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生物產業大會

中國生物產業大會自2007年起每年舉辦一屆,現已成為我國生物產業領域規格較高、規模較大的綜合性年度盛會。大會為宣傳我國生物產業政策,搭建生物成果轉化和技術交流平台,促進金融與企業、科研與企業以及政府與企業有效對接,推動我國生物技術產業化、集聚化、國際化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中國生物產業大會輪流在國家級生物產業基地所在城市或生物產業聚集區城市舉辦,每年舉辦一屆,已辦成一年一度的巡迴生物產業大會。截止2012年已在石家莊、長沙、長春、濟南、深圳、泰州舉辦了6屆,以“生物資源,產業機遇”為主題的第七屆中國生物產業大會定於2013年6月下旬在雲南省昆明市召開。

前言

當今世界面臨資源短缺、能源緊張、環境惡化等嚴峻形勢,生物產業在保障人口健康與糧食安全的同時,在節能減排、資源替代、環境改善等發麵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隨著生物技術的不斷進步,生物產業必將對我國國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保證國家安全起著越來越大的作用。加快培育生物產業,是我國在新世紀把握新科技革命戰略機遇、全面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重大舉措。
為貫徹落實《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和《生物產業發展“十一五”規劃》,加快把生物產業培育成為高技術領域的支柱產業和國家的戰略性新興產業,我國出台了《促進生物產業發展的若干個政策》,指出生物醫藥、生物農業、生物能源、生物製造、生物環保是現代生物產業發展的重點領域。同時,生物技術和產業化也將是“十二五”布局的重點,目前新能源、節能環保、新材料、新醫藥、生物育種等領域已列入了戰略性新興產業。這一系列決策和部署,將為我國生物產業的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和條件。
為更好地宣傳與貫徹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積極推動我國生物產業跨越式發展,由國家發改委等部委局支持,中國生物工程學會聯合十幾家國家級學/協會,自2007年起在我國國家級生物產業基地所在地每年組織舉辦“中國生物產業大會”。大會每年舉辦一次,每屆參加人數逾千人,參展人數達萬人,是我國生物產業領域規格較高,規模較大的綜合性年度盛會。目前大會已經成功舉辦了三次,分別在石家莊、長沙和長春。中國生物產業大會在宣傳我國生物產業政策,搭建生物成果轉化和技術交流平台,促進金融與企業、科研與企業以及政府與企業有效對接,推動我國生物技術產業化、集聚化、國際化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第四屆中國生物產業大會”由中國生物工程學會等17家國家級學/協會聯合山東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於2010年6月18日-6月20日在山東省濟南市召開。

