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佛道造像碑研究:以關中地區為考察中心

造像碑的定名與考古學分類 第一節 第一節

圖書信息

出版社: 上海大學出版社; 第1版 (2008年12月1日)
叢書名: 美術考古學叢書
平裝: 442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16
ISBN: 9787811183788, 7811183781
條形碼: 9787811183788
尺寸: 22.6 x 16.8 x 2.4 cm
重量: 662 g

作者簡介

羅宏才,陝西禮泉人。南京藝術學院美術考古專業博士畢業,獲文學博士學位。歷任中國西安文物保護中心研究員、廣東美術館特聘研究員、西安美術學院、南京農業大學人文學院及上海大學藝術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等職。主要研究方向為美術考古、藝術市場等。發表論文百餘篇。主要出版專著與主編著作有:《中國文物古蹟集粹》(專著)、《絲綢之路與石窟藝術》(第三卷主編)、《抗戰中的文化責任》(執行主編)、《探尋碑林名碑》(專著)、《國寶春秋·碑帖篇》(專著)、《國寶春秋.青銅篇》(主編)、《中國佛道造像碑研究》(專著)、《西部美術考古》(主編)等。目前獨立主持的”中國藝術市場史研究“科研課題獲2008年度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藝術學重點立項(項目編號08AA01)。

內容簡介

《中國佛道造像碑研究:以關中地區為考察中心》是“美術考古叢書”中的一冊,美術考古學屬於考古學和美術中相互滲透的學科增長點,它同時注重發揮美術學、考古學、歷史學、人類學、民族學、民俗學、宗教學、神話學和圖像學等學科與之交叉的優勢,從而形成的新學科。過去,我們對美術考古學的認識,通常都將其歸屬於考古學或美術史學,近幾年國內外學術界對美術考古學的研究表明,美術考古學屬於獨訂的新學科是不爭的事實。為此,展開對美術考古學學科的系統研究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作為獨立學科的美術考古學,它的研究不是簡單地對“逝去”物品的發現與發掘,重要的是通過美術考古的重新審視:以文化的理念,揭示對象的文化意義,因為任何一件“過去”的物品,隨著時間的流逝,物品之中總在不斷地沉澱著文化;用審美的眼光,發現對象蘊涵的美的因子,從而再度激活起這些物品。正是因為美術考古學研究對象的廣博性和重要性,以及研究層面的不可替代性,使美術考古學近年來在國內外有了較快的發展。
“碑” 在古代與門“劂 ”、樓“觀”配套。故造像碑有具頂作廡殿者。
羅君論著,緊密結合北方草原文化與中原農業文化、佛教文化與道教文化,印度塔廟、支提與本土廡殿碑石的建築文化,天竺石窟造像與中國石雕、圖畫文字的藝術創作於一體,是一部集前人、當代學人成果的空前的學術性著作。他在方法上採用了考古類型學,兼及文獻、比較方法與統計方法。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目的與意義
第二節 相關問題研究的簡要歷史回顧
第三節 關於取材、結構以及研究方法的說明
第二章 造像碑概念的源流與生成
第一節 乾嘉以前“造像碑”概念的生成源流
第二節 造像碑生成概念的闡釋與相關因子之提取
第三節 兩類造像碑界分與造像碑生成概念的認定
第三章 造像碑源流的討論
第一節 造像碑源流的探索
第二節 六種例證與相關問題
第四章 造像碑的定名與考古學分類
第一節 造像碑的種屬甄別與定名
第二節 造像碑的考古學分類
第五章 分期、分布,集群模式與地域樣式
第一節 分期、分布
第二節 集群模式與地域樣式
第六章 造像碑面序與圖像、題名之連綴釋讀及組、位序的確定
第一節 “旋行”理論與佛道融合
第二節 四面面序的確定
第三節 供養人圖像、題名之連綴釋讀與組、位序的確定
第七章 造像碑面序與圖像題名組、位序所反映的問題
第一節 從面、組、位序重新探討姚伯多造像碑
第二節 “州郡令長”等主要供養人題名、位序性質考辨
第三節 書者題名、位序與相關問題
第四節 師、匠題名、位序與“北地樣式”的討論
第八章 新理論視野中的造像碑示例研究
第一節 北魏正光元年“雍光里邑子造像碑”初探
第二節 馬寶造像碑示例剖析與相關問題考論——兼論北魏至隋唐道教造像主體風格之演變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