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浦東幹部學院

中國浦東幹部學院

中國浦東幹部學院(China Executive Leadership Academy. Pudong),是由中央組織部直接管理,中共上海市委協助管理,國家財政全額撥款的中央直屬事業單位。學院實行理事會領導下的院務委員會負責制,理事會由中央國家機關有關部門,上海市委、市政府和若干大型國企、著名高校的領導組成。 中國浦東幹部學院地處中國上海國家級新區浦東新區,有崑山分院 。學院占地面積619畝,建築面積11萬6千餘平米,可同時容納800多人在校培訓。 中國浦東幹部學院的培訓對象包括中高級黨政領導幹部、企事業單位高層管理人員、高級專業技術骨幹及駐外使節、軍隊幹部等各類領導人才。截止2012年底,有正教授20餘人,副教授50餘人,全部專職教師具有博士學位,科研成果獲得省部級獎勵。

基本信息

簡介

上海浦東幹部學院上海浦東幹部學院

中國浦東幹部學院是中組部管理的中共中央直屬事業單位。學院實行理事會領導下的院務委員會負責制。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中組部部長賀國強同志任院長,中共上海市委副書記王安順同志任第一副院長,奚潔人同志任常務副院長。

中國浦東幹部學院是對黨政領導幹部、企業經營管理者、專業技術人員和軍隊幹部進行改革開放意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念、現代化建設知識和能力教育以及開展國際培訓交流合作的國家級基地。胡錦濤同志為學院建成並正式開學發來賀信。江澤民同志為學院題寫了校名。

位置和設施

學院座落於上海市浦東新區中心腹地,占地面積619畝(含水面),建築面積10.6萬平方米,擁有行政中心、教學中心、會議中心、圖書信息中心、文體中心、國際交流中心、餐飲中心,以及宿舍樓等15棟單體建築。教學設施先進,可同時容納862人在校培訓。校園綠化率達79%,三面環水,景色怡人。

編制和部門

學院編制400人,內設辦公廳、教務部、培訓部、教學研究部、科研部、對外交流與培訓開發部、信息技術部、人力資源部8個部門。

重要作用

在上海浦東這塊激情四溢、充滿希望的土地上建設中國浦東幹部學院,是黨中央從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和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全局出發作出的一項重大決策。中國浦東、井岡山、延安幹部學院的建成,為幹部教育培訓提供了重要基地,對於繼承和發揚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提高領導幹部領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本領,對於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將發揮重要作用。

培訓理念

遵循“實事求是、與時俱進、艱苦奮鬥、執政為民”的辦學要求,本著“忠誠教育、能力培養、行為訓練”的培訓理念,中國浦東幹部學院將建成為進行革命傳統教育和基本國情教育的基地、提高領導幹部素質和本領的熔爐以及開展國際培訓交流合作的視窗,在中國幹部教育培訓新格局中發揮應有的作用。

學術科研

科研機構

研究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研究院、長江三角洲研究院、領導研究院。

博士後科研工作站:中國浦東幹部學院博士後科研工作站,截至2012年11月,工作站共招收博士後10名,出站2人,在站8人。

學術成果

截止2012年6月,共承擔各類研究課題300多項,其中國家級課題29項(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項目2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項),省部級課題32項。出版著作116部,在權威期刊、核心期刊發表學術論文700餘篇。舉辦“長三角高層論壇”等學術論壇48次,其中國際論壇15次。獲得省部級科研獎勵15項,21篇研究報告被人民日報內參、新華社內參等轉載。

學術期刊

中國浦東幹部學院學報,中國浦東幹部學院主辦的國家級人文社科類期刊(雙月刊),是RCCSE中國核心(擴展)學術期刊,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國際標準刊號ISSN 1674-0955,國內統一刊號為CN31-1998/C,2007年9月創刊,國內外公開發行。2008年在全國政治行政學院學報中排第6位。

學報設有本刊特稿、理論前沿、領導研究、國情研究、領導案例、學員論壇、海外來稿、學術動態等欄目。

組織機構

辦公廳

協助院領導處理日常院務工作,協調行政事務;承擔重要文稿的起草工作;承擔會議組織及會議決定事項的督促檢查工作;承擔資產管理、財務管理、審計、基建等工作;承擔秘書、文檔、保密和保衛工作。

