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

中國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

1945年9月2日,日本向盟軍投降儀式在東京灣密蘇里號軍艦上舉行。在包括中國在內的9個受降國代表注視下,日本在投降書上籤字。這是中國近代以來反侵略歷史上的第一次全面勝利,也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做出了巨大貢獻。之後每年的9月3日,被確定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幣和紀念郵票即將推出。此次發行的紀念幣一套4枚,包括鎳包鋼材質紀念幣、1/4盎司金質紀念幣、1盎司銀質紀念幣和5盎司銀質紀念幣各1枚。紀念幣正面主景圖案均為國徽,下方刊“2015”年號。這套4枚紀念幣中,鎳包鋼材質的發行數量為5億枚,1/4盎司金質紀念幣為5萬枚,1盎司銀質紀念幣為10萬枚,5盎司銀質紀念幣為5000枚。該套紀念郵票安排發行13枚郵票和1枚小型張。郵票內容為國務院公布的第一批國家級抗戰紀念設施、遺址及相關歷史背景。今年9月3日,《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七十周年》紀念郵票將在全國範圍內的紀特郵票銷售網點公開向社會銷售。

基本信息

歷史背景

1945年7月,英美蘇三國首腦在波茨坦1945年7月,英美蘇三國首腦在波茨坦
1931年9月18日,日本侵略者策動“九一八事變”,進而侵占中國東北。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者炮轟宛平縣城、進攻盧溝橋,發動全面侵華戰爭。中國人民毅然奮起,英勇抵抗。在中國共產黨倡導建立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旗幟下,以國共合作為基礎,全國各族人民包括港澳台同胞、海外僑胞同日本侵略者進行了歷時十四年的艱苦卓絕的鬥爭。
1945年9月2日上午9時(東京時間),同盟國聯合受降典禮在停泊於東京灣的美國軍艦“密蘇里”號上隆重舉行。日本政府全權代表和大本營全權代表分別在投降書上籤字,美國、中國、英國、蘇聯、法國和荷蘭、澳大利亞、加拿大、紐西蘭的全權代表(中國代表為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軍令部部長徐永昌將軍)在日本投降書上籤字確認,接受日本投降,投降書即刻宣告生效。至此,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結束,宣告日本帝國主義徹底失敗,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取得了完全勝利。
1946年4月,中國國民黨中常會決議將慶祝勝利的9月3日,定為抗戰勝利紀念日(“國定紀念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49年12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即公布了《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規定了“八一五抗戰勝利紀念日”。1951年8月13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發布通告,將抗戰勝利紀念日改定為9月3日。1999年9月18日,國務院對《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進行修訂,延續了9月3日為抗戰勝利紀念日的規定。
2014年2月27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經表決通過了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確定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的決定,確定每年9月3日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同時,2015年的9月3日還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日”。

回望歷史

一個偉大的民族,一個偉大的國家,總是在對歷史的一次次回望中不斷汲取前行的力量。
9月3日,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日——在這個屬於勝利者的明亮秋日裡,站在屬於正義者的歷史坐標上,再次回望半個多世紀前那段烽火歲月。

烽火狼煙

烽煙——五千年文明古國面臨亡國滅種的危險
1931年9月18日22時許,日本關東軍炸毀瀋陽柳條湖附近的南滿鐵路,反誣中國軍隊所為,隨即炮轟北大營襲擊東北軍,製造了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
4個多月後,128萬平方公里、相當於日本國土面積3.5倍的中國東北全部淪陷,3000多萬父老成了亡國奴。
1937年7月7日夜,日本侵略者為達到以武力吞併全中國的罪惡野心,悍然炮轟宛平城,製造了震驚中外的盧溝橋事變。
平津危急,華北危急!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
九一八’以來,很多中國人認為日本會適可而止,認為國際上會出面干涉。結果日本步步緊逼。到1935年華北事件後,中國民眾已經普遍意識到,除了抵抗無路可走了。
烽煙籠罩盧溝曉月的那個夜晚,徹底驚醒了一個民族。

民族怒吼

怒吼——只有全民族實行抗戰,才是中國的出路
盧溝橋事變,日本全面侵華戰爭的開始;盧溝橋抗戰,中國全民族抗戰的開端。
生死存亡之際,在中國共產黨倡導下,一個以國共合作為基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形成。
中華民族的民族意識在全體中國人中形成、覺醒,達到空前的程度,這是抗日戰爭給中華民族內心深處帶來的最深刻變化。
億兆一心,戰則必勝。素來溫和、寬容、善良的中華民族,用以血還血的悲壯,投身血戰到底的抗爭。

