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北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

中北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

中北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在中北大學校內簡稱十院,是於2005 年10 月由原法學系、外語系、新聞傳播系合併成立的。下設4個系:法學系、外語系、新聞傳播系、政治與行政管理系。現有6個專業:英語、法學、政治學與行政學、廣播電視學、漢語言文學、翻譯學。學院具有思想政治教育和英語語言文學2個碩士學位授權二級學科。學院有教職工197 人,其中教授5 人,副教授33人,講師136 人,工程師3 人,助教20 人。具有博士學位13 人,碩士學位178 人,在讀博士11 人。現有全日制本科在校生1354 人。

基本信息

學院科研

人文社會科學學院科學在院內外積極開展學術活動、維護學術自由、尊重學術個性、倡導學術創新; 學院成立以來,出版學術專著 10餘部,發表學術論文 270餘篇,其中,在《外國語》、《中國翻譯》、《外語學刊》、《外語與外語教學》、《外語教學》、《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中央黨校學報》、《理論探索》、《晉陽學刊》、《當代經濟研究》、《生產力研究》等外語類、政治學類核心刊物發表學術論文 80餘篇;主辦或參加各類 國際、國內學術會議 40 余次,在翻譯理論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等研究領域具有較大影響。

學院承擔 全校博士生、碩士生及本科生的英 語、 “兩課 ”等公共 基礎課,學院還肩負著英語、法學、政治與行政管理學、新聞傳播學本科教育工作。學院現有各類學生 1200 余名。

學院概況

中北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下設英語語言文學學科管理部、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管理部、思想政治理論教學研究部,下轄英語語言文學、思想政治教育碩士學位授權學科,以及英語、法學、政治學與行政學、廣播電視學、漢語5個本科專業,覆蓋外國語言文學、中國語言文學、馬克思主義哲學、政治學、法學、傳播學6個一級學科。現有教職工197人,其中,高級職稱58人,講師133人,具有博士學位18人。學院擁有外語類、法學類、政治與行政管理學類和新聞傳播學類藏書及刊物逾10萬冊,並擁有多媒體網路教室、語音—視聽—網路實驗室16座、模擬法庭、物證實驗室、電子政務實驗室、同聲傳譯實驗室、英語自主學習實驗室等先進的教學基礎設施。此外,學院在翻譯理論研究、法學、思想政治教育等方向擁有校外實驗實習基地。學院在英語語言文學、思想政治教育學科具有碩士學位授予權;在英語、法學、政治與行政管理學、新聞傳播學具有學士學位授予權。學院還承擔了全校博士研究生、碩士研究生及本科生的英語教學任務以及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任務。

近年來,學院教師出版學術專著40餘部,發表學術論文400餘篇,其中,在《外國語》、《中國翻譯》、《外語學刊》、《中央黨校學報》、《理論探索》、《編輯之友》、《青年記者》等政治學類、外語類、新聞傳播學類核心刊物發表學術論文200餘篇;承擔科研項目100餘項,主辦或參加各類國際、國內學術會議40餘次,在翻譯理論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等研究領域具有較大影響。

人文社會科學學院出版學術專著30餘部,發表學術論文200餘篇,參加各類國際、國內學術會議40餘次,在思想政治教育、翻譯理論研究等研究領域具有較大影響。在思想政治教育、英語語言文學、法學、新聞傳播學形成了研究方向明確、學緣結構合理的研究隊伍。學院始終把“育人為本作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把促進學生成長成才作為學院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著力培養學生服務國家的社會責任感、勇於探索的創新精神和善於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學院現有全日制本科生1000餘名,研究生290餘名。

名師風采

李曉瑜

中北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教授、法學系系主任、碩士生導師和中北大學思想政治教育碩士專業學術帶頭人。1988年畢業於山西師範大學並獲文學學士學位;1993年畢業於西安交通大學並獲法學碩士學位。2006年6月被評為山西高校優秀思政理論課教師,中北大學2003——2006年優秀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

科研成果:

中北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 中北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

以第一作者發表學術論文《我國思想文化建設的經驗教訓》(載於《科學社會主義》2006年第6期)、《民主革命時期黨開展思想文化建設的歷史經驗》(載於《中共中央黨校學報》2007年第2期)等近30篇。主持省級和校級科研項目五項。發表學術專著和編著五部

常開霞

中北大學人文社科科學學院教師,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碩士生導師。2000年畢業於河南師範大學思想政治教育專業,2003年畢業於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思想政治教育專業。2006—2009年就讀於中央民族大學,民族政治學專業,並獲博士學位。

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民族政治學

出版專著《中國社會轉型期民族利益協調研究》一部,智慧財產權出版社,2011年版;參編教材《宗教理論與宗教政策》一部,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

