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海灣志·第十四分冊·重要河口

六、河口地貌 一、河口整治 一、河口生物

基本信息

書名:中國海灣志·第十四分冊·重要河口
編纂單位:中國海灣志編纂委員會
編纂人員:陳則實,吳桑雲,夏東興,謝欽春,陳峰,胡輝,詹進源,何寶林
出版單位:海洋出版社
出版時間:1998年01月
ISBN:7-5027-4323-5

內容簡介

本志包括圖們江、鴨綠江、遼河、灤河、海河、黃河、灌河、長江、錢塘江、椒江、甌江、閩江、九龍江、韓江、珠江、南流江和北崙河共17個重要河口。

本書目錄

中國海灣志 第十四分冊
內容簡介
著作權頁
《中國海灣志》編纂委員會
中國海灣志第十四分冊編寫人員名單
編纂說明

前言
目錄
圖片
黃河口全貌衛片影像圖(1976年6月2日
1979年12月29日
1981年2月6日
1985年5月1日
1992年4月2日
第一章 黃河口
第一節 概況
一、地理位置與河口基本特徵
二、社會經濟概況
三、現代黃河三角洲開發研究史
第二節 氣象
一、氣候特徵
二、主要災害性天氣
第三節 河口水文
一、潮汐
二、海流
三、海浪
四、海冰
五、徑流與泥沙
第四節 地質
一、地層
二、構造
三、水文地質
四、工程地質
第五節 地貌
一、地貌類型
二、海岸線和海底地形變化
三、三角洲演化
第六節 黃河變遷
一、1855年以前的黃河變遷
二、1855年以來黃河尾閭變遷
三、清水溝現行河道的沖淤變化
第七節 沉積
一、表層沉積物類型
二、沉積物的垂向分布
三、土的物理力學性質
第八節 環境化學
一、海水化學
二、沉積化學
三、環境質量
四、影響環境質量的因素
第九節 河口生物
一、初級生產力
二、浮游植物
三、浮遊動物
四、底棲生物
五、潮間帶生物
六、游泳動物
第十節 自然資源
一、土地資源
二、氣候資源
三、水資源
四、三角洲生物資源
五、河口生物資源
六、港口航道資源
七、礦產資源
第十一節 河口整治
一、古代時黃河口的治理
二、近代黃河口的治理
三、現代黃河口的治理
四、今後河口整治的規劃與構想
參考文獻
附 黃河口區海洋生物名錄
第二章 長江口
長江口衛片圖
第一節 概況
一、地理位置及河口基本特徵
二、區域經濟概況
第二節 氣象
一、氣候特徵
二、主要災害性天氣
第三節 河口水文
一、徑流
二、潮汐
三、海流
四、波浪
五、鹽度
六、長江口外主要流系和水團
七、水溫
第四節 懸沙運動
一、懸浮泥沙的組成
二、懸浮泥沙的分布
三、懸浮泥沙的來源
四、懸浮泥沙的運移
第五節 地質與地貌
一、區域地質概況
二、第四紀地質
三、水文地質
四、工程地質
五、岸灘地貌
六、河口地貌
七、河口發育與演變
第六節 河口沉
一、表層沉積物
二、沉積構造
三、全新世地層層序
四、沉積速率
第七節 河口生物
一、細菌
二、葉綠素a和初級生產力
三、浮游植物
四、浮遊動物
五、魚卵和仔、稚魚
六、底棲生物
七、潮間帶生物
八、污損生物
九、游泳生物
第八節 河口化學和環境質量
一、水化學
二、水體中的重金屬
三、有機碳
四、沉積物化學
第九節 河口資源
一、灘涂資源
二、港口航道資源
三、水產資源
四、其他資源
第十節 長江口整治和開發利用評述
一、長江河口整治
二、長江口開發利用評述
參考文獻
附 長江口區海洋生物名錄
第三章 珠江口
珠江口衛片圖
第一節 概況
一、地理位置與河口基本特徵
二、區域經濟
三、河口考察及研究史
第二節 氣象
一、氣候一般特徵
二、災害性天氣
第三節 河口水文
一、徑流
二、含沙量
三、洪水
四、潮汐
五、風暴潮
六、海流
七、余流
八、波浪
九、海水溫度
十、海水鹽度
第四節 河口泥沙
一、沉積物粒度參數
二、懸沙分布及其搬運
三、泥沙運動
第五節 地質
一、地質構造
二、地層
三、第四紀地質
四、水文地質
五、工程地質
第六節 地貌
一、陸地地貌
二、海岸海灘地貌
三、水下地貌
四、河口動態
第七節 河口沉積
一、河口沉積分區
二、表層沉積物類型特徵和分布
第八節 河口生物