同胞血戰

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
血戰——一寸山河一寸血,四萬萬同胞千萬兵在不足10平方公里的範圍里,中國軍隊血戰半月,殲敵1萬餘人,以3萬人的代價贏得了台兒莊大捷。
8年全面抗戰,在中國敵後戰場和正面戰場共進行重大戰役200餘次,大小戰鬥近20萬次,殲滅日軍154萬餘人,約占日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死傷人數的70%。中國傷亡3500餘萬人中,有3000餘萬為平民。
浴血而戰,血戰至死。中華民族用血肉之軀,築起了一道新的長城!
1940年2月23日,年僅35歲的抗聯英雄楊靖宇,在敵人的瘋狂追殺下,永遠倒在了這棵青松旁的雪地上。
在那片英魂永駐的東北熱土上,怎能忘了與楊靖宇同年犧牲的另一位英雄:張自忠。
1940年,日軍分三路進犯襄樊、宜昌。49歲的國民黨第33集團軍總司令張自忠上將身陷重圍。5月16日,這位曾指揮部隊擊潰有“鐵軍”之稱的日軍板垣師團的抗日名將,在日軍的刺刀下壯烈殉國
怎能忘了與張自忠同月犧牲的另一位英雄:左權
1942年5月,日軍重兵包圍了位於山西遼縣的八路軍總部,38歲的八路軍副總參謀長左權為掩護部隊突圍,以身殉國,把年輕的生命永遠融入了巍巍太行山。
將軍和士兵並肩赴死,軍人和百姓戮力抗敵。他們身上集中體現了中華民族不怕犧牲、英勇頑強的精神,正是這種視死如歸、奮不顧身的英雄行為,確保了全民族的獨立和解放。

民族救亡

砥柱——中國共產黨始終高舉民族救亡的大旗
抗戰期間,中國共產黨秉持民族大義,始終高舉起民族救亡的大旗。
——是中國共產黨率先吹響了抗戰的號角,提出武裝抗日的愛國主義主張,擔當了武裝抗擊日本侵略者的先鋒隊。
從1931年底開始,中國共產黨就陸續向東北派出大批幹部,加入到當地的抗日武裝中,並組建了東北抗日聯軍。
——是中國共產黨倡導建立並領導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這是抗日戰爭取得勝利的決定性因素和最強大武器。
在整個抗日戰爭的艱難進程中,中國共產黨始終把中華民族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有力地維護了全民族的堅強團結,成為全民族團結抗戰的領導核心。
——是中國共產黨對整個抗日戰爭實施了正確的戰略指導,為堅持抗戰和奪取勝利提供了基本保證。
當抗日戰爭進入戰略相持階段,尤其是在亡國論、速勝論等論調甚囂塵上之際。是毛澤東集中共產黨人的集體智慧,廓清人們思想認識上的重重迷霧,為奪取抗戰勝利指明方向。
——是中國共產黨廣泛建立了抗日根據地,領導和開闢了廣闊的敵後戰場,為抗戰勝利作出巨大貢獻。
在這場事關民族生死存亡的抵禦侵略的戰爭中,中國共產黨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歷史選擇了中國共產黨力挽狂瀾、救中華民族於水火之中。

同盟合作

攜手——東西方一起抗擊有史以來最黑暗的邪惡力量
2013年9月,牛津大學教授拉納·米特的英文版專著《被遺忘的盟友:中國的二戰》出版,在西方世界引起極大反響。一年後的這個9月,它的簡體中譯本已擺放在北京許多書店的醒目位置。
中國在20世紀三四十年代參與那場艱苦卓絕的戰爭,不僅僅是為了國家尊嚴和生存,還為了所有同盟國的勝利。在那場戰爭中,東西方一起抗擊了有史以來最黑暗的邪惡力量。
——作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中國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作出了巨大貢獻。
正是因為中國人民的長期英勇作戰,打亂了日軍‘北進’‘南進’計畫,有力支持了太平洋戰場上英美聯軍作戰;也正是因為確信日軍無力進攻蘇聯,史達林才得以放心從遠東抽調50餘萬兵力抵抗德軍,最終贏得了蘇德戰場上的勝利。
——作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也得到了全世界愛好和平的國家、人民和團體在道義和人力、物力、財力上的支援和幫助。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抗日戰爭爆發後,全世界數以千百計的國際友人和團體紛紛來華支援中國人民抗戰,加入到中華民族的解放事業中。
這是一份並不完整的統計記錄:
蘇聯是抗戰中首先向中國提供援助的國家,美國人民也直接參與中國的抗戰事業。
抗戰期間,德國的米勒大夫、奧地利的傅萊和羅申特大夫、瑞典的霍爾曼醫師、捷克的弗里德利希·基希醫師、英國記者喬治·阿克以及澳洲紐西蘭的路易·艾黎等歐洲朋友冒死來華服務。
抗戰期間,朝鮮義勇軍、義勇隊和中國人民一道抗擊日本侵略者。日本的反戰同盟也加入反對日本侵略戰爭的隊伍。越南、菲律賓、泰國、馬來亞、緬甸、印度和印度尼西亞等地的人民也參加或支持了中國人民的抗戰。
在這場抗擊反侵略反人類的正義戰爭中,中國抗戰得到了國際社會的有力支持和援助,引發了遍及全世界的聲援浪潮,反映了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共同願望。