2011年獲山西省“百部篇工程”三等獎1項,2012年獲山西省“百部篇工程”二等獎1項 ,2012年獲山西省高等學校文科論文二等獎1項。

芮燕萍

上海外國語大學博士,人文社會科學學院院長,美國Asuza Pacific University訪問學者。社會兼職有山西省青聯委員等。自參加工作以來,一直工作在外語教學第一線,主要研究方向為套用語言學、語言哲學等。

作為課題負責人,主持並完成國家社科基金子課題、省級基金項目等8項,主持項目分別於2005年和2010年獲山西省教學成果二等獎、2011年獲省級社科成果三等獎;主編共出版《領先商務英語函電》、《大學體驗英語視聽說》等教材4部,其中國家級“十一五”規劃教材兩部;出版《大學英語教師專業發展狀況實證研究》等專著2部;在《外語學刊》、《東北大學學報》、《外國語文》、《山西大學學報》、《西安外國語大學學報》等國內外重要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十餘篇;2005年應邀赴美國紐約市立大學短期訪問期間,參加第37屆TESOL國際會議並宣讀論文。

在教學方面,講授《外貿函電》、《研究生英語》和《學術論文寫作》等本科生及研究生課程,所帶課程“外貿函電”曾獲中北大學優秀課程,製作的多媒體課件獲全國課件大賽優勝獎。先後榮我校首屆優秀青年主講教師、優秀主講教授等稱號。

劉陳艷

上海外國語大學在讀博士。

人文社會科學學院外語語言文學學科部主任。

主要研究方向為語用學、第二語言習得、計算機輔助英語教學等。

承擔本科及研究生英語教學工作,主要教授的課程有:語用學、研究生英語、大學英語。

科研:

主持省部級科研項目4項,完成3項,在研1項。包括:

1、培養研究生英語交際能力,提升人才社會服務水平,2013年6月

到2014年6月,山西省教育廳研究生教育改革項目。(在研)

2、高密度學術報告對文科研究生創新能力培養的探索與研究,2009

年11月到2010年12月,山西省研究生教育創新的實踐與探索研究項目的子課題,項目編號20105009。(完成)

3、工科學生英語聽說能力培養實踐——視聽說課堂的教師行動研究,2009年12月到2011年6月,山西省教育廳。(完成)

學院風光 學院風光

4、擴招形勢下普通高校不同類型學生英語學習現狀調查研究,2003

年8月到2005年7月,山西省教育科學規劃辦。(完成)

參與省部級科研項目4項,完成3項,在研1項。

藥恩情

本科畢業於中國刑事警察學院,研究生畢業於山西財經大學法學院,中北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法學系副教授,中北大學法學專業學術帶頭人,法學系書記,兼任中國法學教育研究會理事,山西省法學會環境資源和能源法學研究會常務理事,代表作有: 《廣告規製法律制度研究》(獲山西省2010年百部(篇)工程三等獎)、《大學生法律問題研究》(郭婭麗等著)、 《經濟法》(劉澤海主編]、 《經濟法》(王賢斌主編)等。主持山西省哲社辦課題、山西省社科聯課題兩項,校級課題兩項,在《蘭州學刊》等刊物發表學術論文十餘篇。

中北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 中北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

主講課程:《法律邏輯學》《物證技術學》《經濟法》《刑事訴訟法》

師資介紹

中北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師資力量可以,基礎設施完善。學院現有教職工212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57人,講師141人,博士33人,學校教學名師12人,國家及省級學會理事8人,職業律師12人。學院先後有40餘位教師前往美、英、俄、荷、澳、波蘭等國知名高校進修或訪學者。

序號專業教授副教授博士碩士
01英語語言文學4231095
02法學17022
03政治學與行政學1191611
04漢語新聞傳播學236

現任領導

中北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黨委書記 雷麗蓉

中北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黨委副書記 院長 芮燕萍

中北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黨委副書記兼副院長 王曉東

中北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副院長 杜剛 杜鵑

學院文化

院徽釋義

1.中北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院徽以漢字“文”和鐸形為標誌的設計元素,造型厚重,直接點明了主題。

2.鐸,孔子說:召集武將用金鐸,召集文官用木鐸,用“鐸”暗含“木鐸警世”的深刻含義。表明孔子喚醒世人的 用意,藉此弘揚中華優秀文化。“文”不僅表達學院發展內涵也表現了思想解放、不斷進取、開拓。

3.整個造型嚴謹細密,簡潔明快、虛實結合、動靜統一,將中北大學辦學理念融為一體,具有較強的時代性

學院院訓

敦行至善融以載道

開設專業

英語專業

本專業(成立於1996年)培養具有紮實的英語語言基礎和比較廣泛的科學文化知識,能在外事、經貿、文化、新聞出版、教育、科研、旅遊等部門從事翻譯、研究、教學、管理工作的英語高級專門人才。

