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特色醫藥叢書:胃食管反流病中西醫診治

胃食管反流病的中醫病名 胃食管反流病的中醫治療 胃食管反流病的內鏡治療

基本信息

出版社: 中醫古籍出版社; 第1版 (2009年3月1日)
平裝: 302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32
ISBN: 780174652X
條形碼: 9787801746528
商品尺寸: 20.2 x 13.8 x 1.6 cm
商品重量: 540 g
品牌: 中醫古籍出版社
ASIN: B0040ILY30

內容簡介

《中國特色醫藥叢書:胃食管反流病中西醫診治》由張富偉、陶可勝等醫護人員根據多年臨床和科研實踐,充分考慮目前臨床醫生、患者的現狀和需求,並參考國內外大量文獻所編撰的關於胃食管反流病中西醫診治的專著。《中國特色醫藥叢書:胃食管反流病中西醫診治》共分為25章,內容包括胃食管反流病的中西醫基礎知識和基本理論、流行病學、病因和發病機理、臨床表現、檢查方法、診斷、治療、預防和護理等,同時還介紹了他們的臨床經驗。重點介紹了胃食管反流病的中醫治療、西醫治療、內鏡治療、外科治療、老年胃食管反流病、兒童胃食管反流病、非糜爛性反流病、Barrett食管、非心源性胸痛、食管裂孔疝等。並結合現代研究的最新進展,深入淺出地介紹了喉咽反流與咽喉損傷、胃食管反流性咳嗽、非心源性胸痛、胃食管反流病與幽門螺桿菌感染關係,胃食管反流病與支氣管哮喘關係等研究新進展等。書中附有美國胃腸病學院胃食管反流病診治指南(2005年),中國胃食管反流病共識意見(2006年,三亞),Barrett食管診治共識(草案,2005年,重慶),中文、英文及英文簡稱對照,主要參考文獻。《中國特色醫藥叢書:胃食管反流病中西醫診治》既是一本醫學專論,又有醫學科普性,既有科學性,又有實用性,反映了當前國內外診治胃食管反流病的新進展、新成就,也反映了祖國醫學在胃食管反流病診療上的優勢。《中國特色醫藥叢書:胃食管反流病中西醫診治》適用於臨床醫護人員、醫學院校師生,也可供患者及家屬,甚至健康公民參考。

