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氣候公報

中國氣候公報

《中國氣候公報》是中國氣象局對中國氣候狀況所作的年度公報,通報過去一年中國氣候狀況、異常氣象事件及其對社會經濟的影響。

基本信息

公報簡介

中國氣候公報中國氣候公報
2011年1月12日在全國氣象局長會上公布的《2010年中國氣候公報》顯示,2010年為本世紀以來我國氣候最為異常的一年,全年降水偏多,旱澇災害交替發生,高溫日數創歷史新高,極端高溫和強降水事件發生之頻繁、強度之強、範圍之廣歷史罕見,氣象災害造成的損失為本世紀以來之最。

2010年公報

2010年我國氣候極為異常,極端高溫和強降水事件發生之頻繁、強度之強、範圍之廣歷史罕見。中國氣象局將加快現代氣候業務建設,2015年,月、季節氣候預測準確率將提高3%至5%。
旱澇交替極端天氣頻繁《中國氣候公報》顯示,2010年年降水量681毫米,比常年偏多11.1%,為1961年以來第二多,年暴雨日數比常年偏多21.5%,年平均氣溫較常年偏高0.7攝氏度。氣象及其次生災害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超過5000億元,因災死亡4800多人,氣象災害屬於偏重年份。

旱澇交替極端天氣頻繁

從2010年全國氣象災害農作物受災面積統計來看,暴雨洪澇和乾旱為主要氣象災害,受災面積分別占氣象災害總受災面積的41%和38%,低溫冷凍和雪災以及風雹災害均占氣象災害總受災面積的10%。對交通設施和交通運營的不利影響為近十年來最重。
氣候異常四大原因2010年氣候異常主要有四方面原因:

氣候異常四大原因

一是發生在熱帶太平洋的厄爾尼諾拉尼娜事件的轉換十分異常。拉尼娜的快速發生髮展,對我國2010年夏秋及冬季的氣候及颱風活動產生了重要影響;
二是極地大氣環流的異常調整,使得極地冷空氣不斷擴散南下,強烈影響了中高緯度的國家和地區;
三是6月至8月間出現的有氣象記錄以來最為強大的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直接導致了我國夏季氣候的異常,主要表現為我國颱風生成個數偏少,華南、江南、江淮、東北和西北東部出現暴雨洪澇災害;
四是全球氣候變化是極端事件增多、增強的大背景。近百年的全球氣候變暖不只表現出氣溫升高,也表現出氣溫變率加大,極端天氣氣候事件趨多、趨強。

2011年氣候預警

側重災害監測預報預警2011年1月12日,中國氣象局局長鄭國光表示,2011年將重點做好氣象災害監測預報預警和應對防範工作,深入推進氣象防災減災體系建設,包括災害性、關鍵性、轉折性天氣的監測預報預警及突發災害性天氣的短臨預警,中小河流防洪區、山洪地質災害易發區氣象監測預報預警服務,極端氣候事件以及旱澇、冷暖等氣候趨勢預測,突發公共事件的應急氣象保障服務等,深入推進氣象防災減災體系建設。