一、浮游植物
二、浮遊動物
三、魚卵、仔稚魚
四、底棲生物
五、潮間帶生物
六、游泳生物
七、紅樹林
第九節 河口化學和環境質量
一、海水化學
二、河口環境質量
三、環境質量評價
第十節 河口資源
一、土地資源
二、水資源
三、水產資源
四、港口資源
五、礦產資源
六、旅遊資源
第十一節 河口整治和開發利用
一、河口整治
二、河口開發利用
參考文獻
附 珠江口區海洋生物名錄
第四章 圖們江口
第一節 概況
一、地理位置及基本特徵
二、河口區區域經濟
第二節 氣象
一、氣候特徵
二、重要天氣現象
第三節 河口水文
一、徑流
二、潮汐
三、海流
四、波浪
五、鹽度與水溫
第四節 泥沙運動
第五節 地質
第六節 地貌
一、陸上三角洲地貌
二、現行河道及河口地貌
三、水下地貌
四、河口的發育與演化
第七節 河口沉積
一、河道沉積物
二、河口區沉積
第八節 河口環境化學
第九節 河口資源
第十節 河口整治與開發利用
一、河口整治
二、河口開發利用
參考文獻
第五章 鴨綠江口
第一節 概況
一、地理位置及基本特徵
二、河口地區區域經濟
三、河口考察及研究史
第二節 氣象
一、氣候特徵
二、重要天氣現象
第三節 河口水文
一、徑流
二、洪水
三、潮汐
四、海流
五、波浪
六、鹽度和水溫
七、海冰
第四節 泥沙運動
一、懸沙運動
二、最大渾濁帶的形成、分布和時空變化,浮泥特徵
第五節 地質
一、區域地質概況
二、第四紀地質
第六節 地貌
一、陸地地貌
二、岸灘地貌
三、水下地貌
四、河口發育、演變與變遷
第七節 河口沉積
一、表層沉積物類型及分布特徵
二、沉積物的垂向分布
三、沉積速率
第八節 河口生物
一、浮游植物
二、浮遊動物
三、大型底棲動物
四、游泳動物
第九節 河口環境化學
一、水化學
二、沉積化學
三、環境質量狀況
第十節 河口資源
一、土地資源
二、水資源
三、水產資源
四、港口航道資源
五、其他資源
第十一節 河口整治和開發利用
一、河口整治
二、河口開發利用
參考文獻
第六章 遼河口(雙台子河口、大遼河口)
第一節 概況
一、地理位置及基本特徵
二、河口地區區域經濟
三、河口考察及研究史
第二節 氣象
一、氣候特徵
二、重要天氣現象
第三節 河口水文
一、徑流
二、洪水
三、潮汐
四、海流
五、波浪
六、鹽度和水溫
七、海冰
第四節 泥沙運動
一、懸沙運動
二、最大渾濁帶的形成、分布和時空變化,浮泥特徵
第五節 地質
一、區域地質概況
二、第四紀地質
第六節 地貌
一、陸地地貌
二、岸灘地貌
三、水下地貌
四、河口發育與演變、河口變遷
第七節 河口沉積
一、表層沉積物類型及分布特徵
二、沉積物垂向分布
三、沉積速率
第八節 河口生物
一、浮游植物
二、浮遊動物
三、大型底棲動物
四、游泳動物
第九節 河口環境化學
一、河水化學(近口段)
二、海水化學(口外段)
三、沉積化學
四、環境質量狀況
第十節 河口資源
一、土地資源
二、水資源
三、水產資源
四、港口航道資源
五、其他資源
第十一節 河口整治和開發利用
一、河口整治
二、河口開發利用
參考文獻
第七章 灤河口
第一節 概況
一、地理位置及基本特徵
二、社會經濟概況
第二節 氣象
一、氣候特徵
二、災害性天氣
第三節 河口水文
一、河流徑流與輸沙
二、洪水
三、潮汐
四、海流
五、波浪
六、溫度與鹽度
第四節 泥沙運動
一、懸沙含沙量
二、輸沙量
第五節 地質
一、前第四紀地質概況
二、第四紀地質
三、構造
第六節 地貌
一、陸地地貌
二、海岸地貌
三、水下地貌
四、河口的發育與演變
第七節 沉積
一、沉積物成因類型及其分布
二、口外海濱區沉積物基本特徵
三、沉積層序
第八節 河口環境化學
一、海水化學
二、沉積物化學
三、環境質量現狀
第九節 河口資源
一、土地資源
二、水資源
三、水產資源
四、港口資源
五、其他資源
第十節 河口治理與開發利用
參考文獻
第八章 海河口
第一節 概況
一、地理位置與基本特徵
二、河口地區區域經濟
第二節 氣象
一、氣候特徵
二、主要災害性天氣
第三節 河口水文與泥沙
一、徑流與輸沙
二、洪水
三、潮汐
四、海流
五、海浪
