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執政歷程(第二卷)

內容介紹

《中國共產黨執政歷程(第2卷)(1949-1976年)》內容簡介:新中國和中央人民政府宣告誕生後,中國共產黨領導建立了全國範圍的各級人民政權,進行了土地制度改革和社會變革,實行了民族區域自治,標誌著在全國範圍執政地位的確立和執政歷程的開始。這是中國共產黨在全國範圍執政的第一個階段。在這個過程中,為開創適合中國特點的執政道路和執政黨建設道路,中國共產党進行了艱辛探索,經歷了嚴重曲折,積累了豐富的執政經驗,也留下了沉痛的歷史教訓。經過三年國民經濟調整和新民主主義建設實踐,1956年黨領導完成了社會主義改造,從而在我國基本建立起社會主義制度。八大前後,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在探索適合我國國情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集中表現在八大制定的正確路線和許多正確的決策。但由於當時國際國內、黨內黨外各方面主客觀原因,這些正確的路線和決策沒有能夠在實踐中堅持下去,“左”傾錯誤開始出現並愈益發展,導致了“文化大革命”的爆發,探索中出現了嚴重失誤,國民經濟和人民生活陷入困境,黨在執政道路上經歷了重大挫折。

作品目錄

總序深入研究黨的執政歷史,科學把握黨的執政規律第一章從局部執政到全國執政的轉變一、形成人民共和國方案二、召開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三、制定代行憲法職能的《共同綱領》四、從革命黨向執政黨的轉變第二章經受執政之初的嚴峻考驗一、肅清國民黨殘餘軍隊二、建立各級人民政權三、穩定經濟秩序與統一財經四、剿匪反霸與鎮壓反革命五、打破帝國主義的包圍封鎖第三章著力建設一個新社會一、實現農民的翻身解放二、全力恢復國民經濟三、改造舊有文化教育事業四、開展廣泛深入的社會改造五、加強執政黨自身建設第四章確立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一、沒收官僚資本,建立國營經濟二、提出過渡時期總路線三、引導個體經濟走向集體化道路四、實現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和平贖買”第五章新中國政治體制的形成和確立一、實行人民民主專政的國體二、採用人民代表大會制的政體三、堅持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制四、實施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第六章領導有計畫的經濟建設一、編制第一個五年計畫二、出台統購統銷制度三、領導大規模的經濟建設第七章走中國自己建設道路的初步探索一、號召廣大知識分子向科學進軍二、《論十大關係》與一系列新方針的提出三、黨的八大對執政黨建設經驗的初步總結四、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五、努力營造一個良好的外部環境第八章全黨整風與反右派運動一、執政黨建設面臨的新課題二、以整頓“三風”為主題的整風運動三、從整風到反右派的轉折四、反右派運動擴大化及其影響第九章快速建設社會主義的嘗試一、急於求成思想的形成二、提出社會主義建設總路線三、發動“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四、初步糾“左”及其中斷第十章領導國民經濟的調整一、執政歷史上的一次嚴峻考驗二、號召全黨大興調查研究之風三、召開“七千人大會”,總結經驗教訓四、開展全方位的大調整第十一章對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再探索一、領導國民經濟的進一步調整二、提出關於社會主義建設的一系列重要觀點三、提出實現四個現代化的宏偉目標四、開展大規模的“三線”建設第十二章政治上“左”傾錯誤的再度發展一、重提階級鬥爭問題二、中蘇兩黨大論戰三、開展城鄉社會主義教育運動四、思想文化領域的過火批判第十三章政治路線和思想理論的嚴重錯位一、黨的政治路線出現重大曲折二、兩次中央全會對“文化大革命”的全面發動三、黨的思想理論偏向“左”的軌道一第十四章領導體制和組織原則遭到嚴重破壞一、黨政領導機構被奪權與改組二、全國性動亂局面的形成三、“全面奪權”與各地建立革命委員會四、黨內健康力量對“文化大革命”錯誤的抵制第十五章“左”的建黨理論與實踐進一步合法化一、“抓叛徒”嚴重損害黨的組織二、黨的九大對黨的建設的消極影響三、黨的九大後各項工作的“斗、批、改”四、“左”傾方針指導下的“整黨建黨”運動第十六章林彪集團覆滅與執政黨建設的轉機一、“九一三”事件與粉碎林彪集團的鬥爭二、糾正“左”傾錯誤的努力初見成效三、糾“左”工作被迫中斷第十七章國民經濟的曲折發展與外交工作新局面的打開一、經濟工作的起伏二、經濟建設的進展三、經濟建設的不良後果與教訓四、外交工作受到的干擾和新局面的打開第十八章四屆全國人大的召開與江青集團“組閣”夢的破滅一、繼續黨的九大“左”傾錯誤的黨的十大二、“批林批孔”運動中的“突擊入黨”、“突擊提乾”三、四屆全國人大重申實現“四化”的宏偉目標第十九章全面整頓與“文化大革命”運動的終結一、1975年整頓成效顯著二、捍衛黨的正確領導的四五運動三、依靠黨和人民自身力量粉碎“四人幫”四、執政黨建設的歷史教訓與啟示第二十章對黨領導社會主義革命與建設的基本認識一、社會主義革命與建設歷史的簡要回顧二、社會主義革命與建設的幾個重要問題三、社會主義革命與建設的基本經驗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