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聞傳播學評論

,下簡稱CJR)是國內第一個新聞傳播學的專業網站。 CJR一直堅持著較高的學術品位,成為國內很多新聞傳播專業研究者以及媒介人士必看的網站,在國際華人新聞傳播學界也有一定影響。 CJR聯繫著一批海內外知名的新聞傳播學的專家學者,高質量的原創作品,使得網站的人氣大增。

簡介:中國新聞傳播學評論(www.cjr.com.cn)是由浙江線上新聞網站推出的中國網路界首家傳媒學術站點。從1999年創辦至今,CJR一直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既不譁眾取寵,也不故作高深;既堅持較高的學術品位和專業水準,又積極研討傳媒現象,努力推動學術交流,與學術界保持著良好的合作關係,以共同推動我國新聞傳媒學術研究的繁榮和發展。

“中國新聞傳播學評論”網站特色與前景探析

2003年,作者:陳一 陳惠娟

中國新聞傳播學評論(www.cjr.com.cn,下簡稱CJR)是國內第一個新聞傳播學的專業網站。從1999年7月誕生,中國新聞傳播學評論已經走過了4年多的歷程。對於中國的“第四媒體”,4年意味著:中國網際網路用戶從400萬增長到了6800萬,在cn.下註冊的域名由29045個增長到了250651個[1]。對於CJR,其站點平均每天訪問量也從開始的數百次,發展到現在的每天近萬次,尤其是去年底,伴隨著其母網站“浙江線上新聞網站”全新整合開通,CJR的訪問量更是成倍增長。CJR的成長與中國網際網路的成長保持了一種令人羨慕的正相關。在國際搜尋引擎GOOGLE上,以“中國新聞傳播學評論”為關鍵字搜尋,相關網頁有29700項之多[2]。應該說,網際網路的興起和普及給CJR的發展提供了有利的大環境,而CJR的發展更與其自身特色密切相關。本文力圖分析CJR的網站特色,並對CJR的發展前景提出建設性的意見。

一、依託傳統媒體,揚網際網路之長,做信息集納者和觀點提供者

目前,CJR既有自己的獨立域名,也是“浙江線上”(www.zjonline.com.cn)的一個子頻道。浙江線上新聞網站(www.zjol.com.cn)是浙江省惟一重點新聞宣傳網站,是繼浙江日報、浙江電台、浙江電視台之後新興的浙江省省級主流媒體,是綜合性、多媒體的浙江第一入口網站。從1999年到2003年,許多新聞傳播的學術網站因為各種原因關停並轉,CJR卻能不斷地提高發展,這就要歸功於它有“浙江線上新聞網站”這個強有力的“靠山”。

網際網路作為第四媒體已經被大多數人所認同。傳播包括新聞在內的各種信息是網際網路的主要功能。以“海量”、“及時”、“互動”為關鍵字的網際網路的出現,既衝擊了傳統的信息和新聞傳播媒介,又促使它們轉換自己的運行方式和固有形態。研究傳媒現象、交流傳播學術的主旨,要求網站必須遵循網際網路的特點和規則,做一個信息的集納者和觀點的提供者。

現在CJR每天都對其主要欄目進行大量更新,保證以最新的內容面對網友。據筆者統計,2003年8月28日到9月1日,在這普普通通的5天,網站主頁的頭條“焦點話題”共更新了9次,前後出現了10條,內容涵蓋了“中國報紙發行改革”、“與國外傳媒集團合作”等新聞傳播界重大而新銳的問題。

CJR的一些“重頭戲”集中在一些大的專題中。瀏覽“專題檔案”,我們可以看到,這個欄目的可讀性很強,訪問者能從多個側面了解到當今傳媒界的大事。如2003年5月7日,CJR推出了專題策劃“中國傳媒:非典時期的非常考驗”。這一專題及時而比較全面地評價了中國傳媒在“非典”中的表現,既有事件性報導,也有學術研討,還有對因此引發的邊緣學科——政府危機公關的探討。CJR還圍繞這一專題組織了自己的原創獨家文章,這充分體現了CJR敏銳的學術洞察力、較高的專業水準以及和學術界良好的合作關係。

