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十集團軍

後奉命移師魯南、淮北,12月,參加宿北戰役,協同兄弟部隊殲滅國民黨軍第69師。 1947年1月;參加魯南戰役,協同兄弟部隊全殲國民黨軍2個整編師和1個快速縱隊。 1947年2月,山東野戰軍第1縱隊改編為華東野戰軍第1縱隊。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20集團軍

第20軍的前身是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紅軍大部隊開始長征後留在南方沒有參加長征的閩東獨立師,抗日戰爭時期的新四軍第1縱隊,解放戰爭時期的華東野戰軍第1縱隊。
1945年11月10日,從蘇浙皖邊北撤的新四軍蘇浙軍區第2、第4縱隊和蘇中軍區教導旅,在江蘇省漣水組成新四軍第1縱隊。葉飛任司令員,賴傳珠任政治委員,譚啟龍任副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賀敏學任參謀長。蘇浙軍區第4縱隊編為第1旅,蘇中軍區教導旅編為第2旅,蘇浙軍區第2縱隊編為第3旅,共2.2萬餘人。縱隊成立後,開赴山東作戰,屬津浦前線指揮部領導,參加津浦路阻擊戰,在兗州、泰安、大汶口等地,殲滅拒降的日偽軍和國民黨軍各一部。1946年1月7日,改稱為山東野戰軍第1縱隊。6月,收復泰安、大汶口。7月,和魯中軍區部隊一起,在膠濟路反擊國民黨軍進攻的作戰中,取得文祖戰鬥的勝利。後奉命移師魯南、淮北,12月,參加宿北戰役,協同兄弟部隊殲滅國民黨軍第69師。1947年1月;參加魯南戰役,協同兄弟部隊全殲國民黨軍2個整編師和1個快速縱隊。
1947年2月,山東野戰軍第1縱隊改編為華東野戰軍第1縱隊。葉飛任司令員兼政治委員,何克希任副司令員,譚啟龍任副政治委員,張翼翔任參謀長,湯光恢任政治部主任。第1、第2、第3旅依次改稱為第1、第2、第3師,同時轄由中原突圍至華東的中原軍區第1縱隊第1旅改編的獨立師,共2.3萬餘人。2月,在萊蕪戰役中,協同兄弟部隊殲滅國民黨軍李仙洲集團。5月,參加孟良崮戰役,擔任穿插分割任務,為全殲國民黨軍整編第74師作出了貢獻。6月底後,出擊魯南,連克費縣、嶧縣、棗莊,後轉戰魯西南。9月下旬,進軍豫皖蘇邊區,攻克尉氏、鄙陵、逍遙鎮等城鎮。10月,北上定陶地區休整。11月,參加隴海路破擊戰,破擊碭山至黃口段鐵路,在碭山城殲國民黨軍1個旅。12月,揮師西向,解放永城、渦陽、亳縣、柘城等地。12月底,獨立師改歸晉冀魯豫軍區建制。1948年2月,在豫北濮陽進行新式整軍運動,並抽調部分領導幹部參加先遣一支隊,準備進軍江南。6月,參加豫東戰役,先擔任阻援,後加入突擊集團,為全殲國民黨軍區壽年兵團作出了貢獻。9月,參加濟南戰役,和兄弟部隊一起在魯西南地區擔任阻擊,嚴陣以待,保證了濟南戰役的勝利進行。同年冬,參加淮海戰役,先在新沂窯灣全殲國民黨軍第63軍1.3萬人,繼而參加阻援,保障兄弟部隊圍殲國民黨軍黃維兵團,後又參加圍殲杜聿明集團的作戰。
1949年2月,根據中央軍委關於統一全軍編制及部隊番號的命令,華東野戰軍第1縱隊改稱中國人民解放軍第20軍,屬第三野戰軍第9兵團建制。劉飛任軍長,陳時夫任政治委員,張翼翔任副軍長,湯光恢任副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廖政國任參謀長。第1師改稱第58師,曾如清任師長兼師政治委員;第2師改稱第59師,程業棠任師長,張文碧任師政治委員;第3師改稱第60師,陳挺任師長,邱相田任師政治委員。全軍共3.2萬餘人。4月,第20軍渡江南下,進占丹陽,截斷寧滬鐵路,後沿金壇、傈陽向廣德追殲逃敵,一部參加郎(溪)廣(德)圍殲戰。5月,參加上海戰役,攻占平湖、金山衛,從龍華攻入上海市區。爾後,擔任上海警衛任務。1950年2月,第30軍第89師調歸該軍建制。解放戰爭期間,第20軍參加大小戰役戰鬥100餘次。
1950年10月,第20軍參加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在第二次戰役中,第20軍對長津湖地區之敵實行分割包圍,重創美陸軍第11師。在第五次戰役中,殲滅南韓軍第5師和第7師5個營;繼而又在華川地區進行防禦作戰。在抗美援朝戰爭中,第20軍湧現出志願軍特級戰鬥英雄楊根思、卜廣德和於潘宮、車樹琴(女)、孫振祿、任玉祥等英模個人及“楊根思連”等英模單位。1952年10月,第20軍從朝鮮回國。
1955年1月,第20軍在華東軍區浙東前線指揮部的指揮下,參加了中國人民解放軍歷史上的首次陸海空軍聯合渡海登入作戰。該軍第60師作為突擊登入部隊,在三軍協同攻克一江山島的戰鬥中,英勇作戰,不怕犧牲,在戰鬥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率先攻占守敵司令部所在的203高地,把鮮紅的軍旗插上一江山島主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