偉大勝利

勝利——中華民族命運的歷史轉折,值得世界銘記的偉大勝利
1945年8月15日,在全世界正義之師的打擊下,被中國戰場的大反攻徹底摧毀信心的日本天皇以“終戰詔書”的形式宣布無條件投降。
1945年8月21日,湖南芷江,日本降使向中方代表交出在華兵力部署圖,接受了令其陸、海、空三軍繳械投降的命令備忘錄。
1945年9月2日,日本東京灣,“密蘇里號”戰列艦上,日本新任外相重光葵和參謀總長梅津美治郎代表日本政府在投降書上籤字後,接受投降的同盟國代表,包括中國的徐永昌將軍,依次簽字。
1945年9月3日,國民政府決定這一天為抗日戰爭勝利慶祝日。這個日子,也被全世界公認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日。
1945年9月9日,南京,這個曾慘遭日軍屠城暴行的六朝古都,見證了侵略者最後低頭的歷史性時刻:中國在南京正式接受日本投降。
抗戰勝利,中國不僅參與了戰後世界秩序的安排,而且成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承擔起維護人類和平與安全的更大責任。
浴火重生,中華民族洗去百年屈辱,贏得了地位、自信和尊嚴,第一次以勝利者的姿態,在世界的東方昂首挺胸站了起來!
這是中華民族命運的歷史轉折!這是值得世界銘記的偉大勝利!
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記走過的路;走得再遠、走到再光輝的未來,也不能忘記走過的過去。

銘記歷史

1945年9月3日,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
這是一個讓所有中國人揚眉吐氣而又黯然神傷的日子。揚眉吐氣的是,70年前中國人民獲得了這場戰爭的勝利。的確,抗日戰爭造成中國人民傷亡3500萬人,給中國人民帶來巨大的人員財產損失。抗戰雖然遠去,但依然有其啟示意義。
抗戰啟示我們,要銘記苦難、繼往開來。和平與發展是當今世界的主流,但不穩定的因素依然存在。日本竭盡全力美化侵略歷史,國內右傾主義嚴重、軍國主義有所抬頭,霸占中國神聖國土——釣魚島,預備修改戰後憲法,都提醒人們要提防這個瘋狂的近鄰。日本滅我之心不死、亡我之心猶存,大家決不能掉以輕心。儘管中國發展起來了,但人們不能驕傲自滿。要銘記苦難,朝著中國夢的實現繼續發力。銘記苦難,不是為了報復,而是為了臥薪嘗膽,不忘苦難的滋味。儘管中國發展起來了,但距離中國夢的實現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任重而道遠。
珍惜和平,共同維護戰後秩序。2015年9月3日是中國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現階段回顧歷史顯得尤為重要,應當藉此機會呼籲人們勿忘歷史,珍惜和平,共同維護戰後秩序。1945年9月2日,日本向盟軍投降儀式在東京灣密蘇里號軍艦上舉行。之後每年的9月3日,被確定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紀念日。

