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中央顧問委員會

中國共產黨中央顧問委員會

中國共產黨中央顧問委員會,簡稱中顧委,成立於1982年的中共十二大。當時是作為解決中國共產黨的中央領導機構新老交替的一種組織形式,目的是使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年輕化,同時讓一些老同志在退出第一線之後“繼續發揮一定的作用”,“是中央委員會政治上的助手和參謀”。中顧委委員都有40年或以上黨齡,由中國共產黨全國代表大會選舉產生。顧問委員會是一種“過渡性質的組織形式”。1992年,中共十四大通過了關於中央顧問委員會工作報告的決議,同意不再設立中央顧問委員會的建議,中央顧問委員會遂走入歷史。

基本信息

簡介

中國共產黨中央顧問委員會,簡稱中顧委,成立於1982年的中共十二大。當時是作為解決中國共產黨的中央領導機構新老交替的一種組織形式,目的是使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年輕化,同時讓一些老同志在退出第一線之後“繼續發揮一定的作用”,“是中央委員會政治上的助手和參謀”。中顧委委員都有40年或以上黨齡,由中國共產黨全國代表大會選舉產生。顧問委員會是一種“過渡性質的組織形式”。1992年,中共十四大通過了關於中央顧問委員會工作報告的決議,同意不再設立中央顧問委員會的建議,中央顧問委員會遂走入歷史。

成立背景

改革開放之初的1980年,以鄧小平《論黨和國家領導制度的改革》講話為標誌,政治體制改革曾達到一個“小高潮”。其中一個重要內容就是實行了包括鄧自己在內的老幹部離退休制,廢除了領導職務終身制,並為此設立了中央顧問委員會(以下簡稱中顧委)。

中共“十四大”前夕鑒於黨的幹部離退休制度和新老幹部合作與交替制度已全面建立並順利執行,在鄧小平的堅決主張下,中顧委遂予撤銷。從其設定到撤銷,可以看出改革初期幹部制度改革的演化進程,也體現了鄧小平政治體制漸進改革的政治智慧。

成立過程

中共“十二大”選舉產生的中央顧問委員會,是根據鄧小平的建議、經過兩年多的醞釀才決定成立的。1980年8月18日,小平同志在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提出:

“中央已經設立了紀律檢查委員會,正

簡介

中國共產黨中央顧問委員會,簡稱中顧委,成立於1982年的中共十二大。當時是作為解決中國共產黨的中央領導機構新老交替的一種組織形式,目的是使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年輕化,同時讓一些老同志在退出第一線之後“繼續發揮一定的作用”,“是中央委員會政治上的助手和參謀”。中顧委委員都有40年或以上黨齡,由中國共產黨全國代表大會選舉產生。顧問委員會是一種“過渡性質的組織形式”。1992年,中共十四大通過了關於中央顧問委員會工作報告的決議,同意不再設立中央顧問委員會的建議,中央顧問委員會遂走入歷史。

成立背景

改革開放之初的1980年,以鄧小平《論黨和國家領導制度的改革》講話為標誌,政治體制改革曾達到一個“小高潮”。其中一個重要內容就是實行了包括鄧自己在內的老幹部離退休制,廢除了領導職務終身制,並為此設立了中央顧問委員會(以下簡稱中顧委)。

中共“十四大”前夕鑒於黨的幹部離退休制度和新老幹部合作與交替制度已全面建立並順利執行,在鄧小平的堅決主張下,中顧委遂予撤銷。從其設定到撤銷,可以看出改革初期幹部制度改革的演化進程,也體現了鄧小平政治體制漸進改革的政治智慧。

成立過程

中共“十二大”選舉產生的中央顧問委員會,是根據鄧小平的建議、經過兩年多的醞釀才決定成立的。1980年8月18日,小平同志在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提出:

“中央已經設立了紀律檢查委員會,正在考慮設立一個顧問委員會(名稱還可以再考慮),連同中央委員會,都由黨的全國代表大會選舉產生,並明確規定各自的任務和許可權。”

1982年7月30日,鄧小平又在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提出:

