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回歸創業網

(2)對刑釋解教人員進行再社會化素質教育,指導刑釋解教人員創業就業。 (3)引導動員社會各界及廣大民眾理解幫助刑釋解教人員,共同參與安置幫教工作,為刑釋解教人員融入社會創造良好的 (4)在法務部門的領導下,做好與監獄、勞教所共建刑釋解教人員安置幫教基地工作,實現監管場所與社會無縫對接。

安置幫教

一、工作職能
貫徹落實《社區矯正法》,宣傳《中央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委員會關於進一步加強刑滿釋放解除勞教人員安置幫教工作的意見》的政策精神。完成綜治委等有關部門委託和部署的各項任務,以服務企業、服務社會、過渡性安置幫教刑釋解教人員為宗旨,實行目標責任制,引導動員社會各界和廣大人民民眾理解、幫助刑釋解教人員,共同參與安置幫教工作,努力為刑釋解教人員融入社會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對刑釋解教人員進行再社會化素質教育、指導刑釋解教人員就業創業、最大限度地預防和減少重新犯罪、切實維護社會和諧穩定。
二、工作重點
(1)宣傳貫徹國家幫扶政策、培育一批能安置刑釋解教人員的重點企業。
(2)對刑釋解教人員進行再社會化素質教育,指導刑釋解教人員創業就業。
(3)引導動員社會各界及廣大民眾理解幫助刑釋解教人員,共同參與安置幫教工作,為刑釋解教人員融入社會創造良好的 社會環境。
(4)在法務部門的領導下,做好與監獄、勞教所共建刑釋解教人員安置幫教基地工作,實現監管場所與社會無縫對接。
(5)在條件成熟的時候,在各省市建立培訓基地辦事處、工作站等分支機構。
三 、服務宗旨
讓人們因我們的存在而幸福。
刑釋解教人員安置幫教基地簡介:
江西九江市回歸生物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原名九江回歸山莊,成立於2004年,其創辦人汪金小在刑滿釋放後回到九江彭澤縣,在市、縣綜治委、司法局、發改委、科技局、勞動和社會保障局的幫助下用幹部擔保農民小額貸款和世界銀行現代化農業貸款創辦的。
幾年來,山莊在各級政府和相關部門的幫扶下,以循環經濟為基礎,以生物工程技術為紐帶,以回歸理念為核心,把經濟發展,資源利用和安置幫教有機結合,統籌發展。開發出“高效生態農業種養技術”、“高效蠅蛆工廠化養殖和蛆糞自動分離技術”、“黃鱔室內外集約化疊層管養技術”……一系列生態農業種養技術,其中“彭澤縣回歸山莊生態農業科技示範園建設項目”已被省發改委立項並獲得國家財政資金和世界銀行的資金扶持。“有益微生物提高黃鱔孵化率的套用”2008年被科技部列為國家級星火計畫項目。
同時,過渡性安置幫教刑釋解人員共167人,並且遵照原江西省政府副省長、現任省委常委、秘書長趙智勇來山莊視察時提出的“把山莊建設成為全民創業的孵化基地”的指示,同中國農業大學、中國農業科學院、江西農業大學、江西中醫學院、江西省水產科學研究所、南昌大學等高等院校合作,組織專家編寫培訓教材,於2008年共培訓了來自全國各地的農民和下崗職工726人,其中刑釋解教人員134人。
另外,山莊還出資幫助回歸人員汪光輝創辦了香菇種殖基地,幫助回歸人員黃友峰創辦了生豬養殖基地,幫助永修縣回歸人員姜章生、何木女等人創建了水產養殖基地。為此,山莊得到了社會廣泛的關注和認可,先後被九江市司法局、九江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彭澤縣司法局、彭澤縣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定為“九江市、彭澤縣刑釋解教人員安置幫教基地”,被九江市科技局定為“九江市星火科技培訓基地 ”,被彭澤縣關心青少年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定為“彭澤縣青少年科普教育示範基地”,被九江市科協定為“九江市科普教育示範基地”,被江西省山江湖治理委員會辦公室定為“江西省山江湖綜合治理工程示範基地”,並與洪城監獄、九江市勞教所建立了幫扶關係,簽定了幫扶協定,成為洪城監獄、九江市勞教所刑釋解教人員定點安置幫教培訓基地。
2010年,九江市回歸生物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為了更好地推動刑釋解教人員安置幫教工作,探索安置幫教工作的新模式,促進公司的發展壯大,在江西省綜治委、省司法廳以及九江市綜治委、市司法局和廬山區委、區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廬山賽陽鎮東林村征地1700餘畝,並與九江市益民實業有限公司聯合成立江西省金舟回歸實業股份有限公司。以該公司為基礎,建立九江市刑釋解教人員安置幫教培訓基地。基地將開建以下五大功能區:
