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地球物理

中國地球物理

中國地球物理(2009)》是2009年10月10日~10月14日在合肥市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召開的中國地球物理學會第25屆年會上的大會邀請報告、青年科技獎獲得者的報告和交流的論文集(短文)。

基本信息

圖書信息

中國地球物理

書 名: 中國地球物理

作 者:中國地球物理學會

出版社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9年10月

ISBN: 9787312025914

開本: 16開

定價: 286.00 元

內容簡介

地球物理的進展及前沿;油氣田與煤田地球物理勘探;儲層描述與開發地球物理;固體勘查地球物理;工程、環境、城市與礦山地球物理;地球內部結構及其動力學;岩石圈結構及大陸動力學;古地磁學、磁性地層學與環境磁學;計算地球物理;空間大地測量、地殼運動與天文地球動力學;地球物理儀器與觀測技術;地震學研究中的新技術、新方法;信息技術與地球物理;地球介質各向異性;海洋地球物理;中國巨災綜合預測和環境變異;地球電磁法研究與套用;空間天氣與人類活動;地磁與高空物理;地球物理與海洋安全;地球重力學研究與套用;21世紀地熱研究與套用;深部流體與油氣藏、金屬礦床的形成及預測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及信息。可供地球物理工作者、科學研究人員、相關工程專業人員和高等院校師生參考。

圖書目錄

大會邀請報告

展望數值地震預報

汶川一映秀8級大地震“孕育”、發生和發展與殼、幔特異結構和深層動力過程

SinoProbe——中國深部探測實驗

New Discoveries in Geophysical Mineral Physics ofthe Deep Earth

Finite·FreqUeIlCy AppTOaCh to the Interpretation ailol InVersiOn of Seismlc WaVeforms

