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北京市順義區委

1968年,根據“精兵簡政”的指示,縣革委會工作機構進行了調整,工交財貿組合併為生產指揮組。 1986年,縣委書記由張金鐸擔任,副書記:孫占剛、吳桂雲,同年5月,縣委老幹部管理處又擴建為老幹部局。 1987年,縣委工作機構有13個,即:辦公室、組織部、宣傳部、統戰部、農村工作部、工交財貿部、文教部、政策研究室、政法委員會、“五四三“辦公室、縣直黨委、老幹部局、縣委黨校。

中共北京市順義區委沿革簡介:
1948年12月,順義縣全境解放,東部順義縣委于軍管後遷入縣城。1949年4月,根據上級指示,東部順義縣與昌順縣大部合併為統一的順義縣。從此,順義縣成為統一的單一縣,當時縣委書記是:王學黎,1949年5月由崔旭東接任。
1958年,中共河北省委,通縣地委撤銷,根據國務院規定,順義劃歸北京市,順義區委由北京市委領導。
1960年,恢復縣建制,區委改縣委,下屬包括26個公社,縣委書記先後由李伯華、崔旭東、李瑜銘擔任,副書記劉吉祥、馮榮芳、呂華明、劉德武、李延安、王心田、李景春、隗永忠、劉永國相繼擔任。
縣委工作機構的變化,從建國到“文革”前二十七年間,大體由簡到繁,逐年增加,建國初設有:秘書處、組織部、宣傳部、社會部後又陸續開始增設紀檢委、統戰部、農村工作部、文教部、工交部、財貿部、婦女部等,同時根據工作需要,曾設定一些臨時性工作機構,1953年肅反辦公室、增產節約辦公室,1959年反右整風辦公室,1964年“四清”辦公室。
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開始。
六月,北京市委被改組。
七月市委派王占志任順義縣委書記,王憲恩副書記,組成縣委。
1967年9月,“順義縣革命委員會籌備組”成立,10月,由順義縣委批准成立了順義縣革命委員會,與此同時,縣委工作機構均被各組取而代之,縣委設核心領導小組,組長王占志,下設:辦事組、政治組、農村組、文教衛組、計畫組、工交財貿組、政法組。
1968年,根據“精兵簡政”的指示,縣革委會工作機構進行了調整,工交財貿組合併為生產指揮組。12月,又撤銷了政法組。
1970年5月,設立了知青辦公室。
1976年,“文革”結束,黨的工作重心也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縣委工作機構重新進行了調整。即:縣委辦公室、組織部、宣傳部、農村工作部、財貿部、文教衛生部、工交部、機關黨委等八個部門,縣委書記由劉明擔任。
1980年,中共順義縣紀律檢查委員會籌備組成立,負責組建縣紀委和落實幹部政策,縣委臨時設立落實政策辦公室,並且恢復統戰部、工交部與財貿部合併成立了工交財貿部、政法委員會。
1982年,縣委書記由臧洪閣擔任,副書記先後由張金鋒、萬季飛擔任,在這期間,縣委下轄鄉、局黨委(組)共71個,其中29個鄉鎮黨委。
1984年,縣委成立“五四三辦公室。
1986年,縣委書記由張金鐸擔任,副書記:孫占剛、吳桂雲,同年5月,縣委老幹部管理處又擴建為老幹部局。
1987年,縣委工作機構有13個,即:辦公室、組織部、宣傳部、統戰部、農村工作部、工交財貿部、文教部、政策研究室、政法委員會、“五四三“辦公室、縣直黨委、老幹部局、縣委黨校。中共順義縣委隸屬市委領導,下轄各鄉、鎮、局、公司等,是縣級最高權力機關,貫徹執行中央制定的一系列方針、政策,它的職能是隨著國家經濟建設的不斷發展與黨的工作重心轉移而有所變化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