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城市60強

中國城市60強

2015年4月8日,專注於房地產領域的專業服務和投資管理公司仲量聯行發布其綜合研究報告《中國城市60強[1] ,對中國大陸最重要的60個二、三線城市的房地產市場展開了深入的研究調查。

基本信息

標準

仲量聯行基於GDP、人口、富裕程度、投資、零售額、居民儲蓄、教育基礎設施、土地出讓量和零售商數量等多個變數建立模型,從287個城市中最終篩選出中國城市60強。60強並不包括中國最發達的“北上廣深”。這個體系中,上海和北京作為“超一線”城市,廣州和深圳作為“一線城市”,他們是評出60強的“基準”。

現狀

60強城市總人口近3億,高於美國的城市總人口。在過去三年里,中國城市60強的消費階層迅速擴張,年收入超過5000美元的人口數翻了一番,達到1.3億。而中國城市60強的經濟總量約8.6萬億美元,如果將其作為單一經濟體來看,它堪稱“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占全球產出的9%,這些城市在未來10年內,預計對全球經濟的貢獻率將達15%。[2]

數據分析

中國城市60強研究團隊 柯志揚總監,全球研究部倫敦 周志鋒總監,中國研究部上海 麥哲文總監,中國研究部北京零售地產 Ben O'Connor零售地產項目租賃和招商部總監,中國區 陳光明零售地產租戶代理部總監,中國區物流地產 司徒藝工業部總監,中國區 羅薔薔工業部總監,北京 中國聯繫人 馮建強董事總經理,大中華區 顧東尼董事總經理,華東區 張瑩董事總經理,華北區辦公樓 張靜商業地產部總監,上海 賀睿珂商業地產部總監,北京酒店 李萌酒店及旅遊地產投資部高級副總裁,中國區 吳允燊董事總經理,華西區 吳仲豪董事總經理,華南區投資 顧東尼董事總經理,華東區投資部總監,中國區

60強名單

超一線城市:上海、北京
一線城市:廣州、深圳
1.5線城市:成都、重慶、杭州、南京、瀋陽、蘇州、天津、武漢、西安
二線城市:長沙、大連、濟南、寧波、青島、無錫、廈門、鄭州。
三線增長型城市:長春、常州、哈爾濱、福州、昆明、合肥、東莞、石家莊、呼和浩特、南昌、溫州、佛山、貴陽、南寧
新興型三線城市:海口、湖州、唐山、[1]嘉興、紹興、南通、徐州、泉州、太原、煙臺、烏魯木齊、濰坊、珠海、洛陽、中山、蘭州、金華
起步型三線城市:淮安、吉林、威海、淄博、銀川、揚州、蕪湖、鹽城、宜昌、西寧、襄陽、綿陽[3]

相關熱議

在這份榜單當中,最為顯眼的內容,莫過於“1.5線城市”的這一新鮮概念,財經評論員葉檀指出,儘管這1.5線城市是仲量聯行根據自己的標準發布的。但這一概念提出並非只是在炒概念:
葉檀:因為一線城市發展已經比較快了,而且繼續大規模基建的空間也不大,二線城市還需要培育,比如像長沙這樣的城市還需要繼續培育。那么哪一些城市已經比較成熟,而且他的中產收入階層比較發達,可以進行大面積的拓展,他提出了“1.5線城市”,當然對於裡面有些城市,比如天津蘇州瀋陽,富裕程度不夠,固定資產投資是不是夠?他現在經濟發展後勁到底怎么樣?見仁見智會有不同的看法。概念的提出是提供了一種參考指標,而不是提供了一個確定的答案。
而在中國之聲特約觀察員張春蔚看來,1.5城市的概念所帶來的影響,並非就在眼前。
張春蔚:這兩年房價不是一個上升很快的狀態,單位為什麼要這樣界定?一方面是人口另一方面是未來市場的增長。所以從我的角度來看,“1.5”更多是未來市場的增長,而不是說當下完全是“1.5線”。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