二、堅持學術品位,推動學術交流,確立在華人傳媒界的話語權

1997年7月,台灣輔仁大學大眾傳播學研究所曾對亞太地區的大眾傳播學網站作過一次搜尋。結果在搜尋到的56箇中英文站點中,沒有一個來自中國大陸。[3]1999年CJR的成立,初步填補了這一空白。海外的研究者多了一個了解中國傳媒研究情況的視窗。

CJR一直堅持著較高的學術品位,成為國內很多新聞傳播專業研究者以及媒介人士必看的網站,在國際華人新聞傳播學界也有一定影響。

CJR聯繫著一批海內外知名的新聞傳播學的專家學者,高質量的原創作品,使得網站的人氣大增。如今,僅網站的“個人頻道區”就已經擁有25位知名專家學者,從“大洪視點”(閔大洪)到“域外心樹”(趙心樹),從“力丹做學問”(陳力丹)到“培仁新語”(邵培仁),閃爍著真知灼見的文章匯聚成了一個新聞傳播的學術寶庫。

對於自己的“個人頻道”,閔大洪曾評價說:“以往寫文章刊登在報刊上,傳播範圍有限,而且東一篇西一篇,若印成文集,也並非易事。……讓自己‘碼’的字讓更多的人更快更方便地看到,尤其是對同行及聞傳播院校學生而言,有什麼不好呢。”[4]這段話道出了專業網站與專業書籍等參考資料相比的優勢所在,正是因此,有不少剛入門者常常在CJR的網頁上“惡補” 新聞傳播的專業知識,而準備寫論文的學生則利用CJR蒐集資料,激發靈感。

據對某高校新聞傳播系研究生中所作的調查顯示:在接受調查的30人中,知道CJR的達到90%,有近三分之二的人經常訪問CJR網站,有一半的人把CJR加到IE瀏覽器中的“收藏夾”中,有1人把CJR設定成了IE瀏覽器的首頁。

除了專家學者的文章,在CJR中,我們還經常能讀到觀點新穎的業務交流文章和研究生論文。CJR為新聞從業者和新聞傳播專業的學生提供了一個學術討論和業務交流的空間。這些文章不僅反映著我國傳媒界的實踐,也活躍了網站的學術研究氣氛,又使研究生的成果在網上得到交流和檢驗。CJR的做法無疑是對我國傳統新聞學傳播學教育的一種有益補充,有利於學術觀點的碰撞和爭鳴。

三、鼓勵原創,尊重作者著作權,做好“嫁衣”把好“關”

網站編輯不同於傳統的編輯。面對每天都有的網頁更新的壓力,面對有限的學術資源,不少學術網站編輯都會“拾到籃里都是菜”。 但CJR卻始終堅持自己的學術品位,寧缺勿濫。若是轉載的文章,編輯要進行加工修改,這是傳統編輯工作強調的一環;若是原創稿,在堅持文章質量的前提下,編輯更要對其中的觀點、內容、術語、引文等進行把關修改,其中不難看出CJR對待學術的嚴謹態度和編輯自身的學識。

同時,CJR尤其注重自己的原創作品,網站組織了自己的“筆桿子”隊伍,這其中既有名聲顯赫學者,也有孜孜以求的學子。鼓勵原創必須尊重作者的著作權。CJR建立了首發付費機制,這在國內類似網站中還是先行者,在目前大多數網站不付稿酬的大背景下尤顯難能可貴。

鼓勵原創的態度,尊重作者的著作權的做法,加上網站編輯的辛勤勞動,保證了網站中內容的質量。因此,CJR的名字經常出現在其他的新聞傳播專業網站上或是綜合網站的“傳媒頻道”中——或是CJR發布的文章被轉載,或是一些研究者論文中很多資料註明出自CJR。

