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民黨宣言

中國國民黨宣言

《宣言》分析了中國的社會狀況後指出:"當今清庭雖覆,而我竟陷於為列強殖民地地位矣"。 《宣言》指出:"前代革命雖起於民眾,及其成功,則取獨夫而代之,不復與民眾為伍。 《宣言》指出:"內以促進全民族之進化,外以謀世界民族之平等"。

孫中山發表《中國國民黨宣言
1923年1月1日,《中國國民黨宣言》發表,孫中山改組的國民黨已進入一個新階段。
孫中山在共產國際和中國共產黨的幫助下,於1922年9月著手國民黨改組的準備工作。
9月4日,他在上海召集各省在滬的胡漢民、汪精衛、廖仲愷、張繼、于右任、程潛、陳獨秀等53人,商討國民黨改組事宜,與會者表示贊同孫中山改組國民黨的主張。
9月6日,孫中山指定茅祖權、覃振、陳獨秀、張秋白等9人為中國國民黨章程起草委員,胡漢民為宣言起草委員,陳獨秀為黨務改進計畫起草委員。
11月5日,孫中山在上海召集各省在滬黨員59人,審查改進案,並推定宣言起草人。12月16日,再次召集會議,審查中國國民黨改進宣言。最後經孫中山審定,於1923年元旦公開發表了《中國國民黨宣言》。
這篇宣言闡明了中國近代革命的歷史和社會現狀;敘述了中國國民黨的由來和發展,指明今後革命的方向,規定了一系列的新政策;表明孫中山的思想有顯著的進步,重新煥發了革命的精神。
《宣言》分析了中國的社會狀況後指出:"當今清庭雖覆,而我竟陷於為列強殖民地地位矣"。鑒於以前革命多次失敗的教訓,特彆強調今後革命心須堅決依靠民眾的力量。
《宣言》指出:"前代革命雖起於民眾,及其成功,則取獨夫而代之,不復與民眾為伍。今日革命則立於民眾之地位,而為之嚮導,所關切者,民眾之利害;所發抒者民眾之情感"。"故革命事業由民眾發之,亦由民眾成之"。"由於中國社會仍不安寧,革命任務沒有完成","同人感於主義之未貫徹,責任之無旁貨,乃更組織中國國民黨,以與全國人士共謀完成民國建設之大業,而期無負初衷焉"。
《中國國民黨宣言》,孫中山全集第七卷1至4頁。
《宣言》指出:"內以促進全民族之進化,外以謀世界民族之平等"。"勵行教育普及,增進全國民族之文化"。"力圖改正條約,恢復我國國際上自由平等之地位"。明確提出了修改不平等條約的綱領。
《宣言》還提出:"確定人民有集會、結社、言論、出版、居住信仰之絕對自由權"。初步提出了扶助工農的政策"制定工人保護法","改良農村組織,增進農人生活"等。
《宣言》的公開發表,為國民黨的改組作了思想和政策上的準備,有著重要的意義。
《宣言》發表後,孫中山召集中國國民黨改進會議,通過了中國國民黨黨綱,該會議並推薦了中央幹部人員,交由孫中山任命。1月下旬,孫中山以總理名義任命了國民黨本部各部部長:總務長彭素民,副部長林祖涵(伯渠);黨務部長陳樹人,副部長孫鏡;財務部長周佩箴;宣傳部長葉楚倫,副部長茅祖權;交際部長張秋白,副部長周頌西。同時任命廖仲愷、陳獨秀等21人為參議。此外還作了其他一些任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