“設立顧問委員會,是一種過渡性質的。鑒於我們黨的狀況,我們幹部老化,但老幹部是骨幹,處理不能太急,太急了也行不通。”
“所以,我們需要顧問委員會來過渡。顧問委員會,應該說是我們領導職務從終身制走向退休制的一種過渡。我們有意識地採取這個辦法,使過渡比較順利。也許經過二屆代表大會以後,顧問委員會就可以取消了。如果兩屆的話,就要10年。”

1982年9月召開的中共“十二大”選舉產生中央顧問委員會,主任由鄧小平擔任。由於小平同志當時還擔任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軍委主席,很難顧及中顧委的日常工作,因此,根據小平同志的推薦,由薄一波任副主任,主持中顧委的日常工作。

薄一波回憶說:

“就在我主持體改委工作不到半年的時候,有一天小平同志找我去談話,告訴我中央已決定成立中顧委,將由他當主任,為了減輕負擔,想要我去協助他主持日常工作,為此徵詢我的意見。我當即表示同意。認為這是中央的重託,有小平同志壓陣,日常的事情可以由我們去辦。這將是我繼在晉冀魯豫邊區中央局之後,又一次直接在小平同志領導下協助他工作。” 

作用

中共“十二大”通過的黨章規定,中央顧問委員會“是中央委員會政治上的助手和參謀”。它的任務是:“對黨的方針、政策的制定和執行提出建議,接受諮詢;協助中央委員會調查處理某些重要問題;在黨內外宣傳黨的重大方針、政策;承擔中央委員會委託的其他任務。”

薄一波主持擬定《關於中央顧問委員會工作任務和工作方法的暫行規定》(草稿),1982年9月22日討論通過,其要點是:

一、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如就黨的方針政策向中央提出建議,在一般情況下可以用個人名義或聯名方式提出,但屬重大建議,需經中顧委全體會議或常務委員會討論通過後,用顧問委員會或常務委員會的名義提出。

二、根據中央對有關問題的諮詢要求,在縝密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提出集體的或個人的參考意見。

三、受中央的委託或經過中央的批准,協助中央調查某些重要事宜和承擔其他交辦的任務。

四、確定退居二線尚未離職的中顧委委員,在過渡期間,應當從實際出發,積極協助所在單位把機構改革工作和領導幹部接交工作認真做好。

五、中顧委委員要深入實際,聯繫民眾,了解情況,向黨內外宣講國際國內形勢和黨的重大方針政策。

六、中顧委委員要協助中央和有關省、市、自治區黨委發現和選拔年輕有為的幹部。對已經選拔到領導崗位的中青年幹部,要積極支持和熱情幫助。

七、中顧委委員在發揚黨的優良傳統和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方面,在遵守黨章和憲法、法律方面,都要以身作則,並且同各種違法亂紀和敗壞黨風的行為進行鬥爭。在同各級組織和幹部的交往中要謙虛謹慎,密切合作,切不可以老領導自居,發號施令。

八、中顧委的工作一般說來宜少不宜多,宜虛不宜實,量力而行,盡力而為,工作方式可以鬆散一些。

九、中顧委的辦事機構要精幹,秘書、信訪、行政工作由中央辦公廳負責。

委員任職要求

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條件:“必須具有40年以上的黨齡,對黨有過較大貢獻,有較豐富的領導工作經驗,在黨內外有較高聲望。”黨章還規定:“委員會委員可以列席中央委員會全體會議;它的副主任可以列席中央政治局全體會議;在中央政治局認為必要的時候,中央顧問委員會的常務委員也可以列席中央政治局全體會議。”

第一屆中顧委共有172名委員,抗日戰爭以前入黨的有169人(其中1927年以前入黨的74人)幾乎占百分之百;

全部委員都是正部級以上幹部,大多在中央、國務院、軍隊各部門和各省、市、自治區擔任過主要領導職務;

在北京的委員119人,超過三分之二;軍隊系統的委員54人,將近三分之一;

有20多位委員仍在第一線擔任實職,還有20多位委員在原單位擔任顧問等職,工作比較繁忙;

有30多位委員年高多病,不能經常參加活動;委員中年齡最大的86歲,最小的63歲,平均年齡74歲。薄一波當時也是74歲。

六要六不要

六要 

一要支持新的領導班子的工作,這是六要中最根本的一條;

二要關心下一代,包括教育好自己的子女;

