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十四大

中共十四大

二、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委員 三、中央委員會總書記:江澤民 五、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副主席、委員

基本信息

中國共產黨第十四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

中國共產黨第十四次全國代表大會於1992年10月12日至18日在北京召開。參加這次大會的正式代表1989人(出席開幕式1965人),特邀(1927年以前入黨,並在黨內擔任過重要領導職務,德高望重的老黨員)代表46人(出席開幕式35人),代表全國5100萬黨員。

中共十四大會場中共十四大會場
中國共產黨第十四次全國代表大會的議事日程
一、江澤民代表中央委員會作了題為《加快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步伐,奪取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更大勝利》的報告
二、審議通過了十三屆中央委員會報告和關於《中國共產黨章程》(修正案)等四項決議
三、選舉黨的中央委員會

中國共產黨第十四次全國代表大會

關於十三屆中央委員會報告的決議

1992年10月18日通過)
中國共產黨第十四次全國代表大會批准江澤民同志代表十三屆中央委員會所作的報告。大會對十三屆中央委員會的工作表示滿意。
大會贊成報告對14年偉大實踐的基本總結。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黨領導各族人民實行改革開放,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生產力,開闢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我們所以能夠取得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就,根本原因是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逐步形成和發展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制定和實行了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鄧小平同志作為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總設計師,為這一理論和路線的創立作出了歷史性的重大貢獻。大會認為,報告對黨在實踐過程中形成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和一系列戰略決策,作出鄭重的結論是十分必要的。這對於進一步統一全黨思想,堅持黨的基本理論和基本路線不動搖,把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繼續推向前進,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長遠意義。
大會同意報告提出的加快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步伐的決策和部署。全面完成報告提出的各項任務,必將有力地推動90年代我國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全面進步。大會指出,抓住有利時機,集中力量把經濟建設搞上去,力爭國民經濟在講求效益的前提下有一個較高的增長速度,是完全正確和可能的。大會認為,將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確定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豐富和發展。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涉及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的許多領域,要有一系列相應的體制改革和政策調整,必須抓緊制定總體規劃,有計畫、有步驟地實施。
大會同意報告對國際形勢的分析和闡述的對外政策。大會指出,要堅持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反對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努力為我國的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爭取有利的國際環境,為世界的和平與發展繼續作出貢獻。
大會指出,適應加快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步伐的新形勢,必須用鄧小平同志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武裝全黨,進一步加強黨的建設和改善黨的領導。要加強領導班子建設,培養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密切黨和人民民眾的聯繫,堅決克服消極腐敗現象;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充分發揮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堅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維護黨的團結和統一。
大會號召,全黨同志要在十四屆中央委員會的領導下,更加緊密地團結起來,為奪取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更大勝利而努力奮鬥。

黨的十四屆一中全會產生中央領導機構

中國共產黨第十四屆中央委員會第一次全體會議,於1992年10月19日在北京舉行。
出席會議的有中央委員188人,中央候補委員129人。江澤民同志主持會議並講了話。
全會選舉了中央政治局委員、候補委員,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委員,中央委員會總書記;根據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的提名,通過了中央書記處成員;決定了中央軍事委員會組成人員;批准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第一次全體會議選舉產生的書記、副書記和常務委員會委員人選。
名單如下:
一、中央政治局委員、候補委員
中央政治局委員(按姓氏筆劃為序)
丁關根、田紀雲、朱鎔基、喬石、劉華清、江澤民、李鵬、
李嵐清、李鐵映、李瑞環、楊白冰、吳邦國、鄒家華、陳希同、
胡錦濤、姜春雲、錢其琛、尉健行、謝非、譚紹文
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按得票多少為序)
溫家寶、王漢斌
二、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委員
江澤民、李鵬、喬石、李瑞環、朱鎔基、劉華清、胡錦濤
三、中央委員會總書記:江澤民
四、中央書記處書記
胡錦濤、丁關根、尉鍵行、溫家寶、任建新
五、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副主席、委員
主席:江澤民
副主席:劉華清、張震
委員:遲浩田、張萬年、于永波、傅全有
六、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書記、副書記、常務委員會委員
書記:尉健行
副書記:侯宗賓、陳作霖、曹慶澤、王德瑛、徐青
常務委員會委員(按姓氏筆劃為序)
王光、王德瑛、劉麗英、安啟元、李至倫、何勇、陳作霖、
侯宗賓、徐青、曹慶澤、尉健行、彭鋼、傅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