節 反撥策略:回到中國文化資源和本土文脈
第二節 超越西方模版的初步實踐
1.徐冰
2.谷文達
3.呂勝中
4.蔡國強
5.黃永砅
6.尚楊、許江、楊飛雲
第三節 中國當代新藝術的萌芽
餘論
第一節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國當代藝術
第二節 中國當代藝術能否成為時代主流
第三節 中國當代藝術的未來價值
參考文獻
附:中國當代美術大事記( 1978-2010)

後記
<p>導論<br />
一 何謂中國當代藝術<br />
二 中國當代藝術與西方模版之關係<br />
三 研究的意義</p>
<p>第一章 西方現代藝術概述<br />
第一節 西方現代藝術的起源<br />
第二節 西方現代藝術的發展<br />
第三節 何謂西方模版</p>
<p>第二章 西方橫版:中國當代藝術的發生學前提<br />
第一節 采洋興中之歷史<br />
第二節 中國當代藝術之發生<br />
第三節 新潮美術:西方現代藝術的全面借鑑</p>
<p>第三章 觀念的移植<br />
第一節 逐漸滲透:西方藝術觀念對中國當代藝術的影響<br />
第二節 全盤接受:西方藝術觀念與中國當代藝術轉向<br />
第三節 西方藝術觀念與方式的本土生效<br />
1.達達主義:馬塞爾·杜尚vs艾未未、黃永砅<br />
2.波普主義:安迪-沃霍爾vS王廣義、李山、余友涵<br />
3.概念(裝置)藝術:約瑟夫·科瑟斯vs新刻度小組<br />
4.觀念攝影:傑夫·沃爾vs王慶松、洪磊<br />
5.女性藝術:芭芭拉vs姜傑</p>
<p>第四章 語言的挪用<br />
第一節 中國當代藝術的語言特點<br />
第二節 中西方當代藝術的語言邏輯<br />
第三節 語言的臨習與派生<br />
1.德國新表現主義:約爾格·伊門道夫vs方力鈞、曾梵志<br />
2.超級寫實主義:查克·克洛斯vs羅中立、冷軍、石沖<br />
3.激浪派:約瑟夫·博伊斯vs邱志傑、倉鑫<br />
4.攝影繪畫:格哈德·里希特vs張曉剛、李路明、祁志龍<br />
5.新媒體藝術:張培力、楊福東、王功新<br />
6.盧西安·弗洛伊德vs劉小東<br />
7.安塞姆·基弗vs許江、尚楊</p>
<p>第五章 中國當代藝術中的後殖民意識<br />
第一節 中國當代藝術的“國際走紅”之原因<br />
第二節 模版效應:中國當代藝術作為西方當代藝術的分支<br />
第三節 後殖民背景下中國當代藝術的困境</p>
<p>第六章 自我成長:超越西方模版<br />
第一節 反撥策略:回到中國文化資源和本土文脈<br />
第二節 超越西方模版的初步實踐<br />
1.徐冰<br />
2.谷文達<br />
3.呂勝中<br />
4.蔡國強<br />
5.黃永砅<br />
6.尚楊、許江、楊飛雲<br />
第三節 中國當代新藝術的萌芽<br />
餘論<br />
第一節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國當代藝術<br />
第二節 中國當代藝術能否成為時代主流<br />
第三節 中國當代藝術的未來價值<br />
參考文獻<br />
附:中國當代美術大事記( 1978-2010)<br />
跋<br />
後記</p>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