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服務經濟報告2008

內容介紹

《中國服務經濟報告2008》向我們揭示了了長期的經濟成長過程清楚地顯示出農業部門主導,經歷工業部門主導,向服務部門主導的結構變遷。相應地,起主導作用的要素大致經歷了勞動、土地、資本、技術、人力資本的轉換。創新從工業部門主導階段開始,其重要性逐漸增強。熊彼特歸納的創新內容包括產品、工藝、市場、資源和組織等方面,均與工業部門主導階段相適應。在服務部門主導階段,創新的主要內容是創意.如構想、構思、藍圖、設計、程式等,特別是知識密集型服務業中的創新,其物質形態的成分越來越少.更多地表現為思想或意識形態的東西,所以,未來的經濟發展趨勢逐漸與服務業、人力資本、創意相聯繫。在這樣兩種迥然有異的經濟結構的背景中,對經濟成長也有著不同的解釋。而且,這是一個令經濟學家神往的領域。正如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美國經濟學家盧卡斯所說:“一旦開始考慮這些問題,就很難再考慮其他任何問題。”他所說的這些問題,就是經濟成長及其帶來的人類福利。
我們知道,在農業部門、工業部門主導的階段,要素投入的一個典型特徵,是邊際收益遞減。“對於固定數量的某些投入品(比如種子和土地),任何其他投入品——比如化肥、勞動或機械——的後續添加的單位所增加的產量會越來越少。”“對於廠商的生產函式,收益遞減意味著每增加一單位勞動所增加的產量小於前一單位勞動生產的產量。”當然,要素邊際收益遞減的假設是其他要素投入保持不變。這裡的其他要素當然也包括技術。不過,在農業部門和工業部門主導的時期,技術進步是相對緩慢的。尤其是在一個較短的時期,如一年之內,假定技術基本不變是可以接受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