立法紀念

中國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2014年2月25日下午審議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確定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的決定草案和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設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的決定草案。
關於確定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的決定草案的說明指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勝利,成為中華民族由衰敗走向振興的重大轉折點,為實現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建立新中國奠定了重要基礎,為世界各國人民奪取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爭取世界和平的偉大事業作出了巨大貢獻。由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專門作出決定,以立法形式確定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集中反映中國人民的意志,使我們牢記歷史,不忘過去,珍愛和平,開創未來,是十分必要的。
說明強調,制定該決定是為了更好地緬懷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中英勇獻身的英烈和所有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作出貢獻的人們,銘記中國人民反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艱苦卓絕的鬥爭。關於紀念日日期的確定,草案延續了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和國務院關於抗戰勝利紀念日的規定,將9月3日確定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
2014年2月27日下午,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經表決通過了兩個決定,分別將9月3日確定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將12月13日確定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
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確定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的決定指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是中國人民抵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正義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近代以來中國反抗外敵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戰爭。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勝利,成為中華民族走向振興的重大轉折點,為實現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重要基礎。為了牢記歷史,銘記中國人民反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艱苦卓絕的鬥爭,緬懷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中英勇獻身的英烈和所有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作出貢獻的人們,彰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的重要地位,表明中國人民堅決維護國家主權、領土完整和世界和平的堅定立場,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民族精神,激勵全國各族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共同奮鬥,決定將9月3日確定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每年9月3日國家舉行紀念活動。

意義重大

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經表決通過,確定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以立法的形式確定紀念日,充分反映了全國各族人民共同心聲:表示歷史越來越遠,但記憶應該保鮮,中國人要擰成一股繩,實現中國夢。
全國人大常委會以立法形式確立紀念日,集中反映了中國人民的共同意志,表明了中國人民堅決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堅定立場,表明了中國人民反對侵略戰爭、捍衛人類尊嚴、維護世界和平的堅定立場。依照全國人大常委會的決定,隆重地舉行法定的、國家層面的紀念和悼念活動,目的是要牢記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偉大意義,充分認識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的重要地位和巨大貢獻,充分認識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為實現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奠定的重要基礎,永遠銘記中國人民反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艱苦卓絕鬥爭;牢記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給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造成的深重災難,警醒全世界人民時刻警惕日本為軍國主義侵略歷史翻案,維護第二次世界大戰勝利成果和確立的戰後國際秩序;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民族精神,激勵全國各族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促進人類和平與發展的崇高事業而共同奮鬥在中華民族的復興征程上,這是兩個具有特殊意義的日子。一個是1945年9月2日日本政府正式簽訂投降書,9月3日舉國同慶,中國人民取得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也標誌著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完全勝利。一個是1937年12月13日,三十多萬同胞慘遭日本侵略者殺戮。全國人大常委會首次以立法形式將這兩個日子分別確定和設立為國家層面的紀念日。這一將重大紀念活動制度化、規範化的國家行動,集中反映了全體中國人民的共同意願和心聲。
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國主義侵略者策動“九一八事變”,進而侵占中國的東北,並於1937年7月7日,悍然發動全面侵華戰爭,犯下了屠殺、姦淫、焚燒、掠奪等一系列慘絕人寰的罪行,南京大屠殺是其無數暴行中最集中、最突出、最具有代表性的一起,是人類文明史上泯滅良知、滅絕人性和踐踏文明的殘忍暴行。在中華民族的危難之際,中國人民徹底覺醒和頑強奮起,在中國共產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旗幟下,以國共合作為基礎,全體中華兒女萬眾一心、共赴國難,與日本侵略者進行了長達14年的艱苦卓絕的鬥爭,最終取得了近代以來中國反抗外敵入侵的民族解放戰爭的第一次完全勝利,開啟了中華民族走向振興的重大轉折。
忘記歷史就等於背叛,銘記歷史才能開創未來。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是正義戰勝邪惡、光明戰勝黑暗、進步戰勝反動的偉大勝利,值得我們永遠紀念。中國人民反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不屈不撓鬥爭,值得人們永遠銘記。在這一戰爭中,所有英勇獻身的英烈和為之作出貢獻的人們,值得人們永遠緬懷。在日本帝國主義侵華期間,南京大屠殺慘案及日本侵略者製造的其他滅絕人性的慘案,值得人們永遠牢記。
通過立法確立紀念日和公祭日,並舉行紀念和悼念活動,是國際通行做法。讓中國人民緬懷先烈,紀念為抗戰作出貢獻的人們,為的就是要牢記歷史、不忘過去、珍愛和平、開創未來,表明中國人民堅決維護國家主權、領土完整和世界和平的堅定立場;為的就是要牢記侵略戰爭給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造成的深重災難,表明中國人民反對侵略戰爭、捍衛人類尊嚴、維護世界和平的堅定立場。同時,也是為了警醒全世界人民時刻警惕日本軍國主義死灰復燃,避免歷史悲劇的重演,更好地維護世界和平。
人民中國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民族復興的偉大夢想。越是在這樣的時候,越是要銘記歷史,越不能忘記我們所走過的艱辛曲折的道路,越不能忘記無數英烈先輩所作出的貢獻和付出的犧牲。在銘記歷史中砥礪民族復興的堅強信念,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民族精神,13億人民就必定能完成幾代中國人的夙願,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想。