淺源大地震超剪下破裂機理研究

空間天氣連鎖變化過程研究和建模

隧道施工地質預報的新進展

地下介質波速變化的主動和被動源監測

2009年度傅承義獎候選人報告

中國地球物理(2009)插圖中國地球物理(2009)插圖

電離層氣候學特徵的相關研究進展

日冕物質拋射的兩個重要空間天氣效應:太陽高能粒子事件和地磁暴

區域重磁資料解釋在油氣和礦產資源勘查中的重要作用

複雜地表高陡構造成像技術及研發進展

專題一 地球物理的進展及前沿

國際極地年中國南極內陸地震探測工作

城市災害救助的超寬頻電磁探測方法研究進展

波前構建法研究現狀

金星內部的對流與表面更新

起伏地表基準面校正方法研究進展

曲波變換和壓縮採樣在地震勘探中的成就和前景

汶川地震後地殼O值顯著增加

分波數二維曲率屬性提取與解釋新技術

文安地震深度的精確測定及其同華北地殼低速層的關係

地球磁場扭轉振動的機制與效應

紫坪壩水庫對龍門山地震帶地震活動的影響研究

青藏高原東緣岩石圈結構與動力學研究

汶川地震破裂帶北端一個淺震序列的研究

地殼結構對汶川餘震定位及震源機制反演的影響

專題二 油氣田與煤田地球物理勘探

自仿射分形雙孔岩石中的地震波傳播理論

粘彈性介質中高階有限差分數值模擬

檢波器與灰岩地表耦合效應的理論研究

寬頻地震勘探儀器系統

複雜山地、山前帶地震採集檢波器的安置和組合

單點單分量高密度地震採集技術

嗒里木盆地寒武系深層地震採集技術

高精度可變面元三維地震勘探技術在松南探區的實踐

高勘探程度區的二次採集干擾特徵分析

靜校正的評價策略

南方碳酸鹽岩出露區靜校正技術研究

西南天山與塔里木盆地結合部深反射地震剖面靜校正問題及處理對策

多項式擬合在轉換波靜校正中的套用

複雜地表三維靜校正量的長短波長剝離以及合併技術套用

基於地表一致性的粒子群與最大能量法剩餘靜校正

Curvelet閾值疊代法在地震數據插值中的方法研究

壓制自由表面相關多次波的自適應減方法分析

壓制自由表面多次波的SRME與MPI方法對比分析

基於線性幾何獨立分量分析的多次波壓制方法

基於AVO正演模型相干擬合多次波壓制技術

一種向域鬼波參數估計的方法

CFP方法衰減層問多次波研究

多次波衰減技術在渤海灣區的研究與套用

衰減多次波的反褶積方法及其收斂性

反射係數估計的快速範數最佳化算法

地震分辨力與信噪比關係剖析

極化分析在三分量地震勘探中的套用

數學形態學在壓制面波中的套用

基於聚焦變換的地震數據去噪和插值的方法研究

複雜近地表條件下深度濾波噪音壓制

基於維納濾波的50Hz干擾去噪方法研究及套用

基於f-x和f-k域串列濾波器的低頻噪聲壓制

基於自適應濾波的採集腳印壓制

提高地震資料信噪比處理技術

地震資料振幅保真處理技術

地表一致性相對振幅保持方法研究

一種基於波場向下延拓的反Q濾波方法

一種基於角度約束的地表一致性常相位校正方法

針對複雜地表的幾種格線剖分方法及走時算法

波動方程地震數據映射方法及其套用

基於波動理論的保幅CFP-AVP分析

保幅角度域成像點道集的抽取與成像

基於照明分析的保幅偏移技術

真振幅高斯波束共角度偏移

基於任意廣角波動方程的頻一空域深度偏移研究

VSP疊前波動方程逆時偏移

子波延遲對互相關成像方法的成像位置精度的影響

共偏移距域共反射面元疊加

基於最優孔徑的共反射面元疊加

SIRT走時層析成像技術在近地表建模中的套用

初至波菲涅爾體走時層析成像解析度研究

反射波層析速度反演

相干速度反演方法研究

疊前時間偏移速度建模方法研究

基於Marmousi模型的疊前深度偏移速度平滑試驗

變速構造成圖中對速度場校正的分析

TTI介質小角度AVO反演

基於薄儲層AVO回響的波阻抗反演理論研究

譜反演技術及其套用

一種能提高疊前偏移剖面解析度的預條件正則化反演方法

地震道相關性分段約束速度反演方法研究

整體反演方法研究及軟體實現

低頻信號在膏鹽覆蓋區成像中的套用

地震模型正演技術在地震資料解釋中的套用

準噶爾盆地腹部隱蔽圈閉識別與描述技術

鄂爾多斯盆地西緣複雜山前帶的精細構造解釋和儲層預測

惠民凹陷北部火成岩儲層識別及定量描述方法

茨榆坨構造帶斷層識別、解釋與變速成圖技術

I/O系統II儀器採集站廢棄上蓋的再利用

提高、VSP採集質量的有效方法

VSP資料多分量波場分離

三維射線追蹤法在3D.VSP速度建模中的套用

利用VSP微測井資料約束提高地面地震資料品質

軟地層聲測井橫波首至是倏逝波的理論證明

基於卡爾曼濾波的FMl成像測井加速度校正研究

俄羅斯過套管電阻率測井資料的軟體預處理

測井相劃分煤系在海上x凹陷的套用

利用不同測井模型評價烴源岩的研究套用

基於雙譜信號重構的物探數據插值方法

多界面一體化反演方法的套用研究

含油氣球冠模型平面重力歸一化總梯度場特徵

吉林省松遼盆地東緣南部煤田地震資料解釋精度分析

遼河灘海中部地區構造演化特徵研究

遼河灘海東部地區斷裂特徵研究

層狀各向異性介質轉換波克希霍夫疊前時間偏移

煤層氣勘探的遙感選區評價技術概要

專題三 儲層描述與開發地球物理

面向疊前流體識別的道集特殊處理方法

不規則地震數據的抗假頻重建研究

基於盲源分離的面波壓制方法

模型法靜校正在西部地區的套用

碳酸鹽岩溶洞型儲層VSP資料正演模擬與處理

iCluster系統疊前深度偏移處理技巧與套用

頻域特徵圖像法壓制隨機噪聲研究

利用sinc函式實現地震數據的高精度插值

幾種廣義S變換的時頻域濾波去噪研究

基於量子遺傳算法的隨機稀疏脈衝反褶積方法研究

起伏地表對組合疊加效果的影響

基於惠更斯原理的不等權疊加

地震屬性轉換中褶積運算元的套用研究

