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慈善組織個案研究

中國慈善組織個案研究

二、公眾參與的理念 二、成功和公眾參與的關係 三、策略和公眾參與的關係

作 者:陳津利 著
出 版 社:中國社會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8-6-1
版 次:1
頁 數:395
字 數:400000
印刷時間:2008-6-1
開 本:16開
紙 張:膠版紙
印 次:1
I S B N:9787508721873
包 裝:平裝

內容簡介

20世紀90年代中期,“慈善”這個字眼在官方媒體上還是一個被謹慎使用的概念,有些理論權威總是喜歡給“慈善”塗上幾分宗教或階級的色彩,無視幾千年來普通百姓互助互濟的歷史,硬是把它劃為寺廟、貴族或資本家的專利,抑制慈善事業的發展,但慈善事業並沒有停下她的腳步,機構的數量和實力都在迅速增長。短短10年的工夫,一切就又發生了新的變化。今天,翻開報紙雜誌,打開廣播電視,登錄網路媒體,你會發現到處都是對慈善事業的溢美之詞。人們稱慈善事業是“崇高的事業”,“美好的事業”,“光彩的事業”;是“社會保障工程”,“道德文明工程”,“陽光工程”,“民心工程”,是社會文明的重要標誌。慈善信息不僅長驅直入主流媒體,而且還經常出現在頭版頭條。2000年,國家《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個五年計畫綱要》明確提出發展慈善事業的要求,中央關於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並就發展慈善事業的關鍵環節進行論述。慈善事業已經從民間微弱的扶貧濟困行為,成為黨和政府的事業,成為全社會的事業,全社會的共同責任。

作者簡介

陳津利,1957生,西安交通大學工學學士,香港中文大學碩士(專業方向:社會工作)、博士(專業方向:社會福利),國家康復輔具研究中心教授。
曾任工程師,從事精密機械航空航天等領域產品研發和試製;曾任民政部管理幹部學院系主任、副教授,從事民政經濟、福利事業教學研究十幾年,撰寫專著《社會福利企業經營戰略》,主編《社會福利生產管理》等;有關癌症患者情感及自助組織社會支持等研究論丈在香港專業學術期刊發表並參與美國相關研討會,相關文章入選國際社會工作研討會論文集;在中國台灣“東亞社會福利暨社會工作實務研討會”上作《中國大陸殘障人福利政策流變》的主題報告,並被編入會議論文集。

目錄

序言
作者的話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
第二節 本報告主題、意義和主要內容 
一、成功、策略和公眾參與
二、中國慈善事業發展和社會工作者的使命
三、本研究報告的基本內容構成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慈善組織的特徵
一、慈善組織
二、社會系統視角的慈善組織
三、慈善組織的基本屬性
四、中國環境下的慈善組織
五、本節小結:多元視角下的慈善組織特徵
第二節 成功的概念和模式
一、成功的概念
二、成功緯度的分析模式
三、緯度關係和整合概念
四、小結:成功的界定和績效分析模型
第三節 策略取向的多元觀點
一、策略選擇的文獻觀點
二、中國本土實踐的策略技術
三、本節小結:策略取向的多元觀點
第四節 公眾參與
一、公眾參與(public paIticipation)的界定
二、公眾參與的理念
三、公眾參與的類別
四、公眾參與小結
第五節 成功、策略和公眾參與的關係
一、成功和策略的關係
二、成功和公眾參與的關係
三、策略和公眾參與的關係
四、中介因素
第六節 本章小結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一節 個案研究的意義和適宜性
一、個案研究的意義
二、個案研究的類別、性質和適宜性
第二節 個案研究設計
一、個案研究設計:合眾法(triangulation)
二、樣本策略
三、資料收集
四、信度和效度
第三節 資料分析與整理
第四章 研究發現(一):受訪個案的背景特徵
第五章 研究發現(二):成功、策略和公眾參與
第六章 研究發現(三):成功、策略和公眾參與的關係特徵
第七章 總結、討論與建議
參考文獻
附:圖表目錄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