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哲學史新編(中)

我所希望的,就是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重寫一部《中國哲學史》。 對於中國哲學和中國文化,我還自以為有點理解,有點體會。 我對於中國哲學和文化的理解和體會,可能是很膚淺的,甚至是錯誤的。

內容介紹

《中國哲學史新編》(中冊)內容簡介:在解放以後,我時常想:在世界上,中國是文明古國之一。其它古國,現在大部分都衰微了,中國還繼續存在,不但繼續存在,而且還進入了社會主義社會。中國是古而又新的國家。《詩經》上有句詩說:“周雖舊邦,其命維新。”舊邦新命,是現代中國的特點。我要把這個特點發揚起來。我所希望的,就是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重寫一部《中國哲學史》。
這種企圖,說起來很容易,實際上做起來就困難多了,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是要在長期生活、工作和鬥爭中鍛鍊出來的。專靠讀幾本書是不能懂得的,更不用說掌握和套用了。解放以後,提倡向蘇聯學習。我也向蘇聯的“學術權威”學習,看他們是怎樣研究西方哲學史的。學到的方法是,尋找一些馬克思主義的詞句,作為條條框框,生搬硬套。就這樣對對付付,總算是寫了一部分《中國哲學史新編》,出版到第二冊,“文化大革命”就開始了,我的工作也停了。
到了70年代初期,我又開始工作。在這個時候,不學習蘇聯了。對於中國哲學史的有些問題,特別是人物評價問題,我就按照“評法批儒”的種種說法。我的工作又走入歧途。
經過這兩次折騰,我得到了一些教訓,增長了一些知識, 也可以說是在生活、工作、鬥爭中學了一點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路是要自己走的;道理是要自己認識的。學術上的結論是要靠自己的研究得來的。一個學術工作者所寫的應該就是他所想的,不是從什麼地方抄來的,不是依傍什麼樣本摹畫來的。在一個考試中間,一個學生可以照抄另外一個學生的卷子。從表面上看,兩本卷子完全一樣。可是稍有經驗的老師,一眼就能看出來,哪一本卷子是自己寫的,哪一本是抄別人的。
現在,我重理舊業,還想實現我原來的計畫。對於中國哲學和中國文化,我還自以為有點理解,有點體會。值此舊邦新命之際,我應該把我的一點理解和體會寫出來,以加入新長征的行列,跟上新長征的進程。我覺得我有這個責任。這也算是“老驥伏櫪,志在千里”吧。
吸取了過去的經驗教訓,我決定在繼續寫《新編》的時候,只寫我自己在現有的馬克思主義水平上所能見到的東西,直接寫我自己在現有的馬克思主義水平上對於中國哲學和文化的解和體會,不依傍別人。當然也有與別人相同的地方,但我是根據我自己所見到的,不是依傍,更不是抄寫。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並不等於依傍馬克思主義,更不是抄、寫馬克思主義。我的業務水平還不高、理論水平更低。我對於中國哲學和文化的理解和體會,可能是很膚淺的,甚至是錯誤的。但一個人如果要做一點事,他只能在他現有的水平上做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