首屆中國生物產業大會-石家莊

以“創新與發展,戰略與未來”為主題的第一屆中國生物產業大會,6月16日在河北省石家莊市舉行開幕式。探討生物產業各環節發展現狀與趨勢的5個分論壇——生物醫藥產業論壇、生物農業產業論壇、生物能源和生物製造論壇、生物產業政策和產業基地論壇、生物產業投融資和智慧財產權保護論壇同時拉開序幕。大會期間,院士專家諮詢活動和成果發布、投融資洽談活動如期舉行。大會還重點選擇了生物產業相關領域企業參展,集中展示了近年來我國生物產業所取得的成就。此外,大會還評選出我國生物產業成就大獎。
此次大會由中國生物工程學會等13家國家一級學會和行業協會,及科學時報社與河北省人民政府共同發起主辦。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國科協主席、中國科學院院士韓啟德擔任大會名譽主席,中國科學院副院長、中國科學院院士陳竺,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張曉強,科技部副部長劉燕華,河北省省長郭庚茂等應邀擔任大會主席。大會由首批國家生物產業基地之一的石家莊市人民政府具體承辦。
陳竺在開幕式上表示,“作為開發中國家,中國具有加快生物產業發展的獨特優勢。一方面,我國是世界生物物種最為豐富的國家之一,生物資源豐富;另一方面,我國人口眾多,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對醫療保健等生物產品的需求將迅速增加,有巨大的市場潛力。特別是經過多年發展,我國生物產業已經取得長足進步,廣義的生物產業產值已近5000億元,集聚效應初步顯現,部分生物科研水平已接近或達到世界前沿水平。”
張曉強在高層論壇上強調,加速生物產業發展,為應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新階段出現的新問題、發展循環經濟、建設環境友好型社會、貫徹科學發展觀等都具有重大意義。國務院辦公廳已轉發了國家發改委同有關部門制定的《生物產業發展“十一五”規劃》,明確了“十一五”期間我國生物產業發展的總體思路、發展重點和主要任務。
劉燕華在大會報告中指出,當前,生物技術及其產業發展呈現出幾大態勢:生物技術創新引領現代生物產業蓬勃發展,已成為增長最快的經濟領域;生物技術創新推動產業革命,改變人類生活;生物科技創新由科學家競爭演變為政府競爭,關乎國家利益和國家安全。
據國家開發銀行副行長姚中民介紹,為解決我國生物產業發展中的投融資瓶頸,開行與國家發改委等政府有關部門一起,正積極加大對生物產業的支持力度。據姚中民透露,就在本次大會上,開行將與有關國家生物產業基地及中國生物工程學會簽訂協定,為基地和企業提供融資支持。
會上,張曉強還宣布了國家發改委新認定的國家生物產業基地名單。至此,國家生物產業基地已經有石家莊、長春、深圳、北京、上海、廣州等12個城市,我國生物產業集聚化發展趨勢已經呈現。
據悉,中國生物產業大會今後將輪流在國家級生物產業基地所在城市或生物產業聚集區城市舉辦,每年舉辦一屆,將辦成一年一度的巡迴生物產業大會。

第二屆中國生物產業大會-長沙

主題:引領生物產業發展,助推兩型社會建設
會議規模:20位“兩院”院士和200多名學者參加,全國22個國家生物產業基地及500多家研究機構和生物產業企業參展,韓國、德國、加拿大等國外有關機構和著名企業參與,參會人數超過3000人;舉辦高層論壇及11個專業論壇;生物技術與產業發展最新成果展吸引了3萬多人次參觀。
主要成果:匯集和發布生物技術研究成果項目、技術需求項目、產業投資合作項目810個,成功簽約127個項目,契約金額300多億元;其中,長沙市達成產業、技術、金融等合作項目32個,契約金額60多億元;發布了《第二屆中國生物產業大會倡議書》。

第三屆中國生物產業大會-長春

主題:應對挑戰、運勢而上、創新產業、共謀發展。
會議規模:參會嘉賓和代表超過5000人;設定生物產業百家重點企業展、生物技術成果展以及科普展,展覽面積達3.5萬平方米,參展企業237家,參展單位46個,觀展民眾達5萬餘人(次)。
主要成果:匯集生物技術成果共2000多項,推出發布1200餘項;企業技術需求140項;投融資項目400個。參加現場簽約的6個省市簽約項目19個,簽約契約金額191億元,共有38家金融機構到會與企業進行投融資對接;其中,長春市達成產業、技術、金融等合作項目10個,契約金額120億元。

第四屆中國生物產業大會-濟南

籌備

“第四屆中國生物產業大會”由中國生物工程學會等17家國家級學/協會聯合山東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擬定於2010年6月18日-6月20日在山東省濟南市召開。大會將結合我國生物產業發展現狀及山東省生物產業發展特點,以“創新生物經濟環境 培育戰略新興產業”為主題,舉辦生物產業發展高層論壇、專題論壇、中外論壇、項目專題對接會、企業發展專場研討會、成果及採購發布會、生物企業招商展及科普展等活動,旨在為國內外從事生物技術和生物產業的研發機構和企業搭建政策研討、學術交流、產品展示、項目合作、融投資對接的綜合性平台,促進生物產業升級和經濟成長,推動我國生物產業創新與發展。
2010年中國生物產業大會籌備工作的指導思想和工作目標是:全面貫徹、認真落實各級領導的指示意見,在汲取既往產業大會的經驗與教訓基礎上,結合山東省生物產業發展特點,從大會主題活動設計、規範管理、會議宣傳、招商招展、會議品牌建設等環節入手,努力將本屆大會辦成國內最高層次、最大規模、最具實效和影響力的一次行業盛會。