社會反響

“從落後、挨打,到抗爭、探索,中華民族歷經磨難卻頑強屹立。在這裡,歷史留下了一路走來的痕跡,我們在不斷回望歷史的過程中汲取營養,因為忘記歷史,就等於觸碰了民族生存的底線。”八路軍蘭州辦事處紀念館館長朱永光說,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就是給愛國主義確立一個載體,讓全民族的愛國情緒有更好的著力點、支撐點。
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作出這樣的決定,集中反映了中國人民的意志,使人們牢記歷史、不忘過去、珍愛和平、開創未來,將激勵全國各族人民的愛國主義熱情,鼓舞全國各族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鬥,將更加堅定全國各族人民捍衛國家主權、領土完整的堅強決心。
原江蘇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民建江蘇省委主委趙龍,是首位提出將每年12月13日設立為國家公祭日的倡議者。他回憶說,在2005年全國政協會議上首次將這一想法提出後,立即得到了大家的認同,當時就有49名全國政協委員聯合簽名。
江蘇省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孫宅巍說,國家公祭日的設立完全符合國際上的慣例,多年來一直希望把紀念的級別能夠提升到國家級,有關南京大屠殺的歷史不容任何詆毀和質疑。
國家榮辱決定個人命運,居安思危才能長治久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就是抗戰中譜寫的。那段歷史越來越遠,但記憶應該保鮮。讓一代代中國人重溫歷史,可以從中獲取啟迪和力量。”
不要忘記“木門上日軍留下的彈片”
1939年2月,中國空軍和蘇聯空軍志願隊在蘭州地區空域聯合抗擊日軍空襲,這也是作為抗戰大後方的蘭州,唯一一次與日軍正面交鋒。八路軍蘭州辦事處紀念館裡,一扇木門上深深的彈坑中,還留有一塊日軍飛機投彈後的彈片。
很多人在經過紀念館裡抗日戰爭展區時,都會放慢腳步,仔細聆聽講解,尤其對年輕人,講解員會更加認真地去講,讓他們更直觀地了解歷史,讓他們知道歷史不應忘卻。
一位朱姓老人凝望著玻璃櫃中簡陋的馬鞍、馬刀等文物,時而手扶眼鏡、躬身注目,時而表情凝重、若有所思。老人祖籍山東,日本侵略中國時自己還未出生,但父輩告訴他當年日寇的兇殘。“應該有個紀念日來讓子孫後代回望過去、祭奠英靈,中國人只有銘記歷史,才能守住和平。”
瀋陽為了紀念“九一八事變”,已經連續10多年舉行鳴警撞鐘活動。而此前,許多人對“九一八”知之甚少,甚至有的人搞慶典活動也趕在這一天,為的是取“就要發”諧音的吉利。瀋陽堅持舉行這項活動幾年後,當地絕大多數民眾都已熟悉了這段歷史,不再這一天討口彩,反而自發去參觀“九一八”歷史博物館的市民越來越多。
83歲的南京大屠殺倖存者王津,每逢12月13日都要到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參加悼念活動。在南京大屠殺期間,她目睹父親被日本兵殺害。她說每到這個日子心裡就很難過,就想到紀念館祭拜爸爸,每到夜深人靜的時候也都會想起那些苦難的日子。王老太說,設立國家公祭日的決定對她來說是一個重大的安慰,人們應該永遠記住這個日子。
“擰成一股繩,實現中國夢”
南京大屠殺倖存者楊翠英,儘管已經90高齡,她說這個日子不能被忘記。楊老太希望人們把她們這些受害者講的話記在心裏面,講給大家的親戚朋友聽聽,以實際行動搞好工作,以實際行動保衛國家和平。
“每個民族都有責任建設好祖國大家園,在邁向富強民主的過程中,勿忘歷史,祖國強大了,就沒有人再會來欺負我們中華民族。”甘肅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縣人民法院法官才讓旺傑說,我們56個民族要讓歷史的真相和記憶傳承,團結一心,去擊碎日本軍國主義的謊言。才讓旺傑說每天他都會認真地去對待每一起案件的審理,他在努力讓自己的工作為祖國的強大作出點滴的貢獻。
“好了傷疤不能忘了疼。”瀋陽“九一八”歷史博物館館長助理崔俊國說,從“九一八事變”到抗戰結束,日軍在中國犯下的罪行罄竹難書。其中在遼寧撫順製造的平頂山慘案,屠殺了3000多名無辜民眾,這樁慘案與南京大屠殺都是日軍法西斯罪行的集中表現。設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公祭日,一是告慰亡靈,國家不再積貧積弱;二是警醒國人,落後就會挨打;三是召喚和平,紀念歷史不為銘記仇恨,而是為了避免重蹈歷史覆轍。
崔俊國說,修繕復原的新中國審判日本戰犯特別軍事法庭2014年五月有望和觀眾見面。“屆時,當年審判的影像資料將公之於眾。人們可以看到,日本戰犯是如何痛哭流涕承認自己的侵華罪責,請求中國人民的寬恕。”
在得知中國全國人大將每年9月3日確定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時,95歲高齡的日本八路軍新四軍戰友會會長小林寬澄說,中國對世界反法西斯戰爭貢獻很大,設立這樣的紀念日非常有意義,只有讓年輕人多了解一些戰爭,才永遠不會再有戰爭。
小林唯一的願望是要在有生之年,把真實的侵略歷史告訴我的子孫,讓更多的日本人知道,日中友好來之不易,要珍惜它,愛護它,切莫讓歷史的時針倒轉,日中人民要世世代代友好下去!