三要公正嚴明,說公道話,辦公道事;

四要拾遺補缺,做各級黨委、政府沒有精力顧及的事情;

五要學習,包括學習政治理論著作、中央的方針政策、新的科學文化知識和先進的管理知識,以便更新知識結構,開闊思路;

六要做表率,特別要做維護黨的團結的表率。

六不要

第一,不要干擾新班子的工作,特別是在人事安排問題上不要干預;

第二,不要違反黨和國家的有關政策規定,不要經商做買賣;

第三,不要向組織上提過分的要求;

第四,不要介入無原則的糾紛;

第五,未經中央或省委批准,不要當全國性或全省性組織的名譽會長、董事長之類的職務;

第六,不要發牢騷,即不分場合、不看對象,隨便議論黨的現行政策和人事方面的問題。

參與黨中央整黨領導工作

1983年10月11日,中共十二屆二中全會討論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整黨的決定》;選舉產生了由16人組成的中央整黨工作指導委員會,胡耀邦為主任,萬里、余秋里、薄一波、胡啟立、王鶴壽為副主任。薄一波為常務副主任。

第二天(12日),鄧小平同志在全會上作了《黨在組織戰線和思想戰線上的迫切任務》的重要講話,就整黨不要走過場、思想戰線不能搞精神污染兩個問題作了全面論述。全會結束後的第三天,中顧委第二次全體會議隨即在北京召開。胡耀邦同志出席了全會並講話,充分肯定中顧委一年來的工作,提出中顧委應該在經濟工作、整黨工作、意識形態工作、幹部工作四個方面發揮作用,要求中顧委在整黨中“大力擔負宣講、檢查、督促、驗收的任務”。中顧委二次全會結束後,薄一波主持召開中顧委常委會,先後決定選派39位委員參加中央整黨指導委員會的工作。報經中央批准,39人有職有權,參加委員會的有關工作。

成員調整

為加快中央領導機構成員新老交替工作的步伐,中央決定1985年9月召開黨的全國代表會議,對中央委員會、中央顧問委員會、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的成員做一次比較大的調整,退出一批年齡較大的同志,增補一批德才兼備的中青年幹部。

對哪些同志要退出中顧委,薄一波提出:一、85歲(含)以上的同志;二、80歲(含)以上身體不大好的同志;三、身體多病、喪失工作能力、生活不能自理的同志;四、在人大、政協有職務的中顧委委員,只能在一頭任職,職務不交叉。與會同志一致贊成,最後擬定了36位老同志退出中顧委的名單,增補56人,總數182人,比十二大時增加10人。

1987年11月10日,中共第十三次全國代表大會選舉產生了新一屆中央顧問委員會,退出31人,增補59人,共200人。中顧委主任為陳雲,副主任為薄一波、宋任窮。

撤銷

1990年,鄧小平請楊尚昆通知薄一波考慮撤銷中顧委。

1992年10月7日下午,薄一波在中顧委會議室召開全體委員會議,討論中顧委向十四大的工作報告,提出十四大後不再設立中央顧問委員會的建議,多數委員主張中顧委再保留一段時間。

1992年10月9日,薄一波主持第九次也是最後一次中顧委全體會議。會上一致通過了中顧委向十四大的工作報告。

1992年10月18日,中國共產黨第十四次全國代表大會通過了關於中央顧問委員會工作報告的決議,同意不再設立中央顧問委員會的建議,並向中央顧問委員會和老同志們表示衷心的感謝和崇高的敬意。

至此,由鄧小平陳雲同志領導,薄一波同志主持日常工作的中央顧問委員會,在經歷了兩屆、10年之後,光榮地完成了歷史使命。

歷任委員

第一屆(1982-1987)

有委員172名

主任:鄧小平

副主任:薄一波、許世友、譚震林、李維漢

常務委員:(按姓氏筆劃為序) 王平、王首道、鄧小平、伍修權、劉瀾濤、江華、許世友、李井泉、李維漢、蕭克、肖勁光、何長工、宋時輪、陸定一、陳錫聯、段君毅、耿飈、姬鵬飛、黃火青、粟裕、程子華、傅鍾、譚震林、薄一波。

