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學術史著作提要

內容介紹

《中國學術史著作提要》從古今文獻典籍中選取學術史著作150餘種,按其體例和內容分為“通史類”、“斷代史類”、“學術形態類”、“學術派別類”和“經學史類”五個類別,並為每部著作撰寫書目提要。可以為更深入地從事學術史研究指示門徑,提供方便。“學術”約指專門、有系統的學問。中國古代典籍里時常出現的“學術”一詞,常常是一切學問的統稱,尤其是指“即器以明道”的形而上認識,故又稱“道術”。《莊子·天下》言及晚周學術多歧,即有“道術將為天下裂”的名論。時至近代,學術的分野漸趨明晰,梁啓超試圖區分理論知識與技術知識,他在《學與術》中指出:“學也者,觀察事物而發明其真理者也;術也者,取所發明之真理而致諸用者也。”梁氏的辨析,展示了從古典的通人之學到近代的專家之學的學術演變走勢。
中國是學術淵源深厚的國度,自古即有重視學術史研究的傳統,故不僅學術思想豐贍,而且學術史論著宏富。對學術史的真切把握,須通過對歷代學術論著的重讀得以實現,這裡所謂的“學術論著”尤其包括學術史論著,因為它們直接勾勒著中國學術走過的歷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