媒體評論

2014年2月,全國人大常委會決定以立法形式確立9月3日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以國家層面的莊重儀式,以全體人民的共同參與,向這場血淚書寫的偉大勝利致以崇高的敬禮。
以國之名向勝利致敬,為的是告慰在日本侵華戰爭中慘遭殺戮的千萬同胞和為國捐軀的抗戰英烈。
自1931年“九一八”事變始,至1945年日本投降終,14年間,面對窮凶極惡的侵略者,中華民族誓與侵略者殊死抗爭,付出了3500萬軍民傷亡的巨大代價。南京大屠殺的慘絕人寰,山河破碎的國恨家仇,中國人民有著痛徹心扉的體會。“我們有責任見證苦難永遠不再重演,受難者的記憶被永久尊重。”聯合國的呼籲,道出了紀念的真諦。
以國之名向勝利致敬,為的是銘記這一改變中國命運的歷史性轉折。
回望屈辱悲壯的中國近代史,帝國主義列強幾乎都參與了對中國的侵略掠奪,雖有無數仁人志士奮起反抗,但最後都以失敗告終。抗日戰爭的勝利,徹底扭轉了百年來中華民族落後挨打的局面。中國共產黨於危難之際挺身而出,在其倡導並積極推動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旗幟下,舉國上下眾志成城,共赴國難,在中華民族反抗外敵的歷史上,從來沒有像抗日戰爭這樣,民族覺醒如此深刻,社會動員如此廣泛,戰鬥意志如此堅強。時任美國亞洲艦隊司令哈里·亞內爾不禁感慨:“反抗日寇的民眾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力量,他們時時在增長中,他們的勝利是一定的!”經過抗戰洗禮的中華民族,在中國共產黨指引下更加團結堅強,從此走上了通往偉大復興的希望之路。
以國之名向勝利致敬,為的是捍衛戰後國際秩序、守護世界和平之光。
維護和平正義,一直是人類的最高責任與共同追求。二戰期間,中國與世界反法西斯力量並肩作戰,以巨大的犧牲換來了戰爭的最終勝利,用鮮血和生命為戰後國際秩序打下了堅實基礎。然而,在當前全球反思戰爭、祈禱和平之際,曾經的施暴者,卻在否定、歪曲甚至美化侵略歷史;當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理念日益成為各國共識,日本當局卻公然挑戰國際秩序,不斷為亞太穩定製造事端。
歷史不能忘卻,正義不容挑戰。對抗戰勝利的隆重紀念,既是對蠢蠢欲動的軍國主義分子的威嚴震懾,亦是為整個國際社會敲響警鐘:如果任由日本右翼篡改歷史,在整軍備武的道路上繼續狂奔,損害的將不僅是地區穩定,更是來之不易的世界和平。
以國之名向勝利致敬,為的是弘揚抗戰精神,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69年前的硝煙雖已散去,但中華民族在強敵面前表現出的萬眾一心、百折不撓的抗戰精神和愛國情懷,依然是我們當今正在進行的民族復興偉大事業中最可寶貴的精神財富。
中華民族歷經戰亂和苦難的歷史告訴我們,個人的命運與國家興衰息息相關,落後就要挨打,只有國家富強,人民才能安居樂業。30多年的改革開放使中國煥發勃勃生機,站在全面深化改革開局之年的歷史新起點,我們距離實現民族復興的宏偉目標從未如此之近。同時,改革發展的道路上我們仍然面臨嚴峻的挑戰和艱巨的任務。從思想觀念的破冰到發展方式的轉變,從利益格局的調整到制度建設的創新,處在發展關鍵階段的中國,更需要從抗戰精神中汲取力量,增強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以一往無前的勇氣和擔當,將改革大業不斷推向前進。
殷憂啟聖,多難興邦。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到來之際,讓我們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珍視和平、警示未來,倍加珍惜和維護來之不易的發展成就與和平環境,大力弘揚偉大的抗戰精神,在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堅定信念,團結奮鬥,共同譜寫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新的光輝篇章。[11]