成果

以“創新生物經濟環境,培育戰略新興產業”為主題的第四屆中國生物產業大會6月18日至20日在濟南舜耕國際會展中心舉行。會議期間,舉辦了生物領域國家高技術產業化示範工程授牌儀式、 重大項目簽約儀式、 高層論壇及10個專題論壇、專家院士懇談會、大型專業展覽以及科企銀企對接會等活動。國家多個部委領導、歐盟和經合組織官員、17家國家級學會協會、200多位院士和專家學者參加。各省市自治區和國家生物產業基地代表以及多家國外機構和跨國企業也參加了大會。參會嘉賓和代表5000餘人。 
為分享中國生物產業發展的成果,了解國內外生物產業的最新資訊,山東農業大學組織相關專家和研究生80餘人與會,參觀成果展覽,出席專題論壇,提出合理建議。 
6月19日,第四屆中國生物產業大會院士專家懇談會在山東大廈舉行,中國工程院院士、農業部小麥專家指導組組長、山東農業大學教授于振文應邀出席並發言,分析山東省小麥、玉米生產的情況,建議集中科技力量、集中財力,建立全省不同作物的新品種選育聯合攻關團隊,協作攻關,生物技術與常規技術相結合選育作物新品種,滿足我省“十二五”、“十三五”對主要作物新品種的需求,促進山東省糧食生產。 
山東省副省長賈萬志主持懇談會。山東省發展改革委員會主任張超超介紹我省生物產業發展的總體情況和今後工作重點。中國工程院院士楊勝利、俞夢孫雷霽霖、管華詩,中國醫學科學院教授杜冠華,中國農科院科技管理局副局長戴小楓等專家出席並發言,就生物育種、生物製藥、健康科技、海洋生物產業領域的發展提出建議。省直部門負責人,清華大學教授曹竹安、羅永章,華東理工大學教授張嗣良,泰山學者、山東農業大學教授孔令讓,山東大學生命科學院院長曲音波以及40家企業和研發機構代表出席懇談會。
據介紹,山東現有省級以上生物技術研發機構48家,省級以上生物技術領域重點實驗室 6 家,全省從事生物技術研究開發的科技人員超過 1.3 萬人,2008 年全省取得生物領域發明專利授權127項,取得省級以上科技成果183項。 
山東產業發展已形成顯著比較優勢。一是生物醫藥產業總體優勢突出,近幾年生物醫藥產值(不含醫療器械產業)以 30% 左右的速度遞增, 2009 年實現產值 1369 億元。二是生物育種特色明顯,在國內率先育成抗蟲雜交棉、常規抗蟲棉和抗蟲短季棉三大系列抗蟲棉新品種,形成了國內最大的優良牛羊胚胎移植群體。三是生物製造產業具備相當規模,玉米、大豆深加工能力均居全國第一,已形成全國最大的功能糖、胺基酸、透明質酸、複合酶製劑生產基地。四是海洋生物的研發和產業化均領先全國,2008年,海洋生物產業產值達1435億元,居全國第一位。此外,生物能源產業和生物環保產業均得到較好的發展。

