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上市公司控制權私有收益問題研究

1.2 2.1 5.1

圖書信息

出版社: 經濟科學出版社; 第1版 (2008年11月1日)
平裝: 183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16
ISBN: 9787505874787
條形碼: 9787505874787
尺寸: 23.8 x 16.2 x 1 cm
重量: 299 g

作者簡介

許永斌,男,浙江諸暨市人,1962年12月牛,1995年和2007年分別在浙江大學和浙江工商大學獲管理學碩士、博士學位,博士研究生導師。主要研究領域有:公司治理與財務控制、公司控制權理論、公司併購與資產重組、企業(會計)信息化等。現任浙江工商大學財務與會計學院院長,兼任中國會計學會理事、浙江省會計學會副會長、浙江省國有資產管理協會理事等,銀行、期貨公司和上市公司獨立董事。2001年入選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學科帶頭人,2002年入選浙江省“新世紀151人才工程”人才。主持承擔的代表性課題有: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浙江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我國衍生金融工具風險的會計披露模式研究”、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規劃基金項目“民營上市公司控制權私利形成飢理及其相關因素影響度研究”等。出版的主要專著有《電子商務會計》、《衍生金融工具風險及會計對策》等。在《會計研究》雜誌上發表“中國民營上市公司家族控制權特徵與公司績效實證研究”等論文6篇。國家級人才培養創新實驗區“管理型財會人才培養模式”主持人。研究成果先後獲國內貿易部科技進步三等獎、浙江省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浙江省高校哲社成果三等獎,以及中國會計學會和浙江省會計學會的優秀成果獎勵等。

內容簡介

《中國上市公司控制權私有收益問題研究》主要內容:傳統公司治理理論建立在股權分散情況下,所有者和管理者之間的委託——代理關係之上。然而股權分散並非普遍現象,包括我國在內的多數國家和地區的上市公司股權不是分散而是相當集中的。在股權相當集中的公司中,最主要的代理問題已不是股東和管理者的衝突,而是控股股東和中小股東的代理問題。這種代理問題的核心是控股股東通過隧道行為侵占中小股東利益,攫取控制權私有收益。尤其在新興市場中,由於保護中小股東的制度不健全,這種利益衝突尤其嚴重。
《中國上市公司控制權私有收益問題研究》同時從制度環境和控制權結構兩個維度對中國上市公司控制權私有收益問題進行系統的理論分析和實證檢驗,研究的主要工作和結論如下:
(1)運用新制度經濟學分析制度變遷的理論和方法,對中國處於不斷變遷中的制度環境以及與控制權私有收益的關係進行了詳細論述。提出了公司治理制度是強調社會公正的外在制度和強調公司效率的內在制度的“對立統一體”的觀點,並從外在制度與通用公司治理、內在制度與剩餘公司治理、誠信義務治理三個維度建立了公司治理新的理論分析框架體系。這一分析框架能夠解釋公司治理中產生的種種矛盾和問題,包括控制權私有收益的泛濫問題。
(2)通過數理模型分析了控制權私有收益的形成機理、發生動因,論證了投資者法律保護度與控制權私有收益的關係;通過理論和實證方法分析了控制權與現金流權的分離與控制權私有收益的關係,認為控制權私有收益的產生源於控股股東與上市公司利益的不一致,而控制權與現金流權的分離則放大了這種不一致。
(3)比較分析了不同制度環境下控股股東攫取控制權私有收益的種種“隧道行為”,認為在成熟市場國家,隧道行為多表現為法律條文之外的個別自利侵占行為;而在新興市場國家,則常表現為普遍性的直接或欺詐式侵占行為,危害更嚴重。針對近年來資本市場出現的目益嚴重的內幕交易現象,《中國上市公司控制權私有收益問題研究》還專門對內幕信息操縱的市場反應與判別進行了實證研究,並對被稱為“內幕交易第一案”的杭蕭鋼構案進行了典型案例分析。
(4)從併購動機視角研究了控制權私有收益問題。通過典型案例和回歸分析等方法研究了我國上市公司控制權轉移的動機問題,發現2005年開始的股權分置改革、公司法修訂等制度變革對併購動機產生了顯著影響,即2001~2004年的併購樣本具有顯著的獲取控制權私有收益動機,而之後的併購樣本中則出現顯著的差異。
(5)從控制權特徵視角研究了控制權私有收益問題。通過實證分析發現,隨控制權的增加公司績效呈“侵害一協同一掘壕”的非線性關係。這一結論與西方學者對西方資本市場的檢驗結果相反;但與中國香港資本市場的檢驗結果比較,形態類似而協同區間分布存在較大差距。《中國上市公司控制權私有收益問題研究》對這一結論的解讀是:關係形態類似,說明兩地市場相同的文化導致了類似的公司行為;而協同區間存在較大差距,則反映了兩地制度環境的差距。這進一步驗證了研究中國公司治理問題不能脫離中國特殊的制度環境這一前提。
《中國上市公司控制權私有收益問題研究》最後從推動整體上市、轉變監管思路、完善信息披露、強化誠信機制等方面就治理控制權私有收益問題提出了政策建議。
《中國上市公司控制權私有收益問題研究》的主要創新點或新發現包括:
(1)在理論上,從外在制度與通用公司治理、內在制度與剩餘公司治理、誠信義務治理三個維度建立了分析公司治理新的框架體系。
(2)在實證上:一是證實了股權分置改革、公司法修訂等制度變革對併購動機產生了顯著的影響;二是發現了控制權與公司績效之間的“侵害一協同一掘壕”關係,並具體確定了控制權的侵害(掘壕)區間。
(3)在控股股東及其控制權和現金流權的認定方法上,《中國上市公司控制權私有收益問題研究》沒有簡單地採用第一大直接股東的數據,而是通過層層追溯控制鏈辨認併合並了上市公司的最終控股股東及其一致行動人,以每條控制鏈最小持股數之和求控制權,以每條控制鏈持股數乘積之和求現金流權,通過逐一整理、認定和計算,取得了上市公司的實際控股股東及其掌握的控制權和現金流權的寶貴數據。

