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北方乾旱半乾旱地區歷史時期環境變遷研究文集

《中國北方乾旱半乾旱地區歷史時期環境變遷研究文集》是由侯仁之,鄧輝編著,商務印書館於2006年出版的書籍。

基本信息

書名:中國北方乾旱半乾旱地區歷史時期環境變遷研究文集
定 價:¥60.00
作 者:侯仁之,鄧輝 主編
出 版 社:商務印書館
出版時間:2006-10-1
版 次:1
頁 數:596
印刷時間:2006-10-1
紙 張:膠版紙
I S B N:9787100047937
包 裝:平裝

內容簡介

本書匯集了過去40年裡,編者們在東起內蒙古赤峰,西至甘肅河西走廊,這樣一個廣闊的乾旱、半乾旱地區的空間範圍內,所取得的與環境變遷問題有關的、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全書分四編:第一編為“理論和方法”,這是後面三個部分的理論基礎;第二編為“鄂爾多斯及周邊地區研究”,第三編為“冀、遼、內蒙古交界及毗鄰地區研究”,第四編為“河西走廊地區研究”,後三編是在理論指導下的具體區域實證研究。理論部分的論文基本以發表時間的早晚為序,大致排出一個思想發展的脈絡。實證部分的論文,則按地區分類,首先從鄂爾多斯及周邊地區開始,然後是冀、遼、內蒙古交界及毗鄰地區,最後是河西走廊地區。各個研究區域之內,或按時代,或按專題,再將論文加以分組。

圖書目錄

前言
第一編 理論與方法
歷史地理學在沙漠考察中的任務(侯仁之)
《環境變遷研究》發刊詞(侯仁之)
歷史地理學的理論與實踐(侯仁之)
再論歷史地理學的理論與實踐(侯仁之)
克利福德·達比區域歷史地理學的理論與實踐(鄧輝)
侯仁之歷史地理學理論與實踐中的“環境變遷”思想(鄧輝)
卡爾·蘇爾與“伯克利文化生態學派”(鄧輝)
第二編 鄂爾多斯及周邊地區實證研究
沙漠歷史地理研究
從人類活動的遺蹟探索寧夏河東沙區的變遷(侯仁之)
烏蘭布和沙漠北部的漢代墾區(侯仁之)
烏蘭布和沙漠的考古發現和地理環境的變遷(侯仁之)
內蒙古西北部秦漢長城調查記(唐曉峰)
從考古發現論證陝北榆林城的起源和地區開發(侯仁之)
毛烏素沙地南沿的歷史演化(王北辰)
公元六世紀初期鄂爾多斯沙漠圖圖說(王北辰)
公元九世紀初期鄂爾多斯沙漠圖圖說(王北辰)
統萬城與城川城問題
從紅柳河上的古城廢墟看毛烏素沙漠的變遷(侯仁之)
內蒙古城川地區湖泊的古今變遷及其與農墾之關係(朱士光)
利用彩紅外航空影像對夏國都城統萬城的再研究(鄧輝)
從統萬城的興廢看人類活動對生態環境脆弱地區的影響(鄧輝)
附錄1 內蒙古烏審旗發現的五代至北宋夏州拓跋部李氏家族墓志銘考釋(鄧輝白慶元)
附錄2 統萬城與毛烏素沙地歷史時期環境變遷研究評述(鄧輝)
區域人地關係探索
岱海地區距今7000~2000年間人地關係研究(田廣金唐曉峰)
鬼方:殷周時代北方的農牧混合族群(唐曉峰)
先秦時代山陝北部的戎狄與古代北方的三元人文地理結構(唐曉峰)
山地對於匈奴的重要意義(唐曉峰)
論中國北方畜牧業產生與環境的互動關係(韓茂莉)
第三編 冀、遼、內蒙古交界及毗鄰地區實證研究
全新世早期的人與環境問題
全新世科爾沁沙地的環境變遷(武弘麟史培軍)
全新世大暖期燕北地區人地關係的演變(鄧輝)
燕北地區兩種對立的青銅文化的自然環境透視(鄧輝)
內蒙古西拉木倫河流域考古文化演變的地貌背景分析(夏正楷鄧輝武弘麟
歷史時期的人與環境問題
全新世中期以來西遼河流域動物地理與環境變遷(王守春)
遼代西遼河沖積平原及鄰近地區的湖泊(王守春)
論遼代的平地松林與千里松林(鄧輝)
遼代燕北地區農牧業的空間分布特點(鄧輝)
遼代西拉木倫河流域及毗鄰地區聚落分布與環境選擇(韓茂莉
遼金時期西遼河流域農業開發與人口容量(韓茂莉)
近300年來的人類活動與環境變遷
清代木蘭圍場的環境變遷研究(鄧輝)
近300年來承德地區的經濟開發過程及其區域特徵(韓茂莉)
清初以來圍場地區人地關係演變過程研究(韓光輝
清代以來西遼河流域人地關係的演變(顏廷真韓光輝)
可持續發展的歷史地理學思考(韓光輝)
第四編 河西走廊地區實證研究
綠洲環境變遷問題發端
居延和陽關地區沙漠化的初步考察(侯仁之)
敦煌縣南湖綠洲沙漠化蠡測(侯仁之)
綠洲環境變遷研究的繼續和深入
瓜沙二州間一塊消失了的綠洲(李並成
河西走廊馬營河、擺浪河下游的古城遺址及沙漠化過程初探(李並成)
殘存在民勤縣西沙窩中的古代遺址(李並成)
河西走廊漢唐古綠洲沙漠化的調查研究(李並成)
河西走廊歷史時期綠洲邊緣荒漠植被破壞考(李並成)
客觀歷史地認識河西走廊地區綠洲的環境變遷問題(李並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