委員名單:(按姓氏筆劃為序)于光遠、萬毅(滿族)、王平、王一平、王子綱、王世泰、王幼平、王必成、王尚榮、王首道、王新亭、天寶(藏族)、韋傑(壯族)、區夢覺(女)、方強、方誌純、尹林平、孔原、孔石泉、鄧小平、甘渭漢、平傑三、帥孟奇(女)、白如冰、馮鉉、馮文彬、馮紀新馮基平、成鈞、成仿吾、呂正操、廷懋(蒙古族)、伍修權、任白戈、任質斌、劉傑、劉曉、劉田夫、劉轉連、劉建章、劉順元、劉俊秀、劉道生、劉景范、劉瀾濤、江華(瑤族)、江一真、江渭清、許世友、孫冶方、杜平、杜義德、李達、李貞(女)、李強、李一氓、李豐平、李井泉、李任之、李成芳、李志民、李運昌、李堅真(女)、李卓然、李維漢、李葆華、李頡伯、李楚離、李聚奎、楊尚奎、楊獻珍、蕭克、肖勁光、肖望東、吳德、吳克華、吳亮平、吳富善、曠伏兆、何長工、汪鋒、宋黎、宋時輪、宋侃夫、張策、張才千、張平化、張令彬、張達志、張光年、張仲良、張邦英、張秀山、張啟龍、張維楨、張稼夫、陸定一陳再道、陳野苹、陳錫聯、陳漫遠、武新宇、範式人、林鐵、歐陽山、羅玉川、羅貴波、金明、周揚、周里、周林、周仁傑、鄭天翔、趙林、趙辛初、趙武成、趙健民、趙毅敏、鍾子云、鍾漢華、鍾期光、段君毅、賀彪、賀晉年、袁昇平、袁任遠、耿飈、聶鳳智、栗又文、夏衍、夏之栩(女)、夏世厚、夏征農、顧卓新、錢之光、徐立清、高揚、高克林、郭峰、郭化若、郭述申、郭洪濤、唐亮、姬鵬飛、黃鎮、黃火青、黃歐東、曹瑛、曹里懷、常黎夫、章蘊(女)、閻達開、閻揆要、彭嘉慶、彭德清、韓念龍、惠浴宇、粟裕、程子華、程世才、傅鍾、舒同、曾三、曾生、曾志(女)、詹才芳、雍文濤、廖志高、譚震林、薄一波、霍士廉、魏金水

第二屆(1987-1992)

有委員200名

主任:陳雲

副主任:薄一波、宋任窮

常務委員:(按姓氏筆劃為序)王平、王首道、伍修權、劉瀾濤、江華、李一氓、李德生、楊得志、蕭克、余秋里、宋任窮、宋時輪、張勁夫、張愛萍、陸定一、陳雲、陳丕顯、陳錫聯、胡喬木、段君毅、耿飈、姬鵬飛、黃華、黃鎮、康世恩、程子華、薄一波。