目錄

第1章 引言
1.1 選題依據與研究意義
1.2 本書邏輯框架與主要內容
1.3 本書主要創新點與新發現
第2章 文獻回顧與評述
2.1 股權集中度與家族控制
2.2 控制權、現金流權與公司價值
2.3 控制權與控制權私有收益
2.4 投資者法律保護與控制權私有收益
2.5 結論性評述
第3章 控制權私有收益的制度環境分析
3.1 制度環境與控制權私有收益
3.2 外在制度、內在制度與公司治理
3.3 中國公司治理制度分析
第4章 控制權私有收益的形成機理分析
4.1 控制權私有收益的數理分析
4.2 控制權私有收益動因分析:控制權與現金流權的分離
4.3 控股股東攫取控制權私有收益的隧道行為分析
第5章 上市公司內幕信息操縱市場反應與判別:理論與實證
5.1 市場反應與判別相關研究概述
5.2 我國證券市場內幕信息操縱市場反應的實證檢驗
5.3 基於內幕信息操縱市場行為的判別研究
5.4 杭蕭鋼構案例分析
第6章 上市公司控制權轉移動機:理論與實證
6.1 上市公司控制權轉移及其影響因素
6.2 鴻儀系掏空上市公司案例分析
6.3 控制權轉移動機實證分析
第7章 上市公司控制權特徵與公司績效:理論與實證
7.1 控制權特徵與公司績效相關研究概述
7.2 控制權特徵與公司績效關係的理論分析
7.3 控制權特徵對公司績效影響的實證檢驗
第8章 研究總結、局限與政策建議
8.1 研究總結
8.2 研究局限
8.3 政策建議
附錄1 內幕信息操縱樣本整理
附錄2 建立識別模型的樣本
附錄3 654個樣本相關指標列表
參考文獻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