六、溫度與鹽度
七、海冰
八、泥沙
第四節 地質
一、區域地質概況
二、第四紀地層
三、活動斷裂與地震活動
四、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特徵
第五節 地貌
一、陸地地貌
二、岸灘地貌
三、水下地貌
四、河口的發育與演化
第六節 沉積
第七節 河口環境化學
一、海水化學
二、沉積物化學
三、環境質量現狀
第八節 河口資源
一、土地資源
二、水資源
三、水產資源
四、港口航道資源
五、其他資源
第九節 河口整治與開發利用
一、洪澇災害治理
二、航道開發治理
三、開發的優劣勢
參考文獻
第九章 灌河口
第一節 概況
一、地理位置及基本特徵
二、區域經濟
三、河口考察及研究史
第二節 氣象
一、氣候特徵
二、災害性天氣
第三節 河口水文
一、徑流
二、潮汐
三、潮流
四、余流
五、波浪
六、水溫和鹽度
第四節 泥沙運動
一、懸沙
二、底沙
三、泥沙運動的水力特徵
第五節 地質
一、前第四紀地質
二、第四紀地質
三、水文地質
四、工程地質
第六節 地貌
一、沿岸地貌
二、岸灘沉積物特徵
三、灌河口水下三角洲及其河口沙嘴
四、灌河出口水道演變
第七節 河口沉積
一、表層沉積物分布特徵
二、沉積物的垂直分布
三、沉積速率
第八節 河口生物
一、浮游生物
二、游泳動物
三、底棲生物
第九節 河口環境化學
一、海水化學
二、河口環境質量
第十節 河口資源
一、土地資源
二、淡水資源
三、鹽田資源
四、港口航道資源
第十一節 河口整治和港口開發
一、河口整治
二、港口開發規劃構想
參考文獻
第十章 錢塘江口
第一節 概況
一、地理位置及基本特徵
二、社會經濟概況
第二節 氣象
一、氣候特徵
二、災害性天氣
第三節 河口水文
一、徑流
二、潮汐
三、潮流
第四節 河口泥沙
一、懸沙分布
二、泥沙輸運
三、泥沙來源
第五節 河口沉積
一、表層沉積物類型
二、沉積構造
三、沉積物中的重礦物組合
第六節 地貌
一、地貌類型
二、河床演變
三、錢塘江河口的形成過程
第七節 河口環境化學
一、水化學
二、沉積物化學
三、水質污染狀況及環境質量評價
第八節 河口生物
一、異養細菌
二、葉綠素a和初級生產力
三、浮游植物
四、浮遊動物
五、魚卵、仔魚
六、鰻鱺苗種
七、底棲生物
八、污損生物
第九節 河口資源與開發利用
一、優勢資源
二、河口整治工程及效益
三、河口整治工程對河口的影響
四、風景旅遊資源的開發利用
參考文獻
第十一章 椒江口
第一節 概況
一、地理位置及基本特徵
二、社會經濟概況
第二節 氣象
一、氣候特徵
二、災害性天氣
第三節 河口水文
一、徑流
二、潮汐
三、潮流
四、鹽度
第四節 泥沙與沉積
一、泥沙
二、沉積
第五節 地貌
一、地貌類型
二、河床演變
第六節 河口資源及開發利用
一、優勢資源
二、歷史時期的河口整治
三、海門港建設和整治
四、江北岸台州電廠建設
參考文獻
第十二章 甌江口
第一節 概況
第二節 氣象
一、氣候特徵
二、主要災害性天氣
第三節 河口水文
一、徑流
二、潮汐
三、潮流
四、波浪
五、鹽度
第四節 河口泥沙與沉積
一、泥沙
二、沉積
第五節 地質與地貌
一、前第四紀地質
二、第四紀地質
三、工程地質
四、地震
五、地貌
第六節 河口環境化學
一、化學要素
二、水體中重金屬和油類
三、沉積物化學要素及重金屬含量
四、環境質量現狀評價
第七節 河口資源與開發利用
一、港口開發
二、重要工程開發
三、河口整治及效益
四、土地資源利用
五、淡水資源利用
六、河口旅遊資源開發
參考文獻
第十三章 閩江口
第一節 概況
一、地理位置及基本特徵
二、河口地區區域經濟
三、河口考察及研究史
第二節 氣象
一、氣候特徵
二、重要天氣現象
第三節 河口水文
一、徑流
二、洪水
三、潮汐
四、潮流
五、海流
六、波浪
七、鹽度
第四節 河口泥沙
一、懸沙運動
二、最大渾濁帶特徵
三、底沙運動
第五節 地質
一、區域地質概況
二、水文地質
三、第四紀地質
第六節 地貌
一、陸地地貌
二、岸灘地貌
三、水下地貌
四、河口發育與演變
