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反貪史

中國反貪史

《中國反貪史》在廣泛蒐集史料的基礎上,從各個朝代的貪污狀況、監察制度、法律監督機制、廉政措施、詔令與奏議,以及反貪成效等方面,系統地梳理了自先秦至清朝的貪污腐敗狀況、反貪工作的輪廓和脈絡,總結了中國古代貪污腐敗和反貪工作的規律:王朝初期狠抓反貪,中期後反貪鬥爭漸漸有名無實,末期貪污腐敗猖獗、民不聊生、王朝覆滅,這也正是歷代王朝興亡周期的一個主要表現形式。

基本信息

・出版社:四川人民出版社
・頁碼:1276 頁碼
・出版日:2007年
・ISBN:9787220074202
・裝幀:平裝
・開本:32
・中文:中文
・叢書名:中國文庫
・套裝數量:2
・本書版本採用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

作者簡介

王春瑜,江蘇省建湖縣人。1937年生於蘇州。1960年畢業於復旦大學歷史系,1963年畢業於該校研究生班元日明清史專業,獲得副博士學位。在上海師範大學任講師。1979年至今,在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明史研究室工作。 1988年晉升研究員。擔任《明史論叢》主編,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1992年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多年來主要研究明代政治史、社會生活史,並研究清初及其他王朝商業經營史、政治史、文化史。
--------------------------------------------------------------------------------

目錄

序言
上卷
第一章先秦時期
第一節上古三代貪賄的萌芽
一、“大道既隱”,貪人出現
二、“三代”國家政權及貪賄和反貪的特徵
三、早期倡廉勤反貪賄的政治倫理
第二節春秋戰國貪賄與反貪的發展
一、春秋時期列國間的貪賄
二、春秋時期各諸侯國內的貪賄
三、春秋時期反貪拒賄的義舉
四、戰國時期的貪賄與反貪
第三節反貪賄暴斂的思想文化
一、揭露、譴責貪賄
二、揭露、抨擊淫逸暴斂
三、樹立清廉勤政的典型
四、反貪賄暴斂的文學
附論一略述先秦時期監察狀況
第二章秦漢時期
第三章魏晉南北朝
第四章隋唐時期
第五章五代十國時期
下卷
後記
……
--------------------------------------------------------------------------------

序言

一嘆:貪官污吏何其多也。
貪污是腐敗的核心,也是其主要表現形式。我國以歷史悠久,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無奈的是,我國貪污犯的資格之老,在全世界有文字記載的歷史中,也是數一數二的。夏、商、西周,號稱“三代”,建立在廣大奴隸血淚、枯骨之上的家天下政權,就其國家機器的完備來說,一代強似一代。但是,遠在夏朝末年,貪賄風氣已很嚴重。據《荀子。大略》記載,當時成湯求雨的禱詞中,提問六件失政之事,三項便是貪賄問題。這是他鑒於夏朝驕奢淫逸、橫徵暴斂導致滅亡的教訓,而有所儆惕的表現。可是,到了商末,惡名昭著的帝辛――也就是殷紂王,大肆聚斂,奸佞費仲、惡來都是大貪污犯。
--------------------------------------------------------------------------------

文摘

(一)貪污肥私
從總體來看,北宋時期的貪污狀況在太祖、太宗和真宗前期,其貪污之舉並不盛行,許多官吏受制於當時嚴刑峻法,還有所檢點。至真宗後期,貪污之風愈刮愈盛。至北宋後期,尤其是北宋末年,貪污近乎成為一種普遍的現象,朝廷內外,大小官吏,從昏君奸相,到州縣胥吏,可以說是十官九貪,“多為奸贓”。
--------------------------------------------------------------------------------

後記

四年前,我就下決心編一部在學術水準線以上的《中國反貪史》。我,一個普通學者、作家,或者套用一句文縐縐的老話來說“一介草民”,下此決心,純粹是“位卑未敢忘憂國”。是的,貪污腐敗分子,肯定沒有興趣來讀這部反貪史。但是,我相信有了這部反貪史,畢竟是支撐起一面歷史的鏡子,照出前反貪的沉重腳步、經驗教訓,重現那些貪污腐敗分子的卑劣嘴臉;在禍國殃民的黑道上走到盡頭,掉進永劫不覆的萬丈坑。然而,我既是無權無勢的蚩蚩小民, 以個人名義來主編這部九十萬字的書,艱難可想而知。值得慶幸的是,史學界同道對貪污腐敗都同仇敵愾。欣然參加本書的寫作。王貴民教授、邱樹森教授,更是在百忙之中,擠出寶貴時間,親自動筆,分別寫出先秦與元代的反貪史。其他學侶,也人體如期交卷。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