主幹學科: 外國語言文學

主要課程: 基礎英語、高級英語、報刊選讀、視聽、口語、英語寫作、翻譯理論與實踐、語言理論、語言學概論、主要英語國家文學史及文學作品選讀、主要英語國家國情。

就業方向: 外事、經貿、文化、新聞出版、教育、科研、旅遊等部門

翻譯專業

培養目標:本專業旨在培養德才兼備、具有創新意識與國際視野的通用型翻譯專業人才,能夠勝任外事、商務、教育,尤其是工程、科技、法律、地域文化等領域一般難度的筆譯、口譯或其他跨文化交流工作,能成為繁榮區域文化、促進科技發展的生力軍。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英漢語言和翻譯的基本理論與基礎知識,接受漢語和英語兩方面語言技能與語言知識的訓練,掌握跨文化交際和漢英口、筆譯基本技能,具備口筆譯基本能力。

主幹學科:外國語言文學;中國語言文學。

主修課程:語言知識與能力模組:綜合英語;英語視聽;英語口語;英語閱讀;英語寫作;現代漢語;古代漢語;漢語寫作;語言學概論,等。翻譯知識與技能模組:中西翻譯理論概論;中西翻譯理論原典選讀;英漢語言對比;英漢筆譯;英漢視譯;科技翻譯;聯絡口譯;交替傳譯;專題口譯;翻譯批評與鑑賞;計算機輔助翻譯;同聲翻譯;法律翻譯;典籍翻譯,等。

就業方向:新聞出版、教育教學、商貿往來、文化傳播、科技合作、地域文化、法律服務、工程項目、其他企事業部門等。

法學專業

法學專業(成立於2000年)培養具有系統紮實的法學基礎理論和基本知識,掌握法律實踐基本方法和技能,畢業後能在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特別是能在立法機關、審判機關、檢察機關、司法行政管理機關、仲裁機構和法律服務機構從事工作的高級人才。

主幹學科: 法學

主要課程 :法理學、中國法制史、憲法學、刑法學、民法學、刑事訴訟法學、民事訴訟法學、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學、經濟法學、商法學、智慧財產權法學、國際法學、國際私法學、國際經濟法學。

就業去向: 學生畢業後面向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主要在立法機關、行政機關、審判機關、檢察機關、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和有關法律服務機構從事法學教育、科學研究和法律實務工作。

政治學與行政學專業

本專業(成立於2004年)培養能勝任國家機關、黨政部門、企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的政策研究及公共管理工作的複合型高級行政管理人才。

主幹學科: 政治學、行政學

主要課程 :管理學原理、行政學概論、政治學原理、公共政策學、中西方政治思想史、當代西方政治思潮、行政法學、公共關係學、國家公務員制度、當代中國政黨制度、電子政務原理、行政案例分析、社會調查與社會統計等。

就業方向: 學生畢業後可以在黨政機關、社會團體、新聞出版機構、教育部門及其它企事業單位從事行政管理、社會服務、教學、科學研究以及其它相關業務工作。

廣播電視新聞學專業

本專業(成立於2003年)主要培養能系統掌握廣播電視新聞學方面的專業理論知識和廣播電視節目編導、策劃、製作等方面的實踐技能,能勝任廣播電台、電視台、報社等媒體的記者、編輯工作和機關、企事業宣傳部門、廣告製作公司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主幹學科: 新聞傳播學

主要課程: 新聞學概論、廣播電視概論、中外新聞史、傳播學、廣播電視技術基礎、新聞採訪與寫作、廣播電視編輯與節目製作、電視攝像、 播音與節目主持藝術、電視新聞作品分析與欣賞、公共關係學、中國古典文學、中國現當代文學、外國文學等。

就業方向: 可在國內各級廣播電台、電視台、報社、新聞網站及其他新聞媒介就業,也可在國家宣傳管理部門、企事業單位從事宣傳、文秘、公關工作,或從事學校的教學科研等工作。

漢語言文學專業

漢語言文學專業(成立於2006年)主要培養具有紮實的漢語語言文學基礎知識和良好的文藝理論素養的高級專門人才。

主幹學科: 中國語言文學

主要課程: 現代漢語、古代漢語、語言學概論、文學概論、中國現當代文學、中國古代文學、比較文學、外國文學史、文體與寫作、現當代文學思潮、中外名著選讀等。

就業方向: 可在國內政府機關、教育部門、新聞出版部門、文化宣傳以及其他企事業單位從事文學評論、宣傳、編輯、文秘、教學等工作。

學院位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