委員名單:(按姓氏筆劃為序)于光遠、于明濤、萬海峰、馬光元、馬國瑞、王平、王芳、王林、王謙、王磊、王一平、王子綱、王從吾、王六生、王世泰、王幼平、王誠漢、王首道、王鶴壽、天寶(藏族)、韋純束(壯族)、尤太忠、鄧力群、文敏生、方強、孔石泉、白如冰、白棟材、馮文彬、馮紀新、成鈞、呂東、朱雲謙、朱穆之、廷懋(蒙古族)、喬曉光、伍修權、任仲夷、任質斌、向守志、劉傑、劉震、劉田夫、劉華清、劉志堅、劉轉連、劉明輝、劉建章、劉復之、劉景范、劉道生、劉瀾濤、江華(瑤族)、江一真、江擁輝、江渭清、池必卿、安平生、安志文、許家屯、孫大光、嚴政、蘇毅然、杜平、杜義德、杜星垣、杜潤生、李昌(土家族)、李銳、李一氓、李力安、李豐平、李化民、李東冶、李慶偉、李運昌、李啟明、李葆華、李登瀛、李德生、李耀文、楊易辰、楊秀山、楊得志、蕭克、肖全夫、肖望東、吳德、吳富善、曠伏兆、余秋里、汪鋒、汪東興、汪道涵、宋黎、宋任窮、宋時輪、張策、張震、張才千、張邦英、張達志、張光年、張廷發、張秀山、張勁夫、張愛萍、張銍秀、張曙光、陸定一、陳雲、陳彬、陳雷、陳仁洪、陳丕顯、陳偉達、陳國棟、陳野苹、陳錫聯、陳璞如、武衡、林乎加、歐陽山、羅玉川、羅青長、羅貴波、金明、周林、周惠、周子健、周仁傑、周世忠、周建南、鄭天翔、鄭維山、項南、趙蒼璧、趙辛初、趙武成、趙健民、榮高棠、胡立教、胡喬木、鍾子云、段君毅、饒守坤、賀彪、賀晉年、袁昇平、袁寶華、耿飈、聶鳳智、夏世厚、顧卓新、錢信忠、鐵瑛、徐信、高揚、高厚良、郭峰、郭洪濤、姬鵬飛、黃華、黃鎮、黃羅斌、黃新廷、梅益、曹瑛、曹里懷、常黎夫、崔月犁、康世恩、閻達開、梁必業、彭嘉慶、彭德清、蔣南翔、韓天石韓寧夫、韓念龍、惠浴宇、覃應機(壯族)、程子華、程世才、傅崇碧、焦若愚、魯大東、曾生、曾志(女)、謝振華、強曉初、雍文濤、廖志高、譚友林、譚啟龍、譚善和、薄一波、霍士廉、穆青(回族)、戴蘇里

原中顧委委員僅健在20餘人

2011年5月,人民網做過盤點,當時依然健在的原中顧委委員有28人。據北青報統計,2011年5月至今(2013年9月26日)又有4名中顧委委員相繼去世,分別是海軍原副司令員方強、原冶金工業部部長李東冶、最高人民檢察院原檢察長劉復之和中國社科院原副院長於光遠。其中,李東冶、劉復之和于光遠為今年(2013年)逝世,目前健在的原中顧委委員僅20餘人。

在考慮設立一個顧問委員會(名稱還可以再考慮),連同中央委員會,都由黨的全國代表大會選舉產生,並明確規定各自的任務和許可權。”

1982年7月30日,鄧小平又在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提出:

“設立顧問委員會,是一種過渡性質的。鑒於我們黨的狀況,我們幹部老化,但老幹部是骨幹,處理不能太急,太急了也行不通。”
“所以,我們需要顧問委員會來過渡。顧問委員會,應該說是我們領導職務從終身制走向退休制的一種過渡。我們有意識地採取這個辦法,使過渡比較順利。也許經過二屆代表大會以後,顧問委員會就可以取消了。如果兩屆的話,就要10年。”

1982年9月召開的中共“十二大”選舉產生中央顧問委員會,主任由鄧小平擔任。由於小平同志當時還擔任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軍委主席,很難顧及中顧委的日常工作,因此,根據小平同志的推薦,由薄一波任副主任,主持中顧委的日常工作。

薄一波回憶說:

“就在我主持體改委工作不到半年的時候,有一天小平同志找我去談話,告訴我中央已決定成立中顧委,將由他當主任,為了減輕負擔,想要我去協助他主持日常工作,為此徵詢我的意見。我當即表示同意。認為這是中央的重託,有小平同志壓陣,日常的事情可以由我們去辦。這將是我繼在晉冀魯豫邊區中央局之後,又一次直接在小平同志領導下協助他工作。” 

作用

中共“十二大”通過的黨章規定,中央顧問委員會“是中央委員會政治上的助手和參謀”。它的任務是:“對黨的方針、政策的制定和執行提出建議,接受諮詢;協助中央委員會調查處理某些重要問題;在黨內外宣傳黨的重大方針、政策;承擔中央委員會委託的其他任務。”

薄一波主持擬定《關於中央顧問委員會工作任務和工作方法的暫行規定》(草稿),1982年9月22日討論通過,其要點是:

一、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如就黨的方針政策向中央提出建議,在一般情況下可以用個人名義或聯名方式提出,但屬重大建議,需經中顧委全體會議或常務委員會討論通過後,用顧問委員會或常務委員會的名義提出。

二、根據中央對有關問題的諮詢要求,在縝密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提出集體的或個人的參考意見。