組織機構組織機構

教務部

承擔教學工作的綜合管理,擬定培訓、教學、教材編寫的規範、計畫和學科建設規則;承擔教學活動監督檢查工作,負責教學質量的監督與評估;承擔幹部培訓的政策研究、教學改革的實施和協調工作;承擔與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和其他有關培訓機構的協調工作。

培訓部

承擔學員培訓的組織實施工作;負責學員的學籍、檔案管理工作;參與教學質量的監控工作;承擔學員的思想政治工作,負責學員的日常管理及有關活動的組織實施工作。

對外交流與培訓開發部

承擔與國(境)外培訓機構的交流工作;聯繫落實自主招生、委託培養和國際合作的班次和學員。

教學研究部

承擔黨史、黨建、經濟、管理、法律等方面的教學、科研和諮詢工作;組織編寫有關教材、教學參考資料;承擔案例教學的研究、徵集、編寫、推廣工作;參與兼職教師的聘請工作。

科研部

負責學院科研工作的組織管理,擬定科研規劃與計畫,審定研究課題;負責科研經費管理;承擔科研工作的評審和推廣運用工作;承擔院際以及有關單位科研協作的組織管理;編輯院刊及有關刊物。

信息技術部

負責學院圖書館、影視音像、多媒體和計算機網路的建設和管理;承擔教學科研軟體開發業務;承擔教學、科研和辦公現代化的信息技術保障工作。

人力資源部

擬定和組織實施教師隊伍建設規劃,組織專職教師業務考評和兼職教師篩選聘任工作;負責學院機構設定、編制管理,承擔對學院各部門領導班子、院管幹部和學院工作人員的管理工作;負責機關和直屬單位黨的建設、思想政治工作和工青婦等工作。

校園環境

校園環境校園環境

學院座落於上海市浦東新區中心腹地,採用法國安東尼·貝敘建築設計公司的設計方案,華東建築設計研究院協助深化並完成施工設計,擁有行政中心、教學中心、會議中心、圖書信息中心、文體中心、國際交流中心、餐

飲中心,以及宿舍樓等15棟單體建築,紅色貫穿於校園主體樓群的巨型框架。其中,主樓既充滿現代感又融合了傳統元素、以明代書案和筆筒為意象,匯集了教學、行政管理、圖書館、體育、食堂等幾乎除了“住”之外的所有功能。北部,主要為學員的生活休閒區,以大片的開放式草坪、綠茵和活動設施組成,而8幢宿舍樓宛如8本打開的書卷臥於院區人工湖的西北面。

截止2014年12月,學院占地面積619畝(含水面),建築面積11.6萬平方米,綠化復蓋面積達70%,三面環水,引白蓮涇河水入校園形成人工湖,環境優美,景色怡人。

學院領導

現任領導

院 長:趙樂際

第一副院長:應勇

常務副院長:馮俊

副院長:王金定、鄭金洲、熊雲

學院院務委員會委員:劉靖北、張生新、宋今

歷任領導

職務 姓名 擔任時間
院長(President) 賀國強 2004.1~2007.11
李源潮 2007.11~2012.11
第一副院長 (First Vice President) 王安順 2003.6~2007.7
殷一璀 2007.7~2013.5
李希 2013.5~2014.7
常務副院長(Executive Vice President) 奚潔人 2003.6~2008.7
副院長(Vice President) 崔玉寶 2003.6~2010.6
陳偉利 2003.11~2010.6
成旦紅 2010.6~2013.11

以上參考資料來源:

學院文化理念

學院圖書館一角學院圖書館一角

“忠誠是學院文化的核心,它表明了我們的政治立場、工作態度和人格品質;創造是學院文化的靈魂,它體現了我們的價值追求、思維方式和能力目標;和諧是學院文化的氣脈,它反映了學院工作機制的運行質量、我們創業團隊的人際生態和學院與外部環境的融合程度;示範既是學院文化的價值使命,也是我們工作成效的社會評價指標。”