媒體聲音

新華網濟南6月19日電(記者 劉寶森 羅博 席敏)面臨傳統能源資源減少和生態環境壓力的中國正以戰略性眼光加快培育生物產業,以促進經濟發展走上創新驅動、內生增長的軌道,搶占未來經濟的制高點。
第四屆中國生物產業大會18日至20日在濟南舉行,來自各地的200多位生物領域院士、專家以及生物企業、科研院所代表超過4000人就創新生物經濟環境,培育戰略新興產業進行了研討。
專家代表普遍認為,生物產業已成為世界增長最快的領域之一。很多已開發國家和新興工業化國家已將其作為後金融危機時代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和搶占世界經濟科技制高點的戰略選擇。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張曉強在會上透露,目前,國家發展改革委正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抓緊開展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有關檔案和規劃的研究制定工作,這次大會將為中國“十二五”生物產業發展藍圖提供重要的支撐。
張曉強認為,生物產業是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要領域之一,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是提升最佳化產業結構、轉變發展方式的重大舉措,也是當前緩解經濟社會發展所面臨的環境資源瓶頸制約的重大舉措。
張曉強說,“十一五”以來,中國在生物科技前沿領域、生物技術研發領域、生物創新能力建設、生物技術創新成果產業化等方面部署實施了一系列科研項目和工程,使中國在生物產業的一些重要領域形成了發展優勢。
在巨觀政策的引導下,中國生物產業規模保持了快速發展的勢頭,2006年-2009年,實現了總產值年均25%左右的高速增長,生物科技水平迅速提升,重大生物技術成果產業化速度加快,生物產業積聚發展日益顯現。
然而,處在工業化、城鎮化快速發展時期的中國資源和生態環境壓力巨大。2009年,中國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排放量居世界之首,但GDP僅占世界總量的8%左右。
張曉強表示,生物產業既是高技術產業的重要內容,又是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要領域之一,對此已形成廣泛共識,“十二五”期間國家將繼續大力推動生物產業的發展。
為推動生物產業發展,鼓勵全社會加強自主創新,加速科技成果轉化,國家發展改革委在這次會議期間為117項生物領域高技術產業化示範工程項目,授予“國家高技術產業化示範工程”牌匾,以充分發揮帶動示範作用。
鑒於目前正值“十二五”規劃編制的關鍵階段,大會還特別設計了生物產業“十二五”規劃閉門研討會。研討會邀請規劃編制專家、地方代表和國內重點企業代表參加,共同為國家政策規劃的編制提出建議、意見。
國家發改委透露,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現階段將以節能環保、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高端裝備製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車產業等七大領域為重點。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經濟研究部部長馮飛指出,生物產業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大於信息產業,雖然生物產業的戰略意義目前還沒有完全體現出來,但是生物產業已經進入到一個快速的發展期。金融危機後,生物產業的戰略意義會進一步凸顯。
專家認為,中國發展生物產業有著先天的優勢。目前中國已經收集了32萬種農作物種植資源,建立了全球保有量最大的農作物種植資源庫,與亞洲最大的微生物資源庫。同時,中國目前從事生物技術研發的人才超過4萬人,國外有10萬多留學生從事生物科學、生命科學以及相關領域的研究。
經合組織科學、技術和工業理事會科技政策部認為,1996年-2006年,中國的科學研究對經濟的貢獻變化是最大的,從11%上升到30%,說明中國在研發方面做得非常多,發展非常快。

第五屆中國生物產業大會-深圳

由中國生物工程學會等18家學(協)會和科學時報社聯合深圳市人民政府主辦的第五屆中國生物產業大會定於2011年6月17日-19日在深圳舉行。大會將舉辦高層論壇、國際新藥創製發展論壇、先進生物製造產業論壇、幹細胞與再生醫學論壇、基因科學與產業發展論壇等14個論壇。除此之外,大會將舉辦科企合作對接會、生物產業融資推介會、院士專家懇談會、生物產業“十二五”規劃研討閉門會議等活動。
據介紹,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桑國衛,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張曉強將在高層論壇中作專題報告。楊勝利、歐陽平凱、孔祥復、程書均、俞夢孫、曾益新、趙國屏、楊煥明、李寧、黃乃正、郭位等院士及來自海內外的150多位專家學者就學術前沿、行業趨勢、產業動態等發表專題報告。
本屆大會的參展商有近300家,展覽面積達3萬平方米,規模為歷屆之最。
同時,兩岸三地共建溝通平台。藉助深圳毗鄰港澳的優勢,大會將邀請兩岸三地多位生物界的專家學者、企業家參會,為兩岸三地充分交流生物領域研究成果、推動生物產業互動合作搭建了研討交流的平台,推進生物產業共同發展。大會將展示學術原創,促進產業創新。大會緊扣生物產業技術起點高、凸現原創力的特色,邀請了中國生物產業領域150餘名專家學者和優秀企業家,介紹生物產業領域最新研究成果和最新視角,促進產業界與原創資源平台的交叉合作。
作為本次大會主辦方之一,深圳市政府高度重視生物產業的發展。2010年,深圳市生物產業銷售收入超過500億元人民幣,產業規模位居國家生物產業基地城市前列。預計到2015年,深圳市生物產業銷售收入逾2000億元。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