第七節 河口沉積
一、沉積物平面分布
二、沉積物垂向分布
三、沉積速率和全新統厚度
第八節 河口生物
一、葉綠素a
二、浮游植物
三、浮遊動物
四、潮下帶底棲生物
五、潮間帶生物
六、污損生物
第九節 河口環境化學
一、水化學
二、沉積化學
三、河口環境質量
第十節 河口資源
一、土地資源
二、水資源
三、水產資源
四、港口航道資源
五、其他資源
第十一節 河口整治和開發利用
一、河口整治
二、河口開發利用
參考文獻
第十四章 九龍江口
第一節 概況
一、地理位置和基本特徵
二、河口地區區域經濟
三、河口考察及研究史
第二節 氣象
一、氣候特徵
二、主要災害性天氣
第三節 河口水文
一、徑流
二、潮流
三、余流
四、波浪
第四節 河口泥沙
第五節 地質
一、區域地質概況
二、第四紀地質
第六節 地貌
一、陸地地貌
二、岸灘地貌
三、水下地貌
四、河口發育與演變
第七節 河口沉積
一、沉積物類型與分布
二、沉積物垂向分布
第八節 河口生物
一、葉綠素a
二、浮游植物
三、浮遊動物
四、潮下帶底棲生物
五、潮間帶生物
第九節 河口環境化學
一、水化學
二、沉積化學
三、河口環境質量
第十節 河口資源
一、土地資源
二、水產資源
三、港口航道資源
第十一節 河口開發利用
一、河口自然環境的優勢和劣勢
二、河口自然資源的優勢和劣勢
三、河口資源開發利用現狀
參考文獻
第十五章 韓江口
第一節 概況
一、地理位置及基本特徵
二、河口地區區域經濟
第二節 氣象
一、氣候特徵
二、主要災害性天氣
第三節 河口水文
一、徑流
二、洪水
三、潮汐
四、海流
五、波浪
第四節 河口泥沙
第五節 地質
一、區域地質概況
二、第四紀地質
第六節 地貌
一、陸地地貌
二、岸灘地貌
三、水下地貌
四、河口發育與演變,河口變遷
第七節 河口沉積
一、表層沉積物類型及分布特徵
二、沉積速率
第八節 河口生物和環境化學
一、河口生物
二、河口環境化學
第九節 河口資源
一、土地資源
二、水資源
三、港口航道資源
四、其他資源
第十節 河口整治和開發利用
一、歷史上河口整治和興廢的重要史實
二、建國以來河口開發治理的重大事件和重要成就
三、河口治理規劃
參考文獻
第十六章 南流江口
第一節 概況
一、地理位置及基本特徵
二、河口地區區域經濟
三、河口考察及研究史
第二節 氣象
一、氣候特徵
二、主要災害性天氣
第三節 河口水文
一、徑流
二、洪水
三、潮汐
四、海流
五、波浪
六、鹽度和水溫
第四節 泥沙運動
第五節 地質
一、區域地質概況
二、第四紀地質
第六節 地貌
一、陸地地貌
二、岸灘地貌
三、水下地貌
四、南流江河口的發育與演變過程
第七節 河口沉積
一、表層沉積物類型、分布及參數特徵
二、重礦物種類及分布特徵
三、粘土礦物
四、自生礦物——海綠石
五、沉積物化學特徵
六、沉積物垂直層序和沉積率
第八節 河口生物
一、浮游生物
二、游泳生物
三、魚卵和仔、稚魚
四、底棲生物
第九節 河口環境化學
一、水化學
二、沉積化學
三、河口環境質量
第十節 河口資源
一、土地資源
二、灘涂資源
三、水資源
四、水產資源
五、港口航道資源
第十一節 河口整治和開發利用
一、河口整治
二、河口開發利用
第十七章 北崙河口
第一節 概況
一、地理位置及基本特徵
二、河口地區區域經濟
三、河口考察及研究史
第二節 氣象
一、氣候特徵
二、主要災害性天氣
第三節 河口水文
一、潮汐
二、潮流
三、波浪
四、水溫和鹽度
第四節 泥沙運動
第五節 地質
一、區域地質概況
二、第四紀地質特徵
第六節 地貌
一、陸地地貌
二、岸灘地貌
三、水下地貌
第七節 河口沉積
第八節 河口生物和環境化學
一、浮游生物
二、游泳生物
三、底棲生物
四、河口化學和環境質量狀況
第九節 河口資源
一、土地資源
二、淡水資源
三、水產資源
四、港口航道資源
第十節 河口整治和開發利用
一、河口整治
二、河口開發利用
附錄 中國河長不小於100km的中、小河口基本特徵一覽表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