紀念活動

2014年9月3日,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9周年紀念日。也是2014年2月27日,全國人大常委會決定將9月3日設立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後,首個紀念日。2014年9月3日上午,黨和國家領導人習近平、李克強、張德江、俞正聲、劉雲山、王岐山、張高麗等來到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與首都各界代表一起,向抗戰烈士敬獻花籃。
七常委和民眾共祭抗戰英烈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前,鮮艷的五星紅旗迎風飄揚,由習近平總書記2014年7月7日揭幕的“獨立自由勳章”雕塑熠熠生輝。紀念館正門上方懸掛著“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9周年”橫幅。大門兩側,威武的三軍儀仗兵持槍佇立。
儀式由李克強主持。習近平等和全場1500多名各界代表齊聲高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禮炮震天,全場肅立,向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中英勇犧牲的烈士們默哀。
默哀畢,軍樂團奏響深情的《獻花曲》,14名禮兵托起7個花籃,緩緩走進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序廳,將花籃擺放在象徵中華民族團結抗戰的大型浮雕《銅牆鐵壁》前。習近平等領導同志緩步登上台階,走進紀念館序廳,在花籃前駐足凝視。隨後,習近平等走出大廳來到紀念館前平台。台階上,56名手持鮮花的少先隊員朝氣蓬勃。3500羽和平鴿振翅高飛,五顏六色的氣球騰空而起。
紀念儀式後,習近平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和各界代表走進展廳,參觀《偉大貢獻——中國與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專題展覽。習近平仔細觀看,認真聽取講解,不時駐足,詳細了解有關情況。
活動開始前,習近平等與參加儀式的抗戰老戰士和老同志、抗戰烈士親屬、為抗戰勝利作出貢獻的國際友人遺屬代表親切會面。
背景揭秘;儀式上的數字寓意
為何鳴放14聲禮炮?升空14000隻氣球?放飛3500羽和平鴿?這些看似平常數字,其實是有意安排的。這次儀式上的精心安排和紀念館裡的一些固定設施,其實都有著深刻意義。儀式現場有14個方陣,包括:抗戰老戰士、抗戰烈士親屬、國際友人遺屬方陣、嘉賓方陣、少數民族方陣、大中國小生方陣、解放軍和武警部隊官兵方陣、機關幹部及各界民眾方陣以及140面彩旗方陣等;儀式上,鳴響了14聲禮炮;現場放飛14000隻氣球,象徵從1931年九一八事變到1945年日本投降,中國人民艱苦卓絕的14年抗戰歷程。

