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栗文化初探

中國栗文化初探

中國栗文化初探,作者,趙豐才,由中國農業出版社於2006-03-01出版。

基本信息

作 者: 趙豐才


出 版 社: 中國農業出版社
ISBN: 9787109107601
出版時間: 2006-03-01
版 次: 1
頁 數: 330
裝 幀: 平裝
開 本: 32開
所屬分類: 圖書>文化>民族文化

內容簡介

粟文化是通過一定的物質形態、文化形式和文化心理表現出來的,大致包括傑的科學性、傑的實用性、粟的審美性和象徵性以及粟的宗教性等幾個方面。《中國栗文化初探》從文化研究的角度,在蒐集了大量文獻資料的基礎上,採取了與一般研究板粟發展和社會發展不同的新視角,將粟文化融入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大系統,將理論思考與實踐經驗,學術探討與文化研究結合起來,多方面進行了深入的挖掘和探索。《中國粟文化初探》以清晰的思路,展現了中國粟文化的豐富內涵,內容較為充實。 
中國粟文化在中國傳統文化的土壤中孕育、發展、傳承,並滲透於中國傳統文化的各信領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寶貴的民族文化遺產。

編輯推薦

《中國栗文化初探》是由趙豐才所編寫,中國農業出版社出版發行的。

作者簡介

趙豐才,1963年生,1982年畢業於安徽省合肥林業學校(現合肥林業職業技術學院),進修於安徽農業大學、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中央黨校、中國政法大學等高等院校,研究生學歷。自1982年以來一直從事板栗豐產栽培技術的研究推廣工作,曾參加林業部“長江中下游板栗良種及豐產技術”、“板栗空蓬研究”、“板栗矮化密植早豐技術”,安徽省科委“大別山區板栗發展的研究”、“板栗豐產技術”、“板栗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經濟林及病蟲害種類調查和研究”等項目的科研工作,並獲得國家科委、林業部、安徽省科委、六安地區科委科技進步成果獎。先後在《昆蟲知識》、《經濟林研究》、《安徽農業大學學報》、《安徽林業科技通訊》、《實踐與理論》等科技科普刊物發表“淡嬌異蝽的研究”、“栗茶混交園建設的研究”、“截乾技術在板栗低產園改造上的套用”等論文38篇,多次獲省以上優秀論文獎。1992年編著出版了《板栗生產實用技術》一書,獲中國林學會全國第三屆優秀科普作品一等獎、安徽省第三屆優秀圖書三等獎。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栗屬性
第一節 栗的自然屬性
一、栗之名稱
二、形態特徵
三、生物學特性
四、生長與結果特性
五、分布範圍
六、種類
七、營養
八、中國栗在世界食用栗中的地位
第二節 栗的社會屬性
一、栗的起源
二、栗在人類發展中的作用
三、栗對中國革命的貢獻
四、栗在現代人類生活中的作用
相關連結
第二章 栗簡史
第一節 中國栗發展簡史
一、板栗發展史跡
二、新中國板栗的發展
第二節 板栗稅賦
第三節 古今栗事精選
一、炒栗溯源
二、板栗與旅遊
三、全國命名的板栗之鄉
四、板栗王拾掇
第三章 栗字及其演進
第一節 栗字考
一、栗字的由來及其喻意
二、栗字的演進
第二節 栗之詞組
一、指物
二、喻意
三、指地名
四、示姓名
五、歇後語
相關連結
第四章 栗詩
第一節 栗與詩
第二節 栗詩賞析
第三節 古今栗詩摘抄
第五章 栗與文學藝術民俗及其他
第一節 栗與歌賦及其他
一、栗歌
二、粟賦
三、栗啟
四、栗對聯
五、栗諺語
第二節 栗與文學藝術
一、栗與文人的情結
二、栗與文學作品的情結
三、栗與藝術
第三節 栗與民俗習慣
一、栗與祭祀
二、栗與民間飲食習慣
三、栗與“早立子
四.栗與禮儀
五、栗與元宵節燈火
第四節 栗之趣聞軼事及其他
一、歷史故事
二、亘古寓言
三、少兒故事
四、幼稚園地
第六章 栗科學
第一節 古代栗子的種植與貯藏
一、古代栗子的分布及其分類
二、板栗嫁接技術的誕生及其發展
三、古代板栗的實生繁殖
四、古代板栗樹的管理
五、古代板栗的貯藏、加工及其他
第二節 古代栗子的套用
一、充糧
二、賑災
三、充軍糧
四、作佳肴
五、治病強身
六、以栗傳情
七、栗材之用
八、造林綠化
第三節 先人對板栗生物學特性的認知
一、古人對栗子的認知
二、五果之說栗當其
第四節 近代中國栗科學的發展
一、板栗栽培技術研究
二、板栗加工技術論著
相關連結
第七章 栗實用
第一節 栗生態之功效
一、栗的生態功能
二、栗園栽培模式
第二節 栗的其他用途
一、栗葉可餵柞蠶
二、栗木、苞栽培食、藥用菌
三、用作工業原料
四、落花、落葉的再利用
第三節 板栗入藥與保健
一、入藥
二、美容美髮
三、耐飢健胃
四、其他醫療作用
五、食忌
第四節 中國古代栗子的食用
一、甜食
二、蒸栗
三、炒栗
……
第八章 粟之醫療保健
第九章 粟子現代飲食
第十章 粟文化的發展
後記
主要參考文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