師資隊伍

堅持"兼專結合、以兼為主"的方針,以一流的標準選聘兼職教師。在選聘工作中,緊貼時代主題,聚焦黨和國家中心工作與重大戰略部署,以及國內外重大理論與實踐的熱點、重點和難點問題,邀請各領域的國內著名專家、學者、一線實踐者、政府高層領導擔任主講。這些專家、領導既是各自領域的引領者,又是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研究者、制定者、實踐者,使學員能夠及時了解並掌握中央的決策意圖,深入理解把握中央的路線、方針、政策,主動而創造性地推進工作。

建院以來,學院先後聘請了1000多位具有深厚理論功底和豐富實踐經驗的黨政領導幹部、資深專家學者和知名企業家來院授課,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受到學員的高度評價和廣泛讚譽。實踐證明,按照中央對中國浦東幹部學院的辦學要求,整合社會師資力量,充分發揮社會師資的作用,對新時期幹部教育培訓具有重要的意義。學院加大社會師資開發力度,抓緊建立社會師資庫,明確準入條件,完善遴選機制,實行動態管理,為探索幹部教育培訓的社會師資製取得了良好成效。

據不完全統計,至2011年底,來學院講課的省部級以上領導達250餘人次。其中包括習近平(時任浙江省委書記)、俞正聲、李源潮、劉延東、韓正、成思危、許嘉璐、嚴雋琪、萬鋼、徐匡迪等黨和國家領導人;還包括羅志軍、黃奇帆、葉小文、周小川、尚福林、劉明康、李榮融、朱之鑫、李景田、蘇寧、朱民、鄭新立、仇保興等省部級領導;吳仁寶、郭明義、包起帆、張雲泉等基層英模人物。此外,一大批資深專家學者成為我院兼職師資,比如國防大學教授金一南、徐焰,國務院副秘書長江小涓、中國社科院社會所所長李培林、中歐國際工商學院教授許小年、人民大學教授經濟學院院長楊瑞龍、清華大學法學院院長王振民等。

國際優質教育資源是學院社會師資的重要組成部分。辦院以來,共邀請了30多個國家地區的400餘名政要、跨國公司高管、著名專家學者來學院參與教學活動。南非總統、非國大主席祖馬,原英國首相布朗(時任英國財政大臣)、原世界銀行行長佐利克、原紐西蘭副總理卡倫、原澳大利亞外長唐納、原美國公共衛生和社會服務部長萊維特等都曾在任內來院授課或參加國際論壇。

學院標識

學院標識學院標識

學院標識名稱為“人才樹”,她從不同角度寓意了學院的辦學方針、功能定位、辦學理念和學院文化。具體說明如下:

一、學院標識以 “人”字為基本元素,體現以人為本;三個“人”字意為學院辦學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由三個“人”字組成形像“眾”,寓意以堅持民眾觀點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宗旨,體現“執政為民”的理念;還可寓意“三人行必有我師”,體現學院海納百川、博採眾長的開放式辦學的特點。

二、從草書的角度上看像“走”字,意味著行動,學以致用,強調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做到“實事求是”並體現學院重視行為訓練和體驗式現場教學的特色;走,意味著面向未來,緊跟時代步伐,做到“與時俱進”;走,還意味著走出去,走向世界,體現國際性特徵。

三、以“人”為元素的樹,意寓百年樹人,體現學院培訓人才的功能。“眾”字代表培養眾多的大批的人才。樹形似雪松,象徵其凌霜傲雪、堅忍不拔、志存高遠的品質,寓意“艱苦奮鬥”的精神;樹是生命力的象徵,寓意學院發展的勃勃生機。

四、標識主色調採用紅色,寓意忠誠,同時與學院主建築相呼應。從外觀上看像指引人前行的火炬,又象英文字母大寫的“A”,體現了學院先進性特徵和追求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辦學目標,又寓意學院要在幹部培訓中爭創一流,作出示範。

學院標識的設計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將學院 “實事求是、與時俱進、艱苦奮鬥、執政為民”的辦學要求,“忠誠教育、能力培養、行為訓練”的辦學理念,國際性、時代性、開放性的功能定位和辦學目標較充分地表現出來。同時,在審美藝術效果上有較強的視覺衝擊力,便於識別,易於認同與傳播。此外,標識的表現手法自然流暢,具有時代感和國際化特點。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