作者簡介

張富偉,男,漢族,山東鄄城人。中共黨員。現任泰安市中醫二院黨委書記、院長。普外科副主任醫師,醫學碩士。兼任泰安市泰山區人大常委會委員,中華醫學會會員,中國抗癌協會會員,泰安市中醫學會常務委員會委員,泰安市消化病學會會員。1987年畢業於泰山醫學院臨床醫學專業,2005年獲山東大學醫學院普外專業醫學碩士學位。曾於1989年和1994年先後兩次在泰安市中心醫院普外科進修學習。1998年在中日友好醫院進修學習消化內鏡的診斷和治療技術。1987-2008年在泰安市泰山區人民醫院外科和內鏡室工作。2008年11月至今在泰安市中醫二院工作。擅長普外消化專業(食管、肝膽、胰脾、胃腸等)疾病的診斷和治療,並擅長胃鏡、腸鏡檢查和內鏡下微創治療技術。參加工作以來,不斷總結工作經驗,共在國家級、省級學術期刊發表論文15篇。近期發表的論文有《結腸癌致急性腸梗阻的手術治療》、《生長激素受體(GHR)與腫瘤的臨床研究進展》、《生長激素受體(GHR)在胃癌及其轉移淋巴結組織中的表達》等。被評為泰山區“十佳醫務工作者”和泰山區專業技術拔尖人才。
陶可勝,男,漢族,山東嘉祥(現巨野)人。中共黨員。現任泰安市中醫二院中西醫結合主任醫師,胃腸鏡室主任。兼任中華醫學會內科學會會員,中國抗癌協會會員,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會員,山東脾胃病學會委員,山東省中西醫結合會會員,山東省中醫學會會員,中國現代醫生雜誌編委,泰安市消化病學會委員。
先後畢業於濟寧醫學院醫療專業,山東中醫藥大學自學考試中醫專業,泰山醫學院臨床醫學專業,山東省中醫藥大學中西醫結合在職研究生班。曾於1986年參加山東省首屆消化內鏡培訓班,1991年在武警安徽省總醫院學習,1996-1997年在山東省立醫院內科進修。
1984-2000年在山東肥城礦務局中心醫院工作,2000年至今在山東泰安市中醫二院工作。擅長消化(食管、肝膽、胰脾、胃腸、腹腔等)、腫瘤、血液等疾病西中醫結合診治。擅長胃鏡、腸鏡檢查和內鏡下微創治療技術。
參加工作以來,發表醫學論文30餘篇,醫學科普文章20餘篇。主編《幽門螺桿菌感染》,2005年由國家智慧財產權出版社出版發行。主編《醫用內鏡消毒與維護》,2006年由中醫古籍出版社出版發行。《陶可勝論文集》,由中國學術期刊電子雜誌社出版。主持《幽門螺桿菌感染中西醫結合診治與預防研究》獲泰安市科技進步二等獎,參與《經頸靜脈肝內門體靜脈分流術(TIPSS)治療肝肺綜合徵和肝腎綜合徵臨床研究》獲泰安市科技進步三等獎,另獲局級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三等獎6項。榮獲泰安市第四屆青年科技獎和泰安市泰山區專業技術拔尖人才稱號。
郝衛東,男,漢族。山東省金鄉人。現任濟寧醫學院附屬金鄉醫院內科學教研室副主任,消化內科主任兼內鏡中心主任,副主任醫師。兼任濟寧市醫學會消化病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消化內鏡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1987年畢業於濟寧醫學院臨床醫學系,學士學位。曾在山東省醫學科學院中西醫結合研究生課程班學習。畢業20年來一直在普通內科及消化內科臨床工作,熟練掌握內科常見病、多發病的診斷治療及危重病的搶救。擅長消化系常見病、危重病、疑難病、罕見病的診治。熟練掌握消化道內窺鏡(電子胃鏡、電子結腸鏡)的診斷和治療。
近幾年在《中國內鏡雜誌》、《中國醫師進修雜誌》《臨床消化病雜誌》、《中華腹部疾病雜誌》等醫學期刊發表論文10多篇,主編《內科急重症診斷與治療》、《內科危重症急救》兩部專著。主持完成了濟寧市科技局《經皮經肝TH膠灌注栓塞與內鏡下套扎治療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的對照研究》,《內鏡下黏膜染色聯合EMR在大腸早癌及癌前病變治療中的套用》課題,均獲濟寧市科技進步三等獎。榮獲濟寧市首屆名醫,金鄉縣第二屆“十佳優秀科技工作者”等稱號。
邢浩,男,漢族,山東濟南人。中共黨員。現任山東省泰安市中醫二院外科主治醫師,外科副主任。1999畢業於青島大學醫學院臨床醫學專業,學士學位。目前為青島大學醫學院外科學碩士研究生在讀。1999年至今在山東泰安市中醫二院外科工作。主要從事甲狀腺,乳腺疾病,消化道腫瘤,膀胱及前列腺疾病等普外及泌尿外疾病的診治工作。參加工作以來,發表多篇論文於國家級及省級刊物。參編《醫用內鏡消毒與維護》,2006年由中醫古籍出版社出版發行。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胃食管反流病的類型及定義
第三節 胃食管反流病的歷史和研究進展
第四節 胃食管反流病的中醫病名
第二章 食管胃的解剖和功能
第一節 食管的解剖
第二節 食管的生理
第三節 胃的結構
第四節 胃的生理功能
第三章 食管脾胃的中醫基礎理論
第一節 中醫對食管的認識
第二節 中醫對胃的認識
第三節 中醫對脾的認識
第四節 脾與胃的關係
第五節 消化吸收與五臟調節
第四章 胃食管反流病的流行病學
第一節 西方國家胃食管反流病流行病學
第二節 中國胃食管反流病流行病學
第三節 胃食管反流症狀的患病率
第五章 胃食管反流病的病因和發病機制
第一節 常見病因和危險因素
第二節 中醫病因病機
第三節 胃食管反流病的發病機制
第六章 胃食管反流病的臨床表現
第一節 胃食管反流病的食管症狀
第二節 胃食管反流病的食管外表現
第三節 胃食管反流病的體徵及其他表現
第七章 胃食管反流病的檢查方法
第一節 內鏡檢查
第二節 24小時食管pH值監測
第三節 食管鋇餐X線檢查
第四節 食管滴酸試驗
第五節 食管壓力測定
第六節 24小時攜帶型膽汁監測
第七節 24小時攜帶型多通道阻抗
第八節 PPI試驗
第九節 胃食管反流放射性核素顯像測定
第十節 胃食管反流病的檢查方法分類及評價
第八章 胃食管反流病的診斷與鑑別診斷
第一節 胃食管反流病的診斷
第二節 胃食管反流病診斷表
第三節 反流性食管炎分類與分級
第四節 胃食管反流病的鑑別診斷
第五節 功能性燒心
第九章 胃食管反流病的內科治療
第一節 一般治療
第二節 藥物治療方案和策略
第三節 藥物長期治療安全性
第四節 夜間酸突破及治療
第十章 胃食管反流病的中醫治療
第十一章 胃食管反流病常用治療藥物
第十二章 胃食管反流病的內鏡治療
第十三章 胃食管反流病的外科手術治療
第十四章 胃食管反流病的預防與護理
第十五章 老年胃食管反流病
第十六章 小兒胃食管反流病
第十七章 新生兒及早產兒胃食管反流護理
第十八章 非糜爛性反流病
第十九章 Barrett食管
第二十章 食管裂孔疝
第二十一章 喉咽反流與咽喉損傷
第二十二章 非心源性胸痛
第二十三章 胃食管反流病與幽門螺桿菌感染關係研究
第二十四章 胃食管反流病與支氣管哮喘關係研究
……
參考文獻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