最新活動

2015年9月3日上午將在北京天安門廣場舉行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大會(包括檢閱部隊)習近平總書記出席並作重要講話。
按照以往慣例,國家領導人往往會在“逢五”、“逢十”的抗戰勝利紀念日參加紀念活動。其中,一個重要活動就是到訪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
不過,這一慣例在2014年首次被打破。7月7日,全民族抗戰爆發77周年紀念儀式後,習近平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和各界代表走進展廳,參觀“偉大勝利——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大型主題展覽”。據新華社報導,這是國家最高領導人首次在“7·7”當天參與官方紀念。
抗戰勝利70周年,在召開的國新辦發布會上,中宣部副部長王世明在介紹紀念活動安排時說,2015年7月7日將結合紀念全民族抗戰爆發78周年,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舉行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主題展覽開幕式。
1哪些領導人出席紀念儀式
按照慣例,2015年9月3日抗戰勝利紀念日這天的紀念活動規格,高於7月7日的紀念活動。
2014年7月7日
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出席紀念儀式並講話,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俞正聲主持紀念儀式。
其他領導人:國務院副總理劉延東,中宣部部長劉奇葆、中央軍委副主席范長龍、中央辦公廳主任栗戰書、北京市委書記郭金龍、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兼秘書長王晨、全國政協副主席兼秘書長張慶黎等。
2014年9月3日
中央政治局常委:習近平、李克強、張德江、俞正聲、劉雲山、王岐山、張高麗。
其他領導人:在京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全國人大常委會部分領導同志,國務委員,最高人民法院院長,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全國政協部分領導同志以及中央軍委委員。
2參加紀念儀式的還有誰
抗戰老兵:參加過抗日戰爭的老戰士和老同志代表,以及抗戰烈士家屬代表。“七七”紀念儀式上,習近平還與一名中國共產黨抗戰老戰士和一名中國國民黨抗戰老戰士共同為“獨立自由勳章”雕塑揭幕。
其他參加者:中央黨政軍群有關部門和北京市主要負責同志,各民主黨派中央、全國工商聯負責人和無黨派人士代表,以及首都各界民眾代表(包括青年代表和少年兒童代表等)。
3領導人走進紀念館參觀什麼
2014年7月7日
習近平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和各界代表走進展廳,參觀《偉大勝利——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大型主題展覽。該展覽以“偉大勝利”為主題,全面再現了中國人民14年浴血抗戰的歷史畫卷。共分八個部分:第一部分:民族危機,救亡興起;第二部分:國共合作、共赴國難;第三部分:抗戰燈塔、中流砥柱;第四部分:日軍暴行、慘絕人寰;第五部分:浴血疆場、民族壯歌等。
2014年9月3日
習近平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參觀的是《偉大貢獻——中國與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專題展覽。該展覽分為五個部分。第一部分:中國率先揭開了世界反法西斯序幕,開闢了第一個大規模反法西斯戰場;第二部分:中國抗戰打破德意日瓜分世界圖謀,保障同盟國“先歐後亞”戰略實施;第三部分:亞太地區盟軍重要的戰略支柱,盟軍對日作戰重要的後方基地等。展覽展出珍貴照片200餘幅。
4領導人參觀抗戰紀念館用時多久
2014年7月7日,習近平一行參觀時間約為20分鐘,重點參觀了盧溝橋事變沙盤、毛澤東《論持久戰》照片、抗日民主政權建設照片等內容。
5歷年如何紀念七七抗戰紀念日
改革開放以來,每年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周年紀念日,都會有紀念活動。每年紀念活動規模並不相同,“逢五”和“逢十”的年份規模較大。最重要的紀念地點就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
在普通年份,每年7月7日紀念活動,主要是以各界赴紀念館悼念等形式紀念。但在有些節點年份,會採取舉辦活動,演唱抗戰歌曲、朗誦抗戰詩歌的形式紀念。
規模較大的有,2005年7月7日,抗戰紀念館舉行《偉大勝利——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0周年》大型主題展覽。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長春、時任中宣部部長劉雲山等多位領導出席開幕式,時任北京市委副書記、市長王岐山主持開幕式,開幕式有2000人參加。

奏唱國歌

按慣例,紀念儀式開始時,由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樂團奏響《義勇軍進行曲》,出席儀式的黨和國家領導人及各界代表要齊聲高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

敬獻花籃

從1995年開始,9月3日的大型紀念活動開始增加敬獻花籃的儀式。黨和國家領導人參加活動。2014年9月3日,全場默哀完畢後,軍樂團奏響深情的《獻花曲》,14名禮兵托起7個花籃,緩緩走進抗日戰爭紀念館序廳,將花籃擺放在大型浮雕《銅牆鐵壁》前。

放飛和平

2014年9月3日,敬獻花籃後,習近平等領導人走出大廳來到紀念館前平台。3500羽和平鴿振翅高飛,五顏六色的氣球騰空而起。在7月7日的紀念活動上也曾放飛和平鴿。2005年7月7日的紀念活動上,就放飛了3000羽和平鴿飛上藍天。
2015年7月9日,香港特區立法會通過《特別假期(2015年9月3日)條例草案》,將2015年9月3日定為一次性的額外公眾假期和法定假日。此外,澳門特別行政區立法會9日是也通過將2015年9月3日列為強制性假日,紀念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