側重災害監測預報預警

1月播報1.山東,遭50年一遇大旱

1月播報

中國氣候公報中國氣候公報
2011年1月12日,山東省防汛抗旱指揮部辦公室發布訊息稱,全省乾旱標準已超過50年一遇。從2010年9月23日至今,山東除半島東北部以外120多天無有效降雨。若春節前全省無有效降水,全省氣象乾旱機率將達到60年一遇。
全省仍有2781萬畝冬小麥受旱,約占全省小麥播種面積的51%,其中重旱373萬畝,受旱面積仍在小幅增加。全省已有390座小型水庫乾涸,30645口機電井出水量明顯偏少。
山東省防汛抗旱指揮部新聞發言人尹長文說,由於正值隆冬季節,寒旱疊加,旱凍並存,黃河淌凌且來水偏少,增加了抗旱灌溉難度,部分地區出現了成規模的黃苗,山丘區小麥已經發生死苗現象。
2.甘肅,5萬人吃水困難
甘肅通渭縣因2010年降水偏少,縣城供水主要水源錦屏水庫來水銳減,蓄水不足,縣城約5萬人吃水受到影響。
通渭縣位於甘肅中部,是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也是甘肅18個乾旱縣之一,境內植被稀少,環境惡劣,特別是水資源嚴重匱乏,當地有“十年九旱、十年九災”之說。
據甘肅省抗旱防汛指揮部辦公室和通渭縣水務局介紹,2010年通渭縣降水量為310.8毫米,比歷年偏少20.8%,主要依靠汛期來水的錦屏水庫2010年來水量比近五年平均來水量減少59.8%。錦屏水庫實際可用水量不足10萬立方米,水位已接近死庫容,而且已全部結冰封凍。
3.廣西,遇60年第二低溫
據氣象部門監測數據顯示,受北方較強冷空氣和南方暖濕氣流共同影響,1月2日以來,廣西平均氣溫6.3℃,比常年同期偏低5.2℃,為1951年以來同期第二位低溫天氣。桂林、柳州、河池等三市大部的平均氣溫為歷年同期最低值。
持續多日的冰凍災害仍在持續,截至11日廣西共有7個市40個縣(市、區)受災,受災人口190多萬人。
截至1月11日,冰凍災害已導致廣西191.64萬人受災,緊急轉移安置人口3607人,4.46萬人飲水困難、165.79千公頃農作物受災、倒塌房屋251間。受災的主要有桂林、柳州、河池、百色、賀州、南寧等市。
11日,廣西遭遇新一輪低溫雨雪天氣,冰凍災情加劇。全區公路因路面結冰交通中斷167條,其中國道1條、省道4條、縣道55條、鄉道88條、村道19條。經過搶修和12日天氣回暖,大部分已經暢通。
廣西電網所轄桂林供電局網區有15條輸電線路的高海拔區段發生覆冰情況,但無嚴重覆冰線路,有3條跳閘線路停運搶修。
針對當前的災情,11日,自治區黨委書記郭聲琨、自治區主席馬飈等領導深入桂林市資源縣、興安縣,自治區氣象局指導抗災工作。自治區政府11日決定:從即日起,各分管副主席率隊赴各受災市指導抗冰救災工作。

2016年公報

在2016年,受超強厄爾尼諾影響,我國氣候異常,氣溫偏高、降雨偏多,霧霾比上年減少,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多,暴雨洪澇和颱風災害重,長江中下游出現嚴重汛情,氣象災害造成經濟損失大,氣候年景差。
公報顯示,2016年,全國平均氣溫較常年偏高0.81℃,為歷史第三高,較2015年和2007年分別偏低0.13℃和0.09℃;除黑龍江偏低外,全國其餘30省(區、市)氣溫均偏高。

降水量多

2016年全國降水為歷史最多,全國平均降水量730.0毫米,較常年偏多16%,較2015年偏多13%。2016年的暴雨讓人印象深刻,全國暴雨日數為1961年以來最多,南北洪澇並發,26個省(區、市)出現不同程度城市內澇,為暴雨洪澇災害偏重年份。此外,沿海地區多遇颱風侵擾,2016登入強颱風比例為歷史最高,颱風直接經濟損失高於近10年平均。強對流天氣多發重發,全國有2000多縣(市)次出現冰雹或龍捲風天氣,損失偏重。

霧霾天氣

2016年人們共經歷了8次大範圍、持續性中到重度霾天氣過程,較2015年偏少3次,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要數2016年12月16-21日華北、黃淮等地出現的2016年持續時間最長、影響範圍最廣、污染程度最重的霾天氣過程。霾的多發與不利氣象條件有關,在霧霾多發的京津冀地區,平均大氣環境容量較常年和近十年分別偏低13%和2%,長三角和珠三角大氣環境容量低於常年,但較近十年偏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