三、受中央的委託或經過中央的批准,協助中央調查某些重要事宜和承擔其他交辦的任務。

四、確定退居二線尚未離職的中顧委委員,在過渡期間,應當從實際出發,積極協助所在單位把機構改革工作和領導幹部接交工作認真做好。

五、中顧委委員要深入實際,聯繫民眾,了解情況,向黨內外宣講國際國內形勢和黨的重大方針政策。

六、中顧委委員要協助中央和有關省、市、自治區黨委發現和選拔年輕有為的幹部。對已經選拔到領導崗位的中青年幹部,要積極支持和熱情幫助。

七、中顧委委員在發揚黨的優良傳統和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方面,在遵守黨章和憲法、法律方面,都要以身作則,並且同各種違法亂紀和敗壞黨風的行為進行鬥爭。在同各級組織和幹部的交往中要謙虛謹慎,密切合作,切不可以老領導自居,發號施令。

八、中顧委的工作一般說來宜少不宜多,宜虛不宜實,量力而行,盡力而為,工作方式可以鬆散一些。

九、中顧委的辦事機構要精幹,秘書、信訪、行政工作由中央辦公廳負責。

委員任職要求

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條件:“必須具有40年以上的黨齡,對黨有過較大貢獻,有較豐富的領導工作經驗,在黨內外有較高聲望。”黨章還規定:“委員會委員可以列席中央委員會全體會議;它的副主任可以列席中央政治局全體會議;在中央政治局認為必要的時候,中央顧問委員會的常務委員也可以列席中央政治局全體會議。”

第一屆中顧委共有172名委員,抗日戰爭以前入黨的有169人(其中1927年以前入黨的74人)幾乎占百分之百;

全部委員都是正部級以上幹部,大多在中央、國務院、軍隊各部門和各省、市、自治區擔任過主要領導職務;

在北京的委員119人,超過三分之二;軍隊系統的委員54人,將近三分之一;

有20多位委員仍在第一線擔任實職,還有20多位委員在原單位擔任顧問等職,工作比較繁忙;

有30多位委員年高多病,不能經常參加活動;委員中年齡最大的86歲,最小的63歲,平均年齡74歲。薄一波當時也是74歲。

六要六不要

六要 

一要支持新的領導班子的工作,這是六要中最根本的一條;

二要關心下一代,包括教育好自己的子女;

三要公正嚴明,說公道話,辦公道事;

四要拾遺補缺,做各級黨委、政府沒有精力顧及的事情;

五要學習,包括學習政治理論著作、中央的方針政策、新的科學文化知識和先進的管理知識,以便更新知識結構,開闊思路;

六要做表率,特別要做維護黨的團結的表率。

六不要

第一,不要干擾新班子的工作,特別是在人事安排問題上不要干預;

第二,不要違反黨和國家的有關政策規定,不要經商做買賣;

第三,不要向組織上提過分的要求;

第四,不要介入無原則的糾紛;

第五,未經中央或省委批准,不要當全國性或全省性組織的名譽會長、董事長之類的職務;

第六,不要發牢騷,即不分場合、不看對象,隨便議論黨的現行政策和人事方面的問題。

參與黨中央整黨領導工作

1983年10月11日,中共十二屆二中全會討論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整黨的決定》;選舉產生了由16人組成的中央整黨工作指導委員會,胡耀邦為主任,萬里、余秋里、薄一波、胡啟立、王鶴壽為副主任。薄一波為常務副主任。

第二天(12日),鄧小平同志在全會上作了《黨在組織戰線和思想戰線上的迫切任務》的重要講話,就整黨不要走過場、思想戰線不能搞精神污染兩個問題作了全面論述。全會結束後的第三天,中顧委第二次全體會議隨即在北京召開。胡耀邦同志出席了全會並講話,充分肯定中顧委一年來的工作,提出中顧委應該在經濟工作、整黨工作、意識形態工作、幹部工作四個方面發揮作用,要求中顧委在整黨中“大力擔負宣講、檢查、督促、驗收的任務”。中顧委二次全會結束後,薄一波主持召開中顧委常委會,先後決定選派39位委員參加中央整黨指導委員會的工作。報經中央批准,39人有職有權,參加委員會的有關工作。