約束層析近地錶速度模型及在鎮巴地區靜校正處理中的套用

部分頻段地震子波提取

VSP波前傳播時間與地面地震偏移剖面時間的關係研究

地震信號譜分解算法比較及其套用

基於Curvelet變換的面波壓制方法

開發地震工業噪聲特徵分析與壓制對策

有限長度子波繞射疊加菲涅耳帶

基於疊前地震資料的p值估算研究

零偏VSP反演p值CFS方法及影響因素研究

偏移及反演成像的非單調加速疊代方法

基於Curvelet變換的地層結構提取技術

洞物理模擬資料分析

基於柯西分布的多尺度地震資料聯合反演方法研究

套用統計岩石物理技術降低地震解釋風險

井控地震資料處理技術

套用岩石建模技術研究地震屬性與儲層性質之間的關係

地震子波零相位化及屬性分析

HTI介質中各向異性參數對流體指示因子的影響

地震預測縫洞體量化方法初步探討

筆架嶺地區斷裂特徵及對油氣成藏的控制

三湖地區天然氣藏地震識別技術

利用累計能量差法檢測碳酸鹽岩儲層溶洞體

擴展流體識別因子及套用

一種自適應的儲層厚度定量估算技術

由微分等效介質理論推得的乾岩石模量比的解析公式

複雜儲層地震預測理論及方法研究

基於流形的地震屬性特徵提取方法及套用

曲線低洼部的提取在岩性複雜火山岩儲層預測中的套用

基於匹配追蹤技術的薄層反射係數反演方法研究

套用地震疊前方位AVO技術研究碳酸鹽岩裂縫儲層

渤南地區河流相油田精細油藏描述與開發實踐

基於標準差分熵的斷層面拾取方法

基於獨立分量分析的河道識別研究

岩性圈閉識別技術在茨榆坨油田的套用

基於小波變換多尺度疊前彈性波反演方法研究

克里金估計方法在儲層預測中的套用

河道砂體邊界識別及定量預測方法研究

薄儲層預測及油氣檢測技術在遼河灘海西斜坡的套用

地震沉積學LD10濁積扇研究中的套用

AVO技術在大牛地氣田煤系地層中的套用

……

專題四 固體勘查地球物理

專題五 工程、環境、城市與礦山地球物理

專題六 地球內部結構及其動力學

專題七 岩石圈結構及大陸動力學

專題八 古地磁學、磁性地層學與環境磁學

專題九 計算地球物理

專題十 空間大地測量、地殼運動與天文地球動力學

專題十一 地球物理儀器與觀測技術

專題十二 地震學研究中的新技術、新方法

專題十三 信息技術與地球物理

專題十四 地球介質各向異性

專題十五 海洋地球地理

專題十六 中國巨災綜合預測和環境變異

專題十七 地球電磁法研究與套用

專題十八 空間天氣與人類活動

專題十九 地磁與高空物理

專題二十 地球物理與海洋安全

專題二十一 地球重力學研究與套用

專題二十二 21世紀地熱研究與套用

專題二十三 深部流體與油氣藏、金屬礦床的形成及預測

作者文章索引

附錄

……

精彩書摘

1.西南天山與塔里木盆地結合部靜校正問題

西南天山與塔里木盆地結合部位,近地表結構複雜,地震資料信噪比低,數據處理過程中的靜校正問題突出。利用長排列接收的初至波走時進行近地錶速度層析成像試驗,結果揭示了該區的近地錶速度結構特徵。

(1)天山造山帶與塔里木盆地兩種不同的地質構造單元結合的部位,傳統的靜校正方法無法有效地解決結合部橫向變化的速度結構以及地形起伏大引起的長、中、短波長的靜校正問題。

(2)盆山結合部位靜校正問題中的“靜校不靜”主要來源於兩個方面,即低降速層厚度的起伏變化以及橫向速度變化引起地表非一致性的“靜校不靜”,以及大偏移距,淺、中、深不同的疊加次數及CMP平滑引起的差異導致的地表一致性的“靜校不靜”。

(3)剝去速度的選取影響疊加剖面同相軸連續性,計算中剝去的速度越大,剖面中、長波長的同相軸連續性越好,但是剖面在靜校正量變化劇烈的地方存在剩餘靜校問題。

2.盆山結合部地震數據靜校正處理對策

針對盆山結合部位高程落差大、近地錶速度橫向劇烈變化等特徵,確定了一套適用於該區特點的靜校正技術流程,採取逐步分解的方法進行靜校正量的計算與套用:即方法上,高程與層析結合,先計算以地表高程為浮動面的層析靜校正量,套用處理過程的速度分析及動校正,最後對動校正後的道集套用高程法計算的靜校正量校正到最終基準面,測試適當的偏移距疊加,避免大偏移距的“靜校不靜”。

在求解層析靜校正量時,對盆地、山地及結合部分段根據各自的高速層進行層析靜校正量計算的基礎上,利用多線閉合的方法,把分段計算的靜校正量與全線層析計算的靜校正量全部投影到測線上,進行全線的閉合處理,得到閉合處理後全線的炮檢點靜校正量。實際效果表明,該區中、長波長靜校正的問題基本得到解決,地震剖面成像質量明顯提高。

本文從盆山結合帶地球物理信息的處理、分析和對比出發,找出其變化規律,提出層析反演速度結構與高程靜校正相結合的靜校正處理技術流程。最終消除由於近地表結構變化所產生的不同波長靜校正的影響,提高地震數據的解析度,使剖面的成像能夠真實地反映地下構造形態,得到以下幾點認識:

(1)西天山與塔里木盆地結合地區,地表起伏高差大,山地基岩老地層出露,盆地覆蓋地層較新,其結合部位近地表構造複雜,沿盆地進入山區的地震測線難以追蹤穩定的折射層,因此在盆山結合部位複雜的近地表結構條件下的地震資料高程靜校正效果要好於折射靜校正。

(2)高程靜校正量與地表高程和替換速有關,不能體現近地表橫向速度變化引起的走時誤差,尤其在盆山結合部位,低降速層起伏變化,嚴重影響了深層有效波組的疊加成像。

(3)利用初至波走時信息,經過層析反演計算的近地錶速度結構,反映出了盆地區巨厚的低降速層,山地內出露的高速層,以及其盆山結合部低降速層厚度起伏變化的特徵。並且,低速帶橫向速度變化,是導致本區中波長靜校正問題的原因,也是導致折射效果不好的原因。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