四、對CJR未來發展的思考

或許是某種巧合,在中國大陸,《杭州日報》是第一份電子報紙[5],CJR是第一個綜合性新聞傳播學術網站。在對網路的探索進程中,這兩個例子告訴我們:網際網路時代,信息的傳播中心已經不一定是地理概念上的中心。只要擁有網路資源,哪怕身處一隅,也能在網上開出一片天地。與傳統的新聞傳播期刊相比,CJR已經給我們展示了誘人的前景,CJR的未來發展值得我們認真思考。

1、最佳化內容:強化網路特點

網際網路的發展一日千里, “變”是網際網路不變的法則。建站之初設定的欄目有些已經不再適應目前的情況,部分長時間得不到更新的欄目應該果斷捨棄。

以“學術期刊要目”和“學子讀網”兩個欄目為例。把部分紙質學術期刊的目錄和內容搬上網,是CJR的首創。網站從2001年起連續2年多刊載了《新聞與傳播研究》、《國際新聞界》、《新聞記者》等的每期要目。然而隨著電子資料庫的普遍使用和完善,學術研究人員能方便地查閱這些期刊的電子版,刊載要目的意義已經不大。

2、加強互動:完善搜尋功能

網際網路的海量信息、時效性、超連結等優勢在CJR上都有明確的體現,CJR目前在互動性上似乎做得還不夠。互動的不足主要在於兩個方面,一是沒有站內搜尋功能,二是沒有方便的網民反饋設定。

《數位化生存》的作者尼葛洛龐蒂在提出“內容為王”一年後又提出了“導航為王”。只有依靠搜尋引擎,我們才能在浩瀚的網路中快速找到有用的信息,對於網站內部信息的搜尋,也是如此。另外,現在不少網站在其正文下面往往有“讀者評價”一類的設定,訪問者可以看到別人對此文的反饋,作者也能進行辯駁。在一問一答,爭論辯難中產生了互動,這是傳統期刊無法企及的。

3、突出網路特色:做一個研究媒介的媒介

CJR的訪問者大多是關注新聞傳播這一領域的人士,他們比一般網民更熟悉網路、更善於利用網路。網際網路研究一直是CJR的一個強項,CJR可以更加大張旗鼓地擴充網際網路研究的分量,成為一個中文網際網路研究的信息源、資料庫,觀點的平台、意見的市場。

4、突出地域特色:做好浙江傳媒界的文章

改革開放以來,浙江經濟飛速發展,浙江在建設經濟強省的同時,也在大力建設文化大省。浙江傳媒依託強勁的經濟基礎、深厚的文化底蘊和人文優勢,不斷發展壯大,傳媒產業在全國處於領先地位。據了解,浙江在全國最早開展網路好新聞評比,如今,“網路好新聞”已有望進入全國好新聞評比序列。

CJR處在傳媒業發達的浙江,與浙江傳媒有著天然的血肉聯繫,今後,CJR還應努力做好浙江傳媒界的文章,把浙江傳媒的新思路、好經驗推廣出去,把浙江傳媒界的新聞和動態發布出來,力爭成為人們了解浙江傳媒的又一個新平台。

據了解,目前CJR正在醞釀改版,改版不僅將對現有欄目進行調整,突出特色和優勢,更主要的是將大大加強網站的互動功能,張開雙臂迎接網際網路的燦爛明天。

注釋:

[1] 見中國網際網路信息中心:中國網際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1999年7月,第四次;2003年7月,第十二次)

[2] 2003年8月31日的數據。

[3] 閔大洪、曾凡斌:《中國新聞傳播專業網站評析》,參見中國社科院新聞研究所網站

[4] 魏永征,《關於首個傳播學者網頁“大洪視點“的對話》,原載1999年8月16日《中華新聞報》

[5] 閔大洪:《起步中的中國電子報刊》,原載《1996年中國新聞年鑑》

(來源:中國新聞傳播學評論)

“中國新聞傳播學評論”最新域名:http://cjr.zjol.com.cn/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