成員調整

為加快中央領導機構成員新老交替工作的步伐,中央決定1985年9月召開黨的全國代表會議,對中央委員會、中央顧問委員會、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的成員做一次比較大的調整,退出一批年齡較大的同志,增補一批德才兼備的中青年幹部。

對哪些同志要退出中顧委,薄一波提出:一、85歲(含)以上的同志;二、80歲(含)以上身體不大好的同志;三、身體多病、喪失工作能力、生活不能自理的同志;四、在人大、政協有職務的中顧委委員,只能在一頭任職,職務不交叉。與會同志一致贊成,最後擬定了36位老同志退出中顧委的名單,增補56人,總數182人,比十二大時增加10人。

1987年11月10日,中共第十三次全國代表大會選舉產生了新一屆中央顧問委員會,退出31人,增補59人,共200人。中顧委主任為陳雲,副主任為薄一波、宋任窮。

撤銷

1990年,鄧小平請楊尚昆通知薄一波考慮撤銷中顧委。

1992年10月7日下午,薄一波在中顧委會議室召開全體委員會議,討論中顧委向十四大的工作報告,提出十四大後不再設立中央顧問委員會的建議,多數委員主張中顧委再保留一段時間。

1992年10月9日,薄一波主持第九次也是最後一次中顧委全體會議。會上一致通過了中顧委向十四大的工作報告。

1992年10月18日,中國共產黨第十四次全國代表大會通過了關於中央顧問委員會工作報告的決議,同意不再設立中央顧問委員會的建議,並向中央顧問委員會和老同志們表示衷心的感謝和崇高的敬意。

至此,由鄧小平陳雲同志領導,薄一波同志主持日常工作的中央顧問委員會,在經歷了兩屆、10年之後,光榮地完成了歷史使命。

歷任委員

第一屆(1982-1987)

有委員172名

主任:鄧小平

副主任:薄一波、許世友、譚震林、李維漢

常務委員:(按姓氏筆劃為序) 王平、王首道、鄧小平、伍修權、劉瀾濤、江華、許世友、李井泉、李維漢、蕭克、肖勁光、何長工、宋時輪、陸定一、陳錫聯、段君毅、耿飈、姬鵬飛、黃火青、粟裕、程子華、傅鍾、譚震林、薄一波。

委員名單:(按姓氏筆劃為序)于光遠、萬毅(滿族)、王平、王一平、王子綱、王世泰、王幼平、王必成、王尚榮、王首道、王新亭、天寶(藏族)、韋傑(壯族)、區夢覺(女)、方強、方誌純、尹林平、孔原、孔石泉、鄧小平、甘渭漢、平傑三、帥孟奇(女)、白如冰、馮鉉、馮文彬、馮紀新馮基平、成鈞、成仿吾、呂正操、廷懋(蒙古族)、伍修權、任白戈、任質斌、劉傑、劉曉、劉田夫、劉轉連、劉建章、劉順元、劉俊秀、劉道生、劉景范、劉瀾濤、江華(瑤族)、江一真、江渭清、許世友、孫冶方、杜平、杜義德、李達、李貞(女)、李強、李一氓、李豐平、李井泉、李任之、李成芳、李志民、李運昌、李堅真(女)、李卓然、李維漢、李葆華、李頡伯、李楚離、李聚奎、楊尚奎、楊獻珍、蕭克、肖勁光、肖望東、吳德、吳克華、吳亮平、吳富善、曠伏兆、何長工、汪鋒、宋黎、宋時輪、宋侃夫、張策、張才千、張平化、張令彬、張達志、張光年、張仲良、張邦英、張秀山、張啟龍、張維楨、張稼夫、陸定一陳再道、陳野苹、陳錫聯、陳漫遠、武新宇、範式人、林鐵、歐陽山、羅玉川、羅貴波、金明、周揚、周里、周林、周仁傑、鄭天翔、趙林、趙辛初、趙武成、趙健民、趙毅敏、鍾子云、鍾漢華、鍾期光、段君毅、賀彪、賀晉年、袁昇平、袁任遠、耿飈、聶鳳智、栗又文、夏衍、夏之栩(女)、夏世厚、夏征農、顧卓新、錢之光、徐立清、高揚、高克林、郭峰、郭化若、郭述申、郭洪濤、唐亮、姬鵬飛、黃鎮、黃火青、黃歐東、曹瑛、曹里懷、常黎夫、章蘊(女)、閻達開、閻揆要、彭嘉慶、彭德清、韓念龍、惠浴宇、粟裕、程子華、程世才、傅鍾、舒同、曾三、曾生、曾志(女)、詹才芳、雍文濤、廖志高、譚震林、薄一波、霍士廉、魏金水