1、低碳生態農業科技園:低碳生態農業科技園是一種新的農業生產模式,它以推廣新產品、新技術等科技成果為主要目的。通過建立新成果、新技術的規範園區的展示,“做給新生人員看,領著新生人員乾,為新生人員做示範”,實現科技成果和技術與新生人員的零距離接觸,面對面交流和手把手傳授,從而快速提高新生人員的生產水平和科技素質以及創業能力。使新生人員在回歸社會後,儘快適應社會,融入社會,立足社會,使其基本生活能步入正軌並能自主創業,達到減少重新犯罪的目的。
2、回歸創業教育培訓中心:回歸創業準備性教育培訓基地,作為新生人員回歸創業起跑線,其主要從建立新生人員就業培訓基地和就業創業見習基地兩方面著手,與高等院校對接,開展形式多樣的創業培訓。“低碳農業科技園”作為見習基地為實踐學習。而回歸創業準備性教育培訓中心,作為理論教學,通過開展生產技術、創業管理、市場行銷、電子商務、法律法規、財稅政策、金融保險、心理素質及心態調整等全方位的創業技能培訓,不斷增強新生人員創業的發展活動,把新生人員培養成精業務、懂技術、會經營、善管理的創業能手,從而更好地服務社會,減少重新犯罪。
3、勞動密集型經濟實體:創建與監管場所相匹配的勞動密集型生產加工基地,主要是針對新生人員回歸社會就業難、生活無著落的現實,在回歸社會過渡期進行過渡性安置的一種手段,使新生人員在回歸社會初期便能直接利用在監管場所掌握的基本勞動技能到加工基地進行就業,邊工作邊培訓。這不僅可以解決新生人員回歸社會過渡期生活著落難題,而且讓新生人員體會到由勞動帶來報酬而產生的成就感和愉悅感,並且公司先進的經營理念和管理模式,讓新生人員對市場經濟有一個全面認識、了解,使他們明確市場經濟對社會就業者的技能素質、心理素質的要求,使他們自覺、主動地在思想上、心理上做好“角色”的轉變,並能對社會產生認同感、歸宿感,從而在較短時間內適應社會。另外,新生人員在生產加工基地的勞動報酬,也為他們將來謀生就業、創業打下一定的經濟基礎。
4、回歸創業小額貸款中心:資金短缺一直是新生人員難以創業成功的一大難題,而金融工作一直是新生人員安置幫教工作的一個難點,至今仍無有效的、實質性的解決辦法。公司針對新生人員創辦的貸款中心,不僅降低了現有金融部門對於新生人員來說無法邁越的擔保門檻(現有的金融部門小額貸款需要公務員擔保,而我們的貸款中心只要直接親屬擔保即可)而且簡化了貸款手續,使有能力、有意願回歸創業的新生人員能及時得到所需款項的支持,為創業提供了資金保障。值得重視的是,通過貸款中心的服務將對新生人員建立一個信用體系和授信制度,這為新生人員回歸社會的創業、就業及其它生產、生活方面提供了一個徵信系統,為新生人員創造了一個徵信平台,從而使新生人員能夠更好地融入社會,立足社會。
5、回歸創業信息平台:中國回歸創業網是專門服務於回歸人員的公益性網際網路站點,利用現有網路和社會資源,以回歸安置工作為使命,依託強大的網際網路技術與廣泛的信息資源,博採眾家所長,創辦一個集創業培訓、就業指導、致富技術、法律援助、心理輔導、愛心教育等為一體的大型綜合性信息交流平台,為回歸人員提供全新的、多方位的社會知識信息與創業就業動態信息查詢。為回歸人員搭建創業就業指導平台、創業就業推薦平台和創業就業幫助平台,使中國回歸創業網成為回歸人員的心靈家園。從而讓他們能夠更好地融入社會,讀懂自己,成就未來,實現自身價值,為社會創造財富,成為有益於社會、受人尊重的人。
九江市回歸生物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東林基地有較強的科研能力,有一批專業人才和複合型人才。現有2名高級畜牧師、3名高級農藝師、2名農藝師和1名水產工程師、3名多媒體教員。同時,技術上依託中國農業大學、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金元易生態工程技術中心、南昌大學、江西農業大學、江西中醫學院、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研究所,常年聘請了中國農大孫振筠教授,中國農科院王順清、王夕剛教授,南京農業大學朱協飛教授,江西中醫學院曹嵐、劉賢旺教授,南昌大學洪一江、羅麗萍教授,江西農業大學徐小彪教授等為技術顧問以及九江市科技局、九江市司法局和政府等多位專家學者作為公司的指導顧問,並且形成固定機制,專家定期到公司進行國家法律、時事政策以及生產技術和現代經營等方面知識的培訓,為項目建設提供強有力的技術保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