第二屆(1987-1992)

有委員200名

主任:陳雲

副主任:薄一波、宋任窮

常務委員:(按姓氏筆劃為序)王平、王首道、伍修權、劉瀾濤、江華、李一氓、李德生、楊得志、蕭克、余秋里、宋任窮、宋時輪、張勁夫、張愛萍、陸定一、陳雲、陳丕顯、陳錫聯、胡喬木、段君毅、耿飈、姬鵬飛、黃華、黃鎮、康世恩、程子華、薄一波。

委員名單:(按姓氏筆劃為序)于光遠、于明濤、萬海峰、馬光元、馬國瑞、王平、王芳、王林、王謙、王磊、王一平、王子綱、王從吾、王六生、王世泰、王幼平、王誠漢、王首道、王鶴壽、天寶(藏族)、韋純束(壯族)、尤太忠、鄧力群、文敏生、方強、孔石泉、白如冰、白棟材、馮文彬、馮紀新、成鈞、呂東、朱雲謙、朱穆之、廷懋(蒙古族)、喬曉光、伍修權、任仲夷、任質斌、向守志、劉傑、劉震、劉田夫、劉華清、劉志堅、劉轉連、劉明輝、劉建章、劉復之、劉景范、劉道生、劉瀾濤、江華(瑤族)、江一真、江擁輝、江渭清、池必卿、安平生、安志文、許家屯、孫大光、嚴政、蘇毅然、杜平、杜義德、杜星垣、杜潤生、李昌(土家族)、李銳、李一氓、李力安、李豐平、李化民、李東冶、李慶偉、李運昌、李啟明、李葆華、李登瀛、李德生、李耀文、楊易辰、楊秀山、楊得志、蕭克、肖全夫、肖望東、吳德、吳富善、曠伏兆、余秋里、汪鋒、汪東興、汪道涵、宋黎、宋任窮、宋時輪、張策、張震、張才千、張邦英、張達志、張光年、張廷發、張秀山、張勁夫、張愛萍、張銍秀、張曙光、陸定一、陳雲、陳彬、陳雷、陳仁洪、陳丕顯、陳偉達、陳國棟、陳野苹、陳錫聯、陳璞如、武衡、林乎加、歐陽山、羅玉川、羅青長、羅貴波、金明、周林、周惠、周子健、周仁傑、周世忠、周建南、鄭天翔、鄭維山、項南、趙蒼璧、趙辛初、趙武成、趙健民、榮高棠、胡立教、胡喬木、鍾子云、段君毅、饒守坤、賀彪、賀晉年、袁昇平、袁寶華、耿飈、聶鳳智、夏世厚、顧卓新、錢信忠、鐵瑛、徐信、高揚、高厚良、郭峰、郭洪濤、姬鵬飛、黃華、黃鎮、黃羅斌、黃新廷、梅益、曹瑛、曹里懷、常黎夫、崔月犁、康世恩、閻達開、梁必業、彭嘉慶、彭德清、蔣南翔、韓天石韓寧夫、韓念龍、惠浴宇、覃應機(壯族)、程子華、程世才、傅崇碧、焦若愚、魯大東、曾生、曾志(女)、謝振華、強曉初、雍文濤、廖志高、譚友林、譚啟龍、譚善和、薄一波、霍士廉、穆青(回族)、戴蘇里

原中顧委委員僅健在20餘人

2011年5月,人民網做過盤點,當時依然健在的原中顧委委員有28人。據北青報統計,2011年5月至今(2013年9月26日)又有4名中顧委委員相繼去世,分別是海軍原副司令員方強、原冶金工業部部長李東冶、最高人民檢察院原檢察長劉復之和中國社科院原副院長於光遠。其中,李東冶、劉復之和于光遠為今年(2013年)逝世,目前健在的原中顧委委員僅20餘人。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